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_第1页
三峡地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_第2页
三峡地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_第3页
三峡地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_第4页
三峡地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地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2009年5月(总第101期)大众商务PopularBusinessNo.5,2009(Cumulatively,NO.101)三峡地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郑亚章(重庆三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重庆万州404000)【摘要】三峡地区饮食文化知名度高,文化积淀深厚,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分析了开发饮食文化资源对三峡旅游的意义,并提出了开发三峡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策略.【关键词】三峡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005021三峡饮食文化资源的评价1.1声名远扬的三峡食文化1.1.1重庆火锅重庆火锅最早诞生于码头街边,称之为毛肚火锅,其自诞生起,几经改进,在火锅底料的配方和熬制上逐渐精细科学,在口味上推出了鸳鸯锅,保健火锅,泡椒火锅等新品,在烫食的菜品上也是不断推陈出新,到如今已是风靡全国,享誉海外,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重庆火锅将三峡食文化重滋味,好辛香,豪爽粗犷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重庆人在盛夏街头甩开膀子大吃火锅的景象,也给外地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文化冲击.1.1.2重庆江湖菜系列所谓江湖菜其实就是来自于乡野市井的民间菜.相对于受过系统培训的厨师而言,普通家庭在做菜时更为写意,食材之搭配,味道之调和,完全是依照自己的喜好,率性而为,不循陈规,这样就于传统的菜式里,创造出许多新的品种来.创新,正是重庆江湖菜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贡献.重庆江湖菜代表菜品有泉水鸡,水煮鱼,酸菜鱼,辣子田螺,香辣蟹等,凭借其大异传统的烹制方法,新品迭出的创新速度,味美价廉的消费特点,江湖菜近年来红遍大江南北,深受各地食客的青睐.甚至有人将重庆江湖菜名之为渝派川菜,认为其在川菜体系中自成一脉,占有重要地位.1.1.3地方特色食品三峡各地盛产美食,除火锅与江湖菜外,不少地方特色食品风味上佳,其中较为知名的有:涪陵榨菜,三峡烤鱼,合渣,羊肉格格,宜昌峡口明珠汤,肥肠酸辣粉,土家老腊肉,各色牛肉干等菜品小吃;宜昌三峡苕酥,磁器口麻花,合川桃片糕,等糕点;忠州豆腐乳,重庆饭遭殃等调味品;三峡柑桔,全国三大名柚之一的梁山柚,野生猕猴桃等果品.1.2博大精深的三峡茶文化三峡地区是我国茶叶栽培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华阳国志?巴志中提到巴国向周王室纳贡的土特产中就有茶叶,而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开篇即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即今三峡地区)有两人合抱者.三峡地区气候,地质等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因而历代皆出名茶,如唐时的仙人掌茶,夔州香雨和峡州碧涧,明月,宋代巴东的真香,远安县的鹿苑茶,元代秭归的清口茶,清代的恩施玉露,开县龙珠,城口鸡鸣茶等,这其中许多都曾是贡茶.到了现代则有在罗马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获金质奖章的重庆沱茶,被誉为湖北第一名茶的采花毛尖,畅销海外的三峡红茶,以及峡州碧峰,西农毛尖等名茶.1.3源远流长的三峡酒文化华阳国志?巴志中记录了巴地的四首歌谣,其中一首为:川崖惟平,嘉谷旨酒,可以养母.可见三峡地区酿酒的历史极为悠久,并且自古既有好饮的习俗.三峡还出好酒,水经注?江水记载了巴乡清酒.唐代杜甫在其名作拨闷诗中描写了云安曲米春.及至到了明代,冯时化仍在其酒史中将云安曲米酒列为全国名酒之一.三峡酒的品种也很丰富,杜甫在三峡居留较久,他在人目二首,送十五弟待御使蜀,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等诗中还分别提到了柏酒(柏叶酒),巫峡酒,竹叶(竹叶青)酒等.当代重庆的诗仙太白,宜昌的稻花香也是全国白酒行业中的佼佼者.诗仙太白1959年被指定为国庆十周年国宴用酒,现在是重庆市政府接待专用酒.稻花香近年来异军突起,多次荣获各种荣誉,深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1.4原生朴素的土家饮食文化三峡一带还是土家族聚居地.随着人们对原生的民族文化的喜爱,土家饮食也日渐受到人们的追捧.土家饮食较为着名的有罐罐茶,咂酒等饮品,印印儿粑粑等糕点,石耳炖鸡鸭,梆梆肉,等菜品,无不滋味独特.土家人好客喜饮,凡有客人来访,则以大碗酒,大块肉招待,主人家频频劝饮,场面热烈欢快,朴素自然,于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对现代都市人群有极强的吸引力.2深入开发饮食文化资源对三峡旅游发展的意义2.1增强了三峡旅游的吸引力2.1.1饮食文化资源可满足游客求新,求异和好奇的心理旅游者外出旅游,希望得到一种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体验,这是旅游者基本的旅游动机.旅游地的饮食,在游客日常生活中难以得见,即便有人移植而来,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变异,远不如原产地那么原汁原味,因此,旅游者对这些地方饮食充满新奇之情.加之许多地方饮食知名度颇高,旅游者早知其名,这无疑会激发人们希望一探究竟,以得偿夙愿的心情.比如重庆火锅,外地人到重庆,除游览观光以外,必吃火锅,甚至有人专程前来品尝,在三峡旅游中融人重庆火锅文化的元素,可以借助其名牌效应,会起到很好的营销效果.2.1.2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要饮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可以使旅游者获得精神上和文化上的满足.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受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饮食文化,其实是地域文化在饮食生产,制作,习俗,礼仪等方面的表现,可以说饮食文化是探悉地域文化的一个最佳切人点.旅游者通过对地方饮食历史,典故,传说的了解,对饮食制作程序的参与及对饮食的品尝,对饮食礼仪的模仿,可以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旅游目的地文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不仅如此,三峡饮食文化品味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很多名饮名菜都有较为久远的历史和典故,或者和某些历史文化名人及其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让游客在大块朵颐的同时,得到极大的精神文化享受.2.2适应了旅游市场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者的需要也正在发生改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观光旅游时代下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瞻仰似的草草参观,而是更希望在对旅游地有着全面,深入了解的同时,获得一个享乐,休闲,充满乐趣的旅游经历.鉴于此,三峡旅游只有针对市场的变化,在旧有产品的基础上,适时推出诸如休闲,体育,饮食文化,民族风情体验等新型专线产品,或是在原有以观光为主的产品中将上述元素有机添加结合,增强三峡旅游的文化性,参与性,娱乐性,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三峡地区深厚的饮食文化资源,也为三峡旅游的整合升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3增加了三峡沿线旅游地的收入观光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较短,其主要支出为交通费用,住宿费用和景点门票,交通费用一般为外地企业收入,景点门票收入对当地经济的刺激带动作用不大,而三峡游轮旅游的特点,又使旅游地的酒店创收能力低下,因此,多年来三峡旅游并没有在沿岸旅游地经济发展中作者简介:郑亚章(1975一)男,重庆万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研究.5发挥应有的作用.旅游地整合饮食文化资源,向游客推出地方美食,无疑给当地经济提供了新的创收点.饮食产品还可以开发成旅游商品,游客将之作为礼品赠送亲朋,有助于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是对旅游地信息的传递和对当地旅游的一种推广.旅游商品开发还延伸了旅游产业价值链,提升了产品的价值,对当地经济有较强带动作用.3三峡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路3.1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三峡饮食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长江三峡分属重庆湖北两省市,沿江十几个区县,在三峡旅游中存在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现象.如渝东南与鄂西都是土家族聚居地,重庆与宜昌两地一直在争打土家牌,都强调各自辖区内的土家文化最正宗,最富集.再如三峡美食节,宜渝两地每年都在分别举办,结果使外地游客要么以为三峡饮食就是土家饮食加宜昌地方菜,要么以为三峡饮食就是重庆火锅和榆派川菜,造成优势资源的人为割裂和弱化.因此,要深入开发三峡饮食文化资源,首先就要打破地区封锁,加强宜渝二地的旅游合作,对三峡饮食文化资源统一挖掘整理,使之更系统化和完整化,维护和提升三峡饮食文化的形象.在开展饮食文化旅游项目时,也要做到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相互矛盾的情况出现.3.2推出饮食文化旅游专线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活动具有了频繁消费和追求舒适享乐的特点,加之法定假日的调整,短途休闲旅游在旅游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发展旅游经济,已不能只着眼于外地的长线观光客源.三峡地区幅员辽阔,区内有重庆,涪陵,万州,宜昌等四座大中城市,市场规模较大,开展区内旅游,吸引本地游客大有潜力可挖.区内游客对周边的景观一般都较为熟悉,与外地游客相比,他们更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休闲和享乐,而对纯粹的观光兴趣不大.钊对现代都市人群追求回归,崇尚健康,乐于尝试的偏好,围绕三峡饮食文化资源,可以推出土族饮食风情游,乡村饮食民俗游,重庆火锅江湖菜专线游,食疗保健度假游等专线产品.3.3在现有三峡观光游中添加饮食文化元素可以对现有观光游产品进行改造,引入与饮食文化有关的项目,如品尝地方美食,参观学习传统的饮食制作技艺,学唱当地的茶歌酒歌,了解与饮食有关的民间传说与渊源典故等.旅游者既享受了美味,还可以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三峡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亲自的参与和特定人员的示范,也增添了旅途中的乐趣.比如在农家吃一顿杀猪饭,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刮三峡人民的日常饮食,近距离观察三峡人民的生产生活形态,还可以了解三峡民间宴席的形制,礼仪和酒令等民间习俗,感受三峡地区淳朴好客的民风.3.4优化整合三峡饮食节庆活动目前三峡地区开展的饮食节庆活动主要有重庆和宜昌各自举办的三峡美食节,重庆火锅节等.重庆火锅节特色鲜明,影响力较大,而渝宜两地分别举办的三峡美食节则因欠缺特色,兼之渝宜两地对三峡品牌的争夺,在号召力,社会效应等方面都略显不足.要改变目前三峡美食节庆活动中存在的各自为政,相互拆台的局面,渝宜两地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营销,提高三峡美食节的影响.在主办地的选择上,可以采取两地轮流的形式,为了突出特色,每届三峡美食节都应设一个明确的主题,由两地协商确定.同时,在巩固提高重庆火锅节的基础上,打造完善各种主题美食节,如土家饮食文化节,城口腊肉节,三峡柑桔节,三峡名茶文化艺术节等.3.5适当兴建美食文化街作为三峡沿线重要的景点和游轮停靠地,奉节,巫山,姊归等县城因移民搬迁,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等原因,在旅游美食街的建设上还较为滞后,即便存在一定的餐饮企业集聚,也主要是面向本地食客,在档次,地方特色上都还存在不足,这与其重要旅游地的地位不符.地方政府应做好规划,筹措,引进资金,兴建针对外地游客的美食文化街.同时积极与旅行社合作,开展品尝当地美食的旅游项目.这样既能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也能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参考文献:1黄中模,管维良主编.中国三峡文化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杨丽.试折饮食文化特色旅游.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9).3王晓文.试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一以福,I1为例.福建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刘瑞新.论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甘肃行政学院,2003(4).(上接第4页)根据相关专家调查及初步估计,今年年底,我省在外务工人员将有20%面临失业.这对我省就业带来一定压力,不过如果采取合适的措施,这一压力可以很好地消化.农民工不仅是打工者也是技术工人,是一股潜在的创业力量,积极引导农民创业,不仅可以消化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对于回乡创业的农民,给予相应的土地,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并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提高农民返乡创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4)对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进行岗位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为了能够保持就业的增长,有效地控制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采取四个方面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目前正在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稳定员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失业.二是促使扩大就业和扩大内需能够更紧密地结合,努力支持那些正在发展的,经营状况比较良好的企业,来继续扩大就业,保证就业的增长.6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统筹安排各类人员的就业,重点帮助城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要兼顾重点行业的农民工.四是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将更多的城乡劳动者组织到职业培训中来,使得劳动者在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能够使失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而不是散落在社会上.综观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