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4.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4.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4.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4.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4.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一 工农武装割据 1 背景 1 南昌起义 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后 革命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过程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 贺龙等率领革命军成功发动南昌起义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 八七会议 内容 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意义 给处于思想紊乱 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 秋收起义 过程 1927年9月 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进攻长沙受挫后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2 内容 1 武装斗争 2 土地革命 内容 发动群众打土豪 分田地 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 农民政治上翻了身 经济上分到了土地 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 根据地建设 内容 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 努力发展生产 意义 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巩固了红色政权 3 影响 1 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星星之火 成燎原之势 2 毛泽东 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三次 围剿 3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定都瑞金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观察上图 请交流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特点及其原因 提示 特点 大多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多处在两省或几省的交界处 大多远离中心城市 多被铁路线分割 未能连成一片 原因 南方几省的群众基础好 反动力量强大 集中且大城市及铁路线周围为其势力控制范围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二 红军长征1 原因 党内 左 倾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利 2 过程 1 开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 转折 遵义会议 内容 纠正博古等人的 左 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 结束了 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胜利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与当地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在倒宁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 3 意义 1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2 开始了革命新局面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四川省社科院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将 长征路线 申遗 希望借此对长征精神进行宣扬和对长征文化进行保护 长征精神和长征文化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提示 甘于吃苦 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勇于战斗 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于求实 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 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的内容和意义1 内涵 毛泽东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把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 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 进行土地革命 能充分发动群众 为革命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 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离开了武装斗争就不能保卫土地革命的成果和根据地建设 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 如果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不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 武装斗争就失去了阵地和依托 土地革命就失去了根基 3 重大意义 这一理论的提出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 脍炙人口的口号 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 下列口号 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 1927 1937年 相关的是 a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b 坚持抗战 反对妥协c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d 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解析 本题联系史实进行分析可知 a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 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 c项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 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的口号 答案 a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1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 共产党的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 但也有些人进入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 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 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材料中 新的革命策略 是指 a 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策略c 让党领导军队的策略d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 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 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俄国走的是城市中心暴动的道路 而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即井冈山道路 故选b项 答案 b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 1927年12月瞿秋白在 武装暴动的问题 一文中指出 中国现时的阶段 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 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形式方面 有极可注意的特点 符合材料中 特点 的是 a 建立工农联盟 推翻北洋军阀b 发动秋收起义 建立红色政权c 开展土地革命 进行武装斗争d 纠正 左 倾错误 迎接革命高潮答案 c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中国革命走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的原因中国革命要走 工农武装割据 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1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2 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 并多集中在城市 力量相对集中 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地方 易于突破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二 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1 结束了王明 左 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 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 胜利地完成长征 3 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备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 忆秦娥 娄山关 中的一句 其中 从头越 反映了 a 红军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b 遵义会议后红军获得了新生c 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d 红军到达陕北后开始抗战解析 1935年初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结束了 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使中国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保存下来 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这首词反映了遵义会议后 红军又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显示出革命必胜的信心 b项正确 答案 b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1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表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 党逐步走向成熟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遵义会议 a 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b 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c 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d 彻底清算 左 倾错误答案 a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 远征红军智勇全 遵义选帅毛委员 冲破教条与分裂 拨开迷雾见青天 此诗中 遵义选帅毛委员 指的是 a 选举毛泽东为工农红军的总政委b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c 肯定毛泽东进攻贵州的正确主张d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析 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结束了王明 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答案 d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探索中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 1 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 从实际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最低纲领 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 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工农武装起义 创建了人民军队 工农红军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4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创了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 5 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 左 倾错误 开始形成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说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问题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史料一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 只有和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 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中共六大通过的 政治议决案 1928年 研读 史料强调 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 要和 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 联合才能发挥作用 意在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