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突破中高年级古诗教学难点的策略研究.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突破中高年级古诗教学难点的策略研究.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突破中高年级古诗教学难点的策略研究.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突破中高年级古诗教学难点的策略研究.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突破中高年级古诗教学难点的策略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破中高年级古诗教学难点的策略研究一、现状分析:古诗语言瑰丽、内涵丰富、或清新明快、或悲凉慷慨,在我国文学史上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因此,古诗的教学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有的老师拿到古诗词不讲解,不分析,一味的让学生读和背诵,甚至直接给学生一份翻译,让学生去背诵,通常记下来的只是文字,没有入诗境的体验,更谈不上感悟和共鸣了。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把诗人的生平,题目的理解,诗句的意思一古脑的倒给学生,不但没能在孩子们的头脑里留下点有用的东西,教师自己也累得够呛。有的老师有丰富的古诗词知识,习惯性的把学生当成听众,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强加给学生,全然不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这样一堂课下来,忽略了学生对古诗整体意境的感受能力,学生领悟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冰山一角。可见,学生这样学习古诗的效率是比较低的。二、策略研究 针对以上学生学习古诗效率低下现状的分析,我认为:体会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所在。所谓“意境”,是指古诗所描绘的客观事物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那么,在古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引发想象或联想,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呢?我在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突破古诗教学难点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索:策略一、触景生情,品味意境美苏教版中,有许多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大自然的美景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人不可能单纯地描写山水风光,往往借景来抒情。因此,教学这类古诗,要引导学生领会景与情的融合,品味意境美。【案例】苏教版第十册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师:夏天的雨很大,那诗人苏轼看到的是一场怎样的雨呢? 生:雨来得很急师:雨来之前,你看到什么了?生:黑云像墨翻了一样在滚。师:这个云就像.生:像打翻的墨汁在翻滚。师:把你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师:哪里可以看出雨很大、很急。生:白雨师:你看到是白雨,可见雨之大,谁来读读。师:还有其它的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了生:“乱”字,说明下的很急,没有规律。师:乱的妙。真。神。让我们把这些感受带进去,读一读。师:那这场雨又是怎样去的呢?你来谈.生:一下子就没有了,从“忽”字感受到的。师:除了“忽”字,你还能从哪个字看出?生:“卷”感受到风像龙卷风一样很凶猛。师:读,再读,来的猛一些。师:吹散了云朵,吹走了雨。此时他的心里肯定很生:很失望。想好好欣赏一番,结果还没有看尽兴,雨就没有了。师:读读最后一句,生:向楼下望去的时候,肯定很惊叹。“水如天”师:就是这样一场让人惊叹的雨,如同蓝天一样洗过,非常的清纯,非常的淡。师:一黑一白,色彩分明,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西湖的美景,一边赏景一边吟诗。师:我们陶醉了,在西湖饮酒的诗人也陶醉了,让世人魂牵梦萦十五年,读:生: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师:无论是春雨还是夏雨一样让人心醉。婉约是一种美,豪放也是一种美。正因为如此古诗才让人如此回味,让我们再来回顾那种洒脱之美。生:齐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扣住了本首诗的诗眼“雨”字,大做文章。引导学生通过雨前、雨时、雨后这个下雨过程,了解西湖景物的变化。学生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让学生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跟随诗人在西湖边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为之陶醉。策略二、紧扣细节,感受形象美。苏教版中,如池上、小儿垂钓这类写人物的古诗通过短短二十几个字来表现人物。教学这类古诗,只有从揣摩人物细节入手,才能传达出人物内在的神韵,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案例】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小儿垂钓师:其实,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可以把自己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生:我从“蓬头”中品出了淘气,也许他太贪玩了,连头发也来不及梳了。师:一个“蓬头”,让人忍俊不禁,真是野趣十足呀!生:我从“侧坐”感受到这个小孩垂钓很悠闲。师:是啊,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闲趣中又透着一丝情趣。很好!生:我觉得这个小孩很聪明,他害怕鱼儿跑了,所以就“遥招手”“不应人”。师:“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此刻在想什么呢?生:啊呀,你千万别过来,别吓跑了我的鱼。生:别吵,你到我面前来,我轻轻告诉你,别吓跑了我的鱼。师:借助手势,读出你的担心来了。“嘘”这个教学片段抓住几个重点词,采用白描的手法,把一个幼稚的儿童刻画成天真可爱、聪明机智的儿童形象。从“蓬头”、“侧坐”可以感受到一个不讲修饰、淳朴的乡村儿童,从面对“路人借问”,而“遥招手”的细节中,体会到他的天真可爱。策略三、以事寄情,感悟情感美苏教版中,有一些古诗通过叙事来抒情,有的表达了思乡之情,如静夜思;有的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的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如、示儿等等。教学这类古诗,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体会诗人所寄托的情感。【案例】苏教版第十册第25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为什么李白看见的是“孤帆”呢?生1:好友孟浩然已渐渐远去了,李白依依不舍。生2:李白的目光追随着好友孟浩然,别的什么都没有在李白眼中停留。师:老友就要去他方,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你们的语言描绘一番。生1:依依不舍 恋恋不舍生2:难舍难分生3:情深意长、依依惜别师:这情景体现在哪两句诗中,读出来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大家说得好,说得对,正是这两句写出诗人伫立江岸,望断春水,不舍君去,心中默念什么?(学生发挥想象或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表达。)生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生3:放心吧,我会想念你。生4:江水啊,你平安地送友远去吧!生5:朋友啊,早日归来,我们再相聚“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为什么只见“孤帆”?以一个问题“孤帆”为发散点,引发学生思考,给学生们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沟通,去表达。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李白的恋恋不舍传递给远方的孟浩然,让他们的友情天长地久,引领学生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与文章达到共鸣。 策略四、托物言理,领悟哲理美苏教版中,有些古诗富有深刻的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哲理诗句。教学这类古诗,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物”与“理”的联系,领会诗中的哲理美。【案例】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2课观书有感师:当时诗人在读书,有一个地方看不明白,看到了池塘边的景色恍然大悟,就写下了观书有感这首诗。看到了什么景色?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生:看到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天光和云影倒映在水面上,在水中闪耀浮动。师:还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所以池塘里的水才这么清。师:悟到了什么?生:我悟到:诗人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要想知识渊博,就必须多读书。生:我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够具体,这首诗里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要想永远都有学问,就得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去填充,说得俗一点,就是两个字:充电。所以我诗的题目不能改。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一遍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一块半亩大的池塘清得就像一面镜子,天上的阳光和云彩在水面上浮动,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一位诗人正在岸边读书。生:我仿佛看到:一个少年在池塘边读书,十年如一日。后来,他成才了,做了大官,可他仍然刻苦学习着。生:我看到:一个半亩大的池塘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太阳光和云彩的影子在水面上闪耀。为什么池塘里的水会那么清澈呢?原来在它的源头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涌进来。回忆完这一切,眼前立即出现了这样一行字:要想有真才实学,就得不停地“充电”。诗中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家喻户晓,寓意深刻。诗人朱熹借读书时所看到的情景来教育子女,但是诗人在诗文中,却未曾提到与读书、学习有关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用意,透过文字体会诗人的感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没有直接点出主题,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意境,与文本、诗人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揣摩诗人的用意。学生的思维活跃,所获得的感悟也深刻。策略五、填补空白,体现互补美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歌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就是一幅恬淡的山水风光图。这些古诗总留有许多艺术空白,应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艺术空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中不仅能体会到诗文之美,而且能在脑海中再现诗中的意境。【案例】苏教版第十册第4课游园不值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的意思了。再读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我仿佛看到这园子里花红柳绿,五彩缤纷的。生2:我也这么认为,我想里面应该是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了。生3:我仿佛还看到一枝杏花,被挤出墙外来的。师:你这个“挤”字实在用的太美了,那么你们能想象一下这枝杏花是如何挤出来的吗?生1:这枝杏花,看到满园都是鲜花遍地,找不到自己的地方了,所以它使劲成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空间就是伸出墙外。生2:杏花的“挤”,是靠着自己的努力,靠着自己的蓬勃的生命力才“挤”处墙外来了。师:这一“关”一“出”,似乎让人感到一种力量在心里涌动,你们能告诉老师,这股力量是一股什么力量吗?生1:这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生2: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生3:这是一种出人投地。师:你们能悟出点什么了吗?生1:我知道,只要勇于突破,就能出人投地。生2:我感觉只要我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我们。生3:我们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像这枝红杏一样伸出墙外来的。师:对,我们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朝气的新生代,只要我们付出努力,拿出“挤”的勇气和毅力,那是任何外力所无法阻挡的。老师祝愿你们都能如这一枝红杏,高高地伸出墙外来。在教学中抓住“春色满园”的“满”字,激发学生想象春色之美,并从描述春色满园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抓住三四句中“关”和“出”这一对关键词一对矛盾对立的词去引导学生探索体会这两句的深刻含义春天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