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生与防治 养生与防治 生 老 病 死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 医学的任务就是认识疾病的发展规律 据此确立正确的养生与防治原则 消灭疾病 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长寿 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养生及防治理论 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养生与防治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心身 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 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学问 它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医学认为 预防和治疗疾病是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两种不同手段和方法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未发病之前 防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故提出 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的光辉思想 但既病之后 倡导及早治疗 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在具体方法上又要分清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注意先后缓急 做到防治结合 养生与防治 第一节养生第二节预防 第一节养生 一 天年与衰老二 养生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养生 养生 又名摄生 道生 保生等 保养身体之谓 换言之 养生是指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 采取保养身体 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 延年益寿等措施而进行的一种健身益寿活动 中医养生流派有静神 动形 固精 调气 食养及药饵之分 养生内容广泛 方法众多 而以调饮食 慎起居 适寒温 和喜怒为其基本养生观点 一 天年与衰老 一 天年 二 衰老 一 天年 天年 是我国古代对人之寿命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 人的自然寿命谓之天年 亦即天赋之年寿 生命的年限 即机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称之为寿命 通常以年龄 指年代年龄 又称历法年龄 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 个体寿命有长有短 但大都不会超过一个最长的限度 人类自然寿命的最高限度 称之为寿限 一般而言 人类的最高寿命不超过120岁 上寿百二十 古今所同 养生论 千百年来 人类的寿限并无重大突破 二 衰老 1 衰老的概念 2 衰老的发生机理 1 阴阳失调 2 脏腑虚衰 3 精气衰竭 1 衰老的概念 1 衰老的概念 衰 衰弱 衰退之谓 老 年纪大 与 少 相对 衰老 老而且衰之义 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渐降低的过程 衰老与老年不能等同 衰老是生命的动态过程 而老年则是整个机体的一个年龄阶段 老年未必均衰 衰亦未必均老 故有 老当益壮 未老先衰 之说 2 衰老的发生机理 1 阴阳失调 人生之本 本于阴阳 阴阳是人寿命的根本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人体是一个阴阳运动协调平衡的统一体 人生历程就是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之间的阴阳运动平衡的过程 阴阳协调平衡与否 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 阴阳失调则机体即可招致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 从而疾病丛生 而现衰老 因此 掌握生命阴阳运动的规律 围绕调理阴阳 进行养生 使其达到平衡协调 是推迟衰老 延年益寿的基本原则 是中医养生学理论的核心 中国的传统健身术和功法 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传统功法概括为虚实 刚柔 吸斥 动静 开合 起落 放收 进退八法 此八法完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 协调平衡的规律 又如太极拳的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刚柔相济 动静相兼 每个姿势和动作都体现了阴阳相反相成 协调平衡理论 总之 保持阴阳运动平衡状态是延年益寿的根本 调节阴阳 使人体内外阴阳平衡协调 则可抗衰防老 2 脏腑虚衰 2 脏腑虚衰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 五脏阴阳是人体阴阳之根本 故五脏是人体生命的根本 五脏坚固 为长寿之根 而五脏皆虚 是衰老之本 肾气虚衰 肾为先天之本 主藏精 真阴真阳寓于其中 为元气生生不息之地 阴阳化生之源泉 五脏六腑之本 肾气充盛 元气充足 阴平阳秘 生化不已 则精神健旺 形体强健 而肾气虚衰 元气不足 阴损阳耗 生化衰惫 人之衰老就会加速而来 2 脏腑虚衰 脾胃虚衰 脾胃为水谷之海 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与肾同为五脏六腑之本 人以水谷为本 人体的生长发育 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 均赖脾胃以生 脾胃虚衰 化源不足 气血亏虚 元气不充 则体弱多病而早衰 故曰 脾胃为养生之本 调理脾胃为 养老之大要 心脏虚衰 心藏神而主血脉 为君主之官 五脏六腑之大主 生命活动的主宰 主明则下安 以此养生则寿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以此养生则殃 素问 灵兰秘典论 心旷神悦 气血充足 体强神旺 寿延年增 反之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脏虚衰 气亏血少 体弱神疲 早衰减寿 故历代养生学家尤其强调保养心神 认为调养心神乃养生之宗 治病之本 2 脏腑虚衰 肝脏衰惫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主藏血而为血海 调节气机升降出入 为天地之体用 为百病之纲领 生死之枢机 肝气条达 气机调畅 内而脏腑 外而肌肉 纵横往来 气血周流 并行不悖 肝为气化之本 脏腑经络之气化 皆赖肝之气化以鼓舞 肝为五脏之贼 随着年龄增长 肝气日衰 肝血日虚 疏泄不利 则性情变异 百脉不定 鬓发憔焦 筋萎为痨 而不能终其寿 肺脏衰弱 肺主气 司呼吸 为百脉之宗 人生以气为本 人受天地之气 以化生性命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原道 气贵运行不息 升降有常 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及寿夭的关键 肺气虚衰 治节不行 则多病早衰而夭亡 3 精气衰竭 人身 三宝 精 气 神 是养生的关键 精为生命活动的基础 人的四肢 九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 均以精气为源泉与动力 精化气 气生神 神御形 精是气 形 神的基础 亦是健康和长寿的根本 故曰 善养生者 必宝其精 精盈则气盛 气盛则神全 神全则身健 身健则病少 神气坚强 老而宜壮 皆本乎精也 类经 摄生类 精贵充盈固秘 而难成易亏 故保精存精为寿命之本 二 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 顺应自然 二 形神共养 三 保精护肾 四 调养脾胃 一 顺应自然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人生于天地之间 依赖于自然而生存 也就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 即人与天地相参 与日月相应 这种天人相应或称天人合一学说 是中医效法自然 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 顺应自然养生包括顺应四时调摄和昼夜晨昏调养 昼夜变化 比之于四时 所谓朝则为春 日中为夏 日入为秋 夜半为冬 白昼阳气主事 入夜阴气主事 四时与昼夜的阴阳变化 人亦应之 所以 生活起居 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 动静和宜 衣着适当 饮食调配合理 体现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原则 一 顺应自然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 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属性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 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 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因此 中医学认为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中知人事 可以长久 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 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 社会医学 心身医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日益显示出重视社会因素与心理保健对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性 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 所以人必须适应四时昼夜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摄生措施 才能健康长寿 故曰 智者之养生也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僻邪不至 长生久视 灵枢 本神 二 形神共养 形神合一 又称形与神俱 形神相因 是中医学的生命观 形者神之质 神者形之用 形为神之基 神为形之主 无形则神无以生 无神则形不可活 形与神俱 方能尽终天年 因此 养生只有做到形神共养 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 所谓形神共养 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 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生 使形体强健 精神充沛 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 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 但从本质上看 统而言之 不外 养神 与 养形 两端 即所谓 守神全形 和 保形全神 形神共养 神为首务 神明则形安 神为生命的主宰 宜于清静内守 而不宜躁动妄耗 故中医养生观以调神为第一要义 守神以全形 通过清静养神 四气调神 积精养神 修性怡神 气功练神等 以保持神气的清静 增强心身健康 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 二 形神共养 形体是人体生命的基础 神依附于形而存在 有了形体 才有生命 有了生命方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 形盛则神旺 形衰则神衰 形谢则神灭 形体的动静盛衰 关系着精 气 神的衰旺存亡 中医养生学主张动以养形 以形劳而不倦为度 用劳动 舞蹈 散步 导引 按摩等 以运动形体 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 通利九窍 防病健身 静以养神 动以养形 动静结合 刚柔相济 以动静适宜为度 形神共养 动静互涵 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 有益于强身防病 三 保精护肾 保精护肾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 使精气充足 体健神旺 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精是构成人体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精气神是人身 三宝 精化气 气生神 神御形 精是气形神的基础 为健康长寿的根本 精禀于先天 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 五脏安和 精自得养 五脏之中 肾为先天 主藏精 故保精重在保养肾精 中医养生学强调节欲以保精 使精盈充盛 有利于心身健康 若纵情泄欲 则精液枯竭 真气耗散而未老先衰 节欲并非绝欲 乃房事有节之谓 保养肾精之法甚多 除节欲保精外 尚有运动保健 导引补肾 按摩益肾 食疗补肾和药物调养等 四 调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天的重要因素 土气为万物之源 胃气为养生之主 胃强则强 胃弱则弱 有胃则生 无胃则死 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 景岳全书 脾胃 脾胃健旺 水谷精微化源充盛 则精气充足 脏腑功能强盛 神自健旺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胃协调 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 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 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调养脾胃 通过饮食调节 药物调节 精神调节 针灸按摩 气功调节 起居劳逸等调摄 以达到健运脾胃 调养后天 延年益寿的目的 先天之本在肾 后天之本在脾 先天生后天 后天养先天 二者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调补脾肾是培补正气之大旨 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预防 一 未病先防预防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 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内经 称之为 治未病 指出 圣人下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预防疾病 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意义 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 未病先防 一 未病先防的概念 二 未病先防的方法1 调养身体 提高人体抗病能力2 防止病邪的侵袭 一 未病先防的概念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 采取各种措施 做好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体现 是故已病而后治 所以为医家之法 未病而先治 所以明摄生之理 丹溪心法 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 防止病邪侵袭 二 未病先防的方法 1 调养身体 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1 调摄精神 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体现 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 或反复的 持续的刺激 可以使人体气机紊乱 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 而在疾病的过程中 情志变动又能使疾病恶化 因此 调养精神就成为养生的第一要务了 中医摄生十分重视精神调养 要求人们做到 恬淡虚无 恬 是安静 淡 是愉快 虚 是虚怀若谷 虚己以待物 无 足没有妄想和贪求 即具有较为高尚的情操 无私寡欲 情舒畅 精神愉快 则人体的气机调畅 气血和平 正气旺盛 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2 锻炼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 人体通过运动 可使气机调畅 气血流通 关节疏利 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力 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促进健康长寿 而且对某些慢性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 未病先防的方法 3 生活起居应有规律 要作到 饮食有节 中医摄生学要求人们饮食要有节制 不可过饱或过饥 否则 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 素问 痹论 此外 饮食五味不可偏嗜 并应控制肥甘厚味的摄人 以免伤人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起居要有一定的规律 中医非常重视起居作息的规律性 并要求人们要适应四时时令的变化 安排适宜的作息时间 以达到预防疾病 增进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此外 养生还要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的体力劳动 可以使气血流通 促进身体健康 否则 过劳以耗伤气血 过逸又可使气血阻滞 而发生各种疾病 二 未病先防的方法 适应自然规律 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 必然影响人体 使之发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反应 只有掌握其规律 适应其变化 才能避免邪气的侵害 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提出了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等摄生原则 以适应自然规律 保障人的健康 法于阴阳 的 法 即效法之意 阴阳 指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和于术数 的 和 为调和 协调之意 术数 修身养性之法 类经 摄生类 即遵循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而采取适宜的摄生方法 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甚至危及生命 二 未病先防的方法 4 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素问 刺法论 中有 小金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维修技能大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咖啡师职业能力测试卷:咖啡店顾客关系管理与服务创新试题
- 2025年大学特殊教育专业题库-特殊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
- 医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生村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年大学劳动教育专业题库- 劳动教育对大学生道德觉悟的影响
- 2025年大学特殊教育专业题库- 特殊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培训
- 2025年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题库-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当代教学
- 2025年钢琴演奏级考试模拟试卷:钢琴演奏级音乐理论试题
- 2025年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题库- 大学社会体育改革与发展探讨
- 丝杠安全操作保养规定
-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九章 运动员选材的测量与评价
-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标识标志
- 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思路、关键点及控制方法课件
- 《情满今生》读书笔记模板
- 胸痛中心网络医院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方案流程图
- 2021年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试题答案
- 甲醇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MSDS
- GB/T 7216-2009灰铸铁金相检验
- GB/T 5796.3-1986梯形螺纹基本尺寸
- 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期末考试复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