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动因与约束.doc_第1页
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动因与约束.doc_第2页
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动因与约束.doc_第3页
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动因与约束.doc_第4页
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动因与约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动因与约束摘 要:分部信息的披露主体主要是上市公司。公司出于竞争投资者有限的资金等目的有自愿披露的动因。由于分部信息披露存在成本,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将通过对收益和成本的权衡来决定分部信息披露。由于分部信息披露的外部性、分部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等,不能完全依赖于自愿披露,必须分部信息披露进行适度的管制,强制公司披露分部信息。关键词: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监管The Cause and Restriction of Seg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Abstract: Publicly listed companies are the main providers of segment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compete for limited funds of investors, they are willing to disclose segment informat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cost of seg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no regulations, they will balance between costs and returns to determine the disclosure level so as to pursue self-interest maximization. Due to the externality of seg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asymmetry of segment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voluntary disclosure can not be count on completely, the disclosure of segment information must be regulated appropriately, so as to force companies to disclose segment information. Key Words: Disclosure of Segment Information; entity合并会计报表综合反映了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使信息使用者了解整个企业集团的全貌,但其所反映的高度聚合(aggregated)的信息同时也掩盖了企业集团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营情况。为了降低合并会计信息的聚合度,弥补合并会计报表的不足,需要披露分部信息。Brown(1997)对分析师的调查结果显示,披露的分部信息与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一起被视为公司最重要的三种财务信息。关于分部信息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IAS14分部报告指出,分部信息是有关“产品和劳务的不同类型及在不同地区经营的信息(常称作分部信息)”注释 IASC,IAS14-Segment Reporting, pa。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SFAS131企业分部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中则认为分部信息是有关“企业从事不同种类的经营活动的信息和企业在不同的经济环境经营的信息” FASB,SFAS No.131: Disclosures about Segments of an Enterprise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para3.。我国著名会计学家王松年(1999)教授等则认为分部信息是对一个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按照地区、行业、产品类别等分解归类(注:王松年教授指出,“所谓分部报告,就是将一个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按照地区、行业、产品类别等分解归类,借以向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集团不同分部信息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出,他认为分部信息是对一个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按照地区、行业、产品类别等分解归类。王松年,薛文君,“论财务报告的改进”,会计研究,1999.7,p7)。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的200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会计中所持的观点是,分部信息是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有关收入、资产和负债等有关信息。笔者认为,尽管上述有关分部信息的定义表达并不一样,但本质的含义却是一致的。笔者对分部信息做如下理解:分部信息是企业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一种财务信息,是对合并会计报表信息披露不足的必要补充,通常以附表、报表附注或在财务报表中向信息使用者披露,是关于企业经营不同类型的产品或劳务以及企业在不同地区经营的信息,它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合理评价企业的风险、收益和发展前景,从整体上对企业做出更有根据的判断。在对分部信息概念的界定中,笔者强调了分部信息是一种财务信息。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SFAC No.1)中明确指出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包括附表和附注)、其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所以,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分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主要(但不限于)是有特定的几个会计报表即财务报表来反映。分部信息通常以附表、报表附注或在财务报表中向信息使用者披露,显然属于财务信息。阎达五、耿建新教授(1998)指出,“分部报告亦即财务信息的分部报告,是指对一些在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都有业务的企业,按其经营业务的不同性质或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分别编制报出的财务报告”阎达五,耿建新等编著,高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6,p375。另外,廖洪教授曾就财务信息和会计信息做了区分,认为“会计信息包括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我们将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称为狭义的会计信息,而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称为广义的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包括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和运用财务管理方法生成的各种信息” 廖洪著,会计理论及其应用分析。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1,p303318。关于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具体区分,参见该书。分部信息披露主体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主体,我国一些学者在探讨会计信息的供给时往往是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的。由此出发,如果仅简单地从会计信息的生成来看,则会计信息的提供主体是企业的会计人员,因为会计人员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准则、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通过加工、处理最终形成对外呈报的会计信息(如王锦璋,2000等);如果从企业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来看,则会计信息的提供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如杜兴强,2003等),因为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管理者为解脱受托责任,应当向企业所有者提供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美国会计学家威廉.H.比弗也在财务呈报:会计革命一书中指出“财务呈报是管理当局的主要职责所在”威廉.H.比弗著,薛云奎主译,财务呈报:会计革命。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1页。但是,如果我们从整个会计市场来考察,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其提供者是各种会计主体单位,主要是企业(如黄世忠,2003等),包括“上市公司、非上市国有企业、各类中小企业等” 陈信元等,“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2000年会计学论文选。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241242页。李姝(1999)也认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供给者是企业,并把企业分成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两类。上市公司有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义务,其会计信息是构成会计信息市场流通信息的主要部分,也是资本市场中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目前,从我国相关的分部信息披露规范来看,要求对外披露分部信息的主体主要是上市公司,因此,笔者界定分部信息的供给主体为上市公司。林斌(2001)通过比较中美年度报告内容发现,在我国年度报告的内容中,所披露的“分部报告信息远远不如美国的内容多” 林斌,“会计信息披露:分析与改进”,2001年会计学论文选。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355页。我们知道,在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跨国经营的情况下,分部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投资者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王永海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本内涵”一文中援引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Trueblood委员会观点。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月第173页。,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来说,健全、完善分部信息披露规范,提高分部信息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分部信息披露动因一、自愿披露动因按照现代企业理论, 企业是生产要素的交换场所(Cheung, 1983)。投资者是生产要素所有者, 企业是生产要素的使用者。企业要取得有限的资源, 必须向其所有者提供一种能证明其使用效率的信息。外部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为了减少风险,必然要先了解企业的有关信息,然后才能决定是否投资。Mertom(1987)的研究表明,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情况下,公司可通过自愿披露使更多的人了解公司,从而不断扩大公司投资者的规模,进而增进了公司价值。Diamond 和 Verrecchia(1991)的研究也表明,自愿披露降低了公司与市场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增大了公司股票的交易量。管理当局与其它企业管理当局共同竞争投资者的资金,具有提供财务信息给投资者的动机(Healy和Palepu,1993)。所以,企业出于从外部吸引投资、筹措资金、取得商业信用等目的,有自愿披露分部信息的动力。在美国,在SEC1969年要求披露分部信息以前,已经有公司自愿披露分部信息了。Hobgood(1970)通过对614家样本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大约有一半的公司在1967199年间自愿披露了分部收入。实证研究结果为自愿披露提供了理论依据,披露的增加可以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或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Piotroski(1999)研究了自愿增加报告分部的数目对分析师盈利预测计算的影响,发现自愿增加分部的公司经历了正的盈利预测修正。与这一发现相一致,Botosan和Harris(2000)在研究了季度分部信息自愿披露后,发现公司在经历了流动性和分析师评价下降后更可能自愿增加报告分部的数目。这似乎是在试图缓解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另外,Botosan(1997)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信息使用者主要使用年度报告进行决策的情况下,披露信息多的企业比披露信息少的企业权益资本成本降低9%。Sengupta(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其它潜在的利率影响因素(如特定的行业风险、贷款的构成、市场条件等)确定的情况下,债务成本与信息披露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信息披露量增加1%,企业的利息费用平均下降0.02%,样本企业中披露程度最高的企业与披露程度最低的企业相比,利息费用总额的降低接近1.1%。汪炜、蒋文峰(2004)采用2001年1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16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统计样本,研究了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披露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公司的平均资本成本将减少0.036%。他们据此得出结论,在控制了公司规模、财务风险因素以后,提高上市公司的披露水平将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Bradbury(1992)、Mckinnon和Dalimunthe(1993)利用一个经济诱因框架研究了自愿分部信息披露和特定的公司特征之间的联系。Bradbury对新西兰公司的研究发现,自愿披露与公司的规模、财务杠杆有关系。Mckinnon和Dalimunthe对澳大利亚公司的研究发现,自愿披露与公司规模、所有权的扩散、附属公司的少数权益等有关。令人感兴趣的是,他们没有发现多元化与自愿披露之间有联系。Aitken、Hopper和Pickerin(1997)利用Mckinnon和Dalimunthe所选择的样本公司,改善了多元化的度量方法,结果发现多元化与公司的自愿披露存在联系。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跨行业、跨国家(地区)经营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在19971999年财务指标排名50强的上市公司中,有37家公司从事多元化经营 上海证券报2000年5月23日。,并且93.33%的机构投资者和88.89%的个人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分行业信息(吴联生,2000),而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情况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如果披露更为详细的分部信息,将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吸引投资者的投资,降低资本成本。上市公司为获得信息披露带来的融资便利,有可能自愿披露分部信息。不过,自愿披露可能会受到资本市场的筹资压力、经理人市场的完善程度、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Harris(1998)考察了竞争与分部信息披露问题,发现在竞争不太激烈行业的经营单位更可能作为一个分部披露。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自愿披露分部信息的积极性不高,桑士俊博士(2001)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编报者都选择不会自愿披露分部信息。此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成了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管理者(企业管理当局)出于解除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也有主动向外提供分部信息的动机,使企业的所有者了解企业经营不同产品或劳务以及在不同区域经营情况的信息,表明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二、强制披露动因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由Eugene.Fama在1970年首次提出的。Fama(1970)指出 Eugene.Fama,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Journal of Finance, XXV,NO.2 (March 1970), pp383-417.,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及时地反映所有相关的信息。Jensen(1978)认为如果根据一组信息从事交易而无法赚取经济利润,那么资本市场是有效的。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以后,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检验,这些检验主要分为三类:弱式检验;半强式检验;强式检验。相应地,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被划分为三种形态:弱式(Weak Form),半强式(Semi-strong Form)和强式(Strong Form)。强式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充分且迅速反映市场上的所有信息,企业信息披露不会影响证券价格,投资者无法以任何信息获取超额利润。半强式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反映了一切公开可以得到的信息,包括与现在和过去证券价格有关的信息,企业信息的披露会影响证券价格的波动,从而引起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变化,投资者可以利用内幕信息获取超额利润。弱式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反映了过去交易中所包含的信息,并会对新信息做出迅速的反应,企业信息的披露会影响证券价格的波动,投资者可以利用未公开的内幕信息和目前已公开的信息获取超额利润。在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时,弱势有效市场必须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目前,很多学者认为美国证券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近几年来有一些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时至今日,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具备有效性或属于何种形态的有效性,尚且没有定论,赞同比较多的观点是,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弱式形态(如陈小悦、陈晓和顾斌(1997);胡朝霞(1998)等)。从世界上主要国家来看,无不对分部信息披露做了规范。虽然美国证券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但其分部信息披露要远远比我国的分部信息披露要详细、完备。作为弱式有效证券市场,在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非常普遍的情况下,完善分部信息披露对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十分重要,尽管企业有自愿披露分部信息的动因,但通过准则、制度来规范分部信息披露仍是非常必要。并且,“自愿披露要符合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就有必要对信息披露加以管束”晓远,“试论会计信息披露的供给理论”,会计研究1998. 6第1520页。注:所需的外部条件如资本市场筹资压力、健全的经理人市场、公司兼并的压力等。(孙铮,1996)指出,在一个管束不尽完善甚至比较脆弱的环境下,自愿披露的滥用往往会造成消极的后果。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基于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研究,认为强制性信息披露无效。Stigler(1965)比较了美国证券法实施前后各五年新发行的证券价格的变化,结果发现两组证券价格在两个时期内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差别,据此他认为强制性信息披露对公开发行证券几乎没有明显影响。Benstion(1971)研究了美国二级市场强制性财务信息披露的功效,认为强制性披露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明显的利益。Simon(1989)的研究也发现,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在1933年证券法实施前后有明显的价格与价值偏差。Najarajan和Sridhar(1996)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认为披露要求的增加可能会引起公司降低其披露的价值相关性,并导致不能披露一些价值相关的信息。因此,要求更多强制分部信息披露可能增加信息不对称,并可能在事实上损害增加的强制披露的可能利益。不过,也有一些学者赞成强制性信息披露。Coffee(1984)认为市场无法提供合适的信息,会计信息具有公共商品的性质,市场失灵理论要求强制性的信息披露。Baillie(1993)认为,并不是强制性信息披露无效,只要信息披露的重点转向二级市场有经验的投资者和分析师,注重未来预测与市场风险,强制性信息披露就会有效。笔者认为,与发达国家相对完善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很不完善,加之上市公司在分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根据桑士俊博士(2001)的问卷调查结果,编报者缺乏自愿披露的积极性。因此,尽管有一些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分部信息(丁兆军,1998),但仍应该强化分部信息披露,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分部信息需求。我国现行的涉及分部信息披露的规范有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等,这些准则、制度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分部信息,构成了公司披露分部信息的强制性动因。分部信息披露约束企业作为分部信息唯一的供给者,在披露分部信息时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前面笔者讨论了分部信息披露的动因,披露分部信息是有成本的,与企业披露其他信息一样,披露分部信息业必须遵循成本收益原则。“收益成本”是分部信息披露约束条件,只有当企业从分部信息披露行为中所获取的收益大于其披露成本时,企业才会主动进行分部信息披露。即使分部信息是有用的,如果披露分部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也不应披露。因此,分部信息披露成本成为制约分部信息披露的因素。分部信息的披露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而可能发生的一切支出项目,以及由于某一披露行为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损失(机会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披露分部信息的直接成本包括分部信息的收集、处理、审计鉴证、存储、传输等成本,还包括企业会计人员分部信息披露的培训成本、对已披露会计信息的质询进行处理和答复等后续成本。对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分部信息的成本, 应从前述成本中剔除出去,因为无论这类信息是否对外披露,企业都会要承担。在实务中,分部信息的披露通常是基于公司内部管理报告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从无到有、一切从零开始,这使披露分部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另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也使分部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及传输成本大大降低。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迈克詹森(Michael Jensen)教授指出,“1990年计算机处理速度的成本是1980年的成本的1,因此,1972年由于成本太高而无法得到的某些有用信息在今天可能是合理的” (美)斯蒂芬.A.泽弗,贝拉.G.德兰主编,夏东林等译,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问题与争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p226。特别地,根据SFAS131,分部信息披露建立在与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系统相同的基础上,“管理者不必为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都引致成本,企业长期以来为内部报告而搜集经营分部信息发生成本,现在他们只需将信息对外披露,只导致有限的管理成本” Don Herrmann and Wayne Thomas.Reporting Disaggrated Information: ACritique Based on Concepts Statement No.2 Accounting Horrizon,Vol.11,No.3 September,1997.p3544.。值得注意的是,分部信息披露的成本在测度上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以审计费用为例,企业支付的数额往往是针对年度报告整体而言的,很难从中分离出分部信息部分审计分摊的数额。披露分部信息的间接成本主要有竞争劣势成本和诉讼成本。竞争劣势成本(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Cost)是指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分部信息,调整其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引起的成本。例如,竞争对手可以根据企业披露的业务分部信息和地区分部信息观察到企业的经营战略,适时地调整经营战略。有鉴于此,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如英国、荷兰、法国等,对企业分部信息的披露有豁免性的规定,比如英国标准会计实务公告SSAP25分部报告中规定 Statements of Standard Accounting Practice(SSAP)25: Segmental Reporting.:“根据董事会的意见,如果一些分部信息的披露将会对公司的利益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那么这些信息可以不必披露,但这些信息没有披露的事实必须予以声明”。分部信息披露的越是充分详细,越有可能导致竞争劣势而增加企业信息披露的成本。但是,如果披露不充分,又不能降低投资者的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获取经济资源,并导致较高的资本成本。因此,如何既能满足使用者分析决策问题的信息需求,同时又使企业不会因此而处于竞争劣势,是目前企业分部信息披露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另外,竞争劣势成本在度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企业可能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其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对竞争优势的丧失,很难确定其中有多少是由于分部信息披露所导致的。更有学者指出分部信息披露不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朱丹和屈腾龙(2000)指出,“一些西方企业曾强烈反对披露其销售收入和分部信息,但现在看来,披露这两方面的信息并没有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由于会计信息披露所引起的竞争劣势是相对的”朱丹,屈腾龙,“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供给因素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1月,第74页。如果所有的企业都根据相同的规范真实、公允地披露分部信息,每一家企业在披露分部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获取其他企业披露的相关信息,就不存在竞争劣势问题了。但问题在于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显然要承担更多的披露要求,并且比非上市公司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披露其会计和相关信息,上市公司所要承担的竞争劣势成本可能会大于非上市公司。而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分部信息披露规范不同,如果一个国家对分部信息披露的要求比另一个国家高,两国企业相互披露和获取的分部信息不同,也可能会导致分部信息披露要求较高的国家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桑士俊博士(2001)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89.35%的编报者认为对外披露详细的分部信息会不利于公司的竞争,有损公司的利益。另外,企业可能会因为分部信息披露而引起法律上的争端。例如,企业在界定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时,可能会因为判断失误而将风险差异很大的业务或地区合并披露,从而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引起诉讼。由分部信息披露所可能引起的诉讼成本是披露分部信息的间接成本。诉讼成本包括案件的诉讼费、公关费、律师费和由于诉讼案件使管理人员偏离正常工作状态和精力消耗而产生的损失,以及由于诉讼案件使公司形象在公众中下降所引起的损失。一般地说,诉讼成本是否会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在披露分部信息前无法确定,但在发生后成本相对容易确定。除分部信息披露成本外,还有其他影响企业分部信息披露的因素,如会计理论的发展、披露分部信息的收益、分部信息的交易成本等。某一信息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影响能否合理解释预测、并提供可操作方案的制约。理论上无法解决的东西在实践应用中必然受到限制,而会计理论发展的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知识经济的飞速推进,企业的经济业务也日趋复杂,走在了会计理论发展的前面,从而使得许多复杂的经济业务难以纳入或者较规范地纳入现行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之中,也为企业披露分部信息带来了相当的困难。进一步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发展和完善相关会计规范,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分部信息披露质量。对于企业来说,披露分部信息的收益主要是资本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