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H-3010 3011说明书.doc_第1页
GXH-3010 3011说明书.doc_第2页
GXH-3010 3011说明书.doc_第3页
GXH-3010 3011说明书.doc_第4页
GXH-3010 3011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66162541 Hua Yun GXH3010/3011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安装使用说明书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目 录一、 概述(1)二、 工作原理(2)三、 主要技术数据(3)四、 成套性(4)五、 仪器结构(4)六、 仪器的启动与操作(5)七、 故障及排除(8)八、 关于打印机及数据处理(8)九、 运输与保管(11)十、 制造厂的保证(11)感谢各位用户使用本仪器,为了能正确使用仪器,在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一、 概述本仪器是GXH-3010/3011便携式红外CO/CO2分析器(简称二合一),在保持原机型交直流两用,同时测量CO、CO2两个成分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电路、光路、气路和外型结构,减少了体积、减轻了重量,使用更加方便。改近后仪器的CO部分技术指标与GXH-3010相同,CO2部分技术指标于GXH-3011相同,并且可以选购小瓶标气进行标定。仪器带有数字接口,可以根据需要选购专用微型打印机或专用数据处理软件(注:软件能在计算机上显示双路曲线,最大、最小、当前、平均值等并能保存、计算和打印)将几种相关参数的的仪器合在一起是当前分析仪器发展的一种趋势。特别是在疾病控制领域,由于公共场所CO与CO2浓度是呈相关性的,所以同时测量出两种气体的浓度并直观看出其相互关系至关重要。虽然德国、日本、美国等厂家也有便携式多参数分析仪器。但CO部分均为电化学传感器。寿命短选择性差。有些仪器CO2部分是用热导式,不符合疾病控制部门的要求。而我所生产GXH-3010/3011型便携式红外分析器 CO与CO2部分全部是红外传感器,而且CO能达到0.1PPM的分辨率。本仪器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选择其他两种成分或不同量程。但都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二、 工作原理本仪器是根据比尔定律和气体对红外线有选择性吸收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光学结构采用气体滤波相关方式和高灵敏度光电导探测器,以CO光学部件为例:吸收关系如图一: 红外光源发出的初始红外线能量为I0,它通过一个多次反射气室之后,能量变为I,如果气室中有吸收红外线能量的气体时,如一氧化碳(CO),则能量吸收特性满足下式I=I0e-KCL式中:K是气体的红外线吸收系数 C是被测气体的浓度 L是气体的吸收光程 I是衰减后的红外线能量K值是气体的红外线特征吸收系数,它取决于气体的种类,当气体一定时,K值就是一个固定的常数。则从式(1)中可以看出,当气体的吸收光程L一旦确定后,I的大小仅与气体浓度C有关系,测量出能量I的变化就等于测量出气体浓度的变化。三、 主要技术数据1 测量范围:CO:0-50.0PPMCO2:0-0.500%2. 预热时间:10min3. 线性误差:2%FS4. 重复性误差:1%FS5. 零点漂移:2%FS/h6. 量程漂移:2%FS/3h7. 响应时间: CO:T0T9040SCO2:T0T9015S8. 输出波动:0.3%FS9. 环境温度:04010. 环境湿度:90%RH11. 供 电:220VAC10%;12VDC10%12. 功 率:12W13. 重 量:3KG14. 外形尺寸:长宽高=25521088mm3。15. 横向灵敏度:1%FS四、 成套性全套GXH-3010/3011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包括1GXH-3010/3011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 1台2取样器 1个3改锥 1把4优质橡胶管46 2米5仪器箱 1个6尼龙背带 1个7稳压电源 1个8小 改锥 1个9微型电筒 1个10仪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1本11产品合格证 1份12装箱单 1份五、 仪器结构机壳内包括:CO光学部件和CO2光学部件,CO和CO2信号板;共用一组4安时镍氢电池,共用一个抽气泵,气路为串联方式连接,机内有充电线路,沙心球安全过滤器和电池电压指示线路。仪器工作时,抽气泵将周围环境中的被测气体抽入CO2和CO光学部件内,分别经红外检测器、前置放大器分离放大后由CO2和CO信号板将光信号变成电压信号,再由电压信号变成线性浓度值,分别由仪器面板上的CO和CO2显示器显示出来。CO显示的是PPM值,CO2显示的是百分浓度值。如果将CO的PPM值转换成mg/m3需根据气压、温度进行修正,但在城市气压、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般都取经验公式:mg/m3=ppm1.25 六、仪器的启动与操作1. 启动(见仪器示意图) 操作步骤如下:交流供电时将稳压电源一端插在220V电源插座上,另一端4插头插在仪器电压(POWER)插座上。电池(BAT)外接(EXT)开关处在(EXT)处。泵开关(PUMP)处在关状态。将电源开关(POWER)按下,红色指示灯亮。并将“MEAS”开关向上扳动,这时CO显示器(表头)显示的是电源电压。应为6V左右。直流供电时不接稳压电源,将“电池” 、“外接”开关处在“电池:(BAT)处,应为6V以上。若低于5.5V就一定要充电了。检查完电压后,将“MEAS”开关向下扳动。预热约10分钟后进入测量准备。2. 校零点侧面板示意图:将仪器侧面板上的圆形切换阀旋钮沿顺时针方向拧到“零点”位置(红点对准“零点”,要拧到底)。打开泵“PUMP” 开关,黄色指示灯亮并可以听到泵的声音,说明泵在工作。由于过滤器将气路内的CO和CO2吸收干净,指示应在“0”附近。如偏移较大则应缓慢旋动CO或CO2调零电位器(ZERO)将指示调到“0” 。注意如CO指示在03PPM,CO2指示在00.03%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在“0”不可。3校终点调好仪器零点后关上泵开关。将切换阀逆时针方向旋转到“测量”位置(红点对准“测量”,要拧到底)。打开标准气总阀,用橡皮管将气瓶出口连接好再缓慢旋动减压旋杆,这时将皮管放在耳边能听到轻微的“丝丝”声,流量约为0.5升/分。将皮管插到仪器入口(IN)处,出口(OUT)放空,这时仪器指示上升约2分钟后指示稳定(CO2三十秒后既可稳定)。CO和CO2指示均应与标准气瓶(应为CO和CO2的混合气)标签上的数值一致,(如1000PPM的CO和10.00%CO2)如不一致,用钟表改锥调相应的“终点”(SPAN)电位器,直到一致为准。关上标准气总阀拔掉入口皮管打开泵开关,指示就会下降。1-2分钟后仪器回零,终点就校好了。另外如只校CO2终点,可用CO2小气瓶(铝合金低压气瓶),调好CO2零点后,将小气瓶气嘴对准仪器只要轻轻一推小气瓶后端约0.5秒即可,就会有气体进入仪器。(不用连续通气)如指示不符调终点电位器。(注意:校终点通标准气时一定要将切换阀旋转到“测量”位置)4测量本仪器是可以连续测量的仪器。所以只要调好“零”、“终”点后,打开泵开关即可连续测量,(切换阀处在“测量”位置)不必每次测量调整一次“零”、“终”点,测量1小时后可回零检查,零点变化不大时可不必调零。将零点变化值加上或减去即可,。终点一周或数周调一次,但至少三个月应调一次终点。5.充电因机器内有充电线路。所以只要将稳压电源插在(POWER)处,另一端接在220V,将“BAT.EXT”开关拔到“电池”(BAT)处,电源开关及泵开关均处在“关”状态,仪器即在充电状态,充电电流约250300MA,816小时即可充满,最好充12小时但不要超过16小时。而且使用时放电一定要放到5.5V以下再充,否则容易产生记忆。七、 故障及排除1、 用外接电源时电源显示为5.7V以下,可能是该地区的电网电压偏低,如低于198V时应该接一个交流稳压电源(家用的也可)或接一个200W以上的调压器,将电网电压提升到220V。电压指示就会升高到6V左右。2、 CO指示回零非常缓慢甚至不回零,说明CO过滤剂失效。过滤器中有两种过滤剂,粉红色的为碱石灰为CO2吸收剂一般有3年使用寿命。另一种是黑色的霍加拉特为CO催化剂。这时可将它倒出来放在瓷盘里放到烘箱中用200烘考1小时就可恢复催化作用。当然更好的方法是直接向厂家购买更换。(连过滤器一起约100元)。更换或烘考过滤剂时应将过滤器两端的定性滤纸一起更换。3、 将“外接”、“电池”开关转换时,指示变化几分钟后才恢复原来的数值是正常的。因为在转换时仪器暂短断电。,仪器内部自动增益调整。在正常测量时没有必要将“电池”“外接”开关来回拨动。泵开关可以经常“开”“关”。4、 CO2指示值在大范围波动,这可能是您离本仪器入口太近,人呼出的高浓度的CO2直接进入了仪器,此时应将取样管接出避开人的呼吸。如您有意识的避开仪器的入口并将仪器放在桌子上,人在仪器的左侧工作,可以不接取样器,那样仪器的响应时间会短些,因为省去了管路的滞后时间。八、关于打印机及数据处理本仪器可根据用户需要选购打印机,将CO、CO2值和检测时间自动打印出来。也可与计算机串口相连接。使用专用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详见补充说明)九.运输与保管1 仪器在运输过程中,避免摔跌和翻滚。必须防止雨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