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班级:学号:姓名:浅谈低碳城市建设(姓名:班级: 学号:)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加重、海平面不断的上升,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威胁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此时便出现了一种新的概念低碳城市,它能延缓由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威胁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所以加快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关键词:低碳城市碳排放建设正文: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它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目前,我国也在建设低碳城市,此举动正是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具体和有力的实践,并且具有全民的参与性、持续性,能够做到共建共享。一、低碳城市建设背景和发展(一)低碳城市建设概述21 世纪初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经济,并为低碳城市考虑了城市碳排放的问题,低碳成为城市生态化建设后的又一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建设的目标。低碳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低碳城市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城市品牌的新亮点和新坐标,在全球范围城市软实力的竞争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场重大社会革命。(二)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环境和学。环境和学是以东西方环境思想的精华为研究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研究对象,以“顺时、因地、应变、简约”为技术路径,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新型综合学科。低碳城市建设要遵从“顺时”原则。根据当地气候的差异,设计创造不同的、并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形态。我国北方地区为大陆性气候,南方地区为海洋性气候,中间的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流域为过渡区,各地的气候皆不相同。如果我国的城市建设规划,从海南岛到哈尔滨来自一张设计图纸,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三)各国低碳城市建设发展2011年9月8号经过5年的磨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城市蓝天计划”正是启动,这是我国最早的系统性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解决方案的战略计划之一。我国目前还处于低碳城市建设发展阶段,还没有系统的方案来指导低碳城市建设。但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提出了各自的建设理论、发展方向和目标。深圳丹麦的哥本哈根市提出到2025年成为第一个碳中和城市,英国伦敦市提出2025年之前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目标。英国伦敦市低碳城市建设目标侧重于可量化测量的绝对减排,并且伦敦市的减排计划为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改造,城市垃圾发电和可循环再利用,燃气锅炉热电联产等方面。日本东京千代区发展低碳城市的核心是在建筑和交通领域联合大学监测碳减排,并通过政府示范项目推进减排目标的实现。德国的弗莱堡在发展低碳城市中是把低碳相关的经济元素一起进行发展。德国的弗莱堡二、我国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的原因(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由17 245万人增长到62186万人,合计增长43 422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7.9%增加到46.6%,在过去的32年间从农村转移了4亿4千多万农民到城市。到205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预计可能突破70%,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经历过的快速城市化阶段1。(二)碳排放量不断地逐年增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现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量国。我国有651个城市,19 234个镇,其中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能耗占全国总能55.48%,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8.84%。近300个城市就占到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如果把其余的城市、集镇都加进来,至少要占到社会总能耗的80%以上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碳排放量不断地逐年增加,在我国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是不可避免的。众所周知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我国的排碳量稳居全球第一,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也十分严重,今年很多城市东出现了雾霾天气。由此可见,低碳城市的建设对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三、我国未来低碳城市建设改进方向根据前面对我国城市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国未来低碳城市建设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首先是高碳产业低碳化。要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低碳化”。可以在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率先试点,通过低碳技术的引入和改造,使之成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其次是发展低碳产业。要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即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3。(二)空间布局调整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用地规模快速扩张,但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建设低碳城市应该对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城市空间紧凑型布局。改变过去单一用地性质的功能分区理念,提倡“有效混合”理念,尽可能缩短工作地和居住地的通勤距离,减少居民出行乘用交通工具所造成的碳排放。(三)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体系我国更合理的都市区发展模式应是结合有轨道或区域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通过空间整合与控制小汽车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从每公里每人次能源消耗量看,私人小汽车、公共汽车、城市轨道交通分别为721831大卡、180216大卡、70100大卡,城市轨道交通仅为公共汽车的1/2、私人用车的1/8,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4。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能大、出行便捷、速度快、无污染的特点。受制于资源环境的限制和我国人口规模的限制,西方国家过去的以小汽车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在我国必然被淘汰。低碳城市建设首先要考虑以良好步行环境为导向的开发,再优先考虑方便自行车使用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在此基础上倡导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再考虑城市的形象改善工程和小汽车交通的发展。(四) 大力发展新能源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对能源的需求具有刚性特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增长不可避免。对于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要想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转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风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五) 建筑节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1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全球能源使用以及与此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有三分之一与建筑物耗能有关。报告指出,全球建筑物每年产生86亿吨当量二氧化碳,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56亿吨当量二氧化碳5。受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我国每年新增建筑物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但是其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很小。而且我国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很短,大约只有30年,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上百年的使用寿命相比,无疑是对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我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镇化,今后30年内将新建大约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城市建成区面积还将翻番。因此,通过推进建筑物节能,有望大幅降低城市碳排放。(六) 加大城市绿化水平从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也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这就需要充分挖掘森林绿地的碳汇潜力,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城市排放的碳进行更彻底的吸收和封存。因此,应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多建公园绿地以及城市绿化带。每公顷阔叶林每年大约吸收360吨碳当量,每公顷针叶林每年大约吸收930公斤碳当量,每公顷草坪每年大约吸收870公斤碳当量,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6。此外,楼顶绿化是既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又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加碳汇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屋顶目前都在闲置,如果这数千万平方千米的楼顶面积若建成“空中绿地”,既可使建筑物隔热保温,降低建筑能耗,又可不占用生产建设用地而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净化城市空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美化城市景观。参考文献:1潘海啸,汤諹,吴锦瑜,等. 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 城市规划学刊,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湖南省邵阳市崀山培英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巫山小三峡景点导览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 乳房浆细胞炎诊疗要点解析
- 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 围手术期抗凝药物使用管理
- 券商运营方案汇报
- 女性成长课件讲解
- 行政搬迁亮点工作报告
- 生物装片移动技术解析
- GB/T 3618-2006铝及铝合金花纹板
- GB/T 26255-2022燃气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的钢塑转换管件
- GB 31645-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胶原蛋白肽
- 某工业区供水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防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 江苏省社会组织网上办事系统-操作手册
- DB37-T 3079-2017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 2023版江西省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1744家)
- 模具保养记录表
- 各种隔离标识
- 钢质防火门窗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