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检血检类仪器.ppt_第1页
临检血检类仪器.ppt_第2页
临检血检类仪器.ppt_第3页
临检血检类仪器.ppt_第4页
临检血检类仪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检血检类仪器 教学重点 传统仪器 生物显微镜现代仪器 血液分析仪现代仪器 尿液分析仪 教学重点 传统仪器 生物显微镜现代仪器 血液分析仪现代仪器 尿液分析仪 HansJanssen 1665年 罗伯特 虎克观察到的细胞 RobertHook 1635 1703 Leeuwenhoek 1632 1723 Malpighi 1628 1694 显微镜成像理论的提出大大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 偏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 重点1 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的主要光学技术参数 光学显微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的光学折射成像系统其成像原理见图 光学原理 物体 像2 像1 F1 与F2之间的距离称为光学筒长 重点1 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的主要光学技术参数 数值孔径NA 分辨率d 放大率M 焦点深度Depthoffield 视场Fieldofview 工作距离WD 数值孔径 定义 数值孔径 numericalaperture NA 又称镜口率 指物镜前介质的折射率 n 和物镜孔径角 半数正弦的乘积 与显微镜的分辨率成正比 N 物镜与样本之间介质 空气 水 香柏油等 的折射率 物镜的孔径角 即从物镜光轴上的物点发出的光线与物镜前透镜有效直径所形成的张角 分辨率 定义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分辨两个物点的最小间距 显微镜的分辨间距越小 显微镜的分辨率就越高 因此分辨率一般以分辨距离 d 来表示 表示公式 d 0 61 N A 为光线的波长 放大率 定义 放大率 magnification 是指物镜放大率和目镜放大率的乘积 表示公式 M总 M目 M物 注意 当显微镜的分辨率不高时 如果只增大放大倍数 那么得到的图象即便轮廓很大 细节也会不清因此使用显微镜时 应该注意显微镜的有效放大率 表示公式 M有效 d肉眼 d 其他技术参数 焦深 又称景深 即用显微镜观察某一平面时 不仅位于平面上的各点可以看清楚 而且平面的上下一定厚度内的各点也能看清楚 这个厚度就是焦深 焦深与总放大倍数及物镜的分辨率成反比关系 视场 又称为视野 即显微镜观察时所看到样本的圆形范围 其大小由视场光栅直径和放大率的大小来决定 视野直径大小与视场光栅直径成正比 与放大率成反比 工作距离 指物镜前透镜表面到被观察样本表面的距离NA大的高倍物镜 其工作距离越小 重点2 显微镜构造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目镜 物镜 目镜 目镜由两组透镜组成 上端的 接目镜 下端的 场镜 目镜的分类 惠更斯目镜 Huygenseyepiece 冉斯登目镜 Ramsdeneyepiece 补偿目镜 K 平场目镜 P 物镜 物镜筒上的标识 放大倍数 数值孔径 NA 机械筒长 盖玻片的厚度 物镜的分类 消色差物镜 Ach 复消色差物镜 Apo 平场消色差物镜 Plan 平场复消色差物镜 PlanApo 重点2 显微镜构造 显微镜的机械系统 目镜筒 物镜转换器 载物台 调焦系统 重点3 显微镜的操作 瞳距调节 屈光度调节 调节 粗调松紧调节旋钮 聚光镜中心调节 孔径光栏调节 N A聚 0 6 0 8 N A物 孔径光栏开度与图象 显微镜的维护 经常性的维护 1 持镜时必须是右手握臂 左手托座的姿势 不可单手提取 以免零件脱落或遭受碰撞 2 轻拿轻放 不可把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 以免碰翻落地 3 保持显微镜的清洁 光学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 机械部分用布擦拭 显微镜的维护 使用中的维护 4 水滴 酒精或其它药品切勿接触显微镜镜头和镜台 如果沾污应立即擦净 5 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中央 且不能反放玻片 防止压坏玻片或碰坏物镜 6 不要随意取下显微镜目镜 以防止尘土落入物镜 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种零件 以防损坏 显微镜的维护 其他的注意事项 7 显微镜使用完毕后 必须复原才能放回镜箱内 其步骤是 取下标本片 转动旋转器使显微镜镜头离开通光孔 下降镜台 下降聚光器 光亮度调制最小 关闭光源 推片器回位 盖上绸布和外罩 放回实验台柜内 最后填写使用登记表 清洁工具 擦拭方法 教学重点 传统仪器 生物显微镜现代仪器 血液分析仪现代仪器 尿液分析仪 1855年发明了血细胞的计数板 1 传统的血液学检查 显微镜手工检验法 检验人员费时费力 且可靠性和结果准确性受到人为的一定影响 2 50年代初 库尔特兄弟利用电阻抗原理设计了第一台血细胞计数仪 CoulterModelA型 能计数血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突破了手工模式 开创血液分析仪的新时代 Coulter 1913 1998 1962年日本Sysmex公司开始生产第一台血球计数仪 型号为 CC 1001 3 60年代 血液分析仪在血细胞检测的参数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7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血细胞计数仪增加了血小板计数 至此 仪器已能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 CBC SysmexF820半自动 4 80年代 开发了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新参数 1980年Coulter公司推出第一台二分类血液分析仪CoulterS plus 之后S plusIV等三分类血液分析仪问世 5 90年代 将激光 射频 化学染色等技术纷纷应用于对细胞特性的分析 出现了自动五分类的血液分析仪 推动了血液一般检验的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 检测参数缩写 WBC白细胞总数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RBC红细胞总数PCT血小板比积HGB血红蛋白浓度PLT血小板总数HCT红细胞比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RET网织红细胞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HFR高荧光强度RET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FR中荧光强度RET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LFR低荧光强度RETHDW血红蛋白分布宽度 重点1 基本原理 光学检测原理 电学检测原理 光散色检测 比色测定 电阻抗原理 电导原理 Coulter原理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1 血液先经稀释和溶血剂处理溶血剂的作用 使红细胞迅速溶解 使白细胞的胞浆通过膜渗出 胞膜紧贴于胞核或颗粒周围 经处理后的白细胞与自然体积无关 含有颗粒的粒细胞体积大于无颗粒的单核及淋巴细胞 2 仪器将35 450fl的血细胞分为256个通道 每个通道为1 64fl 根据细胞的大小分置于不同的通道中从而显示白细胞的体积分布直方图 白细胞按照体积可分为三群 35 90fl 小细胞群 淋巴细胞为主 90 160fl 中间细胞群 包括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幼稚细胞或白血病细胞 135 450fl 大细胞群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红细胞计数 经稀释后的红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产生相应的脉冲 脉冲高低代表红细胞体积 脉冲数量为红细胞数 脉冲高度叠加换算为红细胞比积 有的仪器先计算MCV再乘以红细胞数 稀释血液中含有白细胞 因其比例较小 可忽略 但在白血病及严重感染患者并伴有严重贫血时 需去掉白细胞计数结果 36 360fl 256个通道 范围在50 200fl 各项红细胞参数MCV MCH MCHC 根据仪器检测的红细胞数 红细胞比积和血红蛋白含量计算而来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 通过统计近万个红细胞的数据求得 以RDW CV和RDW SD报告 血小板测定 与红细胞在一个系统进行检测 当各种细胞所产生的脉冲数字化后 根据不同的阈值 分别计算血小板和红细胞数目分别储存于64个通道 范围在2 30fl根据血小板体积大小计算出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血红蛋白测定 加溶血剂后 血红蛋白释放 与转化剂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 在特定波长下比色 用光电比色法求出血红蛋白含量 ICSH推荐使用氰化高铁法 校正仪器须以HiCN值为标准 HiCN最大吸收峰在540nm 由于氰化物的毒性 非氰化溶血剂 SDS 应用日益广泛 光散射原理 全血标本稀释后 在鞘液的作用下 形成细胞流 细胞被排成单列快速通过光学检测区 细胞与测定光速相交时 由于血细胞透光度与鞘液不同 引起光散射变化 引发脉冲信号 信号大小与细胞体积有关 脉冲数量代表细胞的数量 激光器 激光器 激光探测器 大颗粒 小颗粒 前散射光示意图 激光器 激光器 侧向散射光探测器 复杂颗粒 简单颗粒 侧向散射光示意图 容量 电导 光散射 VCS技术 血细胞保持自然形态V 电阻抗原理测细胞体积大小C 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 核质比 细胞内的化学成分 S 细胞表面光散射的特点 鉴别细胞内部颗粒的构型和颗粒质量的区别这种技术是Coulter公司推出的专有办法 应用VCS技术的血液细胞分析仪主要有MAXM STKS HMX等型号 采用阻抗 激光散色和荧光染色技术 主要应用在Sysmex研制和开发的SF 3000 SE 9000 SE 9500 XE 2100 XT 1800等系列血液分析仪中 激光散色和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该类型仪器的最新型号为Bayer公司的Advia120型和Advia2120型 多角度偏振光散色法 该类型仪器的型号为ABBOTT公司的CD 3200 CD 3500型和CD3700 CD4000等型采用图象分析的单纯细胞分类仪 该类型仪器的以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8200为代表 此类仪器要求大型计算机系统支持 检测流程 质控标本测定 仪器准备 启动 自检及清洗 空白计数 血液标本测定 结果分析与判定 采抗凝血 稀释 制血涂片 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标本的采集与储存 良好的使用环境 试剂的使用 注意仪器检测的局限性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 抗凝剂的使用 仪器的自身保养 小孔堵塞问题燃烧电路及高压反冲技术 故障自检功能 开机循环 管道和进样针的自动清洗 1 运行样本间自动清洗2 测试完毕后停机自动进行全系统漂洗3 每次计数循环结束 自动进行循环清洗计数孔4 长时间不用机 自动进入静止状态5 关机冲洗程序 教学重点 传统仪器 生物显微镜现代仪器 血液分析仪现代仪器 尿液分析仪 仪器发展史 1 1827年 Bright最早把尿液检验用于患者的诊断和护理成为尿液常规分析最早期的开拓者和支持者 2 20世纪40年代 逐渐出现了尿液干化学试剂带法 成为筛检健康人或患者尿液的首选方法 1956年 美Ames公司生产第一条尿糖试带 Clinistrix 1957年 尿蛋白试带 Albustix 1958年 葡萄糖尿蛋白二联试带 Uristix 1959年 Glu Pro pH三联试带 Combistix 十联试带 Multistix 11项参数试剂带 3 70年代 第一台尿液试纸带检测的自动化学分析仪问世 从此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尿液检验繁琐费时的操作方式 成为现代尿液分析的标志 仪器发展史 4 80年代 随着色谱和免疫技术发展 生产出具有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极高的单克隆抗体的试剂带 80年代中后期 韩国采用比较尖端的光电转换元件CCD 电荷耦合器件 生产出技术先进的Uriscan S300型自动11项尿液分析仪 5 90年代 尿液分析仪的自动化程度和性能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Bayer公司推出Clinitek atlas型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具有条码识别系统 双探头读数装置 能储存500个结果和200个质控数据 自动打印检验时间 日期等功能 仪器分类 按工作方式 湿式尿液分析仪 干式尿液分析仪 按测试项目 按自动化程度 半自动尿液分析仪 8 9 10 11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10 11项 8项 蛋白 糖 pH 酮体 胆红质 胆原 隐血 亚硝酸盐 9项 8项 尿白细胞 10项 9项 尿比重 11项 10项 维生素C 重点1 试剂带 第一层尼龙膜起保护作用 防止大分子物质的污染 第二层绒制层 包括碘酸盐层和试剂层 碘酸盐层可破坏维生素C等干扰物质 试剂层含有机试剂成分 主要与尿液中所测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颜色变化 第三层是固定有试剂的吸水层 可使尿液均匀快速地浸入 并能抑制尿液流到相邻反应区 最后一层选取尿液不浸润的塑料片作为支持体 基本结构 机械系统 将待测的试剂带传送到预定的检测位置 检测后将试剂带传送到废物盒中 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通常包括光源 单色处理 光电转换三部分 光线照射到反应表面产生反射光 反射光的强度与各个项目的反应颜色成反比 电路系统 将转换后的电信号放大 经模 数转换后送CPU处理 结果计算输出 重点2 基本原理 本质 光的吸收和反射光源灯发出的光照射在试剂带膜块上 膜块颜色的深浅对光的吸收反射是不一样的 颜色越深 吸收光量值越大 反射光量值越小 则反射率越小 反之 颜色越浅 吸收光量值越小 反射光量值越大 则反射率也越大 换言之 即是 颜色的深浅与尿样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浓度呈正比 原理 双波长测定 双波长测定法 一种波长为测定波长 它是被测试剂块的敏感特征波长 另一种为参比波长 是被测试剂块不敏感的波长 用于消除背景光和其它杂散光的影响 测定波长 亚硝酸盐 酮体 胆红素 尿胆素原550nmpH 葡萄糖 蛋白质 维生素C 隐血620nm参考波长 720nm 仪器对光的判读形式 韩国盈东药株式会社的URISCAN S300型尿液分析仪 由尖端的光学元件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