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词分析的GIS领域研究热点分析.doc_第1页
基于共词分析的GIS领域研究热点分析.doc_第2页
基于共词分析的GIS领域研究热点分析.doc_第3页
基于共词分析的GIS领域研究热点分析.doc_第4页
基于共词分析的GIS领域研究热点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共词分析的GIS领域研究热点分析(杨红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摘要:本文以CNKI 数据库文献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利用Bibexcel软件来实现关键词的共现矩阵,再借助Ucinet、Netdraw分析软件绘制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根据所呈现的共词可视化图谱来分析该领域的学科结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最后对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其中的缺陷不足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关键词:GIS;共词矩阵;共现分析;可视化1、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多个学科、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一种新兴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产物,至今只有40多年的历史,研究其发展的文献还不多见。国内外也有很多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观点提出其研究方法、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而在大多数涉及G IS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也有关于G IS 发展的论述。但是总的来说,国内外有关文献对G IS 发展的论述都不是系统的、规律性的探讨。而随着GIS的快速发展,它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也与日俱增,因此我们有规律性的把握它的研究热点、学科结构和发展趋势,对我们科技管理者以及学者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图(Science map)是一种采用图形的方式来描述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基于科学数据对其所反映的科学信息进行可视化。该观点最早来自于Garfield的科学地图思想,其目的是探究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鼓励跨学科的讨论,如何最好地跟踪和交流全世界范围内的人类活动与科学进步。利用论文、期刊、专利、资金资助项目、会议等数据源以可视化的静态或动态图像展示全球或某个国家(地区)、或某个主题领域的科学结构,分析热点领域,挖掘潜在竞争点,发现学科新的增长点,预测新交叉学科的出现等等。基于共现分析(如共作者分析、共词分析、共引分析、共被引分析等)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就是科学地图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形象化地表达文献信息蕴含的内容,方便科研人员和情报人员利用文献等数据源挖掘其中所隐含的知识。本文尝试利用CNKI数据库下载的期刊文献,由程序经特殊格式处理后导入Bibexcel软件实现共词矩阵,再将其导入Ucinet、Netdraw等分析软件,绘制知识单元的共词关系可视化图谱,由此来初步分析把握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学科领域的发展结构、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2、共词分析法共词分析法(Co-word)最早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属于内容分析法的一种,它的主要原理是对一组词(主题词、关键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所出现的次数,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降维和可视化,从而反映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比较不同时期主题结构,把握学科发展、交叉、渗透和兴衰趋势,为地理信息系统(GIS)这门学科技术更好的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论文的主题词和关键词都可较好地反映一篇文章的研究内容,是科学研究内容的提示符和凝炼,共词分析通过统计词汇(通常是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与结合来概述研究领域的微观知识结构,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分析领域学科的发展过程、特点以及领域或学科之间的关系,反映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及动态和静态结构,拓展信息检索领域以求帮助用户检索信息。本文则利用关键词来实现共现矩阵,从而呈现可视化图谱,来展现GIS学科领域的发展结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3、数据来源、处理与分析3.1 数据来源 以CNKI 数据库文献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在CNKI 主题检索途径中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期刊来源限定为SCI期刊、EI期刊、核心期刊、CSSCI;检索学科限定为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 ;检索时间限定为2005年-2014年,结果共获取相关文献5293篇,统计关键词词频,有11894个关键词,经去重、统一名称后,最终所得关键词词频个数为11851个。3.2 数据处理实现知识单元可视化分析的关键一步,就是要构建知识单元的共现矩阵。实现共现矩阵之后,可以借助Ucinet、Netdraw等分析软件绘制各种知识单元的可视化图谱。本文则先由Bibexcel软件建立共现矩阵,然后再利用Ucinet、Netdraw软件建立共词可视化图谱。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由CNKI下载的数据为.txt格式,需用编程将其处理成Bibexcel软件所需要的标准格式(如共词分析具体格式如下图1所示),然后再将数据导入Bibexcel软件(如图1),经一系列处理之后最后生成.coc(如图2)共词频率文件和.ma2共现矩阵文件(如图3)。 图1 Bibexcel使用界面 图2 共词频率表 图3 共词矩阵(部分)经Bibexcel频次统计后,选择频次大于20(包含20)的74对关键词为研究对象,建立共现关系矩阵。至此,关键词共现矩阵关系构建完毕。为了直观了解和分析各知识单元之间的共现关系,需要进一步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来实现。由Bibexcel软件生成的.ma2格式共现矩阵文件须先转化成.xls格式的文件,然后再利用Ucinet软件将其转化为.#h格式的文件后,才能进一步利用Netdraw软件绘制成共现知识图谱。关键词共现关系图谱如图4所示。图4 共词网络知识图谱图中方格代表的是文章中的关键词,节点周围的黑色是代表指向关系的箭头,箭头越密集,说明节点的中心性越强,在网络中占有的地位就越重要。如果两个关键词同时在一篇文章中出现过,那么他们之间就会用线链接起来,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越多,说明他们共现的次数越多,在这个学科领域(GIS)的相关性就越大,联系越紧密。3.3数据分析 从图2关键词共现频次可以看出,GIS与遥感的共现频率最高,说明在地理信息系统这个学科领域,二者不仅占的分量很重,并且学科间结构联系也相当紧密。这一现象从专业角度现实性来看,GIS和遥感这两个学科在研究学习当中确实不分彼此,二者相辅相成,从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共词分析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其次,GIS与空间分析、数据库、土地利用、GPS、可视化、空间数据库的共现频率也相当之高,也表现出了学科之间的互动情况和学科结构等。从图4的共现知识图谱中我们可以观察出,遥感、空间分析、数据库、空间数据、可视化、WebGIS、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虚拟现实、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城市、组件式GIS、数据转换、拓扑关系等等这些关键词的中心性比较强,说明他们在GIS这个学科领域中是研究的热点,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可能预示着GIS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接下来的几年、几十年会依然成为学科的研究热点,在社会生活当中也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4、结论本文数据仅从CNKI数据库搜集,检索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4个期刊来源(SCI期刊、EI期刊、核心期刊、CSSCI),检索范围并不全,因此数据源必定存在一定缺失,同时文献样本量少(仅5293偏),可能会夸大数据分析结果的偏差,但并不影响对宏观情况的揭示。本文选择的数据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文献的高频关键词为研究对象,数据检索时间限制为近10年,是以静态形式进行研究,因此只能反映当前(近10年)GIS的主要研究领域情况,而对新近出现的研究领域,并不能实时动态的进行追踪反映出来,因此有必要追踪跟进最新学术领域动态,进行深入研究潜在领域的可视化,来弥补之一缺陷。参考文献1魏瑞斌. 基于关键词的情报学研究主题分析J. 情报科学,2006,24(9):1400-1404.2陈云伟,方曙,邓勇.基于SSCI研究世界图书情报学科布局J. 情报杂 志,2008,27(12):97-95,114.3金莹, 邓三鸿.基于主题聚类的社会科学地图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51(4):104-108.4姜春林, 杜维滨, 李江波. CSSCI文献数据共现矩阵的软件实现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31(6):937-940.5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06,25(2):163-171.6沈建通,姚乐野,李幼平,Mike Clarke等.循证医学学科知识可视化研究之一: 循证医学研究主题图谱J.中国徇证医学杂志,2011.11(6):613-621.7王建芳,冷伏海.共引分析理论与实践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6,1:85-88.8王莉亚,张志强,卫军朝.基于共词分析的近十年国外图书情报学研究主题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3):50-58.9肖明,李国俊,袁浩等.国外情报学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基于JASIS&T(2000-20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