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土地地势特征土地资源一般指能供养生物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但不包括海域。土地除非农业用地外,还有一部分是难于利用或基本不能利用的沙质荒漠、戈壁、沙漠化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沼泽等。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有些难于利用的土地正在变得可以逐步用于农业生产。就我国的土地资源与国外相比较,存在以下特点:1 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按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根据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3,仅次于苏联和加拿大而居世界第 3位。耕地面积按沿用习惯亩统计数字为14.9亿亩(注:较实际面积可能偏低),约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次于苏联、美国、印度而居第4位。林地面积17.3亿亩,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次于苏联、巴西、加拿大、美国而居第5位。草原面积47.9亿亩,其中可利用的面积约33.7亿亩,仅次于澳大利亚、苏联而居第3位,另有草山草坡约7.2亿亩。淡水水面2.5亿亩,其中可供养殖面积约7500万亩;海涂面积约2997万亩,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约23亿亩,为发展淡水及海洋渔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2 中国按人平均占有的各类土地资源数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山地多、平地少,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占国土的25。此外还有约19难于利用的土地和 3.5为城市、工矿、交通用地。人均耕地面积仅约1.5 亩,为世界平均数4.5亩的1/3,是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林地面积约 1.8亩,森林覆盖率为12.7,而世界平均分别为13.6亩和31.3。人均草地面积5亩多,也只及世界平均数10.4亩的一半。3 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按耕地每亩平均占有径流量也只有1819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2400立方米的2/3略多。此外,地下水资源中参加短期水量循环(一年或几年)的浅层水概算每年平均综合补给量(天然资源)约为7718亿立方米。扣除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部分,全国水资源平均年总量约为27362亿立方米,比河川径流量约增加3。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总耕地的37.8,拥有的径流量却占全国的82.5;黄淮海三大流域径流量只占全国的6.6,而耕地却占全国的38.4。长江流域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达2800万立方米左右,黄河流域为260万立方米,海河流域仅为 160万立方米。水量在时程分配上也极不平衡,年际间变幅很大。如海河流域1963年径流量达 533亿立方米,1972年仅只99亿立方米,相差5.4倍。全国有相当大的地区,易受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的侵扰。4 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按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根据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3,仅次于苏联和加拿大而居世界第 3位。耕地面积按沿用习惯亩统计数字为14.9亿亩(注:较实际面积可能偏低),约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次于苏联、美国、印度而居第4位。林地面积17.3亿亩,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次于苏联、巴西、加拿大、美国而居第5位。草原面积47.9亿亩,其中可利用的面积约33.7亿亩,仅次于澳大利亚、苏联而居第3位,另有草山草坡约7.2亿亩。淡水水面2.5亿亩,其中可供养殖面积约7500万亩;海涂面积约2997万亩,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约23亿亩,为发展淡水及海洋渔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5 中国按人平均占有的各类土地资源数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山地多、平地少,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占国土的25。此外还有约19难于利用的土地和 3.5为城市、工矿、交通用地。人均耕地面积仅约1.5 亩,为世界平均数4.5亩的1/3,是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林地面积约 1.8亩,森林覆盖率为12.7,而世界平均分别为13.6亩和31.3。人均草地面积5亩多,也只及世界平均数10.4亩的一半。6 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按耕地每亩平均占有径流量也只有1819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2400立方米的2/3略多。此外,地下水资源中参加短期水量循环(一年或几年)的浅层水概算每年平均综合补给量(天然资源)约为7718亿立方米。扣除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部分,全国水资源平均年总量约为27362亿立方米,比河川径流量约增加3。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总耕地的37.8,拥有的径流量却占全国的82.5;黄淮海三大流域径流量只占全国的6.6,而耕地却占全国的38.4。长江流域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达2800万立方米左右,黄河流域为260万立方米,海河流域仅为 160万立方米。水量在时程分配上也极不平衡,年际间变幅很大。如海河流域1963年径流量达 533亿立方米,1972年仅只99亿立方米,相差5.4倍。全国有相当大的地区,易受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的侵扰。具体而言,我们从中国地理界线的范围来看,中国土地资源又具有以下特点:(1) 构成中国地貌轮廓的三级阶梯的界线,基本控制了中国土地类型结构与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分异。按高度的明显变化,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可分出三级台阶:第一级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m 以上,高原上山岭宽谷相间,湖泊众多,气候寒冷,难利用地面积大,以高寒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林地集中分布在藏东南横断山地区;由青藏高原向北跨越昆仑山、祁连山,向西跨越横断山,即进入第二级,大致为海拔 20001000m 高原、盆地,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至雪峰山一线以东则是第三级,大多是海拔 1000m 以下的丘陵和 200m 以下的平原,是中国工农业发达地区。(2) 东部季风强烈影响的西部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西坡,南沿内蒙古高原东南部边缘,向西南沿黄土高原西部边缘直接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相接,与年降水量 400mm 等值线相吻合,也是半湿润的森林草原与半干旱草原的分界线,构成了中国农区与半农半牧区、牧区的地域分异,形成了中国土地利用最明显的东西差异。东南部地区光热水土匹配较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城镇密集,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全国近 90% 的耕地和非农用地、80% 的林地和 85% 的有林地集中在此,是我国工农业用地集中地区;土地利用以农林为主,除去东北区外已基本无后备土地资源。西北部地区或气候干燥、或热量不足,光热水土匹配欠缺,大部分是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这里人口稀少,草原辽阔、畜牧业比重大,绿洲和河谷农业发达,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以牧业为主,未利用土地占全国的 80%,牧草地占全国的 90%,发展农牧业尚有很大潜力。(3) 在东南部地区,秦淮线相当于 800mm 等降水线,是降水和蒸发基本平衡的界线。它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直接决定了中国土地利用的南北地域差异和土地现实生产力和生产潜力的突变。秦淮线以北蒸发多于降水,旱地占绝对优势,水田只占耕地面积的 5.5%,水浇地占 24.6%,除华北平原可以一年两熟外,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多为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秦淮线以南降水大于蒸发,以水田为耕地的基本形态,旱地约占 1/3,农作物可以稳定地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亚热带代表性的经济林如柑桔、茶叶、油桐、油茶等普遍分布。(4) 西北部地区,沿青藏高原北部边缘,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为界,可明显分出青藏高原高寒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12、1。西北干旱区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除局部地区为外流区外,大部为内流区域,水资源极度缺乏。土地利用以草地畜牧业为主,未利用地面积较大,一般是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其中,年降水量 250mm 的等值线是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分界,在我国农业生产上是旱作农业的西界,在许多地区表现为半农半牧区与纯牧区的分异。青藏高寒区域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多数地区热量欠缺。土地利用以高寒草地畜牧业为主,未利用地超过 1/3,农林牧用地相对集中分布。青藏高原区是青藏高寒区域的主体部分,未利用地占 2/5,主要是戈壁、寒漠;天然草地占 1/2,高寒草地畜牧业是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农业仅见于藏南、青东湖盆和谷地;藏东南横断山区可以看作是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土地利用是以林地为主、牧草地为辅的林牧结构,既有别于四川盆地的农林结构,又有别于云贵高原的林农结构,远不同于青藏高原的高寒牧业类型,从进一步分区更可看出其过渡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上述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大体控制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大尺度分异规律,作为分区的基本界线,在各级区划中都应有所反映。此外,还要注意区位因素与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主要体现在自东向西的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带和西部边远地区三大经济地带的分异以及长江、黄河、珠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别上。沿海、沿江、沿线、沿边以及大城市经济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最大的区位差异和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综上所述,首先可以按照全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异大势将全国划分为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 4 大块。在东南半壁,位于秦淮线以北的北方地区,可以分为东北、华北和黄土高原 3 个区;秦淮线以南的南方地区可以分为川陕盆地、长江中下游、云贵高原、江南丘陵山地和东南沿海 5 个区。在西北半壁,北部可以分为东部内蒙古草原区和西北干旱区;南部则可分为青藏高原区和藏东南横断山区。这样,便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出 12 个土地资源利用区,最终各土地利用区的主要指标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如表 1、表 2 所示。表 1 各土地利用区的人地关系状况指标分区项目人口密度(人/km2)乡村人口比重 (%)经济密度(104 元/km2)农地产值(104 元/km2)耕地产值(104 元/km2)农业产值比重 (%)农林牧渔业产值之比 (%)人经密度(人/104 元)人均耕地 (hm2)人均粮食 (kg)播面单产 (t/hm2)耕地单产 (t/hm2)粮作播面比重 (%)复种指数 (%)东北区106.150.5117.310.250.5017.35923360.90.2265804.53.486.50.88华北区527.974.7480.571.631.3322.26223061.10.093405.74.315.0674.81.57黄土高原区184.771.3112.440.240.3915.96742811.70.164267.52.512.3380.91.15长江中下游区534.764.3873.021.531.411157228130.60.073426.45.37.8366.62.21川陕盆地区28878.5159.680.460.8322.85843531.80.089390.64.316.778.21.99江南丘陵山地区221.677.1137.680.431.32265593151.60.0673874.867.6767.12.35云贵高原区145.180.054.430.210.5130.16362922.70.138262.53.164.1970.51.88东南沿海区39073.4438.51.031.8418.349524220.90.055278.34.897.9968.82.37内蒙古高原区31.159.419.60.050.2623.16033521.60.332473.12.912.2379.00.97西北干旱区9.954.36.510.050.5827.57312421.50.226392.24.462.8960.51.07青藏高原区2.180.20.680.010.3447.53915913.10.176233.43.251.875.60.73藏东南横断山区19.782.66.030.030.50406173023.30.149318.53.153.7781.01.48全国127.571.0118.150.301.2518.15843081.10.111385.34.264.9173.91.56注:黑体数据为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区际指标表 2 各土地利用区的主要指标及其在全国的地位指标分区东北区华北区黄土高原区内蒙古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川陕盆地区长江中下游区云贵高原区江南丘陵山地区东南沿海区青藏高原区藏东南横断山区耕地指标22822606153477747411631552132977067765157(104hm2)比例17.019.511.55.83.58.711.69.95.85.10.51.2灌溉水田指标2131375148320996286495414040(104hm2)比例7.34.70.20.50.310.934.09.816.914.20.01.4旱地指标2037126112565884469538092415521231106(104hm2)比例26.516.416.37.60.69.04.912.02.02.80.41.4园地指标61.4162.443.15.215.877.192.567.3105.4183.80.111.0(104hm2)比例7.419.75.20.61.99.411.28.212.822.30.01.3林地指标4965638110355680421828503324335715884762666(104hm2)比例22.12.84.92.53.69.73.814.814.97.12.112.0有林地指标435937962832525915776422107264810841681745(104hm2)比例27.42.43.92.01.69.94.013.216.66.81.111.0牧草地指标5735610575557685413810369341793431567(104hm2)比例2.20.24.121.726.80.50.01.40.10.136.56.1居民工矿地指标297549187891131873281171551591916(104hm2)比例13.424.88.44.05.18.514.85.37.07.20.90.7交通用地指标90125412628366037282088(104hm2)比例17.824.78.15.15.57.011.87.25.64.01.61.6水域指标44949099147502149811104216240725132(104hm2)比例11.012.12.43.612.43.719.92.55.35.917.83.3未利用地指标8036799373721244959428912885082696921799(104hm2)比例3.02.63.61.448.12.31.15.02.01.026.73.1荒草地指标3933734385711381781345722611901610206(104hm2)比例7.16.77.91.020.53.22.410.34.73.429.03.7总人口指标10096280099371234320951303621348962811467122993721056(104 人)比例8.323.17.71.91.710.817.67.99.510.20.30.9总播面积指标1506352012334833041511257511321361101735132(104hm2)比例10.223.88.33.32.110.217.47.69.26.90.20.9粮食面积指标130226349983811841182171679991370027107(104hm2)比例11.924.19.13.51.710.815.77.38.36.40.21.0粮食总产指标585611363250711088225092910325274438342387336(104t)比例12.624.45.42.41.810.919.55.49.57.30.20.7工农业总产值指标11170254995622147613837227348533611712413828119323(104 元)比例10.022.75.01.31.26.431.13.26.312.30.10.3农业总产值指标193456498933403801649383610881853253157129(104 元)比例9.527.84.41.71.98.118.95.39.112.40.30.6种植业产值指标114134715952042769632195683101412432279(104 元)比例9.629.25.01.72.38.118.55.78.510.50.20.7注:黑体数据为在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综合治理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航空器飞行数据记录器分析与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耐磨球段项目合作计划书
- 数字智慧方案5473丨人力资源HR信息化解决方案
- 《化学键的性质》课件
- 2025年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项目建议书
- 中学数学课件:正确运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 找拼音小游戏课件
- 2019-2025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 2019-2025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银行管理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
- 202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日语水平统一考试真题
- 文学欣赏电子教案(全)完整版课件整套教学课件
- DBJ51∕T 153-2020 四川省附着式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 游泳池设备操作培训课件
- 城轨道交通人因事故分析及评价研究
- (完整版)羊水栓塞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 ZYWL-4000型履带式钻机
- (高清版)建筑防护栏杆技术标准JGJ_T 470-2019
- 脑梗死标准病历、病程记录、出院记录模板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
- 油阀座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