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改造.ppt_第1页
毛概---改造.ppt_第2页
毛概---改造.ppt_第3页
毛概---改造.ppt_第4页
毛概---改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暨南大学社科部赖松龄电子信箱 tlsl 教学网址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的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教学难点 1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讨论题 1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2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阅读文献 1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 毛泽东 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4 毛泽东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5 刘少奇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节选 6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一 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一般的发展规律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政治上 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上 是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思想文化上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大众的文化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建设 1 政治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联合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 2 政治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3 政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 政权建设步骤 军管会制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 到1951年 大陆主权统一 政局稳定 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 1 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第一 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第二 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 第三 保护民族工商业 2 经济形态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 稳定经济秩序 抑制通货膨胀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 建设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秩序 4 七届三中全会和私营工商业的调整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建设 1 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 文化建设方针 尊重科学 服务大众 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 3 发展工农教育 扫除文盲 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 4 开展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主要是通过组织知识分子的学习 实现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和世界观的转变 1956年 周恩来在全国知识分子代表大会上说 正是由于党和政府组织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知识 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才使我国知识界的面貌在过去的6年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三 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成就 国民经济的恢复 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 一个时间 两个逐步 相当长的时间 15 20年 实现工业化 实现三大改造 并列关系 同等重要 同步进行 总路线的特点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毛泽东指出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 但是 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要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实现国家的富强 就必须加速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不迅速改变这种落后面貌 就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说 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 mv2P651 1949年6月30日 毛泽东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 的报告中说 中国的主要剥削阶级 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即垄断资产阶级 就最后地消灭了 只剩下一个民族资产阶级 在现阶段就可以向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进行许多适当的教育工作 等到将来实行社会主义即实行私营企业国有化的时候 再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工作 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 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 MV P1366 2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促进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因素 政治因素 思想因素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革命先烈的共同理想 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 建国初期的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资本 金融资本 商业资本 奄奄一息 没有生机 炒买炒卖 投机倒把 囤积物资 哄抬物价 经过一场平抑物价的斗争以后 资本主义已经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党和政府只好通过调整拉它一把 给它一个重新振作的机会 马克思说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 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10 的利润 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有20 的利润 它就活跃起来 有50 的利润 它就挺而走险 为了100 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了300 的利润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资本论 第一卷 第829页 私营工商业的违法现象 北京5万户比率上海11万户比率守法户5 00010 16 50015 基本守法户30 00060 55 00050 半守户12 50025 33 00030 严重违法户2 0004 4 4004 完全违法户5001 1 1001 五毒 行贿 偷税漏税 偷工减料 盗骗国家财产 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资本主义道路已经丧失了中国民众的认同 走社会主义道路已是民心所向 已经成为势无可挡的趋势 毛泽东说 第一 我们不能侵略 开辟国际市场 掠夺他国原料 第二 也不能剥夺农民 让农民失去土地 第三 人民大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愿望很强烈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引导农民组织起来 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国家帮助 第三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互助组 农户之间在劳动工具与劳动力上实行合作 它是一种松散型的协助组织 但却是一种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组织 初级社 是以土地入股 统一经营的方式组成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是一种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经济组织 高级社 土地归集体所有 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属于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二步 供销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第三步 稳步 稳步 2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政策 和平赎买 方式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 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形式 高级形式 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加工订货 统购包销 公私合营 仅用1年 全国8 8万家私营工业 合营了99 190万户私营商业 合营了85 土地改革后的农业问题 第一 耕地少 经营规模狭小全国每个农民平均分得3亩地 南方地区人均只几分地 加上是单家独户经营 无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无力改善生产条件 第二 分散落后 生产工具不足 根据1954年国家统计局对23个省的调查 贫雇农平均每户只有牲畜0 47头 犁0 41部 水车0 07部 许多农民仍未摆脱 刀耕火种 的传统 第三 资金短缺 无力扩大再生产 无力开展多种经营 农民的收入大部分只能用于购买必须的生活用品 极少用于购买生产资料 根据国家统计局1954年的调查报告 贫雇农每户一年的货币支出仅135元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仅30元左右 其中用于购买工具的仅3元 农民基本没有积累 一遇到天灾人祸 就只能卖房卖地 土地改革后的农业问题 第四 农业生产落后 产量低 1952年 全国平均亩产仅160斤 1953年增产1 8 约3斤 1954年 增产3 4 也就是增加5 5斤 第五 农村已经开始出现破产现象 根据对山西省沂县143个农村的调查 卖房卖地者 已经达到19 5 湖北黄冈对4200户的调查 负债的达948户 占22 5 以上情况表明 土地改革以后 我国个体农民的生产力水平低 普遍缺乏耕畜 农具 生产资金 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无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一遇到天灾人祸 就有破产的危险 另一方面 由于农业基本上只能自给自足 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 国家也必须设法解决农业问题 毛泽东说 资本主义道路 也可增产 但时间要长 而且是痛苦的道路 我们不搞资本主义 这是定了的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第一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 是组织互助组阶段 第二阶段 1953年到1955年上半年 是组织农业生产合作初级社阶段 第三阶段 1955年夏到1956年底 合作化运动的高潮阶段 初级社纷纷发展为高级社 1953年 毛泽东到河南 湖北等地视察 在视察中说 我们现在已经过了桥 过桥后走一步就是一年 大概走五步就可以完成了 1954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反冒进 1954年 社会主义改造加快了步伐 到年底 初级社达到48万个 入社农户7000万户 达到60 3 1955年春发展到67万个 出现很多问题 导致了对生产力的破坏 1955年 周恩来 邓子恢等针对合作化中的问题 提出 反冒进 口号 制定了 停止发展 着重巩固 适当收缩 进行整顿 的方针 经过整顿 缩减了2万个合作社 巩固了65万个合作社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的报告 在全国农村中 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潮就要到来 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 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 老是埋怨旁人说 走快了 走快了 过多的评头品足 不适当的埋怨 无穷的忧虑 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 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 否 这不是正确的方针 这是错误的方针 1955 7 31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在毛泽东的热情鼓动下 1956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 到年底 我国的 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 农业 入社农户1 17亿户 占全国农户总数96 3 其中加入高级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87 8 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手工业 建立生产合作社10万个 入社的手工业者达91 7 工商业 参加公私合营 工业达99 商业达85 三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1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 制定了一条正确的路线 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2 采取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3 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2 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问题 1 存在 四过 的失误这是1981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所讲的失误 即 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 形式过于单一 2 指导思想上存在片面性 土地改革以后 我国的农业有两个特点 第一 它是私有制的个体经济 第二 它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当时 实际上并没有认识到它的第二个特点 这就是认识上的片面性 这种片面性导致实践上强调改造它的私有性质 忽视改造它的自然经济性质 3 经营管理体制超越中国的国情 从生产关系构成的三个方面来看 农业合作化确立了三个原则 所有制上 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分配上 确立了按劳分配原则 管理体制上 确立了统一经营 统一管理的原则 原则是正确的 但过分追求 就成了问题 经营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第一 所有制上 公有化程度太高 范围太广 第二 分配上 按劳分配异化成平均主义 第三 在管理体制上 把统一经营 统一管理绝对化 全盘地否定分散的经营管理 这些失误是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的致命弱点 是我国合作经济长期搞不好的根本原因 1978年以后的农村工作 主要就是抓住这些问题进行改革 才带来了农村的变化 3 当代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978年以后 开始了改革开放 改革的第一步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步主要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 解决生产中的自主权和分配中的按劳分配问题 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 1984年实施第二步改革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统购统销政策 发展商品生产 在流通领域 用商品经济冲击自然经济体系 1992年 进入第三步改革 主要是建立市场经济体系 运用市场调节生产 建立商品生产机制 推动我国经济向社会化 规模化 现代化 信息化发展 现在是第四步 内容是改革户籍体制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步伐 4 农村发展战略与 三农 问题 第一 抓生产关系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二 抓商品生产 将自然经济改变为商品经济 第三 改革户口管理体制 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步伐 第四 建立农村保障体系 建立和谐社会 通过这四个方面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使农民摆脱贫困 实现国家现代化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我国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帝国主义的势力被驱赶出中国大陆 官僚资产阶级在大陆被消灭 封建地主正在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被改造成社会主义劳动者 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二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 1 奠定了社会主义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是20世纪中国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它使中国摆脱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 并且跨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2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推动农业生产 例如 在1956年 全国完成的人工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达到1 5亿亩 这等于解放前的一半 等于解放后6年的2倍 3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 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 2 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3 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 不断扩大社会福利 实现社会平等 避免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 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资本主义的发展 是建立在对内剥削 对外掠夺的基础上 用坚船利炮把弱小国家变为自己的附属 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 我国的社会主义 主要靠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实行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通过利用本土资源 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实行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说 建国以后 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 工业几乎等于零 粮食也不够吃 通货恶性膨胀 经济十分混乱 我们解决吃饭问题 就业问题 稳定物价和财政统一问题 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 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马克思主义 是社会主义 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 而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 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 所以 我们多次重申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说 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 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 才能改善人民生活 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