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已婚女职工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doc_第1页
某部已婚女职工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doc_第2页
某部已婚女职工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doc_第3页
某部已婚女职工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部已婚女职工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部队已婚女职工妇科疾病患病情况,研究发病趋势及防治对策。 方法:对2001-2005年某部已婚女职工按照统一制定的普查表格询问病史、登记、进行妇科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另对2005年常见妇科病分年龄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2001-2005年妇科常见病中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乳腺囊性增生和乳腺纤维瘤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乳腺囊性增生尤为明显,慢性宫颈炎和阴道炎有下降趋势。2005年478名女职工参加妇科体检,224人患有妇科疾病,患病率为46.86%,各疾病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乳腺囊性增生、慢性宫颈炎、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和阴道炎,以育龄妇女为高发人群。结论:应加强妇科病的普检工作,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妇女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 已婚妇女; 妇科病;疾病普查;健康教育为确保部队女职工身体健康,我院对所属部队已婚女职工每年进行1次妇科普查。本文报道了2001-2005年妇科体检结果,并对2005年普查到的妇科常见病分年龄段进行了比较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女职工478人,年龄 2160岁,其中2130岁组96人(20.08%),3140岁组176人(36.82%),4150岁组164人(30.31%),5160岁组42人(8.79%)。1.2 方法 按照统一标准填写普查登记表1,内容包括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包括白带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B超检查和乳腺红外线电脑扫描检查)。2 结果2.1 2001-2005年普查结果 见表1。表1 2001-2005年某部2160岁女职工妇科患病情况(略)2.2 2005年妇科常见病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 乳腺囊性增生、慢性宫颈炎和卵巢肿瘤均以3140岁组为高发人群,子宫肌瘤以4150岁组为高发人群。见表2。表2 2005年某部女职工224例妇科常见病构成比与年龄关系(略)3 讨论3.1 妇科常见病患病情况 2001-2005年普查出的妇科常见病中,慢性宫颈炎、阴道炎患病率有下降的趋势,表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乳腺囊性增生和乳腺纤维瘤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乳腺囊性增生尤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1)近年来,母乳喂养的比例越来越少,从而增加了乳腺小叶增生的比例;(2)高龄初产妇增多,其体内的雌性激素异常增多而引发妇科疾病;(3)女性的工作压力比以往更大,加之家庭因素及精神过于紧张等造成内分泌失调;(4)环境污染;(5)随着医学诊断技术不断地提高,检出率相应提高。3.2 妇科常见病患病情况与年龄的关系 从疾病构成比与年龄关系看,各种妇科常见病的发生与年龄有密切关系。患乳腺囊性增生、慢性宫颈炎的主要是育龄妇女。慢性宫颈炎发病高峰在30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妇女正处于生育阶段,分娩、人工流产、放取环、性生活频繁等均可能损伤宫颈而发生宫颈炎;另外,该年龄段的女性往往要肩挑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这两方面的压力常会使女性精神紧张、心理失衡,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患病。阴道炎占妇科总患病人数的比率并不高,但在5060岁年龄组患病率相对较高,多为绝经后由于雌激素降低外阴和阴道局部抵抗力差,致阴道环境改变而使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3.3 对策 对妇科常见病的防治要针对现状寻找原因。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特点进行妇科知识健康教育,普及乳房定期自查知识及操作技能,并应注重围绝经期妇女保健,进一步提高女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坚持每年1次女职工妇科疾病普查,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并做好随访工作,以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干预的目的。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及家庭均应关爱女性,疏通、缓解女职工的心理压力,从而降低妇科疾病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