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七律.长征-袁晓龙.doc_第1页
教育部参赛-七律.长征-袁晓龙.doc_第2页
教育部参赛-七律.长征-袁晓龙.doc_第3页
教育部参赛-七律.长征-袁晓龙.doc_第4页
教育部参赛-七律.长征-袁晓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 学生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二、教学课题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技能目标: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情感目标: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三、教材分析内容分析: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相对于当代的孩子,应该来说离得比较遥远了。所以,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地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就在课前布置孩子们每人必须通过各种手段,读过至少一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从文章体裁来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文体,所以,这就必须先让孩子们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区分清楚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特征,有助于今后阅读面的拓展。同时,既是一首富有代表性的现代七律诗,就必须上出诗的韵味来。如何把诗上得有特色,上得有深度和广度,又成为了本堂课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七律长征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到了许多图片、音乐和视频,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流程,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在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读的入口、入耳、入心、入情,体现高年级读与悟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书生朗朗的语文世界里,情感得到提升,素养得到提高。本科教学也能凸显五六年级语文组、研究的小课题:阅读教学中读与悟有机结合策略的研究。 2本课教学我采用下列基本步骤:(1)简要介绍长征,如作者,写作背景,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老师通过课件作必要的补充。(2)初读全诗,交流阅读收获。初读时要尽可能地多读几遍,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质疑,可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3)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弄清每句诗的意思时,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紧扣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会。、,不孤立地就字就词分析讲解。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每一句。(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5)听歌曲,看课件,回忆长征历程,拓展延伸,体会的毛泽东的诗词的特点。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一是充分借助百度的作用,注重形象感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在电视、电影、书籍、文章中看到的实例,感悟课文中诗句的意思,不要孤立地讲词析句。二是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在对比中,帮助学生领悟意蕴,体会情感。三是充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时,要注意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范读适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总之,本课教学主要凸显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读与悟的有机结合。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同学们我们现在听一首歌曲,听完之后看看谁能说出这首歌的名字。【百度音乐】歌曲七律长征/song/19673256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百度百科】毛泽东/view/1689.htm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百度百科】长征/view/6412.htm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生自由朗读诗歌)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出示诗歌长征【百度图片】诗歌七律长征/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4%B8%83%E5%BE%8B%C2%B7%E9%95%BF%E5%BE%81&ie=utf-8&in=32750&cl=2&lm=-1&st=&pn=39&rn=1&di=176293623401&ln=1983&fr=&fm=&fmq=136204828160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生读诗歌,评价)老师也想读读,请同学们评评。(师范读)小结:其实这首诗并不难。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4、6、8行一般押韵,大家看看这首诗,哪些字是韵脚?听一听老师范读,自己再读一读。 全班齐读。(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着节拍读)(二)质疑问难,以学定教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学生边读边思考。质疑。同学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我们既要敢于质疑,更要善于解疑。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三、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 指导背诵(一)出示学习提示:(1)悟 看注释、结合资料及预习情况,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理解诗句的意思。(2)说 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师提示学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碰到问题就查资料或问别人,自己应该先想一想,一猜,可能是这个意思,可能是那个意思,然后再通过查资料或问别人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正确,这叫猜读法)(3)读 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二)合作交流学习1 同桌合作学习2 交流理解,读中悟,悟中读(1)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诗歌描写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2)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学懂了一字说一字,学懂了一词说一词,学懂了一句说一句,各抒已见。学生汇报学习体会3、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说说自己的理解。抓住诗句中的词语“万水千山”“远征难”。“不怕”和“只等闲”理解。(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红军不怕艰难困苦、乐观向上的精神。)(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百度图片】南岭山脉/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5%8D%97%E5%B2%AD%E5%B1%B1%E8%84%89&ie=utf-8&in=1576&cl=2&lm=-1&st=&pn=158&rn=1&di=57357491300&ln=1998&fr=&fm=rs1&fmq=136204882535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百度图片】乌蒙山/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4%B9%8C%E8%92%99%E5%B1%B1&ie=utf-8&in=27861&cl=2&lm=-1&st=-1&pn=5&rn=1&di=6153867850&ln=1995&fr=&fm=index&fmq=136204914662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5&-理解“逶迤”和“磅礴”。说说自己的理解。(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指导、练习朗读。(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说说自己的理解。(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质疑:为什么说“金沙水暖,大渡桥寒”呢?【百度图片】金沙江/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9%87%91%E6%B2%99%E6%B1%9F&ie=utf-8&in=10747&cl=2&lm=-1&st=-1&pn=18&rn=1&di=217088152800&ln=2000&fr=&fm=index&fmq=136204943971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百度图片】泸定桥/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B3%B8%E5%AE%9A%E6%A1%A5&ie=utf-8&in=3910&cl=2&lm=-1&st=-1&pn=5&rn=1&di=11508478250&ln=1984&fr=&fm=result&fmq=1362049515250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二者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男、女生分读“暖”“寒”的诗句,齐读)(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看谁反应快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可以看板书,自由背背吧!四、课件出示:话说“新长征”长征的现实意义在现今生活中“长征”是否还存在? 能否举出一两个例子,并谈谈你的理解。(洪水灾害 汶川地震 飞船发射 奥运会的举办)五、总结师: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70多年过去了,远征网、读书等去了解长征的历史,去感受长征的精神。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是永恒的。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通过上老师愿你们、也希望我自己,愿我们大家在成长的长征路上,像红军战士们那样不怕挫折,勇往直前!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长征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缅怀及敬佩。六、教学反思一、打好学习的“奠基石”。 这首七律诗,对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我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功”,所以在课在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搜集长征故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汇报和学习总结,在学前对七律 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诗词特点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为学习本文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长诗短教,扣词品诗意。这首诗共有八行,七八五十六个字,对比以前学过的绝句,算是一首长诗了。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既快又准地找出了这首诗的中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紧扣关键词“远征难”、“只等闲”,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抓关键词),看看诗里怎么说明远征难,又从哪儿看出红军们把这些困难看作平常的事。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研读诗的第二、三、四句。即颔联、颈联、尾联。 三、短诗长教,情境写片断。这首诗说短也很短,仅仅只有七八五十六个字,比起我们平常一篇习作来,要少得多。但是这短短五十六个字里,却有着许多的长征故事。在理解、品悟诗句,学生整体把握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细读全诗,结合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紧扣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会,不孤立地就字就词分析讲解。同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每一句直至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四、激情诵读,以读促悟。短短的一首诗,要读出诗中包含的情感,还得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朗读指导。在理解诵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出示了五岭和乌蒙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紧扣“逶迤”和“磅礴”两词,促进学生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