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1页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2页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3页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4页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课程立项任务书(第三批)课程名称: 物料输送过程与操作所属系部: 南校区课程负责人:刘春玲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表 2009 年 12月20日填表说明1课程负责人为课程开发教学团队责任人且必须为直接从事本门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一般安排12位责任人。2教学团队成员为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实施或参与课程开发的理论或实训教学教师,并在课程开发或教学实施过程中承担教学任务。3课程负责人详细信息、教学团队组成情况、课程开发与实施思路、教学团队成员承担的任务情况、验收标准需详细填写。(可以经过培训后,由课程开发负责人负责填写)。4本次立项后,09年度不再立项;本次立项截止时间2010年1月13日;不按时完成立项申报表,取消立项资格。5填写内容可按照表格内容自行添加页数。I一、项目立项背景经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断地加强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学习与研究,总结我院第一批21门课程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情况,进一步发现了目前存在问题,对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为了进一步落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中期整改重点: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台工学结合改革配套措施。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工学结合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着手实施基础课教学和实践环节两系统间的交叉融合、同步推进,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全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引厂入校、置校于厂、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典型产品生产过程实践等各种方式,推行“实境教学”、“订单培养”、“项目导向”、“学工交替”培养模式,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落实近期整改重点:加大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力度,在2009级教学计划上,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设计上强化专业特色。科学制定2009级五年制新生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更加科学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标准和体系。为了进一步落实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学院于2009年11月启动第三批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改革立项活动。通过各教学系部申报,经学院说课考核小组及各系主任认真考核,同意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反应过程及技术、化工机器与检修技术、制冷原理、DCS、PLC、网络技术、商务英语、物料输送过程与操作、苯乙烯的生产及化工设备维护与检修11门课程为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改革课程,批准立项二、课程负责人承担的责任1.接受学院组织的工学结合课程项目教学改革培训,培训后,能引领教学团队担承课程的开发任务;完成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制、项目设计、课件开发、教学组织与实施。2.课程实施过程中起到工学结合课程项目教学示范作用,接受全院教师与教学督导听课、监督;推进工学结合课程的校际交流。3.按照教务处要求,不断完善课程开发内容,在教务处的协助下实现工学结合课程网络资源共享。4.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课程开发与予以实施。项目经过实施、验收达到改革目标后,命名为院级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改革课程,学院予以奖励。三、项目检查与验收对第三批工学结合项目,建立定期检查、定期汇报与初期、中期、后期验收制度。1.检查:相关系部、教务处对第三批工学结合课程的准备、课程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文件建设、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并予以指导。2.验收: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课程开发与予以实施。项目经过实施、验收达到改革目标后,命名为院级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改革课程,学院予以奖励。对不能按期开发课程,未能达到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目标与要求的学院不予以正式命名。15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课程改革申报表课程名称物料输送过程与操作所属系部南校区课程负责人1刘春玲教学团队成员2潭晓辉、王锦芳、于月明、段树彬、卢中民、肖景林、刘静云、王红课程实施试点班级炼油技术0931课程开发完成时间2009开课时间2010.3总体验收时间2010.7一、课程负责人详细信息1.第一责任人信息姓 名刘春玲性 别女出生年月1968.2最终学历本科专业技术职务讲师电 位学士职业资格证书传 真所在院系南校区E-mailL通信地址(邮编)古塔区重庆路2段5号个人学习、工作简历19881990:兰州石油学校19901991:锦州石化公司加氢车间19931999:在北京化工大学函授学习,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1991.92002:锦州石化公司培训中心2002现在: 学院南校区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教材建设情况;获得教学奖励情况。主要课程:石油加工:6/周 三届 160人化工单元操作技术:6/周 二届 120人物料输送过程与操作:8/周 一届 38人仿真实训:4/周 五届 500人教材建设情况:化工装置仿真操作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炼油装置DCS操作:校本教材二、教学团队组成情况1.教学团队成员企业兼职教师姓 名谭晓辉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77最终学历大学专业技术职务工程师电 话4152207学 位职业资格证书传 真所在院系锦州石化公司机械检修队E-mail通信地址(邮编)锦州石化公司机械检修队(121001)个人学习、工作简历1985.71987.7大连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1987.71999.7沈阳高中压阀门厂 工艺处。1999.7今 锦州石化公司机械检修队。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教材建设情况;获得教学奖励情况。锦州石化公司机械检修队技术员参编中石油机泵钳工编写机泵检修操作规程2.教学团队成员2姓 名王锦芳 性别女出生年月1956年9月最终学历大学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电 话4150935学 位理学学士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燃料油工 传 真所在院系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E-mailWangjinfang_99通信地址(邮编)个人学习、工作简历1978年10月就读锦州师范学院化学系1982年12月工作于锦州石化公司职工学校任教师1984年5月9月进修兰州石化学校炼油专业1992年2002任锦州石化公司培训中心2002年今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教师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教材建设情况;获得教学奖励情况。 主要承担化学理论基础,周六, 炼油技术专业0531;50人完成毕业设计周八,炼油技术专业0531、0631,20人 完成基础化学、化学实验操作技术校本教材整合、编写、修订,以投入使用五年。 编制 炼油技术专业06级工学交替模式教学计划3.教学团队成员3姓 名于月明性别女出生年月1963年2月3日最终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技术职务高级讲师电 院小号61477学 位学士学位职业资格证书高级传 真所在院系学院南区E-通信地址(邮编)锦州市古塔区重庆路二段五号(121001)个人学习、工作简历工作简历1986年7月2002年2月锦州石化公司职工大学教师2002年2月今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教师学习培训1995年3月5月北京石油化工大学工程师进修班学习2001年3月7月东北大学计算机培训班学习2007年7月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2009年7月化工协会举办的项目化教学高级研修班学习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教材建设情况;获得教学奖励情况。炼油过程与设备 4学时/周 两届 145人化工制图 4学时/周 一届 91人加热炉操作技术 4学时/周 一届 49人炼油理论基础及工艺6学时/周 两届 100人液化气分离工段工艺设计8学时/周 五届 52人主编炼油理论基础及工艺校本教材主编中级燃料油生产工试题集校本教材主编管式加热炉校本教材主编石油炼制生产技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教学团队成员4姓 名王红性别女出生年月1971年4月最终学历研究生专业技术职务讲师电 位工学学士职业资格证书高级传 真所在院系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E-mail通信地址(邮编)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重庆路2段5号个人学习、工作简历1994年7月1996年7月:锦州石化公司炼油二厂1996年7月年2002任锦州石化公司培训中心2002年今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教师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教材建设情况;获得教学奖励情况。讲授的主要课程:石油加工工艺 4学时/周 1届 70人化工原理 4学时/周 1届 40人化工单元过程与操作技术4学时/周 2届 80人炼油理论基础及工艺4学时/周 1届 150人石油加工生产技术6学时/周 1届 90人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石油加工工艺课程基本要求 (2004.7)石油炼制技术教学大纲、编写大纲 (2008.4)炼油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2007.7)主编、参编教材:参编锦州石化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集试题集参编炼油理论基础及工艺校本教材参编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教学团队成员5姓 名刘静云性别 女出生年月1961年12月最终学历本科专业技术职务讲师电 位工学学士职业资格证书传 真所在院系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E-通信地址(邮编)121001个人学习、工作简历1979.12-1983.07在锦州石化公司供水车间工作,工人1983.08-1986.07在锦州石化职工大学学习(脱产)1986.08-1993.03在原石化职工学校任职,教师 1993.04-1996.07在原石化职工大学任职,教师1993.08-1996.07北京化工大学学习(在职)1996.08-2002.07在原石化职工大学任职,教师2002.08-现在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04级炼油班和化工班:炼油过程与设备授课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仿真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函授化工专业专升本:化工计算毕业设计05级炼油班和化工班:化工原理授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仿真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函授化工专业专升本:化工计算毕业设计06级炼油班和化工班:炼油过程与设备高聚物生产技术授课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仿真实训、校内实训和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函授化工专业专升本:化工计算、毕业设计07级炼油班和化工班:炼油过程与设备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授课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仿真实训、校内实训和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函授化工专业专升本:化工计算、毕业设计08炼油班和化工班:化工原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校内实训和实验、课程设计总学时(2148学时)炼油班和化工班:化工原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校内实训和实验、课程设计三、课程开发、实施思路及教学资源3(负责人与教学团队研讨后填写)1课程开发、实施的思路(详细阐述课程开发的目标、设计开发的教学项目、课程实施方案及采取的相应教学手段与措施)(1)课程开发及论证 物料输送过程与操作是炼油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建设中起着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作用。本课程开发是依据教育部 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及三年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专业教学标准。通过岗位分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教学团队制定出以实现物料输送过程课程目标为设计依据,将学习领域课程的全部内容具体化以具体生产工艺为载体(催化裂化分馏装置、流体输送装置)的课程开发思路。(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的设计思路如下图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整的工作过程物料输送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物料输送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能力知识素质学习任务1学习任务2模块、项目的确定以实现物料输送过程课程目标为设计依据将学习领域课程的全部内容具体化以具体生产工艺为载体:催化裂化分馏装置 流体输送装置教学设计岗位分析研究完成物料输送学习任务需要的知识(3)培养目标总体能力(技能)目标:通过对催化裂化工艺过程中物料的输送、四位一体多功能流体实训装置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能够了解物料输送过程的相关知识,为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够从事化工生产中物料输送岗位的现场操作和技术管理工作。具体目标:能力目标:l 能够正确选用物料输送方法、输送机械;l 能够根据物料输送任务选用管路并进行合理布置;l 能够进行离心泵的选用和安装;l 能够进行动力输送、压力输送和真空抽料操作,并能分析和解决物料输送过程中的一般问题;l 能对给定任务合理选用压力、液位及流量仪表并能进行流体压力、液位、流量的测量与控制;l 能够熟知物料输送操作规程;l 能够识读、绘制物料输送流程图。知识目标:l 掌握化工管路的基本知识;l 掌握流体的基本物理量、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流体阻力的形成及计算等流体力学基本知识;l 理解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关系、流体的流动型态及判定、非圆形管路的当量直径等基本概念;l 掌握离心泵的构造、工作原理、特性;理解气蚀、气缚现象及产生原因;理解离心泵工作点的含义;掌握离心泵的选用的原则及安装高度计算;l 了解管子的各种连接方法、特点;了解管路的布置与安装原则;l 了解往复泵、齿轮泵、旋涡泵的结构、特点、性能;l 掌握往复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的构造、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能l 掌握离心式鼓风机、罗茨鼓风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l 了解固体输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l 掌握流化床、固体流态化、稀相输送、密相输送的基本概念和原l 掌握一般化工操作安全技术;了解化工节能和环保技术素质目标:l 增强环保意识、经济意识、安全意识;l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l 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质量意识;l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意识;l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l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l 培养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l 培养学生敬业爱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职业道德(4)开发的教学项目: 模块名称 项目名称学时液体输送项目一 液体输送系统的分析 12项目二 液体输送设备的选择 24项目三 液体输送管路的安装和布置 12项目四 液体输送系统的控制调节 16气体输送项目五 气体输送系统的分析 8项目六 气体输送设备的选择 8固体输送项目七 固体输送系统的分析 8项目八 催化剂在两器中的输送 8 总计96(5)课程实施方案:基本思想: (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任务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 以任务为主线 (3)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 (4)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任务驱动教师指导调研分析 点评、考核 组织验收 现场指导 案例分析 提炼典型任务 接受任务 带着问题求知 自主构建 独立完成任务 协作学习 选自实际岗位的项目 布置学习任务 案例引导、真实演示 学生实战 提交成果 点评、考核 学生主体a建立教学情景:中国塞北化工公司是一国有化工企业,新建第二套催化裂化装置,2010年底建成投产。需要物料输送操作工,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炼油技术0931班进行委培.根据具体的要求,教师立即召开全班会议,就相关事宜向全班通报。具体安排如下:1、任课教师是受托方的责任人,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实施性研究工作,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具体时间为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7月1日。2、由教师任命班长为副责任人,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详细的方案。3、把全班同学分成6组由班长任命各组组长,对各组承担的任务列出详细的时间表,确保按时有序完成。4、按委培计划(能力训练项目)完成各项目报告。5、按考核标准进行考核验收。b教学过程实施: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引导,学生实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物料输送过程与操作学习领域,按照生产实际的情况分成三大模块(液体输送,气体输送、固体输送),每个模块下设有24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有一定的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各项任务,达到各项目的实施。完成各项任务的具体过程为:l 教师下达任务单,对任务进行解读。l 学生收集信息l 学生制定方案:l 方案的确定:各自的方案在组内共同讨论,形成小组决策,大组交流评价,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l 方案的实施:学生按确定的最终工作步骤,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l 检查: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工作安全、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形式:学生自查,学生互查,教师检查交替进行。l 教师评价:学生、教师进行工作总结与评价、解决实践性知识、拓展理论l 形成完善的报告。(6)教学方法和手段a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角色扮演法3)头脑风暴法4)小组讨论式教学法5)演示和讲解法 b教学手段 : 实际操作; 仿真操作; 多媒体教学; 网上答疑2有效利用现有硬件教学资源和设计开发的软件教学资源情况(1)学院西区的化工单元实训中心的流体输送装置(2)管路拆装装置(3)离心泵的拆装(4)催化裂化仿真软件(5)锦州石化公司机械检修队(6)网络资源四、教学团队成员承担的任务、时间表与验收标准3(按项目分工协作情况、时间表、对应项目预期目标与验收标准、阶段验收时间与形式、总体验收时间与形式)1任务详细分工与进程教学模块项目名称人员安排达到目标完成时间液体输送液体输送系统的分析刘春玲、卢中民、王锦芳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在四位一体流体输送装置上进行多种方式的流体输送操作2010年3月15日液体输送设备的选择 刘春玲、于月明谭小辉、段树彬1能够正确选择液体输送设备。2能够进行回流泵的开车、调节和停车操作及事故处理 3 能够进行回流泵的日常维护2010年4月10日液体输送管路的安装和布置 肖景林、谭小辉能够正确进行管子、阀门的安装并能合理使用与维护2010年4月25日液体输送系统的控制调节 刘春玲、王红、刘静云能根据实际任务选择管子的直径、管道的流量能正确测量液位,控制液位选择适宜的流量计能正确测量流量,并能按实际情况控制流量2010年5月15日气体输送气体输送系统的分析 刘春玲、段树彬、王红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气体的输送2010年5月30日气体输送设备的选择 刘春玲、谭小辉能够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压缩机的开车、调节和停车操作及事故处理2010年6月12日固体输送固体输送系统的分析 刘春玲 于月明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固体输送方式;能明确组成固体输送系统的阀门、管件的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规格;认识固体输送机械的用途、分类;能识读工艺流程图;认识仪表及调节控制装置。2009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