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竹山县茂华中学九年级语文《选材和炼意》课件.ppt_第1页
湖北省竹山县茂华中学九年级语文《选材和炼意》课件.ppt_第2页
湖北省竹山县茂华中学九年级语文《选材和炼意》课件.ppt_第3页
湖北省竹山县茂华中学九年级语文《选材和炼意》课件.ppt_第4页
湖北省竹山县茂华中学九年级语文《选材和炼意》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选材与炼意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材料的含义材料的作用选择材料的原则材料的使用要求 材料 就是作者为特定的写作目的而收集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事理依据 诸如人物 事件 景物 情理 例证 数据 名言等等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一 材料的含义 材料是一个总体 由于在不同文体的写作中 材料发挥的作用不同 人们又把材料分为素材 题材和资料 在文学创作中 人们习惯使用 素材 和 题材 两个概念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一 材料的含义 材料的选用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一 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二 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表现主题的支柱 三 材料是引发创作冲动的诱因 四 材料是创造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 任何人 从事任何文体的写作 总是有着某种特定的创作意图 总是要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认识 理解 思想和情感 但这种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作者头脑中固有的 而是源于作者对大量生活现象或历史事实的感知 分析 综合 从中提炼概括出来的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因此 在写作实践中 要形成正确的认识 就离不开对材料的收集 积累和详细占有 列宁曾指出 资本论 不是别的 正是 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 彼此紧相联系的思想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达尔文曾环球旅行五年 亲自考察了世界各地的生物 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经过分析 研究 逐步获得对物种起源的科学认识 才写出了 物种起源 等科学论著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杜鹏程在长篇小说 保卫延安 中 写彭德怀仅万把字 但写作之前 他却搜集了有关彭总的的上百万字的材料 这些材料对他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彭总 准确而生动地刻划彭总形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杜鹏程 梁实秋的长达6万5千字的散文 槐园梦忆 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 以优美柔婉 缠绵凄怆的笔调 把对亡妻的回忆 悼念之情抒写得情真意切 催人泪下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梁实秋与夫人程季淑 作者写这篇文章 占有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写出了他与陈季淑相识 相知 相爱以及他们夫妇从大陆到台港再到美国的漫长生活历程与情感历程 正是依靠这些亲身亲历的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 作者获得了对亡妻的个性 品格 才情 心胸 意志等方面的深刻认识 才将亡妻的象刻划得多彩多姿 生动感人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梁实秋与夫人程季淑 更好地抒发了他对亡妻的无限缅怀和深切的悼念之情 匡文留的散文 历史与女人 一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读着中国书看着中国戏 人大致都有此疑问 中国怎么回事 数来数去历史上扬名的女人除了坏娘娘就是好妓女 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匡文留 这种感慨 认识和观点 来自作者看了大量的中国书 中国戏 接触了历史上大量的材料 并从历史与女人关系的独特视角 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判断 到文章的最后 作者仍然照应开头 发出这样的感慨 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匡文留 更妙的是不管历史初衷如何 结果事实只有一个 好女人身与名俱灭 不朽的只是尤物和祸水 在写作中 主题起着统帅全篇的作用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但主题不是空洞的 主题形成之后 要把它表现出来 并为读者所理解 所信服 所感动 所接受 就需要材料的支撑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形成主题的支柱 魏巍写 谁是最可爱的人 其主题是在他收集的大量事例的基础上提炼的 但在表现 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这一主题时 他又通过精选 从中挑选了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主题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形成主题的支柱 魏巍 松鼓峰战斗 战士马玉祥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婴儿 作者与一个战士的对话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形成主题的支柱 魏巍 通过这三方面的典型事例 充分印证了 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荒煤从香港的 大公报 上看到一则有趣的消息 这则消息引起作者的格外关注 引发了他的联想和对生活现象的反思 使他写下了 明星与商品 这篇文章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引发创作冲动的诱因 荒煤 一个美国律师罗杰 里奇曼于4月1日到达巴黎 要 展开欧洲九国之行 以保护美国电影明星玛莉莲 梦露的财产和名声 使她的形象不受唯利是图的商品化所损害 艺术形象并不是凭空创造的 而是作者根据自己从生活中获得的大量材料 进行艺术的选择 提炼 加工 组合而成的 因此 材料是创造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创造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 中的英雄梁三喜形象的创造 则是得益于作者深入采访而获得的许多生动感人的材料 在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 涌现出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二 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创造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 李存葆 作者写梁三喜生前无私无畏 为祖国奉献一腔青春热血 死后留下来的 却是一张张血染的欠账单 这都是作者将采访中所获得的真实事例 作为一个要素 融进了梁三喜的形象塑造之中 在选材之前 我们要大致分清材料的类别 从写作的角度出发 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特征 材料可分为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 真实材料和艺术性材料 中心材料和背景材料 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 典型材料与一般材料 具体材料与概括性材料 选材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 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二 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三 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四 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五 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一 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选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用最精当的材料表现主题 使主题能够得到充分的显示 突出和深化 产生令人信服的效果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因此 凡是能够有力地表现 说明 烘托 暗示 印证主题的材料 就要选用 凡是与主题无关 不能表现 说明 烘托 暗示 印证主题的材料就要坚决舍弃 吴晗 谈骨气 就围绕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个论点 首先选用了孟子的话作为理论材料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接着又引用了三个典型事例作为事实材料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吴晗 南宋著名将领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 拒绝投降 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千古名句 古代一个穷人宁可饿死 不吃嗟来之食 革命民主主义战士闻一多拍案而起 不畏强暴 最终倒在敌人的枪口下 这些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的引用作为有力的论据 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文学作品在围绕主题选材时 要注意避免简单地运用材料图解主题的做法 文学作品是靠形象说话 靠艺术的画面感动人 启发人的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渗透在人物 情节 细节 画面或审美意象中的 因此文学作品主题的表达是间接的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二 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真实可靠的材料 一是指材料要符合实际 确凿无疑 二是指材料本身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写文章只有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才能使读者看到事物的真相 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才不致于以讹传讹 让真相受到歪曲或掩盖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朱自清在 荷塘月色 中写到 月夜蝉声 有读者对此提出疑问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朱自清为了搞清这个问题 专门请教了昆虫学家 自己又几次跑去亲听 最终确定 月夜蝉鸣 是真实准确的 这就消除了读者的疑问 产生了令人信服的效果 这种考察材料真实性的做法 是值得倡导和学习的 三 要选择典型的材料典型材料指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 典型材料能够起到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的作用 它是具的 个别的 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同时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 它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能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坚持选择典型材料 就像老舍先生所形容的那样 宁吃鲜桃一口 不吃烂杏一筐 舒婷在散文 红草莓诗人 中 写她的好友 女诗人傅天琳时 为了展现其憨厚的性格 特地选了一个典型材料 写傅天琳有一次坐火车 有人拉开她的肩包将她一整叠大面额的出差费拿走 天琳赶紧尾随那人下车 一路苦苦哀求那人还她一张她好买回去的车票 那汉子大声将她训斥一顿 扬长而去 天琳回来后 大家不气她软弱天真 反庆幸那偷儿没有拔刀杀她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这一典型的材料 极精彩地刻划出傅天琳过于敦厚 过于天真的一面 她试图用以情动人的方法去感化小偷发点慈悲 结果碰了个大钉子 叶兆言在 恩师 一文中 写的是尊师的主题 但选用的材料却十分典型 精当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章太炎 其中举到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章太炎北上讲学 他在北京的弟子早已功成名就 不少人在名誉上 地位上都超过了老师 可是 当章太炎演讲时 已是国文系主任的钱玄同 扶上扶下 执弟子礼甚恭 由于章的乡音极重 估计学生听不懂 钱玄同则自告奋勇为之口译 已是名教授的刘半农则主动 用粉笔在黑板上笔录 一丝不苟 毕共毕敬 坐在下面听演讲的学生见老师现身说法 都说不出的佩服和敬重 新华社记者的通讯 奔向2000年 中有一个论点 落后就要挨打 作者选了一条材料 1901年2月3日入侵我国的八国联军统帅 德国人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写了一个 奏议 其中有这样几句话 中国 武备之虚弱 财源之衰竭 政象之份乱 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这是一个相当典型的材料 它不仅活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而且强有力地论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观点 四 要选择新鲜生动的材料新颖 是指材料要有新鲜感 生动 是指材料以及对材料的表述有要有感染力 只有新颖生动的材料 才能使读者感到陌生 新奇 产生吸引力 增强阅读兴趣 更好地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起到预期的效果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新鲜生动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有多方面的含义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新鲜生动的材料 第一 是指新发现 新产生的 别人尚未用过的材料 第二 是指虽已发生过 但还没有或很少被引用的材料 第三 是指对事物产生了新感受 新认识的材料 第四 指对旧材料的活用 即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 站在时代精神和科学思维的角度 去揭示材料的新内涵 我们要写一篇谈 无私奉献 的文章 我们不一定要举那些人皆共知的材料 如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孔繁生献身西藏 等等 当然 这些材料不是不可用 而可以从报刊上选择一些新的感人的材料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新鲜生动的材料 如天津有个方白礼老人 从1996年起靠三轮车支授教育 10年间他蹬三轮车的里程等于绕地球5圈 累计捐助约30万元 受助学生无数 这位86岁的老人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他平时蹬车出去 就是白开水 咸菜 凉馒头 他的鞋子总是补了又补 他的这些做法不仅震动了津门 就连美国的康奈尔大学政治系主任许慧文到方白礼家造访也不禁发出惊叹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新鲜生动的材料 这个例子同样是写 无私奉献 但因为是现实生活新披露的事 又是发生在普通劳动者身上 显得新颖独到 发人深思 引用这样的材料 更加生动 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写谈 民族气节 的文章 我们就可以引用虽然发生在过去 但很少被人知晓的材料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新鲜生动的材料 李苦禅 我国杰出的美术教育家 著名的国画大师李苦禅 在抗日战争时期 有一次路过一个小县城 城门口有荷枪实弹的日本兵把守 他径直地闯进去 只听得脑后有风声 他本能地一侧身 只见日本兵的刺刀正向自己捅过来 当时日本鬼子规定 凡进城者鞠躬 否则将被捅死 他一看 城门边确有几个中国人的尸体倒立在血泊之中 这时 他义愤填膺地大声斥责日本兵 严词拒绝他们的无理要求 并绕道而行 扬长而去 五 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熟悉的材料 是指了解得最清楚和感受最深刻的材料 选择熟悉的材料 就会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 容易找到最佳的角度 写出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另外 选择最熟悉的材料 还能避免出差错 给人以真实感 具体感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选择熟悉的材料就能做到人无我有 体现出占有材料的优势 容易体现写作个性 如冰心写母爱的系列作品 都源于她对自己母亲的熟悉以及她对母爱的许多独特的体验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史铁生的 我与地坛 选择了十五年来他在地坛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感 分七个部分写尽了他对自然 社会 人生 生命的沉思 由于双腿残疾 他与地坛有着某种无奈而又带点宿命的关系 地坛连结着他的生命 也连结着他与母亲的关系 他与自然的关系 他与别人的关系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他在地坛度过了无数艰难的岁月 他熟悉地坛的每一处景物 每一个常来地坛的人 他常常在地坛叩问苍天与大地 探寻生命的真谛 命运的奥秘 留下了许多交织着痛苦与希望的记忆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三 选择材料的原则 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正因为他对地坛是异常的熟悉 他对地坛的感受独到而深刻 他才选择了地坛作为构思的核心 表现的对象和诉说的对象 写起来就如鱼得水 任意翱游 他联系地坛而又超越地坛 借有限的空间抒发出无限丰富 广阔而又深邃的情思 使用材料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一 材料的顺序要合理 二 材料的详略要得当 三 材料的角度要变换 四 材料与观点要统一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四 材料的使用要求 在运用材料过程中 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 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全面衡量 看看孰轻孰重 孰先孰后 使得材料运用自然妥当 合理有序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四 材料的使用要求 材料的顺序要合理 对于记叙性文体来说 要安排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要考虑好运用哪些叙述方式来叙述事件的过程 使叙述既有变化 又线索清楚 脉络分明 对于议论性 实用性文体来说 材料安排要围绕文章主旨 按材料的轻重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妥当安排 同时 对相同的材料还要防止简单重复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四 材料的使用要求 材料的顺序要合理 材料的详略还因文体的不同 要求也有所不同 记叙性文体以记人写事为主 所以记叙具体事实的部分要详写 抒发作者感受 议论 抒情部分应略写 议论性文体以概念 判断 推理的逻辑方式来阐明观念 所以论述 说理的部分应详写 所举事实论据 所得出的结论 应当是概括的 简明的 一般应略写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四 材料的使用要求 材料的详略要得当 在使用材料时 要避免材料的单一 呆板 就要尽量注意变换材料的角度 使之灵活多变 拓展层面 增强说服力和概括力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四 材料的使用要求 材料的角度要变换 例如 刻划人物性格和精神风貌时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事例或细节 使人物性格鲜明 形象丰满 以写议论文为例 如果所选的数个事实论据属于同一个层面 同一个性质 我们在选用时就应当挑选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不同条件 不同背景 不同对象 不同类型的事件 以避免单调和重复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 主题的含义及对主题的认识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概念及主题的特点主题的提炼提炼主题的要求 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认识和中心意思 在不同的文体中 主题的叫法也不一样 在记叙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中称之为主题 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在议论类文章中称之为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 在说明类文章中称之为中心意思 在行政公文中则称之为主旨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一 主题的含义及对主题的认识 我们今天对 主题 的理解 要摆脱那种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陈旧观念 例如 文以裁道 等 不要再把主题简单地理解为思想 观点 立场 世界观等等 这样就会排斥那些非常有个性 趣味性 知识性 幽默感的文章 因为这类文章是侧重表达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的爱好 感悟 发现 品味 欣赏等等 其中常常流露出作者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情调 文章本身并不一定有进步的观点 深刻的思想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一 主题的含义及对主题的认识 因此 只要我们对 主题 的理解不要过于狭隘 更有利于写作的自由 更有利于创作多姿多彩的文章 以满足读者不同的精神需求 与主题相关的概念是课题 论题 标题 一 课题是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 如 网络特征及发展趋势 信息化战争与我军发展战略 构建开放式的科学而实用的写作教学体系 等 同一个课题可以通过研究概括出多种不同的主题 就学术论文而言 课题是研究对象 主题则是研究得出的结论 课题是主题产生的基础 主题的产生有利于课题的完成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二 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概念及主题的特点 课题 论题 标题 主题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一 主题具有客观性 二 主题具有主观性 三 主题具有时代性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二 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概念及主题的特点 主题的特点 一 主题具有客观性从主题的形成过程来看 主题不是作者头脑里固有的 而是来自作者对生活的观察 感受 认识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二 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概念及主题的特点 主题的特点 客观性 贾平凹的 丑石 其创作动机是想借 丑石 象征性地表达人才被埋没与被发现的规律这一主题 可是这一主题的产生却源自他对生活的感受积累 贾平凹在 关于的通信 中说过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二 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概念及主题的特点 主题的特点 客观性 在这了不起的时代里 我接触了好多方面的人才 了解他们 向他们学习 同时深深懂得了人才成长的艰难性和发现人才的艰难性 有好多人才 遗憾的常常不被人们发现和理解 反而遭到热讽冷刺 甚至打击迫害 他们可贵的并不懊丧和沉沦 愈是忍着寂寞和委曲 自强不息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二 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概念及主题的特点 主题的特点 客观性 可见 丑石 的主题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应 是对许多客观存在的集中概括 二 主题具有主观性主题来自生活 但生活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主题 而是要经过作者对生活的观察 体验 思考 在头脑中经过反复的加工 提炼 概括 才能形成明确的主题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二 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概念及主题的特点 主题的特点 主观性 张爱萍为纪念彭德怀百岁诞辰 要写一篇纪念性文章 顿时 他跟随彭总南征北战 追随彭总整军建军 设置海防的许多往事都浮现在眼前 彭总本人身经百战 为治军建国立下卓越功勋 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例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二 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概念及主题的特点 主题的特点 主观性 张爱萍 彭总一生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敢于实事求是 为民代言 即使面对巨大的打出 他也不屈不挠 无私无畏 张爱萍通过回忆自己与彭总相识 相处 相知的一系列具体事件和切身感受 在回忆中思考 在思考中比较 提炼 概括 渐渐升华为一个闪光的焦点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二 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概念及主题的特点 主题的特点 主观性 张爱萍 彭总是一个真正的人 这是他对彭总一生的概括 他也是第一个如此称誉彭德怀的人 这样 写彭总文章的主题就有了 他也从根本上抓住彭总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灵魂 可见 主题的形成 与作者的亲身感受 思想感情 认识水平 思考的角度 等等 都有着密切的关连 三 主题具有时代性主题的时代性 是指作者要以当代人的眼光去关注现实生活 以当代人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 使所提炼出的主题能够表达当代人的立场 观点 思想 感情 愿望和呼声 处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时代不同了 社会生活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随之发生较大的转变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二 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概念及主题的特点 主题的特点 时代性 主题的提炼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透过事物的表象 发掘事物的本质 二 选择新的角度 寻觅独特的发现 三 运用创造性思维 探索新颖的立意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一 透过事物的表象 发掘事物的本质主题来自作者对生活的认识 而生活本身是纷纭万象 变幻莫测的 作者在生活中接受到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物 大大小小的事件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 要想从中提炼出作品的主题 就需要作者有一种洞察生活奥秘的眼光 认真考察事物的个性特征及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经过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的思考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透过现象发掘出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只有这样 才能提炼出独到而深刻的主题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贾平凹的散文 人病 写作素材是他患肝炎病以及住传染病医院期间的生活遭遇和切身感受 但贾平凹没有把它写成日记式的记录 而是力求透过生活观象去反映人际关系 人的命运 人的心灵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课堂训练 根据不面这则材料 写一篇议论文 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 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说 砌砖 第二个说 赚钱 第三个说 我正在建造世间最有特色的房子 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 而第三个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二 选择新的角度 寻觅独特的发现主题是作者对生活的某种发现 这种发现不仅与作者的眼光 思想 立场 见识 胆识等等 有着密切的关联 同时还与作者选择的角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只要作者注意选择独特的角度 就会获得对生活的新发现 提炼出独特的主题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短评 谨防 精神贿赂 针对人们习惯于关注 抨击 物质贿赂 这一丑恶的现象 作者换了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提醒人们还要关注另一种 精神贿赂 的存在 那就是一些人用美言吹捧领导 处处为领导护短和捧场 使得某些领导乐于受之 并对这些人加以重用和提拔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三 运用创造性思维 探索新颖的立意主题既来自生活 又是作者思维的艺术结晶 在提炼主题的过程中 不仅要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式 对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抽象的概括 还要运用多种创造性思维 去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 开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以便探索到新颖的立意 这就是说 思维方式的不同 将直接导致观念的更新 立意上的别出心裁 新颖独到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1 求异思维 这是一种与求同性思维相对立的思维方式 它侧重于探究事物的多样性特征 把握事物的不同属性和不同特征 达到对事物个性的具体认识 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可以避开人们熟知的思路 从新的方向去探索事物的新特征 提炼新主题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杨朔写蜜蜂时 他就有意避开了前人的思路 运用求异思维 寻找新的突破口 发现了蜜蜂的新特点 提炼出了新的主题 写下了 荔枝蜜 这篇散文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2 逆向思维 就是打破时空和习惯顺序 沿着与常规思维相反的方向思考 其获得的认识往往与人们的习惯性认识相反 这种思维表面看起来常常给人一种 离经叛道 的感觉 但实际上往往能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有助于发现新的主题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例如 大多数人都向往追求幸福的生活 许多诗人 作家也都纵情讴歌过幸福的生活 或者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渴望和追求 就连诗人海子也在诗歌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中 表达了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的美好愿望 并且真诚地祝福每一个人 在尘世获得幸福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可女诗人 散文作家马丽华却结合自己在西藏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 写下了散文 渴望苦难 她通过自己在藏北这片充满大苦难的高地上的切身体验 感到自己之所以留恋西藏 其 谜底 就是 那打动我 诱惑我 感召我的魅力是苦难 从而探索出一个迥异他人的主题 渴望并且执著地选择苦难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3 比较思维 比较思维 即将不同的事物或观点进行比较 有助于发现事物的特征 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提炼主题的过程中 注意运用比较思维 能够发现新的主题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吴有恒的 这个歌 就以新颖深刻的主题而引人注目 文章冲破极左思维的束缚 一针见血地指出 东方红 这个歌把人 神化 助长了个人崇拜之风的盛行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吴有恒 首先 他将 东方红 与 国际歌 相比较 发现了二者本质的不同 其次 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 指出 东方红 这首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这个实与虚的比较 更易使人看清 东方红 这首歌是被搞个人崇拜的人利用了 也大大助长了个人崇拜之风的盛行 作者正是通过比较 才确定了自己文章的主题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三 主题的提炼 吴有恒 一 主题要正确 二 主题要鲜明 三 主题要集中 四 主题要新颖 五 主题要深刻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四 提炼主题的要求 一 主题要正确这是写文章最基本的要求 主题正确 是指文章所表现的思想要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要能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虽然主题产生的基础是社会生活 但主题的形成与作者对生 对人生活 对自然 对社会 对历史的认识是否正确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四 提炼主题的要求 主题要正确 同时 作者的思想 立场 世界观等等 也都影响到主题的确定 因此 主题正确与否关键在作者 一篇文章或作品主题正确 就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否则只能起消极的作用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四 提炼主题的要求 主题要正确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1945年写出的论文 受了歪曲的亚洲大陆 论述了地质时代中的世界地质发展形势 严厉批判了传统地质学 创造性地提出了 随着地球旋转加快 亚洲站住了 东非西欧破裂了 美洲落伍了 的惊人的科学预见 为我国描绘出一幅丰富的石油 煤炭 金属 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美丽的远景图 从而为我国矿产开采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四 提炼主题的要求 主题要正确 李四光 这样的主题既符合客观实际 又能极大地造福于人民 二 主题要鲜明主题鲜明 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明确 作者爱憎要分明 态度要明朗 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毫不含糊 不能在文章的主题表达上含糊其词 似是而非 模棱两可 当然 因文体的不同 主题鲜明性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议论文 说明文 实用性文体一般都要把论点直接亮出来 或以题目示意 或 开宗明义 或 卒章显志 给读者以明确的观点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四 提炼主题的要求 主题要鲜明 而文学作品的主题是通过人物 情节或意境表现的 其主题的鲜明性主要体现在作者以人物 事件 物象的态度 情感 认识和判断上 魏明伦的荒诞剧 潘金莲 则从人性的角度重塑潘金莲的形象 除了下毒杀夫外 通过情节的展示 肯定了潘金莲戏叔与私通西门庆的全部正当性 可见 作品主题的鲜明性渗透在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上 第二节主题的提炼和要求四 提炼主题的要求 主题要鲜明 魏明伦 屠格涅夫的散文诗 麻雀 写的是 我 亲见的一个动人的场面 一只嘴部嫩黄 头生柔毛的小麻雀从巢中掉下来 立着不能动弹 我 的狗正要走近它 突然 一只头毛灰黑的老麻雀从树上落下 势如飞石一般 正投到狗的鼻前来 它惊惶万状 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