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 教案.doc_第1页
思乡怀人 教案.doc_第2页
思乡怀人 教案.doc_第3页
思乡怀人 教案.doc_第4页
思乡怀人 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乡怀人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思乡怀人诗常见的情感。2掌握思乡怀人诗常用的表达技巧。3熟悉思乡怀人诗常考题型和答题规范。【教学重点】1了解思乡怀人诗常见的情感。2掌握思乡怀人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教学难点】掌握思乡怀人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练习法、讲评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导学教程第13页“知能提升演练”【教学步骤】一、了解思乡怀人诗1 思乡(亲)缘由 内在:战乱频繁,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2情感分类(1)羁旅愁思 例: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首联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写了出门在外的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 (2)思亲念友 例:回乡乐(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人见故乡有人来,急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抒发了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3)征人思乡 例: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闺中怀人 例: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是思妇怀念远方游子的诗。汉代末年,士人游宦风气很盛,大批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或游京师,或谒郡县,以求得一官半职。这些人就是所谓“游子”。他们长期外出,家眷不能同住,彼此之间难免有伤离怨别的情绪。这些人的家属就是行行重行行中的主人公一类的思妇。 3.思乡怀人诗常见意象(1)月:思乡的代名词。 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A、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C、孤雁:孤独、思乡、思亲。如“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杜甫孤雁)。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柳A、“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B、“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C、“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如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4.表达技巧 (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后两句作者写自己想象“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3)修辞传情(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 衬托) 如: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比喻)杜甫的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乐景衬哀情)王昌龄的送魏二“江风引雨入舟凉”(双关)(4)借梦境抒情如:思江南(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二、鉴赏望月怀远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1朗读诗歌,初探诗意。文中直接抒情的词语有哪些?(3分)怨、相思、怜(每点1分)明月是如何贯穿全篇的?(3分)海上升起月光让人夜不能寐出屋散心想把月光送给情人不能赠月只能梦中相会(每点1分)首联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分)(1)点题。首句写景点明“望月”,第二句由景入情点明“怀远”。(2分)(2)首联看似平淡无奇,却意境雄浑阔大,能唤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2分)2再读诗歌,体会情感。(同桌讨论,点名发言。)诗歌的颈联和尾联是如何表现主人公的思念之情的?(4分) 细节(动作)、 想象(内心独白)。(2分)“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中“灭”、“披”表现了作者夜不能寐的情景。(1分)“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不能将明月赠给远方的人,所以想到在梦中与之相会。(1分)3三读诗歌,品味语言。(小组讨论,推荐展示。)“生”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分) “生”字写出了月亮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1分),富有动感。(1分)三、课堂练习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1诗中具体写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哪些苦难?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这些苦难的?(4分)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亲人离散、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3分) 白描手法。(1分)2颈联向来被人们称赞,请分析其妙处。(6分)颈联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喻,(2分)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2分)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2分)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1背诵望月怀远、自河南经乱。2完成巩固练习。附:板书设计(1)羁旅愁思(2)思亲念友情感 (3)征人思乡(4)闺中怀人思乡怀人诗 (1)借景抒情技巧 (2)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3)修辞传情(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衬托) (4)借梦境抒情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在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点明事由和季节。“春半”本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时,皆因一“别”字让人举首触目间柔肠寸断。“愁肠断”奠定了全诗悲伤的感情基调。引起下文对触目之景的描写。(每点一分)2.“乱”字有何妙处?(3分)双关。(1分)既写出了落梅之乱,也写出了思绪之乱。(1分)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1分)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4分)比喻或化无形为有形。(2分)把离愁别恨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将愁情写的形象可感。(2分)第二课时【课前预习】导学教程第53页“知能提升演练”【教学步骤】一、鉴赏长安晚秋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1朗读诗歌,初探诗意。诗歌中哪些景物是晚秋特有的? 越过关塞的雁、艳丽开放的菊花、花瓣落尽的莲。作者在诗中用了哪些典故?用意是什么? 张翰“鲈鱼”典故,钟仪“南冠”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毅然归去的决心。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1)远近结合:首联与颔联是远望,颈联是近观。(2)俯仰结合:首联与颔联是仰视,颈联是俯看。(3)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4)视听结合:“残星几点”是视觉,“长笛一声”是听觉描写。2再读诗歌,体会情感。(同桌讨论,点名发言。)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拟人的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枯荷,追忆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 、好景无常的伤感 ;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 ,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 的陶靖节 ,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3三读诗歌,品味语言。(小组讨论,推荐展示。)首联“凄凉”二字有何作用? 诗中“凄凉” 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二、课堂练习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6分)“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每点2分)2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4分)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2分)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2分)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布置作业1背诵长安晚秋、菩萨蛮。2完成巩固练习。附:板书设计 首联:总览长安全景 长安晚秋 颔联:仰观残星、雁 颈联:俯察菊花、莲花 尾联:表达毅然归去的决心【巩固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1.这首词题为“记梦”,在词中回忆梦境的句子是那几句?(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