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1页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2页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3页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4页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善始善终 探究无穷浅谈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内容摘要:学生科学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前准备是为教学、为学习服务的,本文通过一些课例分析了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关键词:课前准备 科学探究 科学素养作为一个科学老师,会常常感叹课堂40分钟的时间不够用。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老师们往往会想法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活动材料,这看起来确实为学生节省了许多时间,可我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我很珍惜这个课前准备的过程,二年多的科学教育,让我深深体会到科学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前准备这一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参与课前准备,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课前准备是小学科学课一个完整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课前准备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或处理“走样”,认为只是老师的事,与学生没有关系。事实上,学生只有经历全过程,感受全过程,才能算是科学的研究。也就是说从准备到探究,从探究到课后实践,这是小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决不是替代者;学生才是整个过程的活动者、探求者,也是老师决不能替代的。所以,科学老师必须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使学生真正体验研究问题、探究知识的全过程。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探究,不是只准备没有研究,而是在准备中有思考、有发现。如上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时,我放弃了校园里随手可取的材料,上课二周前,就布置孩子们自己播种子。我想,这既可让孩子们观察到一粒小小的种子从发芽直到长成根、茎、叶等器官的整个过程,观察完了还可作为研究根和茎的作用的活动材料。有一天,几个学生跑来说:“老师,我们的苗向一边弯了。”“那你们把盆转一下吧。”过了二天,苗又向那边弯了,学生又跑来报告,“你们想想,小苗为什么总是向窗口那边弯呢?”我启发他们。“噢,老师,小苗是在向往阳光呢!”学生恍然大悟地说。“是呀,不仅你们的小苗向往阳光,其他植物也都是这样的。如果感兴趣,你们小组可以继续研究这个现象呢。”我很高兴这个小组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经历了开放性地找对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此外,我发现在以往的活动中,老师为学生们准备的材料,他们根本体会不到老师其中的劳动,对材料不知珍惜,但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小心地拔起植株,表现出了对这些小生命极大的关注和珍惜。有一个小组不小心折断了一株,仍舍不得丢掉,还努力帮它扶正,问我怎样能救活它,急切希望我有能帮助他们的办法。这样的活动准备后,我发现孩子们明显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尽情的课前准备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在注重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同时,不但保护了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事物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事实证明,学生要想进行科学探究,就必须要有探究的欲望和探究的积极性,学生探究的欲望与积极性除了老师在课上引导 、鼓励外,课前准备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积极性一个很好的时机。又比如让学生准备动物的卵,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会向他们周围的人了解有关动物卵的一些知识:哪些动物会产卵?动物为什么要产卵?不同动物的卵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卵是怎样孵出可爱的小动物的?等等。这样从课前到课中,乃至到课后,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亲身经历、感受着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二、参与课前准备,满足学生好奇心 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场景:当第一次接亮了小灯泡,第一次让沉着的马铃薯浮起来,第一次看到亲手养的蚕宝宝结了茧,学生们就会兴奋无比,急不可耐地举手欢呼,他们是要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告诉每一个人。这便是小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物总是抱有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活动动机。现代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是与学生个人的活动动机有着紧密关系的。构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会理解。可见,只有在亲身活动中,才会有极大地唤醒学生学习的动机。在统计蚕豆果实的种子数时,我事先准备好了活动材料蚕豆。后来上课时我还是决定放弃了使用这些我为学生准备好的材料,我想我应该如平时一样努力争取让学生参与这个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我马上与负责种植园地的师傅联系好,抽出10分钟时间带学生们来到学校的实践基地。大多数学生虽然在餐桌上吃过很多次蚕豆,却从来没有见过生长在地里的蚕豆,更不用说亲自在地里摘蚕豆了。“原来,这就是蚕豆呀。”“老师,蚕豆长在哪里啊?”“老师,我找到了一个蚕豆。”“哇,好大一个蚕豆。”“快看,这里的果实真多!”“这里还有蚕豆花呢,真好看。” 学生们兴奋又好奇地叫着。然后,他们小心地按要求从植株上每人摘了三个蚕豆,兴高采烈地向我展示自己准备的材料,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自己的材料究竟有怎样的发现。这就是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行为动机,我看着学生们象捧着宝贝似的回到活动室,当然对接下去的探究活动充满了期望。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在科学课中,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可使学生满足好奇,唤醒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参与课前准备,让学生真正融入科学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表述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科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让学生一起来参与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往往能较快地激发学生那种迫不及待地探索新知的兴趣和愿望,从而促使孩子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我们常常提醒孩子们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小科学家,象科学家那样去观察、思考,象科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能欣喜地发现,小学生确实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总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和疑问。在校园里,我们常常会发现几个孩子趴在草地上或是太阳下的花坛边,非常的专致、认真、投入,原来他们在利用短短的课余时间情不自禁地观察一个毫不起眼的西瓜虫:西瓜虫在干吗?它的家在哪里?西瓜虫是吃什么的?虽然,学生碰到的问题,对老师来说未必是新的,大多数是人类知识系统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但对小学生来说却是初次进行的、崭新的、前所未有的,甚至是一个迷。所以,老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还要设法把他们的这种探究兴趣引导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又如在研究蜗牛时,学生在上课前已亲身经历了找蜗牛、养蜗牛,早已兴趣高昂地融入了这一过程,而且非常投入。可见,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一起参与课前准备工作,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力,从而让学生真正融入科学探究。四、参与课前准备,让实验探究生活化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小时候学习比美国学生强,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比美国孩子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因此,作为中国的现代科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操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利用活动材料准备的过程,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演示、动手活动、练习的机会,使其在实践操作中,去发现新知,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近年来,实验的改革正在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科学课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安排活动时,选择了很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米饭的观察等等。另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实验用品上,如在热胀冷缩活动中利用了小药瓶和吸管,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导电性等,又如学生使用的学具和配套使用的工具箱中出现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材料不仅仅有烧杯、试管,更有了盘、杯子、碟子等生活用品。这样的代用品活动能启发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探索。在播种这个活动中,我没有发给学生统一的透明塑料杯,只按教材中的安排要求学生们自己找透明塑料杯,暗示学生可以选用常见又便宜的一次性塑料杯。当学生们拿来他们的作品成果时,我竟有种忽而开朗的感觉。我欣喜地发现很多孩子选用的是半个矿泉水瓶。孩子们说:“这个播种活动选材料的关键是透明,所以我们用的矿泉水瓶一定行,而且还是废物利用,一举二得呢。” 瞧!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有思考,有分析,有决策,有创新。这不正是平时我们在努力培养的科学素养吗?更有一个学生的创意令我感叹,他把一个矿泉水瓶对半剪开,上面半截倒过来放进装有水的下半截中,种在上面半截里的幼苗,旺盛的根正穿过小小的瓶子口,继续向下健壮生长。这样,你只要把上半截瓶子拿起来,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正在生长着的植物根了。也许这是作为大人的我们无法有的思维,让人不得不佩服孩子们这创造性的发明。 另外,让学生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使活动材料更加充足。如研究“导体和绝绝体”时,我准备好了检测器等材料外,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些材料,使活动材料更加充足。学生亲自动手,大胆尝试将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的生活材料进行活动,观察、感受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探究活动更接近我们的生活。 “解放学生的脑、手、嘴、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