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税制》课堂整理资料.doc_第1页
自考《中国税制》课堂整理资料.doc_第2页
自考《中国税制》课堂整理资料.doc_第3页
自考《中国税制》课堂整理资料.doc_第4页
自考《中国税制》课堂整理资料.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值税(1954年法国最先实行)(一)定义:是以法定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c+v+m)(二)特点:只对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那部分价值征税,即只对流转额的一部分征税。它主要包括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和其他属于增值性的费用。(三)类型:(1)消费型增值税(09年我国实行):购入固定资产的已纳税款一次性全扣(2)收入型增值税:对购入固定资产只扣除折旧部分的已纳税款。(3)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已纳税款。我国现行增值税为生产型增值税。(五).征税方法不同(1)直接计算法:计算增值税:增值税=增值额税率加法:增值额=工资+利润+税金+租金+其他属于增值项目的数额。减法:增值额=本期销售额规定扣除的非增值额。(2)间接计算法(扣税法)应纳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率本期购进中已纳税额(六)增值税作用/优点1.有利于生产经营结构合理化:(1)具有道道征税的普遍性,又具有按增值额征税的合理性。从而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发展。(2)适应各种生产组织机构的建立2.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从来,保护国内产品的生产(1)实行出口退税,有利于出口的发展。(2)实行进口增值税,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内产品的生产3.有利于国家普遍,稳定,及时地取得财政收入。(1)普遍: 因为增值税实行道道征收(2)及时: 即随销售额的实现而征收(3)稳定: 其征税对象为增值额,它不受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采用专用发票,从制度上有效地控制了税源。(七)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征收制度1.征税范围: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不包括有形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有偿劳务)进口货物。特殊规定:视同销售货物 (1)委托代销(2)受托代销(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八)低税率13% 使用范围:(1)粮食、食用植物油 (2)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3)自来水、暖气、冷水、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4)图书、报纸、杂志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九)销售额:(1)一般方式下的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13%或17%) (2)特殊方式下的销售额 1、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增值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2、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的: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3、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其销售额就是销售货物的价格4、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销售货物: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核算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十)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1、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从焊管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2、购进免税农产品的抵扣 进项税额=免税农产品的购买价格*13%3、支付运费的抵扣 进项税额=运费*7%4、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免税废旧物资 进项税额=普通发票上的金额*10%(十一)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1、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未按规定取得并保存增值税扣税凭证2、外购的固定资产 3、用于非应税项目的 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4、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 5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6、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十二)进项税额的转出1、原材料损毁的 原材料损毁金额*税率2、运费或农产品损毁的 损失费用/(1-7%或13%)消费税1.定义: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2.作用:(1)调节消费 调节消费结构限制消费规模诱导消费行为(2)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二)我国现行消费税征收制度3、税目:(一)烟 (二)酒及酒精 (三)化妆品 (四)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五)鞭炮、焰火 (六)汽车轮胎 (七)摩托车 (八)高尔夫球及球具 (九)高档手表 (十) 游艇 (十一)木制一次性筷 (十二)实木地 (十三)成品油。 (十四)小汽车 4、销售额的确定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应是含消费税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1、销售价款 2、委托加工价款,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3、自产自用价款 (馈赠、赞助、集资、职工福利、奖励等视同销售)特殊规定 通过公式换算出含税价格(1)没有同类消费品的委托加工消费品的计税价格:组成计税价格=(原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2)进口消费品: 组成计税价格=(到岸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3)自产自用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4)对于包含增值税的消费品销售额: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的计税销售额=应税消费品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营业税1.定义: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应税劳务或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2.作用: (1)征收涉及面广,包括第三产业的很多部门,可以发挥普遍调节作用(2)征收项目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政策性强(3)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营业税将逐步增加,具有重要的财政意义3、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个人和单位(1)建筑业务实行分包或者转包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2)委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以受托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为扣缴义务人;(3)分保险业务,以初保人为扣缴义务人;(4)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演出由他人售票的,其应纳税款以售票者为扣缴义务人;(5)演出经纪人为个人时,其办理演出业务的应纳税款以售票者为扣缴义务人;(6)个人转让除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无形资产,其应纳税款以受让者为扣缴义务人;(7)境外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而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其应纳税款以代理者为扣缴人;没有代理者的,以受让者或购买者为扣缴义务人。 4、.征税范围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 、文化体育业 3%三、金融保险业、服务业 、转让无形资产 、销售不动产 5%六、娱乐业 5%-20%【01.7.1,电子游戏厅20%。04年.7.1保龄球台球5%】 特殊规定:1、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型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应税劳务,征收营业税。但是从业运输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征收增值税 2、纳税人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不分别核算或是不能准确核算的,应合并所有应税劳务营业额和货物或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一并征收增值税。 综上所述:混合销售行为按企业对象划分;兼营行为分别核算,不能分别核算的,一并征收增值税。5、计税依据的特殊情况:1、运输企业自中国境内载运旅客或货物出境,在境外其载运旅客或货物改由其他运输企业承运的,营业额=全程费用-付给另一运输企业的运费2、旅游企业组织旅游团到中国境外旅游,在境外改由其他旅游企业接团的营业额=全程旅游费-付给另一旅游团企业的旅游费3、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转包给他人的 营业额=工程全部承包额-付给分包人或转包人的价款4、转贷业务 营业额=贷款利息-借款利息5、外汇、有价证券、期货买卖 营业额=卖出价-买入价特殊规定:对于价格明显偏低而无正当理由,按下列顺序核定营业额 当月提供的平均价格核定 按近期提供的平均价格核定按公式: 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按外汇结算的营业额,按当天或当月1日的外汇排价折合为人民币,对金融保险业的折算汇率为上年度决算报表确定的汇率。6.减免税原则:减免税权集中于国务院,任何部门和地区均无权决定减免税。只保留统一减免税,对企业一律不予减免税统一减免税尽可能少,根据这一原则,只保留一部分政策性较强的免税项目7、起征点:按期(月)纳,营业额10005000元按次(日)纳,营业额100元.8、纳税期限:金融业:一季度 保险业:一个月关税(1)进口关税公式:应纳关税=完税价格适用税率(2)当到岸价格无法确定时,完税价格的确定:A不征国内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完税价格=国内批发市价(1+进口最低税率+20%)。B要征国内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完税价格=国内批发市价(1+进口最低税率+20%+消费税税率) 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故不计入=国内批发市价1+进口最低税率+20%+(1+关税税率)(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税率(3)出口关税公式:应纳税额=完税价格适用税率(4)完税价格=离岸价格(1+出口关税税率)=离岸价格关税(5)税率:除免税外,最低税率从3%150%,共17个税级;普通税率从8%180%,也有17个税级。(6)应征出口关税的商品:栗,钨矿砂,锑,山羊板皮,生丝,对虾,镘鱼苗。(7)对个人进口物品征税物品的范围: (1)一切入境旅客的行李物品 (2)个人邮递物品 (3)运输工具服务人员携带进口的应税自用物品 (4)其他方式进口的个人自用物品(8)征收滞纳金:日万分之五(9)强制征收:自填发缴款书三个月内未缴款的,经海关关长批准可以采取强制扣缴、变价抵缴等企业所得税1、 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2、 税率: 25%3、 征税对象: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它所得)4、 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总额:企业收入总额(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它所得)=以货币形式的收入+以非货币形式的收入5、不征税收入:1、财政拨款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6、 可扣除项目:1、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2、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可扣除的税金: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销售税金及附加、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可扣除项目的特殊规定:1、企业实际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的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额所得额时扣除。 2、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薪准予在税前扣除(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奖、加班工资等) 3、企业拨缴的职工工会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的部分,准予扣除。 4、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5、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 6、企业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 7、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15%的部分,准予扣除, 8、金融业一句规定集体的呆账准备,按其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金额1%计提的部分,准予扣除。 9、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薪薪金准予在税前扣除 10、企业为其投资者或雇员个人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人的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不得在税前扣除。 11、企业按国家规定为特种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费,准予在税前扣除。 12、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可以扣除 13、符合规定的汇兑损失可以扣除 14、提取专项资金的扣除 15、遭受损失的扣除 16、保险费用的扣除(财产保险、企业保险呢) 17、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可以扣除 18、企业转让资产的扣除7、不得扣除项目: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2、企业所得税款 3、税收滞纳金 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5、赞助支出 6、企业出售职工住房发生的财产损失不得扣除8、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9、纳税期限:分月或分季预缴 ,自年度终了15日内申报, 以一年为一个纳税年度个人所得税1.定义:是对我国居民的境内外所得和非居民来源于我国的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制定新的个人所得税的必要性。 (1)涵义:“三税合一” (2)必要性:是为了解决现行法规与形式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3.制定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原则: (1)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适当加以调整。 (2)调节高收入,缓解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 (3)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4、纳税人:居民: A有住所的个人 B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居民: 无住所又不居住或无住所居住不满1年,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5、征税范围:对居民:来源于境内外的全部所得 对非居民:来源于中国的所得对于居民的境外所得,实行税收抵免准允抵免的应是纳税人实缴税款 允抵免的税款不能超过限额(按国内税率计算的税额)在境外实缴税款低于扣除限额的应补交;超过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在当年抵扣,但可以在以后5年内抵扣。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全月应纳税所得 税率 速算扣除 全年应纳税所得 税率 速算 不超过500 5 0 不超过5000 5 0 5002000 10 25 5000 10 25020005000 15 125 1000030000 20 1250500020000 20 375 3000050000 30 42502000040000 25 1375 超过50000 35 67504000060000 30 3375 全年应纳税所得 税率 速算 6000080000 35 6375 不超过20000 20 080000100000 40 10375 2000050000 30 2000超过100000 45 15375 超过50000 40 70000劳务报酬所得6、征税对象 及应纳税额 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每月收入-费用扣除标准2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全年收入-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四、劳务报酬所得;1、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 2、 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 3、 20000元,但应纳税所得额20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 4、 20000元。 20000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五、稿酬所得;1、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1-30%) 2、 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1-30%)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1、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2、 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 八、财产租赁所得;1、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2、 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1、应纳税额=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