110拔罐法.ppt_第1页
110拔罐法.ppt_第2页
110拔罐法.ppt_第3页
110拔罐法.ppt_第4页
110拔罐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拔罐法 拔罐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 借助燃火 抽气等方法 形成罐内负压 使之吸附于腧穴或病变部位 使局部皮肤充血 瘀血 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它是由古代 角法 发展而来 也称吸筒法 一 罐的种类 罐的种类很多 常用的有玻璃罐 竹罐 陶罐 抽气罐 多功能罐等 一 玻璃罐 采用耐热的玻璃制成 形状如笆斗 肚大口小 口边微厚而略向外翻 分大 中 小三种型号 优点是质地透明 使用时可以直接观察罐内皮肤的充血 瘀血等变化 便于掌握拔罐治疗的程度 缺点是容易破碎 二 竹罐 用直径3 5cm坚固无损的竹子 截成长约6 10cm长的竹筒 一端留节作底 另一端做罐口 打磨光滑 制成管壁厚度约为2 3mm 中间呈腰鼓型的竹罐 它的优点是取材容易 制作简便 轻巧价廉 不易摔碎 适宜药煮 缺点是容易燥裂 漏气 吸着力不大 三 陶罐 用陶土烧制而成 罐的两端较小 中间略向外凸出 状如瓷鼓 底平 依据口径大小而分为不同型号 这种罐的特点是吸力大 但质地较重 携带不方便 且容易摔碎 四 抽气罐 抽气罐分为连体式与分体式两类 1 连体式是将罐与抽气器连结为一体 其上半部为圆柱形的抽气唧筒 下半部呈腰鼓型的罐体 采用双逆止阀产生负压 其真空度由0 18kg cm2负压值 穴位吸附力可随意调节 便于临床应用 又不易破损2 分体式 1 带有活塞嘴的透明塑料罐 分大 中 小多种规格 配有一外接抽气唧筒 使用时需将抽气唧筒与罐嘴对接 将罐扣于施治部位 可根据需要连续抽拉唧筒至适宜的负压为止 优点是质轻透明 可窥见罐内情况 负压可随意多次调节 一般不易破碎 2 橡皮排气抽气罐 罐顶有一排气球 挤压排气球 即可将气体排出 使其吸拔于施术部位 3 电动抽气罐 经穴电动拔罐治疗仪就属于这一种 其负压大小可以调整 且可连接测压仪表 以随时观察罐内负压情况 抽气罐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烫伤 操作方法容易掌握 不足之处是没有火罐的温热刺激 五 多功能罐 多功能罐 指其功能较多的罐 如有一种罐 内有一凹斗 可依治疗需要放入药液或药末 药片 施治时药物可徐徐敷布于治疗部位 从而加强疗效 且这种火罐口厚圆 有特殊设计的口嘴 附着皮肤不吸肉 尤适用于走罐法治疗疾病 并容易吸着于一般不易着罐的部位 如颈下 腋下等特殊部位 另一种多功能罐 其结构是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压制成罐 在罐内顶部有一个与罐体连为一体的圆形小杯 杯内装有一块特别的永磁体 治疗时将其吸拔于腧穴部 使罐内的磁体贴聚或浮在腧穴位置上 在负压 磁场的共同作用下 达到止痛 止咳 平喘 消炎 镇静 降压 止泻 减肥和强身之功效 且操作十分简便 只需用手挤压罐体即可使其吸拔于施术部位 缺点是吸拔力不强 六 代用罐 凡是口小腔大 口部光滑平整 耐热 并能产生一定吸拔力 大小适宜的器具均可选用 临床最为常用的就是玻璃罐头瓶 其他如杯子 小口碗等 用时需选瓶口光滑 无破损者 以免伤及皮肤 二 拔罐的方法 一 吸拔方法 火罐法的吸拔力大小 与罐具的大小和深度 罐内燃火的温度和方式 扣罐的时机与速度及空气在扣罐时再进入罐内的多少等因素有关 如罐具深而大 在火力旺时扣罐 罐内热度高 扣罐动作快 下扣时空气再进入罐内少 则罐的吸拔力大 反之则小 可根据临床治疗需要灵活掌握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闪火法 用镊子或止血钳等夹住95 乙醇棉球 点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 2圈 或稍作短暂停留后 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此法比较安全 不受体位限制 是常用的拔罐方法 2 投火法 将纸折成宽筒条状 点燃后投入罐内 未燃的一端应向下 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 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此法适用侧面横拔 3 贴棉法 用直径约为2cm左右的棉花片 厚薄适中 浸少量95 的乙醇 贴在罐内壁的中段 用火将酒精棉片点燃 扣在施术部位上 即可吸住 此法多用于侧面拔 须防乙醇过多 滴下烫伤皮肤 2 水罐法 一般选用竹罐倒置在锅内加水煮沸 使用时用卵圆钳倒挟竹罐的底端 甩去罐内沸水 并用湿毛巾紧扪罐口 乘热扣在施术部位上 即能吸住 此法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罐 其吸拔力小 操作需快捷 3 抽气法 先将备好的抽气罐紧扣在需拔罐的部位上 用抽气筒将罐内的空气抽出 使之产生所需负压 即能吸住 此法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罐 二 运用方法 根据病变部位和病情性质 具体运用拔罐时可分别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留罐法 又称坐罐法 是拔罐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拔罐后将罐留置一定时间 一般10 15min 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 夏季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 以免起泡损伤皮肤 可根据病变范围分别采用单罐或多罐 如胃痛 可在中脘采用单罐 腰肌劳损 可在肾俞 大肠俞 腰眼和疼痛明显的部位采用多罐 2 闪罐法 适应于肌肉比较松弛 吸拔不紧或留罐有困难处 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患者也适用此法 其操作方法是 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 如此反复吸拔多次 至皮肤潮红为度 需注意闪罐大多采用火罐法 且所用的罐不宜过大 3 走罐法 又名推罐法 飞罐法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 肌肉丰厚的部位 如腰背部 大腿等处 须选口径较大的罐 罐口要求平滑较厚实 最好选用玻璃罐 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或在走罐所经皮肤上涂以润滑油脂 将罐吸拔好后 以手握住罐底 稍倾斜 即推动方向的后边着力 前边略提起 慢慢向前来回推拉移动数次 至皮肤潮红为度 4 刺血 刺络 拔罐法 先用三棱针或粗毫针 皮肤针等 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量要求或按刺血法要求 刺破小血管 然后拔以火罐 可加强刺血法的疗效 此法应用较广泛 多用于各种急慢性组织损伤 神经性皮炎 痤疮 皮肤瘙痒症 丹毒 哮喘 坐骨神经痛 5 留针拔罐法 此法是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 操作时先针刺得气后留针 再以针为中心 将罐拔上 留置10 15min 然后起罐 起针 6 药罐法 常用的药罐法有两种 1 煮药罐 将配制好的药物装入布袋内 扎紧口袋 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 再把竹罐放入药液内煮15min 使用时 按水罐法吸拔在治疗部位 多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 常用药物处方为羌活 独活 麻黄 艾叶 木瓜 防风 秦艽 川椒 生乌头 曼陀罗花 刘寄奴 乳香 没药各10g 2 贮药罐 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适量药液 常用的有辣椒水 两面针酊 生姜汁 或根据病情配制的药液 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方法 抽去空气 使罐吸附在相应的皮肤上 三 起罐 起罐亦称脱罐 用一手拿住火罐 另一手将火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下 或将火罐特制的进气阀拉起 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 罐即落下 切不可硬拔 以免损伤皮肤 三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 拔罐的作用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祛风散寒等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 拔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负压作用 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 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 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 通过检查也观察到 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变化以及毛细血管破裂 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 从而出现瘀血现象 对机体产生一种良性刺激 促使功能恢复正常 温热作用 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 以大火罐 水罐 药罐最明显 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 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 改善充血状态 加强新陈代谢 使体内的废物 毒素加速排出 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 增强血管壁通透性 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力 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 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调节作用 拔罐法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和温热作用的基础上的 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拔罐时的负压刺激和温热刺激 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 从而产生反射性兴奋 借此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 使之趋于平衡 其次是调节微循环 提高新陈代谢 4 不同罐法的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础上 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 如走罐法具有与按摩疗法 保健刮痧疗法相似的效应 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 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 对关节 肌腱可增强弹性和活动性 促进周围血液循环 药罐法 在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下 局部毛孔 汗腺开放 毛细血管扩张 血液循环加快 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 可发挥药物和拔罐双重效应 刺络拔罐法可以调节刺络的出血量 有较好的逐瘀化滞 解闭通结功效 针罐法则因选用的针法不同 可产生多种效应 二 适应范围 随着拔罐法机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现代多功能罐种的问世 药罐法所选用药液不断增加 以及拔罐与多种疗法的结合运用 使拔罐法的适应范围越来越广 目前常用于临床的病种已多达100多种 如感冒 发烧 咳嗽 支气管哮喘及其他肺部疾患 胃痛 腹痛 腹泻 急 慢性软组织损伤 风湿痹痛 落枕 痛经 闭经 痤疮 荨麻疹 高血压 面瘫 肥胖症等 四 注意事项 1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骨骼凸凹不平 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拔罐 2 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 操作时必须迅速 才能使罐吸附有力 四 注意事项 3 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