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说明.doc_第1页
老物件说明.doc_第2页
老物件说明.doc_第3页
老物件说明.doc_第4页
老物件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麻柘、搓索瓦:当时农村纳千层底布鞋时,要将田间的麻收割回来,剥皮晒干后,搓成一根根细小的麻线,搓细麻线时,就需要用麻柘压麻、蘸水,用搓索瓦搓细麻线。2、饭篮:选用优质竹子破篾,纯手工制作的篮子,旧时农村的米饭要蒸炊之前,要先将大米洗净煮沸,沥干后即成饭麸,当顿蒸炊不完的饭麸就用饭篮装着到下顿再蒸炊,以保证米饭的新鲜度。 旧时装饭麸和吃的东西的竹提篮,一般都会高高挂在厨房的中央,一方面是为尊重食物,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当时因为生活困难,害怕孩子们不知节俭,一下把全家人一天的口粮吃完了。3、米斗、米升: 为称量粮食所用。一些做生意的人,更认为米斗是对做生意很有“意头”(彩头),“斗出斗入”,日进万金。 农村青年新婚之夜闹洞房毕,新婚夫妻不能立即上床睡觉。由伴娘安排坐在床边的米斗上,米斗里放有剪刀、尺子、针线、木梳、小镜、粉盒、毛夹之类要凑够八件。此俗据说始于周朝,文王婚夜,妖狐作祟,姜太公拿来聚宝盆,盆里放八仙使用的八件宝贝:葫芦、葵扇、玉萧、书册、双金线、花篮、拐杖、宝剑。当妖狐到来时,八宝金光射目,妖狐即刻逃之夭夭,王、妃遂平安。后来民间便以女红代替八宝,以驱邪保平安。 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4、箕箜:以前农家无缝纫机时,缝补全靠手工,农村闺女陪嫁品、箕箜是用来盛放针线、衣服,布袜、肩衣和碎布头等物品的竹编器具。5、布袜:布袜在农村又叫“笨袜”,这一名称是相对于“洋袜”而言。所谓“洋袜”指的是机器生产的针织品。布袜跟“洋袜”曾经同时并存过,只是后来“洋袜”淘汰了布袜,布袜才退出历史舞台,销声匿迹、不见了踪影。 据说,布袜子应该和老浅鞋配套穿。很久以前推木头轮子的二把手大车子,需要出大力、流大汗,一般的鞋袜穿在脚上,用不了几天便会蹬烂,可布袜子、老浅鞋结实耐用,穿了舒服养脚,不容易起泡,在那个年代,真可称得上奢侈品。6、漏勺:漏勺是用作把谷物及幼粉状物体注入入口较细小的容器。7、书篮:用途和书包一样,以前上学时用于收纳、盛放书本用的。8、谷印:木制印板,背面有提手,内有“行”字,农村收获季节用的东西。顾名思义,谷印,就是印在稻谷上的,晾晒粮食时把上面裸露的稻谷抚平,然后把印板拿过来摁上去,印板上的图案就显在了上边。这图案就如封条一般,别人是无法动这囤稻谷了,要动得负责的人亲自开仓验印才行。 谷印,也叫米印,应该是明朝开始就有了,据说这里面有个说道,真实意图在防儿媳妇偷米到娘家去,印个印记,哪怕是动过一点儿,也一下子能看出来。在我们国家的人民公社时期,粮食是集体的,谷印盖上,谁也不能动,只有生产队长才可以掌握着。9、棕饭袋:旧时农村农民上山下地干活时,路途遥远的地方赶回家吃饭怕耽搁时间,就将午饭带到田间地头吃,棕饭袋就是当时午餐带饭盒的袋子,用棕丝编制而成。10、手提元箩、元宝篮:有提梁的篮子,竹制而成,古时农村回娘家、走亲访友时提东西用的篮子。12、草鞋耙、草鞋撑、草鞋捶、草鞋腰、草鞋:草鞋是山区居民过去的传统劳动用鞋,祖祖辈辈的农民穿上它,辛勤劳作;红军穿着它爬雪山、过草地,写下长征诗篇。草鞋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打草鞋也成为那个年代村民必会的手工活。 打草鞋,又叫推草鞋。推草鞋的师傅一般是骑坐在长条木凳上,凳前草鞋耙木齿上系着的数根麻绳或棕绳是草鞋的经,用草鞋腰崩直,制鞋师傅会以稻草为纬,搓、拧、交织,用拇指推紧,用草鞋撑、草鞋捶挤压,制成厚实的鞋底,然后再把麻绳结股成束,以绳代帮儿,制成简单的鞋子。13、竹丝:用嫩竹捶打后洗晒而成,是当时编织草鞋时的材料之一,能增加草鞋的韧度和牢固度。14、簑衣:农家用棕丝编成的雨披。蓑衣一般制成上衣与下裙两块,穿在身上与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 棕片不透水也不透风,可当衣穿。它不但可以遮风避雨,也可遮羞掩丑。旧社会里,极贫人家,十八岁的姑娘没有裤子穿,也只好用蓑衣来掩丑避体、遮风挡雨了。有衣穿的人就用它做雨具。蓑衣便是旧社会人们普遍用的雨衣,干活、行路都离不开它。狩猎时它便是最好的“护身服”。名称来由起源古老,曾用一种叫“蓑草”编织的像衣服一样的雨具,蓑衣的名字由此而来。中国江南、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广泛使用,这种雨具穿在身上劳动十分方便。蓑衣于1970年代化纤产品的出现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15、 砻、砻担:【类似现用碾米机】砻是古代最先进的、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略像磨,多以竹、泥制成的。砻担就是推动砻甄的推把,曲尺形,可与石磨推把通用。砻担一端钉有一段手指大的铁筋段,使之能插入砻手的孔中:另一端则榫接一约二尺长的手抓把,与曲尺把成“丁”字形。砻担吊在梁上,通过砻甄与砻身的互相磨转,就使谷壳和谷粒脱离了。16、 岗山龙、手工板锯:现在用锯板机、台锯来修整、裁割木板,岗山龙、手工板锯是以前最先进的、也是唯一的破木头的工具、用于据板做家具盖房子、取木板等17、 草席窟:手工草席编织是一门古老的手艺,曾几何时,手工草席因坚韧耐用、冬暖夏凉而颇受垂青。农户自己制作木头编制机,织机为一高度为1.5米左右,宽1、5米的长方形木架,上下两块板分别钻有一排20来个孔,用于固定草席里的线绳,线绳一般使用麻绳,织机中间有一块活动压板,也就是草席窟,并列钻有两排线孔,用于调节线绳的前后变换,以利席草的放入。编席子的手艺,要求做到精工细作,织席时,要二人同时操作,一个人递席草,一个人编织,每放入一根席草,都要用压板匝实,一般花2至3小时便可织成一条席子。近年来,机械织席逐渐代替手工草席,这门古老的手艺即将失传,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18、田刨、田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田刨、田钏就是当时田间锄草使用的工具。19、桶梯:现在稻谷收割时基本上使用收割机,打谷机进行脱粒,当时还未出现这些机械的时候,农村就用木桶和桶梯,把桶梯放置在木桶中,将稻束对着桶梯使劲甩动,让一颗颗饱满的谷粒掉落桶中,达到脱粒的目的。20、牛轭、水子轭:农具名称,它是与牛、犁铧配套使用的,其状如“人”字形,有半米见方长,两棱,耕田时候农人就把它安置在牛的脖颈上。最简陋最原始的牛轭是自然树木制作成的。找个“人”字形的树叉,削去树疙瘩或者斜出的枝桠,再削去皮,粗糙加工一下即可,但不太结实、美观。有经验的农人,喜欢找木匠制作,挖榫头,凿洞眼,然后结合起来,契合得非常牢固。21、鱼退篓:也叫倒须笼,是用竹篾编的大笼子,野外捕鱼用的一种工具,捕鱼时在小溪里先用石头围出一条水道,河水大部分顺着挖好的水道流出,在出水口的地方安放一个鱼退篓,鱼顺水游入笼子后只能进不能出,隔段时间提上鱼退篓,倒出里面的鱼即可。22、风柜:上世纪90年代前,风柜在农村也是常见之物,通过扇风,分开饱满的谷子和“谷毛”。风柜由木头做成,比人还高,下有四脚,上有漏斗。分田到户之前,它一般属于生产队集体所有,到户后,也有农户自己购买风柜,或自己动手制作。 风柜平时闲置在农家柴房、厅堂,夏秋稻谷收割、晒干后,风柜才派上用场。农民往风柜上方的漏斗倒上谷子,摇动把手,风柜肚子里的扇页转动,然后打开开关,谷子徐徐流下,流量大小也可控制,扇页吹动谷子,谷壳、稻叶等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