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材料培训-江苏质检中心培训.ppt_第1页
建筑节能材料培训-江苏质检中心培训.ppt_第2页
建筑节能材料培训-江苏质检中心培训.ppt_第3页
建筑节能材料培训-江苏质检中心培训.ppt_第4页
建筑节能材料培训-江苏质检中心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节能材料 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张慧 建筑节能材料的种类 建筑节能板材粘结材料增强材料 建筑节能板材的种类 有机类模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EPS 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XPS 硬质泡沫聚氨酯 PU 硬质酚醛泡沫制品 PF 无机类复合发泡水泥板发泡陶瓷保温板复合材料保温板岩棉板 模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EPS 定义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泡后 在模具中加热成型而制得的硬质泡沫塑料 特点具有闭孔结构 使用温度不超过75 模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EPS EPS板 模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EPS 依据标准GB T10801 1 2002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JG149 2003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DGJ32 J19 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JGJ144 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模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EPS 分类 GB T10801 1 2002 模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EPS 检测参数及方法 模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EPS 陈化时间 1 型式检验的所有样品应去掉表皮并自生产之日起在自然条件下放置28d后进行测试 GB T10801 1 2002 2 膨胀聚苯板出厂前应在自然条件下陈化42d或在60 蒸气中陈化5d JG149 2003 模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EPS 组批 同一规格的产品数量不超过2000m3为一批 GB T10801 1 2002 复验项目 尺寸 现场自检 表观密度 尺寸稳定性 抗拉强度 导热系数 DGJ32 J19 2007 密度 抗拉强度 尺寸稳定性 JGJ144 2004 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XPS 定义以聚苯乙烯树脂或其共聚物为主要成分 添加少量添加剂 通过加热挤塑成型而制得的硬质泡沫塑料 特点具有闭孔结构 使用温度不超过75 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XPS XPS板 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XPS 依据标准GB T10801 2 2002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XPS DGJ32 J19 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JGJ144 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XPS 分类 GB T10801 2 2002 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XPS 分类 GB T10801 2 2002 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XPS 检测参数及方法 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XPS 陈化时间 GB T10801 2 2002 1 导热系数和热阻试验应将样品自生产之日起在环境条件下放置90d进行 2 其他物理机械性能试验应将样品自生产之日起在环境条件下放置45d后进行 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XPS 组批 同一类别 同一规格的产品300m3为一批 不足300m3的按一批计 GB T10801 2 2002 复验项目 尺寸 现场自检 表观密度 尺寸稳定性 抗拉强度 导热系数 DGJ32 J19 2007 硬质泡沫聚氨酯 定义硬泡聚氨酯 采用异氰酸酯 多元醇及发泡剂等添加剂 经反应形成的硬质泡沫体 硬泡聚氨酯板在工厂预制一定规格的硬泡聚氨酯制品 硬质泡沫聚氨酯 喷涂硬泡聚氨酯 硬质泡沫聚氨酯 硬泡聚氨酯保温板 硬质泡沫聚氨酯 依据标准GB T21558 2008 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不适用于喷涂硬质聚氨酯 DGJ32 J19 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GB50404 2007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硬质泡沫聚氨酯 分类 GB T21558 2008 硬质泡沫聚氨酯 分类 GB50404 2007 硬质泡沫聚氨酯 检测参数及方法 硬质泡沫聚氨酯 陈化时间 GB T21558 2008 1 要求进行陈化的试验 产品应陈化28d 48h的状态调节期可包含在28d陈化期内 2 初期导热系数要求产品在大气中陈化应大于28d 长期热阻要求样品在室温下陈化大于180d 硬质泡沫聚氨酯 组批 同一原料 同一配方 同一工艺条件 数量不超过1000m3为一批 GB T21558 2008 复验项目 表观密度 压缩性能 抗拉强度 导热系数 吸水率 DGJ32 J19 2007 密度 压缩性能 尺寸稳定性 不透水性 GB50404 2007 硬质酚醛泡沫制品 PF 定义由苯酚和甲醛的缩聚物 如酚醛树脂 与其它添加剂如硬化剂 发泡剂 表面活性剂和填充剂等混合制成的多孔型硬质泡沫塑料 硬质酚醛泡沫制品 PF 硬质酚醛泡沫制品 硬质酚醛泡沫制品 PF 依据标准GB T20974 2007 绝热用硬质酚醛泡沫制品 PF 硬质酚醛泡沫制品 PF 分类 GB T20974 2007 硬质酚醛泡沫制品 PF 检测参数及方法 复合发泡水泥板 定义以水泥 粉煤灰 硅灰等为主要材料 经发泡 养护 切割等工艺制成的闭孔轻质发泡水泥板 依据标准苏JG T041 2011 复合发泡水泥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复合发泡水泥板 复合发泡水泥保温板 复合发泡水泥板 分类 苏JG T041 2011 复合发泡水泥板 检测参数及方法 复合发泡水泥板 复验批次 同一厂家 同一品种的产品 当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2以下时 抽查各不少于3次 当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2以上时 抽查各不少于6次 复验项目 尺寸 干密度 吸水率 抗拉强度 干燥收缩值 导热系数 发泡陶瓷保温板 定义由无机多孔陶瓷材料在工厂制成的热传导率低 耐高温 耐候 不燃的保温材料 依据标准苏JG T042 2011 发泡陶瓷保温板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发泡陶瓷保温板 发泡陶瓷保温板 发泡陶瓷保温板 分类 苏JG T045 2011 发泡陶瓷保温板 检测参数及方法 发泡陶瓷保温板 复验项目 密度 抗拉强度 导热系数 复合材料保温板 定义以胶凝材料 保温填料为主要原料 添加功能性外加剂 经搅拌 成型 养护 切割等工艺制成的匀质材料保温板 检测依据苏JG T045 2011 复合材料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复合材料保温板 复合材料保温板 复合材料保温板 检测参数及方法 岩棉板 定义以玄武岩及其他天然矿石等为主要原料 经高温熔融 离心喷吹制成矿物质纤维 掺入一定比例的粘结剂 憎水剂等添加剂后 经摆锤法压制 固化并裁割而成的纤维平行板面的板状或带状保温材料 岩棉板 依据标准苏JG T046 2012 岩棉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GB T11835 2007 绝热用岩棉 矿物棉及其制品 GB T19686 2005 建筑用岩棉 矿渣棉绝热制品 GB T25975 2010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 岩棉板 岩棉板 岩棉板 分类 苏JG T046 2012 岩棉板 检测参数及方法 岩棉板 组批以同一原料 同一生产工艺 同一品种 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为一个检查批 同一批被检产品的生产时限不得超过一周 GB T19686 2005和GB T11835 2007 复验批次同一厂家 同一品种的产品 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2以下时 复验次数不少于3次 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2以上时 复验次数不少于6次 苏JG T046 2012 复验项目 苏JG T046 2012 密度 导热系数 抗拉强度 吸水量 憎水率 表观密度 GB T6343 2009 量具 为精度为0 1的游标卡尺 试件尺寸 100 1 mm 100 1 mm 原厚 试样数量5个 对试样进行状态调节 测量试样的长度 宽度和厚度 计算体积 称量试样质量 精确至0 5 表观密度 GB T6343 2009 尺寸测量测量的位置取决于试样的形状和尺寸 但至少5个点 为了得到一个可靠的平均值 测量点尽可能分散些 取每一点上三个读数的中值 并用5个或5个以上的中值计算平均值 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 应预先逐步地将游标卡尺调节至较小的尺寸 并将其测量面对准试样 当游标卡尺的测量面恰好接触到试样表面而又不压缩或损伤试样时 调节完成 使用金属直尺或金属卷尺测量时 不应使泡沫材料变形或损伤 表观密度 GB T6343 2009 5 结果计算 取平均值 结果精确至0 1kg m36 对于密度低于15kg m3闭孔型泡沫材料的表观密度的计算按下式进行 其中 排出空气的质量 是指在常压和一定的温度时的空气密度 g mm3 乘以试样的体积 mm3 空气密度 压力101325Pa 760mmHg 温度23 1 220 10 6g mm327 1 1955 10 6g mm3 表观密度 GB T5486 2008 仪器设备 电热鼓风干燥箱 天平 钢直尺 游标卡尺 试件尺寸 100 1 mm 100 1 mm 原厚 试样数量3个 也可用整块制品 将试件置于干燥箱内 缓慢升温至110 5 烘干至恒定质量 然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却室温 恒定质量的判据 恒温3h两次称量时间质量的变化率小于0 2 称量试样质量G 保留5问有效数字 测量试样的长度 宽度和厚度 计算体积V1 表观密度 GB T5486 2008 尺寸测量测量位置如右图 表观密度 GB T5486 2008 尺寸测量 1 在制品的相对两个大面上距两边20mm处 用钢直尺或钢卷尺分别测量制品的长度和宽度 精确至1mm 测量结果为4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2 在制品相对侧面 距端面20mm处和中间位置用游标卡尺测量制品的厚度 精确到0 5mm 测量结果为6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表观密度 GB T5486 2008 计算 试件的密度按下式计算 精确至1 m3 制品的密度为三个试件密度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1 m3 表观密度 GB T5480 2008 仪器设备 板式测厚仪 天平 钢卷尺 试件尺寸 整块制品原尺寸 试样数量由批量决定 表观密度 GB T5480 2008 尺寸测量 长度 把试样平放在玻璃板上 用精度为1 的量具测量长度 l 测量位置在距试样两边约100 处 测时要求与对应的边平行及与相邻的边垂直 读数精确至1 每块制品测2次 以2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长度 宽度 宽度测量3次 测量位置在距试样两边约100 及中间处 测时要求与对应的边平行及与相邻的边垂直 以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宽度 表观密度 GB T5480 2008 尺寸测量 厚度 在经过长度 宽度测量的试样上进行 每块样品切取尺寸为100 100 的小样四块 进行厚度测量 小样的取样位置如下图 扫净板式测厚仪的底面 调节测厚仪压板与底面平行 平稳的抬起测厚仪的压板 将小样放在底板和压板之间 轻轻放下压板 使其与小样接触 待测厚仪指针稳定后读数 精确到0 1mm 以4个小样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厚度 表观密度 GB T5480 2008 板式测厚仪 表观密度 GB T5480 2008 称量试样的质量m1 按下式计算制品的密度 结果取整数 压缩强度 GB T8813 2008 仪器设备 压缩试验机 测力的精度为 1 位移精度为 5 能够以位移控制加荷速度 钢直尺 试样尺寸 试样的受压面为正方形或圆形 最小面积为25 2 最大面积为230 2 首选使用受压面为 100 1 100 1 的正四棱柱试样 试件的厚度为 50 1 使用时需带有模塑表皮的制品 其试样应取整个制品的原厚 但厚度最小为10mm 最大不超过试样的宽度或直径 试样数量 至少5个 压缩强度 GB T8813 2008 注意事项 试样两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应大于1 试样不允许由几薄片叠加组成样品 不同厚度的试样测得的结果不具可比性 试样在试验前应进行状态调节 再进行试验 试样应在温度为 23 2 相对湿度为 50 10 的环境中调节至少6h 压缩强度 GB T8813 2008 测量初始尺寸 计算得到横截面初始面积A0 2 将试样置于压缩试验机两平板的中心 尽可能以每分钟压缩试样初始厚度 h0 10 的速率压缩试样 直到试样厚度变为初始厚度的85 记录压缩过程的力值 压缩强度 GB T8813 2008 相对变形 10 时压缩力出现最大值计算压缩强度 压缩强度 GB T8813 2008 当压缩力在相对形变10 前未出现最大值计算相对形变10 时的压缩应力 压缩强度 GB T8813 2008 相对形变 1 将力 位移曲线上斜率最大的直线部分延伸至力零位线 其交点为 形变零点 2 如果力 位移曲线上无明显的直线部分或用这种方法获得的 形变零点 为负值 则不采用这种方法 此时 形变零点 应取压缩应力为 250 10 Pa所对应的形变 压缩强度 GB T8813 2008 试验结果取5个试样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保留3位有效数字 如各个试验结果之间的偏差大于10 则给出各个试验结果 抗压强度 GB T5486 2008 仪器设备 相对示值小于1 的试验机 并具有显示受压变形的装置 电热鼓风干燥箱 干燥器 天平 钢直尺 游标卡尺 样品 随机抽取四块样品 每块在任一对角线方向距两对角边缘5 到中心位置切取受压面的尺寸约为100 100 的试件 试件厚度为制品厚度 抗压强度 GB T5486 2008 试验步骤 1 将试件置于干燥箱内 缓慢升温至110 5 烘干至恒定质量 然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却室温 2 测量试件尺寸 在试件上下两受压面距棱边10 处用钢直尺 尺寸小于100 时用游标卡尺 测量长度和宽度 在厚度的两个对应面的中部用钢直尺测量试件的厚度 长宽分别以4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1 尺寸小于100 时精确至0 5 厚度测量结果为两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1 抗压强度 GB T5486 2008 试验步骤 3 将试件置于试验机的承压板上 使试验机承压板的中心与试件中心重合 4 开动试验机 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 调整球座 使试件受压面与承压板均匀接触 5 以 10 1 min速度对试件加荷 直至试件破坏 同时记录压缩变形值 当试件在压缩变形5 时没有破坏 则试件压缩变形5 时的荷载为破坏荷载 记录破坏荷载P1 精确至10N 抗压强度 GB T5486 2008 试验步骤 6 按下式计算抗压强度 精确至0 01MPa 制品的抗压强度为四块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0 01MPa 抗压强度 GB T13480 1992 仪器设备 压力试验机 位移速率加荷 钢直尺 板式测厚仪 电热干燥箱 样品 圆形或方形的样品 直径或宽度不小于150 厚度不小于12 7 最大厚度不大于直径或宽度 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抗压强度 GB T13480 1992 试验步骤 1 将试样放入102 121 的电热干燥箱内烘至恒量 取出后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2 用钢板尺测量每个试样的长度 宽度或直径各2次 读数精确到1mm 计算每个试样长度 宽度或直径各2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到整数 抗压强度 GB T13480 1992 试验步骤 3 用板式测厚仪测量试样厚度 每个试样随机地测量3次 读数精确到0 1mm 计算每个试样厚度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以毫米表示 精确到0 1mm 4 将试样放于压力试验机的两个载荷压板之间 使试样的中心线重合 抗压强度 GB T13480 1992 试验步骤 5 调节压力试验机移动速度 对于每25 4mm厚度的试样 压板移动速度为0 25 12 7 min 在没有规定的情况下 对于每25 4mm厚度的试样 压板移动速度应为l 27 min 6 将试样压缩至规定的变形量 待10min后记录载荷和变形量 直至足以描绘载荷一变形曲各变形量和载荷 抗压强度 GB T13480 1992 试验步骤 7 用直尺将载荷一变形曲线的最陡直线段延伸至零载荷线 确定如图5及图6所示零的变形点 抗压强度 GB T13480 1992 试验步骤 8 从零点开始 沿着零载荷线测量表示10 或25 或其他规定变形的距离 从这点 如图5和图6的M点 划一条垂直线与载荷一变形曲线相交于P点 如果在P点之前没有压缩屈服点 如图6所示 那就读出P点的载荷 如果P点之前有屈服点 如图5的L点所示 就读出该曲服点的载荷 并测量其变形百分数 O R距离 抗压强度 GB T13480 1992 试验步骤 9 按下式计算压缩强度 抗拉强度 JG149 2003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仪器设备 拉力机 位移控制加荷速度 刚性平板或金属板 钢直尺 0 1 样品 100 100 50 的试件5个 抗拉强度 JG149 2003 试验步骤 1 试样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放置6小时以上 2 将试样与试验用的金属板用合适的胶粘剂粘结一起 3 试样装入拉力机上 以 5 1 min的恒定速度加荷 直至试样破坏 记录破坏荷载 破坏形状和破坏方式或表面情况 最大拉力与kN表示 抗拉强度 JG149 2003 试验步骤 4 按下式计算抗拉强度试验结果取五个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精确至0 01MPa 破坏面如在试样与金属板之间的粘胶层中 则该试样测试数据无效 抗拉强度 JGJ144 2004 基本同JG149 2003区别 1 拉伸速度为5mm min 2 破坏荷载以N表示 3 试验应在以下两种状态下进行 a 干燥状态 b 水中浸泡48h 取出后干燥7dEPS板只做干燥状态试验 抗拉强度 GB50404 2007 基本同JG149 2003区别 1 样品尺寸 100 100 板材厚度 2 破坏荷载以N表示 导热系数 GB T10294 2008 仪器设备 导热系数测定仪 用导热系数参比板进行校准 游标卡尺 精度0 02mm 电热鼓风干燥箱 导热系数 GB T10294 2008 样品 300 300 10 50 mm 2块 厚度和数量根据仪器确定 试件应为匀质材料 非均质材料要验证方法的适用性 试件表面应平整 整个表面的不平度应在试件厚度的2 以内 试件应绝干 恒质 导热系数 GB T10294 2008 试验步骤 1 准确测量试件的厚度 计算试件的平均厚度 2 测试平均温度 冷热面温差的设定 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定 无要求时 可设为20 的温差 根据测试平均温度的要求来设定冷面温度 导热系数 GB T10294 2008 例如 依据GB T17794 2008 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 检测橡塑保温板平均温度为40 时的导热系数 标准中未明确冷热面的温差 可设定为20 则热面温度 30 20 50 导热系数 GB T10294 2008 安装试件 对不同材料的试件 试件的夹紧力要控制得当 接通电源 操作设备 得到结果 导热系数与热阻的转换公式 尺寸稳定性 GB T8811 2008 仪器设备恒温或恒温恒湿箱 量具样品 1 用锯切或其他机械加工方法从样品上切取 2 试样为长方体 试样最小尺寸为 100 1 100 1 25 0 5 3 对选定的任一试验条件 每一样品至少测试三个试样 尺寸稳定性 GB T8811 2008 试验步骤 1 用锯切或其他机械加工方法从样品上切取 2 测量试件初始尺寸 位置如右 三个不同位置的长度和宽度 五个不同位置的厚度 尺寸稳定性 GB T8811 2008 试验步骤 3 调节恒温恒湿箱至选定的试验条件 4 将试样置于箱内金属网或多孔板 试样间隔25mm 鼓风以保持空气循环 试样不受加热元件的直接辐射 5 20 1 小时后 取出试样 在温度 23 2 相对湿度 50 5 的环境条件下放置1 3小时 6 按上述方法测量试样尺寸 并目测检查试样 尺寸稳定性 GB T8811 2008 试验步骤 7 再将试样置于选定的条件下 到放置时间 48 2 小时 后再在温度 23 2 相对湿度 50 5 的环境条件下放置1 3小时 测量试样的尺寸 8 结果表示试样的尺寸变化率 结果以样品长度 宽度和厚度的尺寸变化率的绝对值之平均值表示 吸水率 GB T8810 2005 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 静水天平 游标卡尺 投影仪样品尺寸 150mm 150mm 试样的原厚 体积不小于500 3 样品数量 不少于3块 采用机械切割方式从保温板上切割试件 吸水率 GB T8810 2005 试验步骤 1 常温下将样品放置于干燥器中 每隔12小时称重一次 直至连续两次称重质量相差不大于平均值的1 2 对泡孔尺寸均匀对称的泡沫塑料 切取一片薄片 利用投影仪读出30mm范围内的泡孔或孔壁数目n 吸水率 GB T8810 2005 试验步骤 3 计算泡孔直径t0为平均泡孔弦长 D为平均泡孔直径对具有明显各向异性的泡沫塑料 则需从3个主要方向各切取一片测量泡孔尺寸 以其平均值表示 吸水率 GB T8810 2005 试验步骤 4 计算泡孔体积有自然表皮或复合表皮的试样 各表面均为切割面的试样 Vc为试样切割表面泡孔体积 cm3 若平均泡孔直径小于0 50mm 且试样体积不小于500cm3 切割面泡孔体积校正较小 小于3 0 可以被忽略 吸水率 GB T8810 2005 5 称量干燥后试样质量 m1 精确至0 1g 6 测量试件的体积V0 精确至0 1cm3 7 在试验环境下将蒸馏水注入圆筒容器内 将网笼浸入水中 除去网笼表面气泡 挂在天平上 称其表观质量 m2 精确到0 1g 吸水率 GB T8810 2005 8 将试样装入网笼 重新浸入水中 并使试样顶面距水面约50mm 用软毛刷或搅动除去网笼和样品表面气泡 9 用低渗透塑料薄膜覆盖在圆形容器上 96 1 h后 移去塑料薄膜 称量浸在水中装有试样的网笼的表观质量 m3 精确到0 1g 10 目测试样溶胀情况 来确定溶胀和切割表面体积的校正 A 均匀溶胀 试样没有明显的非均匀溶胀 从水中取出试样 立即重新测量其尺寸 为测量方便在测量前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 吸水率的计算 水的密度 1g cm3 吸水率 GB T8810 2005 11 B 非均匀溶胀 试样有明显的非均匀溶胀 从原始容器中取出试样和网笼 淌干表面水分 约2min 小心的将装有试样的网笼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 利用排水法测量出体积 V2 准确到0 5cm3 重复上述过程 测量出网笼的体积 V3 准确到0 5cm3 吸水率的计算 吸水率 苏JG T041 2011 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 游标卡尺 电热鼓风干燥箱样品 随机抽取3块保温板 在中心部位制成长150mm 宽150mm 厚度为制品厚度的试件三块 吸水率 苏JG T041 2011 试验步骤 1 将样品置于 70 5 的烘箱中烘至恒质量 置于干燥器皿中 冷却至室温 2 称量试件质量G0 精确至0 1g 3 测量每块试件三个不同方向的几何尺寸 计算试件的体积V 4 将试件完全浸入水温为 20 3 底部有格栅的水箱中 5 3h后取出试件后立即放在拧干水分的毛巾上排水10min 用海绵吸取每个试件表面的水分 每次吸水前要用力挤出海绵中的水 6 待试件各表面残余水分吸干后 立即称量质量Gs 精确是0 1g 吸水率 苏JG T041 2011 试验步骤 7 计算吸水率水的密度 w 1000 m3取3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为制品的吸水率 吸水率 GB T5480 2008 部分浸入吸水率仪器设备天平 钢直尺 板式测厚仪 鼓风干燥箱 水箱 内盛自来水 样品尺寸为150 150 厚度为样品的原厚 试样应在样品中部切取 其边缘距样品边缘至少100 表面应清洁平整 无裂纹 试样个数不少于6块 吸水率 GB T5480 2008 试验步骤 1 长度和宽度采用钢直尺测量 在样品的正反面各测两次 读数精确到1mm 2 利用板式测厚仪测量厚度 每块样品测四点 位置均匀分布 3 计算得到试样的体积和浸水面的底面积S 4 将试样放入干燥箱中 在105 5 下干燥至恒重 称取试样的质量m1 5 用细的金属丝按试样形状将其固定在刚性不锈钢筛网上 慢慢的将样品底面压至水面下6 处 加上压块使之固定 吸水量 GB T5480 2008 试验步骤 6 24h后 取出样品 提起试样的一角 让其沥干5min 用拧干的湿毛巾小心的擦去浮水 立即称取试样的质量m2 7 计算单位面积吸水量试验结果以组样品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组样品的个数按产品标准的规定 但不得少于6块样品 干燥收缩值 GB T11969 2008 快速法仪器设备立式收缩仪 收缩头 鼓风干燥箱 调温调湿箱 天平 干燥器 水槽样品尺寸为40 40 160 一组三块 尺寸允许偏差为 样品处理在试件的两个端面中心 各钻一个直径6mm 10mm 深度13mm孔洞 在孔洞中灌入水玻璃水泥浆 或其他胶粘剂 然后埋置收缩头 收缩头中心线应与试件中心线重合 试件端面必须平整 2h后 检查收缩头安装是否牢靠 否则重装 干燥收缩值 GB T11969 2008 试验步骤 1 调温调湿箱的温度为 50 1 相对湿度为 30 2 2 处理好的试件放置一天后 浸入水温 20 2 的恒温水槽中 水面应高出试件30mm 保持72h 3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 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 并将收缩头擦干净 立即称取试件的质量 精确至0 1g 用标准杆调整仪表原点 一般取5 00 然后标明的测试方向立即测定试件初始长度 记下百分表的读数 精确至0 01mm 干燥收缩值 GB T11969 2008 试验步骤 4 将试件放入调温调湿箱 试验前两天每4h从箱内取出试件测长度一次 以后每天测长度一次 当试件取出后应立即放入无吸湿剂的干燥器中 在 20 2 的房间内冷却3h后进行测试 测前须校准仪器的百分表原点 要求每组试件在10min内完成 5 按以上步骤反复进行干燥 冷却和测试 直至质量变化小于0 1 为止 每测一次长度 同时称取试件的质量 6 计算干燥收缩值收缩值以3块试件试验值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定 精确至0 01mm m 粘结材料 分类抗裂砂浆 抹面胶浆 界面砂浆胶粘剂 粘结砂浆 参数拉伸粘结强度压剪粘结强度 抗裂砂浆 抹面胶浆 定义 由胶凝材料 填料 外加剂和可分散纤维等在工厂复合而成 能满足一定变形而保持不开裂的干拌砂浆 DGJ32 J22 2006 由水泥基或其他无机胶凝材料 高分子聚合物和填料等材料组成 薄抹在粘贴好的膨胀聚苯板外表面 用以保证薄抹灰外保温系统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 JG149 2003 在聚合物乳液中掺加多种外加剂和抗裂物质制得的抗裂剂与普通硅酸盐水泥 中砂按一定比例拌合均匀制成的具有一定柔韧性的砂浆 JG158 2004 在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用于做薄抹面层的材料 JGJ144 2004 胶粘剂 粘结砂浆 定义 专门用于把膨胀聚苯板粘结到基层墙体上的工业产品 产品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工厂生产的液状胶粘剂 在施工现场按使用说明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泥或由厂商提供的干粉料 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另一种是在工厂里预混合好的干粉胶粘剂 在施工现场只需按使用说明加入一定比例的拌合用水 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JG149 2003 用于EPS板与基层以及EPS板之间粘结的材料 JGJ144 2004 用于发泡水泥板与基层之间粘结的干粉聚合物水泥砂浆 苏JG T041 2011 界面砂浆 定义 由高分子聚合物乳液与助剂制成的界面剂与水泥和中砂按一定比例拌合均匀制成的砂浆 JG158 2004 用以改善基层或保温层表面粘结性能的聚合物砂浆 JGJ144 2004 拉伸粘结强度JG158 2004 试验用砂浆试件 应采用符合GB 175要求的强度等级不低于42 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符合GB T17671要求的ISO标准砂 水泥 砂和水按1 2 5 0 5的的比例 采用人工振捣方式成型70mm 70mm 20mm的水泥砂浆试件 砂浆试件成型之后在标准条件下放置24h后拆模 浸入23 2 的水中6d 然后取出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21d以上 拉伸粘结强度JG158 2004 试件的制备 在10个70mm 70mm 20mm水泥砂浆试块上 用标准抗裂砂浆填满型框 面积为40mm 40mm 1mm 注意用刮刀压实 试块用聚乙烯薄膜覆盖 在试验室温度条件下养护7d 取出试验室标准条件下继续养护20d 其中5个试件用双组分环氧树脂或其他高强度粘结剂粘结钢质上夹具 放置24h 以5mm min的加荷速度测定其拉伸粘结强度 另5个试件继续浸水7d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定 即为浸水拉伸粘结强度 拉伸粘结强度JG158 2004 成型示意图 拉伸粘结强度JG149 2003 试验用砂浆试块 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中砂按1 3 重量比 水灰比0 5制作40mm 40mm 10mm和70mm 70mm 20mm两种尺寸的水泥砂浆试块 养护28d后备用 拉伸粘结强度JG149 2003 在70 70 20 的砂浆试块 或EPS板 和40 40 10 的砂浆试件上各均匀地涂一层拌和好的搅拌好的样品 然后两者对放 轻轻按压 刮去边上多余的样品 将对放好的试件水平放置 在试件上加合适的重物 保持规定的时间 试件数量为6个 养护期满后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定 拉伸速度为 5 1 mm min 记录每个试样的测试结果及破坏界面 并取4个中间值计算算术平均值 拉伸粘结强度JG149 2003 例如某胶粘剂的与EPS板拉伸粘结原强度的测试结果如下 拉伸粘结强度JG149 2003 计算如下 胶结面积为40 40 1600mm2 拉伸粘结强度JGJ144 2004 1 水泥砂浆底板尺寸为80 40 40 地板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1 5MPa 2 EPS板的密度应为18 22 m3 抗拉强度不小于0 1MPa 3 与水泥砂浆粘结的试样数量是5个 制备方法如下 在水泥底板的中部涂胶粘剂 尺寸为40 40 厚度为 3 1 mm 经过养护后 用适当的胶粘剂 如环氧树脂 按十字搭接方式在胶粘剂上粘结砂浆底板 4 与EPS板粘结的试样数量为5个 制备方法如下 将EPS板切割成100 100 50 在EPS板一个表面上涂胶粘剂 厚度为 3 1 mm 经过养护后 两面用适当的胶粘剂粘结尺寸为100 100 的钢底板 拉伸粘结强度JGJ144 2004 5 将试样安装于拉力试验机上 拉伸速度为5mm min 拉伸至破坏 并记录破坏时的拉力及破坏部位 6 计算得到拉伸粘结强度 7 试验结果以5个试验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拉伸粘结强度 抗拉用钢质上下夹具 拉伸粘结强度 钢质下夹具和钢质垫板的装配 拉伸粘结强度 压剪粘结强度JG158 2004 材料与设备G型砖 108 108 的无釉陶瓷地砖 吸水率3 6 材料试验机 压剪夹具 游标卡尺试件数量四块试验条件 试验室温度 23 5 相对湿度65 20 养护周期 原强度 试验条件空气中养护14d 耐水 试验条件空气中养护14d 然后在试验条件水中浸泡7d 耐冻融 试验条件空气中养护14d 然后按照GBJ82抗冻性能试验循环25次 压剪粘结强度JG158 2004 成型试件 在G型砖的正面图上足够均匀的胶样 往胶层上放置3根金属垫丝并使其插入胶层约20mm 然后将另一G型砖正面与已涂胶样的G型砖错开10mm并相互平行粘贴压实 使胶结面积约为106 2 胶层厚度约为1 5mm 小心地抽出垫丝 清理余胶 压剪粘结强度JG158 2004 测试和计算 1 养护完毕后 测量胶结面积后利用压剪夹具将试件在试验机上进行强度测定 加载速度20 25mm min 计算得到压剪粘结强度 精确至0 01MPa 2 每组试验为四对试件 求其平均值 如果出现极值按粗大误差剔除准则取舍 即 则舍去极小值X1 则舍去极大值X4 其中X1 X2 X3 X4均为测试值 且X1 X2 X3 X4 增强材料 分类耐碱网布热镀锌电焊网 增强材料 网格布 1 单位面积质量样品数量 每50 宽度取一块100 2的试样 至少取两块试样 试验步骤 1 在一个清洁的工作台面上 用切裁工具和模板 切取规定的试样数 如果试样有纤维掉落 应采用规定的试样皿 必要时可将试样折叠 2 若毡和织物含水率超过0 20 或含水率未知 应将试样置于105 士3 的干燥箱中干燥1h 然后放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从干燥器取出试样后 立即称取每个试样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如果使用试样皿 则应扣除试样皿的质量 增强材料 网格布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A一试样单位面积质量 g m2 ms一试样质量 gA 试样面积 2o结果为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对于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200g m2的织物 结果精确至1g 而小于200g m2的织物 结果精确至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