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走进文言文.doc_第1页
第四讲走进文言文.doc_第2页
第四讲走进文言文.doc_第3页
第四讲走进文言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文言文一、真题鉴赏(一)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 给文章起一个小标题 2、 给下面句子中加黑的字注音并释义郑人有且置履( )者 先自度( )其足 吾忘持其度( ) 3、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这则小故事有什么的寓意?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释义。遽( ) 契( ) 2、复述文章大意。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三)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1、这则故事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概括,结合故事说说这个成语的含义。 2、分别写出这则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要求同样使用成语。近义词 反义词 (四)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水。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娲,女娲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这则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什么样的精神。 3、你还能想到哪些神话故事,用四字成语表示,最少写三个。 (五)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并解释衣素衣而出( ) 天雨,解素衣( ) 2、找出本文中的反义词。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二、课后追踪(六)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业,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1、 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中道而反 我欲之楚 将奚为北面 吾用多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你还能想到和“南辕北辙”相近的成语么? 4、这则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七)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