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环评工程师复习笔记 导则篇.doc_第1页
注册环评工程师复习笔记 导则篇.doc_第2页
注册环评工程师复习笔记 导则篇.doc_第3页
注册环评工程师复习笔记 导则篇.doc_第4页
注册环评工程师复习笔记 导则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目一 导则与标准总则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环保部标准,地方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即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评价因子筛选时,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工程分析的方法:类比分析法(工作量大,准确)、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和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简便,不准确)根据“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原则做好水平衡生态影响因素分析应特别关注特殊工程点段分析。明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措施须落实到具体时段和具体位置上,并特别注意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分析的内容:工基、生、染、料;公、交、非、保、污总量控制的原则是:节能减排,前提的是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满足清洁生产,提出总量指标建议,需考虑:国家总量控制有关要求和地方环保部门总量控制的具体指标。总则导则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应从 保护、恢复、补偿、建设 四个方面提出。大气导则评价等级规定:烟囱如多一,等级分别记;公铁不同段,等级分别算;改扩污染低,等级可低一;一路超高害,等级不低二;等级可适调,幅度不可高。一(一类区)路(城市路)超(近、超环境质量)高(高能耗多源)害(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监测期:一级项目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监测,必要时做二期,三级项目必要时可做一期,可不监测每期监测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一级评价:取02、05、08、11、14、17、20、23,8个小时浓度值;二级、三级评价:取02、08、14、20,4个小时浓度值。点位布设要求:采用极坐标布点法,取上风向为0度。一级评价,不少于10个,8个方向;二级评级,不少于6个,4个方向;三级评价可不监测,或测2-4个,2个方向。常规地面气象观测项目:时间、风向、风速、温度、低云量、总云量。常规高空气象探测项目:时间、温度、探空层数,每层高度,气压,风向、风速。气象资料分析内容:温度,风速,风向、风频,主导风向。大气预测的步骤:因、围、点、清、气,地、情、模、参、评大气环境评价的结论:选图,强,控,防,总,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属于大气环境质量二类区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SO2 小时均值 0.50mg/m3,日均值 0.15mg/m3,年均值 0.06mg/m3 NO2 小时均值 0.24mg/m3,日均值 0.12mg/m3,年均值 0.08mg/m3 TSP 日均值0.20 mg/m3 ,年均值0.30 mg/m3 PM10 日均值0.10 mg/m3 ,年均值0.15 mg/m3 CO 小时均值10 mg/m3 日均值4 mg/m3 O3 小时均值0.2 mg/m3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SO2,NOx,NO2年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TSP,PM10,pb年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SO2,NOx,NO2,CO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8小时的采样时间TSP,PM10,B(a)P,pb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2小时的采样时间SO2,NOx,NO2,CO,O31小时平均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pb季平均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5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F月平均每月至少采样15日以上植物生长季平均每一个生长季至少有70%个月平均值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2小时的采样时间1小时平均每小时至少有45分种的采样时间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建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15m,否则,对排放速率严50%执行。A1 当排气筒1和排气筒2排放同一种污染物,其距离小于该两个排气筒的高度之和时,应以一个等效排气筒代表该两个排气筒。 A2 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如下。 A2.1 等效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速率,按式(A1)计算:Q=Q1+Q2 式中:Q等效排气筒某污染物排放速率; Q1、Q2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某污染物排放速率。 等效排气筒高度按式(A2)计算: h=((h12+h22)/2)1/2 式中:h等效排气筒高度; h1、h2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高度。 等效排气筒的位置: 等效排气筒的位置,应于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连线上,若以排气筒1为原点,则等效排气筒距原点的距离按式(A3)计算: x=a(Q-Q1)/Q=aQ2/Q (A3) 式中x等效排气筒距排气筒1的距离; a排气筒1至排气筒2的距离; Q、Q1、Q2同A2.1。 某排气筒高度处于表列两高度之间,用内插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式(B1)计算:Q=Qa+(Qa+1-Qa)(h-ha)/(ha+1-ha)(B1) 式中:Q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Qa比某排气筒低的表列限值中的最大值; Qa+1比某排气筒高的表列限值中的最小值; h某排气筒的几何高度; ha比某排气筒低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大值; ha+1比某排气筒高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小值。 B2 某排气筒高度高于本标准表列排气筒高度的最高值,用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式(B2)计算:Q=Qb(h/hb)2 (B2) 式中:Q某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Qb表列排气筒最高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h某排气筒的高度; hb表列排气筒的最高高度。 B3 某排气筒高度低于本标准表列排气筒高度的最低值,用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式(B3)计算:Q=Qc(h/hc)2 (B3) 式中:Q某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Qc表列排气筒最低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h某排气筒的高度; hc表列排气筒的最低高度。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阶段分界时间:恶臭 1994年6月1日综合、工业窑炉 1997年1月1日锅炉 2001年1月1日新建烟囱最低高度恶臭、综合、工业窑炉 15m锅炉 由环评确定,但不低于8m综合 排气筒高度应高于200m内建筑物5m以上,否则,对排放速率严50%执行。工业窑炉、锅炉 排气筒高度应高于200m内建筑物3m以上,否则,对排放浓度严50%执行。地表水导则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分5个档次, 20000m3/d; 1000020000 m3/d; 500010000 m3/d; 10005000 m3/d; 2001000 m3/d。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数目10。 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或者只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数目7。 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数目7。 、地表水域规模 河流:导则以多年平均流量如无,以平水期平均流量作为划分依据。大河 150m3/s。中河 15150 m3/s。小河 15 m3/s。 湖库:枯水期 平均水深和水域面积来划分。 当平均水深10m时,大 25km2, 中 252.5 km2, 小 2 km2 。 当平均水深10m时,大 50km2, 中 550 km2, 小=50水温条件复杂,渗透性强,评价范围可能取大值,否则取小值。二级50-20三级=2=6中等=2=6简单=163、地下水环境:标准指数法预测因子选取地下水环境:I类建设项目:与拟建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特征因子。II类建设项目:水位与水位变化所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相关的因子。预测方法: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数值法;二级评价 数值法或解析法;三级可用 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者类比预测法。评价II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流场或地下水位影响时应依据:地下水资源采补平衡。 水质监测频率:1级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丰、平、枯。2级有3年内的监测资料,进行一次即可,否则,一个连续水文年丰、枯各一次。3级项目评价期内至少1次水位、水质,尽可能在枯水期。预测原则I类项目,预测不同方案的水质;给出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的预测结果II类项目:预测不同方案的水位,以及影响范围III类:I+II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电梯噪声属于非稳定噪声,非稳定噪声评价量为Lmax频发、偶发噪声评价量也为Lmax,凡属于非稳定噪声就用Lmax5 评价工作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包括:a)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b)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c)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5.2 评价等级划分5.2.1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为详细评价,二级为一般性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5.2.2 评价范围内有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 dB(A)以上不含5 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按一级评价。5.2.3 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 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5 dB(A) 含5 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5.2.4 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 3096规定的3类、4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 dB(A)以下不含3 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按三级评价。5.2.5 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噪声现状调查,应收集1:200050000的地形图。对于建设项目,一般都用贡献值评价,对于敏感目标,一般都用叠加后的预测值评价。声环境质量标准 4b类使用于2011年1月1日后通过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各类突发噪声不得超过15db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以下三种测点条件(指传声器所置位置)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1)一般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 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 m以上。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 m高度处。 (2)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距墙壁或窗户l m处,距地面高度1.2 m以上。来源:考试大 (3)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 m,距窗约1.5 m处,距地面1.21.5 m高。 机场标准各适用区域的标准值为:特殊住宅区,居住、文教区70;除一类区域以外的生活区75 ;标准同时配有测量方法。振动标准本标准值适用于连续发生的稳态振动、冲击振动和无规振动。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10 dB,夜间不超过3dB。工业企业噪声排放限值夜间频发噪声不得超过10db; 夜间偶发噪声不得超过15db;建筑施工噪声昼间夜间7055测量结果修正表差值3456-10修正值-3-2-1超过10 不修正测点高度1.2m以上:质量标准(一般户外,敏感点户外,敏感点户内1.2-1.5m),工业企业(所有高度),建筑施工(所有高度),社会生活(所有高度)高于围墙0.5m处:质量标准,工业企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一般情况下,厂界1m:质量标准,工业企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室内:质量标准(距任何反射面1m,距窗户1.5m),工业企业(距任何反射面0.5m,结构传声还要求距窗1m),建筑施工(距任何反射面0.5m),社会生活(距任何反射面0.5m,结构传声还要求距窗1m)生态导则两特殊、两区、两公园、两重要,两天然”特殊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要生态敏感区文本只提了8个,注:两区风景名胜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两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两重要重要湿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两天然原始天然林;天然渔场。工程分析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重点。生态环评工程分析的重点: 1、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2、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3、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4、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生态背景调查应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物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如涉及:国家和省级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如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生态现状评价制图基本要求:三级:地理位置图,工程平面图,土地、水体利用现状态,生态保护措施布置示意图 (3)二级:(3)+地表水系图,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分布图,重要生态因子评价成果和预测图 (2)一级:(2)+植被类型图,生态监测布点图生态导则生态保护措施应按照 避让、减缓、补偿、重建 的次序提出。开发区环评开发区环评:开发区边界应与外部较敏感地带保持一定的空间防护距离生态适宜度采用三级指标体系,单项指标可分为4级: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总量控制指标:大气:烟尘、粉尘、SO2;水:COD、NH3、TN、TP以及受纳水体最为敏感的特征因子。开发区环境评价实施方案:简、装(状)、分析、识别、标、设规划方案分析突出开发区布局合理性和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开发区规划环境可行性综合论证:总体发展目标合理性,总体布局、环境功能区和环保目标合理性,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是与 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布局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对比 3个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合理性分析是与 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对比 2个规划。规划环评原则:科学、客观、公正原则,早起介入原则,一致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五原则)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 1规划分析,包括分析拟议的规划目标、指标、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2环境现状与分析,包括调查、分析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拟议规划的主要因素。3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包括识别规划目标、指标、方案(包括替代方案)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环境目标,选择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指标。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预测和评价不同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5针对各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6开展公众参与。7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8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分析、现状,目标,评价、对策、攻(公参),坚(监测),编报告规划方案初步筛选的方法:专家咨询、类比分析、矩阵法、核查表法。规划环评的环保对策优先顺序:1.预防措施,2 最小化措施,3减缓措施,4、修复补救措施,5、重建措施。大原则“预防为主”规划现状调查的常用方法:环境风险评价凡是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储存危险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亮的功能单位就是重大污染源方法措施:4.1熟悉风险防范措施;(1)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目标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厂区周围工矿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等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厂区总平面布置符合防范事故要求,有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所。(2)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对贮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危险源的贮存地点、设施和贮存量提出要求,与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敏感目标的距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系统;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处理系统;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通道及避难所。(4)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和在线分析系统设计方案。(5)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爆炸危险区域、腐蚀区域划分及防爆、防腐方案。(6)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7)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选址、危险、工艺,需要自动、电气消防站。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达到以下条件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1)含水率小于30% (2)二噁英含量低于3ug/kg (3)浸出液危害成分低于限制一般工业废物经处理后低于该限值也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和一般工业废物在生活垃圾填埋场要分区填埋。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生活污水厂污泥含水率要小于60%,才能进场。不得进场的:1、除飞灰以外的危险废物。2、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3、未经处理的粪便。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