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量词“把”的意义、分类及用法 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认知解释与功能研究本文曾于2002年8月在上海第7届世界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宣读。会上,美国李英哲教授、美国屈承熹教授、台湾邓守信教授、日本舆水优教授等好多位海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值得笔者思考的问题,藉此谨向各位表示谢意。本次刊出前,文章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回答了上述学者提出的部分问题。文章定稿于2003年12月9日。 引言汉语量词的使用具有极大的约定性,但是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的量词,其使用规律不怎么相同,可能需要一个个地研究和描写。尤其对于第二语言教学和人工智能。量词“把”,就笔者所见,截至目前为止,还是现代汉语八百词所做的研究和描述最为详尽。该书共列了5个分项,扼要摘录如下: 1、用于有柄或类似把手的器物,例如:一把刀一把伞三把锁;2、可用一只手抓起来的数量(包括用绳子捆起来的东西),例如:一把炒面一把儿菠菜两把柴火;3、用于某些抽象的事物,例如:他有一把力气这么大一把年纪;4、用于能手等,例如:他是养花的一把好手;5、次,用于同手有关的动作,例如:帮我一把擦了两把汗一把拉住他。现代汉语八百词虽然是为第二语言教学和方言区学习普通话编写的,但是,由于受词典体例、篇幅和时间的限制,其关于量词“把”的研究和描写,直接拿来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和人工智能又是不够的,不仅语法知识不够充分,而且其分类、定性也需作进一步的思考。 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一般是和语言的使用相联系的。从使用角度看,根据其计量对象是事物还是行为,“把”首先分为名量和动量两类。在名量内部,根据所计量的性质是个量还是合量,又要分出个体量词和集合量词。因而,量词“把”从使用的角度应分为两类个:个体量词把1(上述、两项的“把”);集合量词把2(上述、项的“把”);动量词把3 (第项的“把”)。“把1”“把2”“把3”表义性质不同,使用条件不同,需要分别做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一 个体量词“把1”的意义及其使用1.1 个体量词“把1”,计量的对象是可数的个体事物,表示的量是个体量。例如: (1)三把梳子丨两把勺子丨四把椅子十把钳子好些个“数把名”,一般说成:数个名,尤其是在儿语(小孩儿的话)里。如: (2) 三个梳子丨两个勺子丨四个椅子十个钳子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把个。不仅数词与名词之间必须使用量词,是现代汉语语法的强制性要求,而且个体量词发达及其使用,是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的一个显著特点。汉语用个体量词的地方,英语一般什么都不用。比如汉语说:一把刀丨两把梳子丨三把牙刷,英语则是:one knife丨two combs丨three toothbrushes.从汉英对译看,似乎把是纯语法形式词,在造句中仅起完形作用。其实,“把1”是负载意义的,并且这种意义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把的使用。观察发现,把有隐显两种意义:显性意义是语法意义,表示“把”是一种个体计量单位;隐性意义是词汇意义,表移动和使用某物的方式“一把抓着”。这个意义来源于古代汉语动词“把”的基本义,在古汉语里,“把”者握也。可参见商务印书馆故训汇纂第869页,古今汉语词典第21页。该基本义至今还保留在现代汉语复合词“把握”之中。“把1”隐性意义的形成和使用,是跟汉民族特定的认知角度和语言视点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储存在汉语母语者的语言深层机制中,成为把使用的条件,制约着把的使用。(进一步参看1.2)1.2现代汉语八百词等著作一般把能用“把1”的名词描述为“有柄或类似把手的器物”,现有的有关研究文献和词典的阐述也大致如此,如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手册等。如下面的A组名词;可下面B组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很难说有“把”或“柄”以及类似把柄的地方,但是却也能用“把1”计量。A. 刀、锄头、伞、钥匙、茶壶、梳子 B. 锁、算盘、尺、椅子、综观A、B两组的名词,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名词所表的事物有个共同的特征搬运或使用它们的方式,通常都是用整个一只手或两只手“一把抓着”,而不是选用其他的方式。因而“一把说抓着”就是使用“把1”的必要条件。否则,就是和B组词语“尺子”类同或相似的“毛笔”“钢笔”“竹签”,由于人们使用或移动时不论是文雅的小姐还是莽撞的大汉,一般都是用几个指头捏着,故其量词就不能用“把1”,而是用“提取了被量对象形象特征”的“来源于名词的名量词”的“根”和“枝”。即使是与A组词语相同,“有柄或类似把手的器物”的“茶杯”,其量词也不能用“把1”,因为其使用与搬运的方式不是“一把抓着”,而是用几个指头去端。至此,可能有人不禁要问,如果现在杯子做大了,要用一只手抓住才能端起来,为什么还是不能用量词“把1”呢?这是因为“把1”的使用,有一个认知原型制约和语言起点占位的问题。即:最初使用量词的对象的认知原型其量词的选择,制约着以后同类对象的量词使用。如汉语最初使用“把1”的“茶壶”,其原型是可用手一把抓住端起来的茶具,而当这种茶具一旦选择了量词“把1”时,“把1”就占据了茶壶量词的位置,而成为其类的语法标志。尽管后来的茶壶做得很小很精致,只能用几个指头去端,但我们仍可说“他家有一把很小的茶壶”;与小巧相对,某个公园用石头雕了一个比人还高的茶壶,我们还是可以用“把1”说成:“一把比人还高的茶壶”。同理,“茶杯”最初与量词建立联系的是没把的杯子或(较后的)比较小的有把的杯子,可能杯子常跟茶壶配套使用,两种用具不同量词也不同。但这类杯子使用的时候不是用整个手而是用几个指头去端,故杯子开始配搭的量词排斥“把1”。即使现在杯子做大了,要用一只手抓住把才能端起来,但是由于“茶杯”这个词所表达的事物其量词被“只”和“个”占位,而成为类的语法标志,即使现在使用方式或搬动方式是用整个手,“杯子”仍然不能用量词“把1”来计量。 汉语量词,是一类事物特定认知视角的语法标志。量词的使用,是一种语法归类或范畴确认。某类事物一旦其量词标志确立,不论被计量的对象形状和大小如何变化,与之配搭的量词不变。我们把量词称之“标志”,是对其所表达的某个语法类或认知范畴表而言的,如果是对几个类或范畴而言,那么量词的功能就不再是标志而是区别和分离了。因此当用量词标志的事物其功能或术语形式的标“类“词(或语素)发生变化,量词的使用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沙发”看起来是一类事物,其实单人沙发和三人以上的沙发的功用是不同的。单人沙发功用与椅子相同,三人沙发的功用与床相同(也有人就称之沙发床的)。因此,当某人买了两个单人沙发、一个三人沙发,如果不是用“个”而是用其他量词计量,那么我们通常是根据功用的类同性与差异性来分别选择量词,如说“两把单人沙发和一张三人沙发”,但不能说“三把沙发”和“三张沙发”。一类事物的术语形式或所用词语,是该类事物的语言代号,如果代号的不同涉及到“类”的差异,那么其量词的选择就会发生变化。比如我们有的地方或有的人称装开水的保温设备为“开水瓶”或“暖瓶”,另外的地方或有的人则称之“暖壶”。这两种称谓看起来虽只一字之差,但“壶”“瓶”却代表着两个认知范畴,因而“暖壶”的量词可以用“个”也可以用“把1”;而“开水瓶”或“暖瓶”的量词一般则只能用 “个”。“把1”的使用也有着眼功能或着眼语言形成的两可情况。比如过去男人用的“便壶”(有的地方叫“夜壶”)形状与茶壶类似,使用和搬运方式一般也是“一把抓着”,如果着眼于语形和使用方式,便壶可用“把1”,如可说“两把夜壶”“两把便壶”;但是如果着眼于功用,便壶不同于茶壶,因而量词的选用则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人们计量便壶(夜壶)是用量词“只”或“个”,不用计量茶壶的量词“把1”。 “便壶”和“夜壶”在大部分人的语感中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有这种差异感的人,书面语的“便壶”量词用 “只”或“个”,口语的“夜壶”量词用“把”或“个”。1.3 用“把1”计量的事物,绝大多数是以“把”为动词的受事或对象被“把”者,除以上所举,又如:镰刀、铁锹、镐头、铁锤、锅铲、锯、凿子、螺丝刀、叉子、扳手、扫帚、扇子、掸子,等等。但是,用“把1”计量的对象,又不限于受事,还可以是施事。即“把1”可用来计量动词“把”的动作发出者施事。例如:(3)金花和银花,她们种棉花可是两把好手。(4)养花刘晓勤却是一把手啊!例(3)(4)的“好手”“手”都是表人,是“把握”某种技术的施事。这样用的施事名词只限于“好手”或“手”,并且“好手”和“手”都是“能手”的意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例(3)表达的内容还有例(5)的说法: (5)金花和银花,她们种棉花可是一把好手。乍一看,例(5)和例(3)表述的意思差不多,其实不然。例(5)是归类和定性,即是说金花和银花都是某种人物种棉花的好手;例(3)则是计“量”,即一个人是一把好手,金花和银花两个人就是两把好手。有些辞书认为计量施事的“把1”其前的数词只限于“一”,可能只是看到了其定性归类的用法,没有注意到其计量的用法(如例(3)所致。“把1”还有和序数词一起,构成指称负责人的表述形式:数词+把+手。如: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等。看一个言语实例:(6)李军是他们单位的二把手,王明利是一把手。 李军是他们单位的第二号负责人,王明利是第一号负责人。与用于能手相比,这种用法的“数词+把+手”是将“把”的对象受事(被把)特定为权利,“把者”(施事)特定为掌权人:“一把手”即第一“权力把握者”,“二把手”即第二“权力把握者”。二 集合量词“把2”的意义及其使用2.1 “把2”是集合量词,由它构成的数量短语所修饰的名词,表示的对象可以是个体,但是“把2”标志的量却是被计量对象的群体量。例如: (7)一把米丨三把白菜丨四把银元“米”是一粒粒的个体,“白菜”是一颗颗的个体,“银元”是一块块的个体,但是“把2”所表的量不是“米”“白菜”“银元”的个量,而是群量。一把米一粒米,三把白菜三棵白菜,四把银元四块银元。如果说:“把1”“个”,那么,“把2” “个”,并且还常常是若干个“个”的集合。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的量词分类,和赵元任的中国话的文法(Yuan Ren, Chao,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0)一样,把量词把列入部分量词,从教学实践看,表述为“部分量词”好像不是很好理解。表集合量的词是集合量词,集合量词是其他语言都有的词类。 “把2”的用法好像很早,宗福邦等: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860,“把”的义项11说:,一手所握也。孟子告子上“拱之桐梓”朱熹集注。2.2 “把2”的显性意义也是语法意义,表示“把”是一种群体计量单位;其隐性意义也是源于动词“把”的义项“握”,但其使用依据所选取的语义视点不是“握”的动作,而是“握”的工具手所形成的包围圈。包围圈作用于“把”的对象形成两种形状:“包围”,“圈围”,因而“把2”有两个次类:“把2a”“把2b”。“把2a”是“包围”,其视点是手圈成的“容器”,度量时是把被计量的对象完全包在里面。如:一把米、两把花生、三把银元。“把2b”是“圈围”,其视点是侧重手抓握形成的圈,度量时是用这个圈去“圈”(去计量)对象的横截面。或者说,被量对象集合在一起的整体,其横截面的周长有一握之大,即用一只手可握住。如:一把白菜、两把铅笔、三把稻草。圈围的计量对象,一般是能用绳子捆起来的东西,两端通常也能超出手掌。把用于筷子时,有时“一把”是指一手抓起来的数量,有时“一把”是十双。因此,“X把筷子”的“把”究竟在哪个意义上使用,要联系具体环境。但是,不管是哪种用法的“把2”,都是在以手为器具,一把一把地度量被它计量的对象,并且“包围”和“圈围”所表示的量,具有不稳定性、人为性和等级性。首先,不同的人,手的大小不同,手大的“一把”就多,反之就少。其次,就是同一个人,手抓紧一点,“一把”就小,反之就大。正因如此,“把2”的前面有加形容词“大、小、满”的用法。例如:(8)一大把银元两小把金豆满满一把珍珠表义上,形容词是帮助数量结构表份量。“大”“满”一般是表份量很足甚至有超出,“小”一般是表不足。有时大把、小把和“把”一起还可形成“把”内部的不同等级。比如:(9)珍珠一把两元五角钱,一大把三元钱,一小把两元钱。2.3 “把2”有表度量意义的引申用法,这样用的“把2”其意不在所量对象是以“握”计量,而是极言其多或极言其少。把2的这种用法从语用上讲是一种“夸张”。例如:(10)他的小毛病很多,简直是一抓一把丨一大把年纪了,这个还不懂?她哭得真伤心,一把鼻涕一把泪的(11)他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为大家做点儿事不论怎么说,他还有一把力气例(10)的句子用“把2”通常是言其多,例(11)“把2”通常是言其少。“把2”的这种用法,一般是描述人或与人有关行为的特征,“把”前数词只能是“一”。表多的用法,“一把”可说成“成把”:他毛病多,一抓肯定成把她哭得很伤心,哭得鼻涕成把抓;表少的用法,数词“一”有时可省略。能这样用“把2”的名词有个共同的特点:名词所指对象通常是不能计量或不用“把”计量的。2.4 语形组合上“把2” 还有两个不同于“把1”、“把3”的语法的特征:可前加形容词,其数词可以是“半”。试比较:(12)a. 一把1刀 () 一大把1刀 (X) b. 一把2米 () 一大把2米 () c. 出一把3力() 出一大把3力(X)(13)a. 一把1刀 () 半把1刀 (X) b. 一把2米 () 半大把2米 () c. 出一把3力() 出半把3力 (X)需要指出的是,“把1”、“把2”、“把3”的区别是明晰的,但是有些“X+把+名词”的形式是歧义的:“把”可以是“把2”也可以是“把1”。如:一把梳子、一把茶匙、一把小刀。三 动量词“把3”的意义及其使用 3.1 “把3”是动量词,词义与动量词“下”“回”大体相当。把的词义现代汉语八百词是用“次”来表述。本文用“下”不用“次”,这不仅因为用“下”更接近其词义,而且还因为有时一次可“几把”,如:那一次他进来擦了两把汗连水都没喝就匆匆走了。例如: (14)推了他一把丨拉了我一把丨他一把抱住小张你也火他一把吧例中的“把3”换成“下”“回”,基本意思不变,只是行为的力度有所减弱。并且下面的例子可以使我们更强烈地感到量词“把”就是带有较高程度的“回”和“下”:(15)此次世锦赛,久疏沙场的贝利重新出山,欲在家乡父老面前再露一把脸(2001.08.06人民日报电子版)(16)麦当劳早已推出特价早餐和晚8点后的特价套餐;华联商厦曾在千禧夜里用限时销售的办法着实让顾客惊喜了一把(2000.11.13人民日报电子版)根据“把3”语义置换的词不同,“把3”可以分为两个:“把3a”、“把3b”。3.2 “把3a”可替换为“下”,其量词的用法,与同现动词所表行为用手有关。如例(14)的“推”“拉”“抱”其动作就是手发出的。又如例(17)的“擦”、“抹”、 “捞”。 (17)他擦了一把汗抹了两把脸(就走了)他这次想捞一把用“把3a”的行为,可以是一只手,如:一把抓住他;也可以是两只手,如:一把抱住他。有的动词,所表意义较为抽象,其行为与手的关系不那么直接。不过这类动词与“把”量短语构成的句子,动词通常前隐含一个用手的意思,其中跟手的联系直接一些的,前面还可补出用手的词语来。例如:(18)快帮我一把你再努(一)把力加(一)把油赶上去动词“帮”跟手的联系相对直接一些,其前就可补出“伸手”,说成:伸手帮他一把。“数词把3a”(X把)的句法分布有些讲究。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宾语如果指物,“X把3”用在宾语前(如:擦了两把汗再加几把劲);宾语如果指人,“X把3”用在宾语后(如:帮我一把拉他一把)。这里应补充两点:宾语指人,“一把3”用在宾语后,有表动作行为耗时不长或用力不多的意思。例如:(19)现在帮我一把到时拉你一把赶紧推他一把“一把3”用动词前,是做状语,表方式。 作状语的“一把”和“一下”语形语义都是平行的。其构成都是数词“一”加动量词,意义都是既突然又快捷的意思。这种数量结构也可以作为一个词来描写和处理。例如: (20)一把把他抓住一把抱住我说一把没拉住,掉下去了3.3 “把3b”只是同义动量词“回”“次”“下”的“饱和量度式”。如例(15)的“露一把脸”好好露一次脸;例(16)的“惊喜了一把”程度不凡地惊喜了一回。随着人们对动量程度表达要求的日益增长,“把3b”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又如: (21) 像是赶时髦,以历史正剧标榜的连续剧康熙王朝也忙中抽闲玩了一把爱情戏法(2002.6.20人民日报电子版)(22)那次去海南三亚出差,闲暇想领略一番当地风情,不料却被狠劲“涮”了一把。(2000.12.11人民日报电子版)(23)风风火火跑市场,扎扎实实抓管理,45岁的周淑芬说自己“又年轻了一把!”(2000.11.05人民日报电子版)例(23)是形容词“年轻”活用为动词。 “把3b”的数词只限于“一”,“X把”通常是在动词之后构成“V(O)一把”的口语性格式。如:睹它一把捞他一把骗他一把。这种格式中的“他它”有实指和虚指两种用法,实指时,只能写作“他”,表行为涉及的对象;虚化用法的代词,在句中起加强语势的作用,可以省略,省略之后句子意思不变,只是语势有所减弱。3.4 “赌他一把”的“把”是多义的,在非“把3ab”“把3b”的意义上,其数词不仅可以是“一”还可以是其他的数。如:(24)赶紧赌两把 | 赌他几把 | 他一共赌了五把这样用的量词“把”可看作动量词的特殊用法(也可记作把3c),“一把”就是“一盘”意思。“赌一次/回”往往不止赌一盘。因此“赌一把”是歧义的,其“把”可以是“赌一回”的意思,也可以是“赌一盘”的意思;此外,其“把”还可以是“把2”,“一把”是一把钱的意思。四 结语 一、量词“把”是计数单位词,有多种用法。根据使用的性质可归为3类:计量个体器物的个体名量词“把1”,计量群体事物的集合名量词“把2”,计量动作行为的动量词“把3”。“把1”计量的对象主要是物,但也有计量人(能手)和构成“数把手”形式表负责人的用法;“把2”计量的对象主要是用手掌形成“容器”或包围圈可以度量的对象,但也有用于通常不用“把”来度量的事物而极言其多或其少的用法;“把3”计量的对象是行为,但在表义上不仅有“次”、“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6.1生命的诞生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课 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说课稿2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一次函数(12大考点43题) (第1期)原卷版
- 2025年初中生物学教师招聘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居民与文化、发展与合作(第1期)原卷版
-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5.2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说课稿1 新人教版必修3
- 沟通的艺术-好好说话(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劳动项目三 发绿豆芽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劳动教育》
- 2025年美发师技师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叉车科目一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关事务管理局招聘考试大纲
- 主城区积水易涝点排水防涝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参考模板)
- 早期现代舞课件
- 碳固持效应研究-洞察及研究
- 口腔医保政策解读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应对 练习(含答案解析)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课件(定稿)
-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试题(有答案)
- 预测分析:技术、模型与应用 - SAP Predictive Analytics
- 2014中国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