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甜甜的泥土》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甜甜的泥土》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甜甜的泥土》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甜甜的泥土》教学实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甜甜的泥土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你们是否也感到高兴呢?生:高兴。师:可是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掩藏在高兴背后的苦涩的故事。师:先请大家欣赏(学生观赏画面)师:这辽阔的意境、旖旎的风光真是让人陶醉,这屏幕上的话语更是给人以启迪。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生:(齐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乏爱,而是缺乏感受爱的心灵。”师:老师给同学们送这句锦言是为了让我们学会什么?生(齐说):发现美,感受爱。师:非常好!发现和感受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深刻,更丰富,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发现和感受中去学习。去了解一个独特的故事,结识一些似曾相识的人物。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书,准备一下,要求大家首先用“整体概括”的方法把握小说内容,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这个故事。把小小说的内容全部包括进去。(屏幕显示:整体概括)(学生读书、归纳)师:让我们交流一下。生:王小亮得到妈妈给他送的奶糖,后来化在雪里,他非常伤心,却又尝到了泥土的甜味。这表达了母子间的亲情。师:把握了要点和感情。生:本文写了一个孩子得到母亲送的奶糖,并分给老师和同学们吃,表达了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师:你特别强调了“离异”,所以糖显得更加珍贵。生:离异多年的妈妈给王小亮送去奶糖,他显得惊喜极了。师:你怎么知道是离异多年的?生:因为妈妈不知道他在几年级几班。师:对,你真善于发现。师:刚才我们用整体概括的方法,把握了文章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接下来我们用“分层概括”的方法来说故事。(屏幕显示:分层概括)师:请同学们找出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众生说:奶糖。师:异口同声啊!奶糖自始至终出现在文章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我们再试着用几个动词将这个线索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先说“送奶糖”。大家接着说。生:传奶糖,分奶糖,吃奶糖生:藏奶糖师:“藏”字的动感不够。生:埋奶糖师:对,是把奶糖埋在雪堆中的。第二天生:挖奶糖师:好,最后他怎么尝到甜甜的泥土的味道的?生:尝奶糖师:还不够准确。生:舔奶糖师:多么形象,一个八岁孩子的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了。谢谢你!师:这样分层次地理出全文的内容,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就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了。离异的妈妈与王小亮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我想请大家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角度对故事内容进行概括,也就是“选点概括”。(屏幕显示:选点概括)我们这样来说:从看,这是一个的故事。如从“王小亮的那双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来看,这是一个发生在离异的、贫困的孩子身上的故事。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出你的感受。生:从小亮的梦境来看,这是一个孩子极度渴望母爱的故事。师:说得真好!生:从立春了还是很冷来看,这是一个早春还寒、没有温暖的故事。师:你把小说的环境把握得很好!生:从王小亮赶早做家务事来看,这是一个受到虐待但却很懂事的孩子的故事。生:从他的破鞋和冻裂的小手指来看,这是一个苦孩子的故事。生:从他拿块冷馍来看,这是一个吃不饱的孩子的故事。生:从他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来看,这是一个生活受压抑、缺乏关爱的孩子的故事。师:你们的感受真是丰富多彩,我觉得读书有如看山,角度不同,每个人的理解就不同。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老师充分领略了你们的聪明才智,我相信你们的朗读水平也一定不同一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细节。师: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极富特色的描写表现生活,请大家说一说本文主要有哪些描写?众生说: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师:这都是人物描写,还有第一自然段的众生说:景物描写师:好,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景物描写的部分。(一生朗读)师:我们先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描写春天的景物?春天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呀!生:这是为了突出气候的寒冷,烘托人物的心情。生: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因为妈妈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师:体会得很好,所以说景物描写是为人物描写而服务的。我们读时就要注意两点:一是语气、语调和语速要处理好,二是要突出关键字词的读法。所以这段景物描写要读得缓慢一点,低沉一些;因为是春天,可是天气还是很冷,还要突出对比。(教师范读第一段)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读出气氛。(屏幕显示:读出气氛)师:突出了对比,我们读好了景物描写,接下来读一读人物描写,因为景物描写是为人物描写而服务的。请同学们听老师读妈妈等待王小亮的部分,看听出了妈妈的什么?因为有一位艺术家说过:“人的喜怒哀乐都能通过声音表达出来。”(教师范读)师:你们听出了妈妈的什么呢?众生说:伤心的心情、焦急的心情、无奈的心情。师:说得不错。当人物心情沉重时,读得缓慢;当人物心情高兴时,则要读得轻快一些。让我们选择一段高兴的语句一起来读。众生说:19段。师:得到奶糖真是让人感到高兴,要读得惊喜一些。(生齐读19段)师:这种感情的转化处理得非常好,所以老师觉得你们读出了感情。(屏幕显示:读出感情)师:不过我只听到了你们的感情,还没有看到你们的喜悦,要将他的表情写在你们的脸上,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一位同学上台有表情地朗读)师:读得真好,把最高兴的地方让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就要像王小亮一样高兴,读出神采。(屏幕显示:读出神采)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富有感情的地方,让我们进一步体会,请大家找出文中揭示王小亮的心情的语句来,并说说应该怎么读?生:我找的是21段,“咋瞧都是鼓囊囊的”突出了王小亮很无奈。生:23段要读出伤心的样子,特别是要注意“伤心、呆呆的、一动不动、凝视”等词语。师:你注意了关键字,值得我们学习!生:我找的也是23段,前面要读得慢一点,后面要读得稍快一些,这里有感情的转化,特别是最后一句,要读得喜出望外。生:第6段要读出母亲的无奈和伤心。师:你认真地听了,也用心去品了。生:第21段要带着甜甜的微笑读,要突出“特别香、特别甜、真高兴”。师:我们说得很丰富,品得也很细腻。我们这两个组的同学来进行比赛,读最后两段。(第一组齐读)师:太棒了,你们敢不敢向他们挑战?众生说:敢!(第二组齐读)师:真甜啊!大家读得太好了,运用声音语言和表情语言把小说读得就好像是我们身边的故事一样。刚才我们读的地方就是文章的主旨句,请同学们在旁边记下:爱如奶糖一样甜蜜,如土地一样宽广。接下来让我们用“心灵语言”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屏幕显示:1妈妈非常思念儿子,她却不亲自把糖送给儿子,这是为什么?2王小亮特别珍惜这包糖,却不留着自己慢慢吃,还分给同学和老师,这是为什么?3本文描述的是一个苦涩的故事,但作者却用“甜甜的泥土”为题,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开始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妈妈急切地想见到儿子,却没有亲自把糖送给他,这是为什么?生:本来没碰到她的儿子,她等了很久可没有等到。生:他很想见儿子,可是隔了那么久,儿子的长相也变了。(众人笑)师:她不会不认识儿子了吧!生:妈妈怕见到儿子会难舍难分。师:更增添一种深深的思念。生:他把糖带回去,他的后妈会说他是偷的奶糖。师:这个“偷”字有见地。生:妈妈很久没见儿子了,她有一种愧疚感。师:妈妈是有一定的责任。师:这样看来妈妈一方面是自己的心里有些内疚、难过,另一方面也是为儿子着想,不让他伤心,不给他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那这包含着浓浓母爱的奶糖,王小亮应该细细品味,可他却分给了老师和同学们,这是为什么?生:突出王小亮乐观、善良、大方的性格。生:他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师:快乐就应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嘛,说得正确!生:王小亮和同学们分享了奶糖,也就是分享他的母爱。生:他与同学们相处很融洽,平时别人很关心他,所以他有了糖就要回报给大家。师:懂得回报,爱本来就是相互的。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更加了解王小亮了,他不但热情大方、懂得回报,而且乐观开朗。第三个问题让老师感到疑惑:本文写的是一个苦涩的故事,为什么要用“甜甜的泥土”为题?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母爱的深沉。生:揭示了妈妈对王小亮浓浓的爱,王小亮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用“甜甜的泥土”为题。师:对,标题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生:这个题目说明不仅泥土是甜的,奶糖是甜的,还有母爱也是甜的。师:理解得多透彻啊!体会出了王小亮的生活的味道,那么下面我们来谈谈自己家中的喜怒哀乐。(屏幕显示:家是)师:这样来说:先说一个简短的事例,注意表达出一个感人的情境,然后再用富有哲理的、诗意的语句表达。如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我只有在周末才与他们接通电话,每一次听到他们的声音我都会感到很幸福,我觉得家就是一段长长的电话线,这头是我,那头是爸爸、妈妈。那电话里分明有一种甜美的味道。生:考试失败后,我沮丧地回到家,妈就带我到城墙边玩,看着桃花竞相开放,小草茁壮成长,我顿时心中一亮:家是温暖的春风,催人上进。我觉得家的味道是喜悦的。师:你有一位好妈妈啊!教子有方。生:我与同学闹翻了,冒着雨回到家,感觉浑身凉气透骨,一到家,妈妈忙叫我到火炉边烤火,我觉得家就是一个温暖的火炉,我品出了家那温暖的味道。师:“温暖的味道”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生:妈妈给我的那把伞,晴天帮我遮住阳光,雨天替我遮挡风雨,我觉得家就是一把伞。生: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亮,吃月饼,我觉得家就是一个圆。师:真是富于想象,月圆饼圆人也圆啊!生:我觉得家就是一个蜜罐,散发着清香和甜蜜。师:听了同学们精彩的讲述,老师也感动了,是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它的滋味,就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我觉得大家的生活如蜜甜。可是文中的王小亮却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之中,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呢?特别今天还是他的生日啊!众生说:唱首歌、送礼物师:那就给他送份生日礼物吧!(屏幕显示:一个未解开的礼盒)看看谁是他的知已,谁最有创意?生:送一包奶糖。师:跟妈妈的想法一样!生:送一双新鞋。师:真好!这是体贴入微的举动。生:送一包泥土(众人笑)师:富有创意,这泥土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感情。生:送一张法院判决书,判王小亮的抚养权归他的妈妈,并要他爸爸赔偿他一定的费用,供他上大学。(众人鼓掌)师:他好有胆识,真是让人佩服!生:送一份未成年人保护法,告他的爸爸和后妈对王小亮的虐待。(掌声再起)师:你真是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孩子。师:还有那么多人想送啊!谢谢你们,他一下子就收到这么多礼物一定高兴得不得了。老师也有一份礼物要送给他,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真情的声音”,系好的礼盒慢慢解开,配音朗读:把母爱当作是一架架高耸的天线,让我们接受并传递那快乐的电波;把爱母亲谱成一支支动人的歌谣,让我们吟唱并回味那永远的旋律;珍惜爱吧!储藏爱吧!)师:请同学们再一次深情地诵读这两句话。(学生齐读赠言,悦耳动听)师:让这祝福与祈祷伴着王小亮、同学们和天下所有的孩子们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吧!下课!【点评】这堂课可用一个“好”字来评价,实不为过。好在有“好”的教学前提,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爱”,以此为牵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感,且贯穿课的始终,能使教学活动有了顺畅的链接。好在有“好”的教学策略,“读”的策略是读出气氛,读出感情,读出神采,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析”的策略是整体概括,分层概括,选点概括,简洁明了,利于操作;“议”的策略是“用心灵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情境语言表达感觉到的家的味道”,两个板块从课内向课外迁移,既深刻又全面,极富表现力,对激励和培养学生用慧眼去发现人生,用真情去感受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有效的“催化剂”,加快了体验成功的节奏。好在有“好”的教学高潮。在“送礼物”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在激动中亢奋,在踊跃中发言。送“礼”的举动有创意,送“礼”的方式有新意,送“礼”的内容有含意这种因共鸣而产生的最佳教学情景,造就了一个富于吸引力的情感磁场。好在有“好”的教学细节。一是教师的点评,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