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教育.doc_第1页
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教育.doc_第2页
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教育.doc_第3页
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教育.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教育【关键词】 呼吸道异物;发病原因;预防教育摘要 目的 总结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发病原因,讲解预防措施,达到社会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50例小儿呼吸道异物患儿家长进行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儿家长对呼吸道异物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认知率大大提高,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结论 护士在护理呼吸道患儿的同时必须向其家长做好预防知识的教育。 关键词 呼吸道异物;发病原因;预防教育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是耳鼻咽喉科的危急重症,绝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的异物吸入史,常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多见于13岁的小儿,常由于看护者的麻痹大意和缺乏照护常识造成,是一种可以安全预防的疾病,应加强宣传教育1。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8月收治的50例小儿呼吸道异物病例,分析其发病原因,以期做好预防工作,根据患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环境及家长不同特点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了社会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04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呼吸道异物患儿,男31例(62%),女19例(38%);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3岁,12岁42例(84%);来自农村的45例(90%),来自城市5例(10%)。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在全麻下行气管镜钳取异物,治愈率100%。 1.2 异物种类 50例呼吸道异物患儿中异物为花生米28例,瓜子16例,豆类15例,板栗1例。 1.3 病史 具有明确异物吸入史者48例,占96%。发病1天内就诊者30例(60%),3天内就诊者15例(30%),1个月内就诊者5例(10%)。有明显窒息症状者5例(10%),有呼吸困难者16例(32%)。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住院患儿家长,年龄2565岁,能听懂笔者的解释,并能准确作答。 2.2 调查方法 调查表为笔者自行设计,采用问卷形式,通过口述向患儿家长表述,使调查者在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作答,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2.3 调查内容及结果 见表1。表1 健康教育前后小儿家长对呼吸道异物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注: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原因分析 3.1 患儿家长缺乏喂养知识 当口内含食物时哭闹或嬉笑,由于哭闹或嬉笑后深吸气使口中之物吸入气道2。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场合和时间,经常在进餐时交谈、逗乐或教育数落,甚至打骂孩子,导致小儿受惊吓而啼哭,家长习惯性地用喂食止哭,致使食物呛入气道。 3.2 患儿自身原因 小儿牙齿发育不完善,不能将食物嚼碎,加上防御性反射不健全,喉保护性反射差,缺乏自制力,故易把食物吸入气道。本文12岁的幼儿42例,占84%,表明幼儿期是发生呼吸道异物的危险年龄阶段。 3.3 农村家庭发病率高于城市家庭 本文90%病例来自农村家庭,这与农村家庭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缺乏正确的喂养和保健知识以及家长疏于照顾孩子有关,小儿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4 健康教育指导 4.1 保持良好的进餐环境 幼儿进食时不要嬉笑、哭闹,不要打骂孩子,不要边跑边进食,以免深吸气时把食物吸入气道。对稍大的幼儿教育他们进餐时不要说话,集中精力细嚼慢咽,家长应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行为影响教育幼儿。 4.2 健康饮食 小儿磨牙未长出时,不能给生硬难嚼的食物,绝对禁止吃花生米、瓜子、豆类等硬食物,防止此类食物误入呼吸道。还要改正小儿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 4.3 健康教育因人而异 对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进行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对于农村患儿家长,文化层次较低,卫生知识缺乏,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讲解呼吸道异物的致病原因及如何避免这些因素。对于城市患儿的家长,抓住家长对孩子溺爱的特点,要改变在小儿吃饭时拿着饭碗跟在孩子后面喂饭的不良习惯,同时讲解一些小儿发生呼吸道异物后的症状及抢救常识。常见症状为阵发性呛咳及喘息,其他依次为吸气性呼吸困难、紫绀3。如发生呼吸道异物,切不可强取和恐吓,应立即到医院抢救治疗。 5 讨论 通过对小儿呼吸道异物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同样的内容2次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健康教育前了解的比率为28.4%。健康教育后了解的比率为96.4%,由此可见,预防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抢救、治疗及护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作用也非常重要。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把这种教育走向社会,让全民自我保健知识更加丰富,达到明显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 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 2 王正敏,陆书昌.现代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