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针灸治疗61例慢性鼻炎及慢性副鼻窦炎的初步介绍煤炭工业学院医务室郭荫楠慢性鼻炎和慢性副鼻窦炎是近代医学的病名,也是五官科常见的疾病。本病常使患者缠绵经年,甚者终身不能治愈,同时亦有可能引起其他疾病的续发。笔者采用针灸治疗竟收到满意的效果。今将其治疗方法,选用穴位介绍如下,供作参考,不当之处尚希同道加以指正。祖国医学对慢性鼻炎及慢性副鼻窦炎的认识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关类似鼻炎及副鼻窦炎的描述是很多的。如内经气厥篇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濁涕不止也。”又如景岳全书说:“鼻为肺窍, 又曰天牝,乃宗气之道若其为病,则窒塞者谓之鼽,时流濁涕而或多臭者谓之鼻渊,又曰脑漏。”上述文献描写的鼻渊、脑漏是与慢性鼻炎及慢性副鼻窦炎的症状很相似的,也证明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是很早的。病历的选择本组病历都是在门诊治疗的,其选择的标准:1.曾在医院经过X线照片确诊或作过穿刺治疗临床症状不减者。2.经过医院检查确诊,并建议手术治疗,或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无效者。3.鼻涕经常分泌过多或流臭涕,经常鼻塞通气障碍,伴有头晕头痛,嗅觉丧失或不灵敏,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半年以上者。以上三类为本組病例选择的标准。病例分析(一)性别与年龄:本组61例中女性只有4人,是因为本学院女学员的人数较少,因此不能说明性别和发病的关系。在年龄上2130岁者计36人,占总例数的59%,因我院学员青壮年占大多数,所以也不能说明是这两种病的好发年龄。(二)病程与治疗次数的疗效关系及疗效分析:本组61例中计慢性鼻炎39例,全愈13例(33.3%);慢性副鼻窦炎计22例,全愈7例(31.8%)。总的有效率占85%。 (三)选用穴位和操作方法:主穴:迎香、百会、上星、合谷。配穴:攒竹、印堂、通天、风池。主穴每次必用,配穴轮换交替使用,每隔日针一次,等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每星期进行两次,如时间许可继续两三周,这样可以使疗效巩固。采用撚转进针法,留针203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转动针一次。增强其刺激强度,以达到舒通经络的效果。针刺后慢慢进行撚转上下提插,找到酸麻胀木的感觉,尤其百会、迎香、合谷三穴,每次都应找到上述感觉,是取得疗效的必要条件。病历介绍1.屈,男,33岁,本院学员,病历1595号。主诉自1957年患流感之后,即经常头晕头痛,流鼻涕,鼻塞不通,所流之鼻涕有臭味,记忆减退。于1958 年10月22日在朝阳医院照X缐胶片检查,诊断为左侧慢性副鼻窦炎。于1958年11月5日用针灸治疗,经第一次针灸后症状减去大半,以后每隔日针灸一次,共治疗三次,症状完全消失。经过一年的观查,从无复发现象,虽在冬季天寒及气候骤变时亦未发现任何不适。2.张,男,27岁,煤炭文工团职工,病历2147 号。主诉由1955年患重感冒之后,经常鼻涕多,时而清稀,时而黄濁,鼻塞嗅觉不灵,头晕头昏,有时前额部呈钝痛,记忆减退。每到春冬气候骤变时,上述症状更为明显。曾多次用滴鼻药水治疗,暂时减轻终未彻底治愈。于1959年1月25日开始针灸治疗,经过三次后症状大减,共针九次,症状全部消失,经5个月的观查无复发。讨论1.针灸治疗慢性鼻炎及慢性副鼻窦炎,是根据祖国医学文献记载而进行的,当然关于针灸治疗该病的穴位是很多的,笔者为了观查疗效的准确性,只选用上述八穴,以便观查肯定穴位的疗效及便于掌握和推广,更为今后开展研究工作提供线索。2.病历中有病程经过一年以上,临床症状很典型,并经X缐照片确诊为慢性副鼻窦炎,而又经过其他一般治疗无效,仅针灸治疗三次,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过一年的观查无复发现象。对于这样的收效之速,其治愈机转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3.针灸治疗两三次之后,嗅觉即有明显恢复,鼻涕分泌显著减少,鼻塞有的当时即感到通畅,像这样明显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同样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4.迎香穴的部位是在鼻孔旁五分,但在该穴的内上方浅刺或沿皮卧刺,其当时的感觉和效果很明显、也时常加刺该处,所以我们在病历上记录将这个部位叫“副迎香”穴。5.在上面八个穴位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今后如能根据古人的治疗经验,选择更多的穴位,运用辨症论治的法则,将会使疗效更提高一步。6.有关更进一步的分析观查,就须要在党的领导下,中西医互相协作,一定会有更大的成绩和发现,为健康事业服务,为祖国医学增光。小结1.针灸治疗慢性鼻炎及慢性副鼻窦炎的效果是肯定的,根据本文61例的统计,全愈率估32.7%,有效率占85%。2.今后如能中西医密切合作,通过科学方法检查,具体分析,进一步认清治愈的病理机转,求出完整的科学理论,并进一步证实经络学说在针灸方的应用,使这一理论更好指导临床,是非常必要的。3.针灸治疗该病的操作方法简便,容易学习掌握,便于普及和推广,而且经济。 (本文发表在1959年12期第51页上) 针灸治疗61例慢性鼻炎及慢性副鼻窦炎的初步介绍煤炭工业学院医务室郭荫楠慢性鼻炎和慢性副鼻窦炎是近代医学的病名,也是五官科常见的疾病。本病常使患者缠绵经年,甚者终身不能治愈,同时亦有可能引起其他疾病的续发。笔者采用针灸治疗竟收到满意的效果。今将其治疗方法,选用穴位介绍如下,供作参考,不当之处尚希同道加以指正。祖国医学对慢性鼻炎及慢性副鼻窦炎的认识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关类似鼻炎及副鼻窦炎的描述是很多的。如内经气厥篇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濁涕不止也。”又如景岳全书说:“鼻为肺窍, 又曰天牝,乃宗气之道若其为病,则窒塞者谓之鼽,时流濁涕而或多臭者谓之鼻渊,又曰脑漏。”上述文献描写的鼻渊、脑漏是与慢性鼻炎及慢性副鼻窦炎的症状很相似的,也证明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是很早的。病历的选择本组病历都是在门诊治疗的,其选择的标准:1.曾在医院经过X线照片确诊或作过穿刺治疗临床症状不减者。2.经过医院检查确诊,并建议手术治疗,或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无效者。3.鼻涕经常分泌过多或流臭涕,经常鼻塞通气障碍,伴有头晕头痛,嗅觉丧失或不灵敏,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半年以上者。以上三类为本組病例选择的标准。病例分析(一)性别与年龄:本组61例中女性只有4人,是因为本学院女学员的人数较少,因此不能说明性别和发病的关系。在年龄上2130岁者计36人,占总例数的59%,因我院学员青壮年占大多数,所以也不能说明是这两种病的好发年龄。(二)病程与治疗次数的疗效关系及疗效分析:本组61例中计慢性鼻炎39例,全愈13例(33.3%);慢性副鼻窦炎计22例,全愈7例(31.8%)。总的有效率占85%。 (三)选用穴位和操作方法:主穴:迎香、百会、上星、合谷。配穴:攒竹、印堂、通天、风池。主穴每次必用,配穴轮换交替使用,每隔日针一次,等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每星期进行两次,如时间许可继续两三周,这样可以使疗效巩固。采用撚转进针法,留针203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转动针一次。增强其刺激强度,以达到舒通经络的效果。针刺后慢慢进行撚转上下提插,找到酸麻胀木的感觉,尤其百会、迎香、合谷三穴,每次都应找到上述感觉,是取得疗效的必要条件。病历介绍1.屈,男,33岁,本院学员,病历1595号。主诉自1957年患流感之后,即经常头晕头痛,流鼻涕,鼻塞不通,所流之鼻涕有臭味,记忆减退。于1958 年10月22日在朝阳医院照X缐胶片检查,诊断为左侧慢性副鼻窦炎。于1958年11月5日用针灸治疗,经第一次针灸后症状减去大半,以后每隔日针灸一次,共治疗三次,症状完全消失。经过一年的观查,从无复发现象,虽在冬季天寒及气候骤变时亦未发现任何不适。2.张,男,27岁,煤炭文工团职工,病历2147 号。主诉由1955年患重感冒之后,经常鼻涕多,时而清稀,时而黄濁,鼻塞嗅觉不灵,头晕头昏,有时前额部呈钝痛,记忆减退。每到春冬气候骤变时,上述症状更为明显。曾多次用滴鼻药水治疗,暂时减轻终未彻底治愈。于1959年1月25日开始针灸治疗,经过三次后症状大减,共针九次,症状全部消失,经5个月的观查无复发。讨论1.针灸治疗慢性鼻炎及慢性副鼻窦炎,是根据祖国医学文献记载而进行的,当然关于针灸治疗该病的穴位是很多的,笔者为了观查疗效的准确性,只选用上述八穴,以便观查肯定穴位的疗效及便于掌握和推广,更为今后开展研究工作提供线索。2.病历中有病程经过一年以上,临床症状很典型,并经X缐照片确诊为慢性副鼻窦炎,而又经过其他一般治疗无效,仅针灸治疗三次,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过一年的观查无复发现象。对于这样的收效之速,其治愈机转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3.针灸治疗两三次之后,嗅觉即有明显恢复,鼻涕分泌显著减少,鼻塞有的当时即感到通畅,像这样明显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同样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4.迎香穴的部位是在鼻孔旁五分,但在该穴的内上方浅刺或沿皮卧刺,其当时的感觉和效果很明显、也时常加刺该处,所以我们在病历上记录将这个部位叫“副迎香”穴。5.在上面八个穴位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今后如能根据古人的治疗经验,选择更多的穴位,运用辨症论治的法则,将会使疗效更提高一步。6.有关更进一步的分析观查,就须要在党的领导下,中西医互相协作,一定会有更大的成绩和发现,为健康事业服务,为祖国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