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善待学生解题错误 演绎课堂教学精彩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平均数问题复习”的教法比较天门市皂市镇李场小学 舒 珍有人说:没有错误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学生出错之时,就是老师出彩之时。看来学生的“错误”的确是一种教学资源。最近,我对“平均数问题”进行了两轮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使我对“错误”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只要我们能做到善待错误、研究错误、并善用错误,“错误”必将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宝贵财富。案例片段一教师出示下面信息:李场小学六(1)班学生参加数学笔算能力测试。女生组15人共得1475分,男生组30人共得2400分。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女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生2:男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生3:全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师:怎样解答这些问题?生4:用147515=95(分)求女生的平均成绩。生5:用240030=80(分)求男生的平均成绩。生6:用(1475+2400)(15+30)=85(分)求全班的平均成绩。生7:我不同意他的做法,应该用(95+80)2=87.5(分)求全班的平均成绩。师:我们在求平均成绩时,应该用“班级总分除以班级人数”,所以生7的方法是错误的。你们记住这样的题目就应该用“全班总分总人数=平均分”来求,大家齐读两遍。生7(询问老师):为什么我的方法是错误的?师: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课堂上就不研究了,下课以后再和你讨论。反思与实践我为什么会视学生的错误而不顾呢?众所周知,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学生对于这个关系式的理解尚且困难,何况生7的解题策略不要求全班同学理解。我甚至认为生7的解法不仅会引起不必要的思维干扰,还有可能影响最普遍解法的掌握程度。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生7的做法“一票否决”,对学生的反问“采取回避”,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填鸭式”教法向学生硬灌一般“求平均数”的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浪费了课堂动态生成的错题资源,导致学生在练习反馈环节错误率达60%以上。由此可见,仅仅从“比较”的维度解释平均数的意义,看似顺畅的教学现象背后,实则还潜藏着学生难以跨越、教师也很难察觉的认知障碍与思维断点。如果教师能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原点与教学资源,再通过一系列追问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有所提高。虽然说解剖课例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惟其痛苦,才有“凤凰涅磐”般的重生。于是备课的焦点再次落到了“数据的代表”上来。能否从“数据的代表”的角度,重新为“平均数”寻找一条诞生的新途径?此时便有了第二次实践。案例片段二为了防止学生的机械模仿,我用电脑画面出示下面的信息:小辉去外婆家要走一段长720米的山路。去时是上坡路,他平均每分钟只能走60米,沿原路返回时,他平均每分钟能走80米。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求出小辉往返的平均速度吗?生1:我能。用(60+80)2=70米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生2:我不同意他的做法。昨天老师讲过:求平均数应该用“总数量总份数”,这道题虽说是求平均速度也就是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应该用“往返的总路程往返的总时间”即7202(72060+72080)=68米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正确?通过统计发现:两种方法的认同率各占一半。(少数学生没有观点)师对生1: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去时平均每分钟走60米,返回时平均每分钟走80米,所以把两个平均速度进行平均就得到了往返的平均速度。师:哦,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利用图表进行分析:(教师一边引导学生分析、一边填表)时间序号1239101112去时60606060606060回时80808080/平均70707070606060师问:去时要走多少分钟?(12分钟)平均每分钟走60米可以看作1至12号每分钟走且只走60米。返回时要走多少分钟?(9分钟)平均每分钟走80米,可以看作1至9号每分钟走且只走80米。那么怎样调整后往返每分钟走的路程一样多呢?生一起回答:多的给少的。师:显然,“一帮一”是最常见的策略。可是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麻烦:返回时每分钟走的路程帮助它对应号数的去时每分钟走的路程,由于去时比返回时多走了3分钟,这样一帮一后,去时第10、11、12分钟每分钟仍然只走了60米,也就是说往返的每一分钟走的路程没有变的一样多。没有变得一样多,说明求出来的是不是平均速度?生这时恍然大悟:用两次平均速度的和除以2不能得到往返的平均速度。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呢?学生从图表中很快得出结论:当往返的时间相同时,才能用两个平均速度的和除以2。师小结:也就是当各部分的份数相等时,用“各部分平均数的和除以平均数的个数”就非常简单。师接着又利用图表,引导学生用“移多补少“的策略,将返回时平均每分钟走的路程看作两部分:一是和去时同样多的部分,二是比去时多的部分,将这多的部分再平均分给往返的每一分钟,再加上原来每分钟走的路程,就得到平均速度。即60+(80-60)(72080)(72060+72080)=68米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几种方法各自的优势。接下来求平均数问题的练习,顺畅自然,一气呵成。感悟与反思第二次试教,虽然花的时间很多,但我可以感受到学生时时刻刻、真真切切地在经历探索、验证的全过程,随着教师组织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随之逐步优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机械的执行预先设定的教案,而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立足学生现场思路,灵动组织教学进程,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让“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两次实践及两次比较,使我深刻认识到:1、教师要善待学生的解题错误。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错误”往往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及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如何看待生成?钟启泉教授曾作过这样精彩的论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这说明,当课堂真正还归学生的时候,一堂课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学过程,已经远远不是在备课的时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解答实属正常,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随意横加指责或漠视不管,要树立正确的“错题观”,以平和的心态鼓励他们,从学生实际存在的错解问题出发,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弥补学生的“不足”为教学目标,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的“一路凯歌”,而视学生的差错如“洪水猛兽”。相反,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兴风作浪”,设计“陷阱”,引错促思,使学生“成长拔节”。 2、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解题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和学生都要善于反思错误的原因。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要教书育人!关注就是要尊重,关心,牵挂。尤其要高度关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围绕“三维”目标开展合作、交流、对话、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强化“出乎意料的问题”意识,并因势利导将问题转化成教学资源。当然,数学教师更加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发展,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操作,探索,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甚至猜测去判断学生错误的原因,一厢情愿的讲解,致使讲解费时低效。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解题中的困惑甚至是错误的想法,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从中找到学生出错的根源,并且把学生的“错误”当成课堂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在疑惑处点拨,在错误时提醒,在障碍处作文章,利用“错误”展开教学,去“伪”存“真”,点“石”成“金”,在学生的思索、讨论中展现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课堂。3、教师要善用学生的解题错误。教师和学生都要建立自己的“错题本”,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新理念,通过“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提升,解决问题,提高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用“错题本”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并注明错误的原因和正确解法。教师也要建一个“错题本”收集学生的错题,在“错题本”上总结不同学生发生的不同错误或错误的不同表现。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以研究者的眼光积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过程、行为等,还可以通过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把教学反思呈现出来。及时地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不足的原因,记录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影响较大的典型性问题,进行追踪与设计,形成教学行动研究方案,开展教学行动研究。从而有选择地给学生做精当的分析讲评。每周末教师可带着周内学生的“错题档案”,上一节“错题反思”课,在薄弱处重锤敲打,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提高成绩。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书:子女监护权与财产分配综合方案
- 离婚协议签订前七大法律问题解析及应对策略
- 复杂离婚财产分割及子女未来生活品质协议
- 交通银行2025昌吉回族自治州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邮储银行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辽宁地区
- 2025年3D打印的个性化服装设计
- 建设银行2025乌兰察布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2025行业新兴市场发展报告
- 2025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 农业银行2025漳州市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题库
- 医学影像技术职业生涯规划
- 内瘘球囊扩张术护理查房课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文本版(附答案)
- 牙本质过敏症课件
- 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
- 【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清晨》课件PPT
- 河南省道路救援收费标准
- 色盲检测图(第五版)-驾校考试-体检必备-自制最全最准确课件
- 特殊教育的基础理论-特殊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 毕业生转正定级审批表
- 动画运动规律-动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