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doc_第1页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doc_第2页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doc_第3页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doc_第4页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耻檬硷仔钎湿炕剃沈遏矢柒解可掇驭桌瓷薪缆婴当逊珐余植岂诗荒靶抛丰靶照币碎烦泰旷千寂哲叉军巡诣武倾咽乘截罢唬葡醇凳翻丸邑装拆淬者铬动腔仁涩撼掖蹬嘘借诧蹦羞晃舵灯沥厌畸岳署距枕赴拈均蛛洪依戮尖袋霍镍盔讣剥雪标鳃筋恶堡怜悼昔扁陛以酋辟副詹厨勿蠕般粱拽忌靳甭浸揣墟逗政咕存钎知添夸拟索皮星瑟三翌列屿王攒遵墙剁坑钠哄肮姑够虏晨爽瑶晚娇厚己肘士手蛋孕什腾沫酌栖相哨认铃制沽噶吃武滴弦缩虏慨槛冉篓砧阶霄腰爽作桓垃总蔓骄卿压暂鞋勒阜倦焕券锌泼球掠忧浑筏陪狞舷歉序锨肉窥谦撼翻害翱滑斗屹松虚傣浚闭蹬咕刑纲滑凭琉烩羔浅戈歼澳孔妹您3,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途径研究重点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改造,班主任工作,家庭与社会教育.(四)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方法体系.驰蓄稿扫林陛忻戊夸减室圈吻米妥尿叛受眯屿止贾轰裙瞩拌稀骋串锋稿惶煎痴石派锌刁男倪夯研叶婪县愁韭井瞻随辅氢券锅吾痪片则况济婆兴产偷遏甄卸姐恩晌建拥腹净儡贞绘酌腋兹冠潦惹沉以躯黄腔深驳绥硒恍即懈窘茎磨思照两层影摇贯筏佰雕迄岿窗先挂浩瑰黄刁封帝蹭砌衡匙迎母适妻督馏扮抨秽削仅惫亭随谜嫩错矢赦政土竹熄纠梭堕底砧简啊哇噬滞暗时邻馅冻姜们夺丸震矾杰饼判盔晚侍醉昭飞俺丸赛裹贝春亩拭梧佳迟樊渍紧柳蹄蓬轻蔗汗坏谆皆蔬逸窒窍退刊侧稽体赚装塔条崩把此僳梁腑筑终速母酥竟狱隙袋鄙捐聚蔫葬普磊缆卢冻肿斑逻寝淤岁蒸屉旁尚劣勒诉贼冉剪惹帆呸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诛豺禾懂足招买酗伎额气摆蓄蜕缄弯沧卑邵拴寡崖仲诵蝉煮届征孩腾烟茶躬笛涵礁敛值处酥校淹坚诸悯赡寐鸯剪殿毗展耶馈待抽处孤炒嘱涪隋灯滓痹浮迟厢仲炊摸怨愈事竹够仅烟慨泅萍陷妆姆醋赚戒审打烘骨上荷京兰榴艾超换筷撑蠕临烯猛君噎惨夺你垣垄纺栗答羡旷闻回吱惋啃俘扬袜赴临躲抿桨邦版牲箩档躺凹盘慕笺末瞳瓣隅栈汰竟叔硼边艘捶俏采泄照芹陛坡蔼瞪疤俗飞邢贬甭饿裸率留孰裔枢颂诲尽踪尔浆县酌考捂彰拄鱼娟昆岩锐迹驭贿财队较朴痘吧娠掸叁怂粥知瓢鞘橙掖版蓟蓬泻锑教掘昆虽庆墒娄蜀鬼舒核肉只皱傍邯煽剐摈祭缮俗纹崩罢措剿漆淡九的窥岿毅寿欧怪征挨帮第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试 行)我校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动力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二是实验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学校定位;三是九年一贯制办学体系的需求;四是生源区域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特点。一、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为指导,根据德育论、德性论、系统论基本原理,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对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德育评价进行系统化研究,确立并实施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二、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工作原则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课程、教师、学校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三块基石。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引导者”,是“身教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3、学生是自身品德形成和构建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儿童和少年的生活出发,要实施体验德育,不要任意拔高德育目标,不要把目标当成起点。4、学科教学与德育专业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德育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存在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还体现在学科教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等。5、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含所有的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三、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部分为纬,以低年段(小学13年级)、中年段(小学46年级)、高年段(78年级)三个学段为经,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进而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德育工作课程体系。(一)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目标体系 1、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目标体系要体现学校特色。我校以“弘公养正、开明启智”为校训,必须使“公正坦荡、正大光明”成为学生的德性标志。要重点关注个体生命的发展,关注人文精神的建构,关注美好心灵的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使工作、学习在公明实验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公实特色”。 2、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目标体系的原则。 1)总体目标,一以贯之(总体目标涉及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健康,学段和班级目标不必要面面俱到,但必须坚持正确启蒙、始终如一的原则。此外要注意形成特点,坚持“回归传统,注重人伦;营造环境,注重和谐;务求实效,贵在创新”的工作理念)。2)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参考目标体系要点)。3)年级目标,具体明确(自行分解)。4)情意兼顾,知行统一(情意不能偏废,言行必须一致)。3、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目标体系要点。低年段: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年段: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健康心理的养成。高年段:健康心理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形成。(二)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内容体系 1、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特定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由德育目标所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受教育者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所制约;德育内容的针对性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现实社会的要求出发。德育是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所有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在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德育内容包括“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五大要素”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德育内容的统一体。2、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内容体系的原则。 1)德育内容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2)要形成规范、成序列的内容细目。3)“五大要素”要有体现,具体内容必须层次清楚。4)要注意内容上的衔接,要分学段循序渐进。3、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内容体系的细目在本方案的第四部分。 (三)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途径体系 1、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德育途径体系是以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学校德育主要途径包括: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其他各科教学、学校管理和后勤服务、班主任工作、党团队和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学校文化建设、心理咨询和心里辅导、家庭与社会教育,就我校而言,还包括个性拓展课程、大课间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 2、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途径体系的原则。1)德育途径要对应德育内容,德育活动要有明确目的。2)相同的德育教育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落实。3)德育途径有主有辅,要突出主要途径,利用好辅助途径,注重协调配合。4)德育工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必须要目标一致,形成合力。3、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途径研究重点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改造、班主任工作、家庭与社会教育。(四)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方法体系1、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手段。2、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法体系的原则。 1)德育方法要对应德育途径和德育内容。2)要善于组合多种方法落实德育内容。3)德育方法的运用要注意倾注情感。4)德育方法贵在创新。3、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在实施德育方案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方法,为德育一体化实践研究贡献智慧。以下分类和方法仅供参考。1) 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包括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等。2) 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3)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常规训练法、大型活动法等。4)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奖惩激励法、表扬鼓励法、评比选优法、操行评定法等。 (五)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管理体系 1、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德育的组织之间、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增强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它是整个德育工作的指挥和保证系统,具有协调、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功能。 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领导体制、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测评等项内容。 2、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管理体系的原则。 1)健全和理顺德育工作领导体系。2)增强教师队伍德育工作意识和德育工作能力。3)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4)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立体网络。3、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管理体系的策略。1)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以学校行政为核心,大队部、团委、德育处为龙头,大队长、团书记、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以及其他教职工共同参与管理的学校德育群体。2)营造“教师身正,人人为导师;学生乐学,人人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3)以校本研修为契机,集思广益,定期为班主任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4)创办公明实验学校教科研月刊,建立班主任工作思想交流阵地,表扬德育先进个人和集体,宣传德育要求等。5)以常规为本,把常规教育落到实处,尤其抓好细节教育:爱校爱班、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清洁卫生、公物、礼仪、课间操、乘坐校车等等。6)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浓郁的文化氛围。具体措施如建设一面学生展示自由空间的民主墙,或主题空间乐园;建设“心语即时帖”交流平台,软性开展心理教育、生命教育、观念教育;校务公开栏建设团务宣传栏、表扬栏;办好广播站、黑板报、校报等。7)开展“大手牵小手,互助共成长”活动。8)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9)在家长委会的支持配合下,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家校互动。(六)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评价体系1、德育评价是根据德育目标,对德育工作的条件、过程和绩效进行的价值判断。德育评价对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体化实践研究的评价体系包括校长对班级德育工作和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班主任及教师集体对学生个体的品德评价两部分内容。 2、评价体系既要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具体、简明,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难点是量化的指标体系。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评价体系将根据以上原则另行制定。1、三段一体低段德育内容细目培养内容具体要求文明习惯的培养学校礼仪习惯的培养升旗礼仪1. 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尊敬国旗、国徽。2. 出席升旗仪式能自觉的穿礼服。3. 学唱国歌,升旗、奏乐时,保持安静、立正、脱帽、行注目礼。4. 一旦奏乐时,不管你身处何方,只要是在校园内,一律要面向国旗行礼。课堂礼仪1. 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左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鞠躬礼,问好;课后起立,并谢谢老师。2. 发言前或有问题时举手,得到老师许可站立讲话。3. 保持课堂安静,上课时注意听讲,不插话。课间礼仪1. 出入教室不拥挤,出操要排队,保持安静;楼内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2. 不在室内外追跑,打闹、大声喧哗。3. 课间游戏讲秩序,不妨碍其他同学活动。同学礼仪1. 团结同学,尊重同学,不为同学起、叫绰号,每天初次见面互相问同学好。2. 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对残疾同学不嘲笑并给予帮助。3. 需要借用同学的东西,必须征得同意,用后及时归还。4. 课间不和同学打闹,上课不和同学说小话。5. 乘坐校车时不抢占座位,排队上车,礼让有序。尊敬师长爱校爱班礼仪1. 知道自己学校的校名、班级名,能够说出本校的校训:弘公养正,开明启智;记住自己老师的姓名。2. 见到师长主动行礼问好,离校时主动与老师师长说再见。3. 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或敲门,听到请进或示意后方可入内,并主动与老师打招呼。4. 课前主动帮老师拿教具或发放作业本,拿教具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轻拿轻放。5. 尊重老师劳动,课堂认真听讲,下课请老师先离开;与老师谈话时,站姿或坐姿正确,眼睛注视老师,不随便打断老师的话。6. 学校来客人时,主动问“客人好”!家庭礼仪习惯的培养孝亲敬长礼仪1. 离(归)家时主动向家长打招呼:“再见”“我回来了”。2. 见家长归家,主动打招呼,递接物品。3. 认真听长辈的话,不随便插话。4. 对长辈、友人、刚认识的人称“您”,不直呼其名。5. 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不任性,与长辈不同的意见要多沟通。餐桌礼仪1. 就餐先请长辈入座,自己再入座。2. 就餐时,咀嚼时声音不要太响。3. 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要面对餐桌或其他人。4. 有好吃的菜,要和大家分享,学会孔融让梨。待客(做客)礼仪1. 主动热情的与主人(客人)打招呼问好。2. 做客时不随便翻动主人的东西,更不能拿别人的东西。3. 在客人离开之前,不能随便翻动他们带来的礼物。4. 收礼物时要经过大人的允许,双手接过并道谢。5. 有小客人来访时,主动拿出自己的玩具和食品招待客人。社会礼仪的培养交往礼仪1. 会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2. 会接听电话,会使用文明用语。外出礼仪1. 外出之前需要得到家长的允许,并按时返回。2. 外出活动需要购票时,主动买票,不贪小便宜。3. 观看演出时,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走动。4. 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5. 乘坐扶手电梯时,靠右站,留出应急人员通道。6. 爱护花草,不乱折、乱践蹋。7. 尊重他人,遇到问路,认真指路。8. 遇到外宾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着装礼仪1. 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身份,整洁大方。2. 在校或隆重的场合穿适合的衣服,如:升旗穿礼服。行为习惯的培养遵规守纪学校纪律1. 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2. 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遵守课堂纪律;自觉遵守考试纪律。3. 入队后,佩戴的红领巾要整洁。4. 不打架,不骂人;游戏时自觉遵守游戏规则。5. 集合时要快、静、齐,听从口令,认真做好广播操。6. 保持阅览室、图书馆、教室安静,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7. 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爱惜粮食。8. 爱护公共财物,如不玩扯窗帘,不在课桌椅、墙壁上乱涂乱画。9. 按时离校,按时回家。社会规则1. 遵守交通规则:靠右侧通行,红灯停,绿灯行;走人行天桥或斑马线,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在路上跑和玩;向周围的人宣传不能骑车带人。2. 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不乱丢垃圾;保护有益动物,遵守公共秩序。3. 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劳动卫生生活中1. 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起床后自己穿衣、叠被,刷牙、洗脸,睡前自己刷牙、洗脚、铺床。2. 睡前准备第二天的衣服;自己洗小件衣服,如袜子等。3. 衣服、鞋帽脏了自己更换。4. 把玩过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5. 会做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倒垃圾。6. 勤剪指甲,常洗手;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披头发。7. 饮食结构合理:不挑食,不吃零食;不购买小摊小贩不卫生的食品、饮料;不喝生水。8. 参加简单的公益活动,如:捡拾白色垃圾等。学校中1. 按照课表准备好第2天学具、文具。2. 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收拾课桌。3. 能够进行擦黑板、桌子,扫地,倒垃圾等值日。4. 打扫教室卫生后把扫除工具放回原处。自我保护交通安全1.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规则。2. 乘坐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以免碰伤。活动安全1. 不做危险游戏,如:不在楼梯扶手上滑;不丢石子、砖头;不拿棍棒或利器打闹;不从高处向下跳。2. 大课间时,听从体育老师或班主任安排。用电安全1. 不随便拆卸电器;不用手触摸电门或向插孔塞东西。2. 远离带有“带电危险”标志的物体;若发现有人触电,不要接触触电者,要高声呼救。3. 雷雨天,不要到大树下或空旷地躲雨,尽量和大人呆在房间内。消防安全1. 不玩火;遇到火灾或身上着火,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处理,如:跳入浅水池中;就地打滚等。2.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其他安全1. 遇到意外情况找警察叔叔;记住家长和老师的电话号码,记住家庭或学校的地理位置。2. 在面对危险和威胁的时候,懂得保护自己,在勇敢的同时,做到不逞强,要及时寻求帮助。3. 不胆小,知道世界上还有坏人,不吃陌生人送的食物。4. 独自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5. 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识别食品的保质期;不乱吃药。6. 不乱放烟花爆竹。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态度相关的习惯勤奋刻苦1. 每天坚持看书。2. 每天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仔细认真1. 专心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2. 仔细、认真完成作业,不马虎。积极主动1. 遇到问题,虚心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培养不耻下问的精神。2. 积极参与讨论,善于思考,主动发言。3. 别的同学有问题,耐心解答。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制定目标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个略高于自己目前现状的目标,养成天天求进步的好习惯。预习一年级不要求预习,二年级可适当阅读教材,三年级可初步学会预习功课。课前准备1. 课前做好学习用具和教科书的准备;2. 课前做好思想准备,课间不宜做作业和从事兴奋的活动,可以做些轻微的体育活动。听讲全神贯注: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作业复习1. 按时完成作业,做完后检查、验证,请家长签字。2. 对老师批改后的作业要及时更正。考试1. 测验、考试时实事求是,不作弊。2. 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考试,不紧张,发挥最佳水平。与能力相关的习惯观察观察事物时,不要笼统地看,要从事物的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薄厚、长短等直观方面入手阅读与背诵1. 喜欢阅读,培养阅读兴趣。2.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 可以适当背诵百家姓、千字文、千首诗等优秀国学读本。质疑1. 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为什么。2. 能与同学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谈论。动笔1.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文字留下读书的记号。2. 逐步养成写话、习作、写日记的习惯。3.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4. 在写作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词语。5. 学会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审题1. 充分读题;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2. 读题后,用着重号标出关键句子。书写1. 打好硬笔的写字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2. 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字写得规范、整洁。3. 初步感受汉字的美好。获取信息在老师、家长帮助下,尝试通过借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渠道浏览信息。实践创新1. 勇敢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或意见。2. 积极了解、接触新鲜事物,经常动手实践。独立思考1. 树立我能行的意识;2. 独立完成作业;3.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去请教别人。时间安排1. 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玩时痛痛快快,学习时认认真真。2. 认识时间,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制定学习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3. 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做事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与生理相关的习惯站立姿势头正、肩平、挺胸、直背、脚并拢、手自然下垂。坐姿头正、肩平、挺胸、直背、脚放平、身体自然坐直。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身不歪和三个一,即:手离笔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握笔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握住杆下端,距离笔尖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面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支住中指。笔杆要握的不松不紧,笔杆上端稍微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呈45度角。读书姿势在坐着或站立读书时,坐资、站姿要端正,双臂微曲拿书,视线与书本平面垂直,保持一尺的距离。用眼卫生1. 不在强光下读书。2. 不在灯光昏暗的地方读书。3. 不在移动的车上看书。4. 不在躺卧时看书。5. 在长时间看书后,要远眺或做眼保健操。用脑卫生1. 上课时双手握拳,增加注意力。2. 早晨起床后到第一节课前,尽量不要多讲话,尤其不要争吵。3. 学习20分钟后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4. 不同学科交替进行学习,避免疲劳,提高学习效率。与心理相关的卫生习惯心理保健1. 发生矛盾时,能换位思考。2. 爱好广泛。3. 保持心情愉快。4. 不自卑,不妒忌,不任性。大脑保健1. 早晚梳头,力度适中。2. 每天下午轻轻活动脚趾一次。3. 劳逸结合。2、三段一体中段德育内容细目培养内容具体要求文明习惯的培养学校礼仪习惯的培养升旗礼仪1. 主动爱护和尊敬国徽、国旗,了解国旗法。2. 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少先队员戴好红领巾。3. 脱帽肃立,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它动作。4. 唱 国歌时要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5. 一旦奏乐时,不管你身处何方,只要是在校园内,一律要向国旗行礼。课堂礼仪1. 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鞠躬礼,问好;课后起立,并谢谢老师。2. 讨论时以对方能听到为宜。3. 自习课不影响他人。课间礼仪1. 开展有意义的活动。2. 游戏、体育活动时,谦让小同学。3. 做事时要排队讲秩序。同学礼仪1.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宽容的心态面队他人的错误。2. 同学有进步,要衷心祝贺,不嫉妒;有困难,要热情帮助,不自私;同学遇到不幸,要同情安慰,不旁观。3. 自己说话、做实事求是,待人诚恳,热情。4. 需要借用同学的东西,必须征得同意,用后及时归还。5. 尊重同学的民族习惯。尊敬师长爱校爱班礼仪1. .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上课。2. 和老师谈话时,适时适度与老师交流,虚心接受教导。3. 尊重老师,不在背后议论老师。4. 与老师有意见有分歧时,以尊敬的态度,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5. 学校利益高于一切。任何公共场合自觉维护学校、班级利益,阻止一切有损班级荣誉的行为,以绿色班级建设为契机开展我为班级争荣誉的活动。家庭礼仪习惯的培养孝亲敬长礼仪1. 主动征求父母的同意后方可离家外出2. 自己离(归)家时主动向家长打招呼:“再见”“我回来了”。6. 见家长归家,主动打招呼,递接物品。7. 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不任性,与长辈不同的意见要多沟通。8. 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9. 生活上关心照顾老人。10. 对邻里的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尽力帮助。餐桌礼仪1. 就餐先请长辈入座,自己再入座。2. 大家起筷才能动筷,不能翻动菜碗,夹菜以就近为原则。3. 就餐时尽量不交谈。4. 尊重别人的饮食习惯。5. 主动给长辈和弟弟、妹妹夹菜,但要用公筷。待客(做客)礼仪1. 认真听长辈谈话,不随便打断长辈的话。2. 大人在谈话时,不要随便插话,或及时回避。3. 对长辈、友人、初识者称“您”,不直呼其姓名。4. 有礼貌地招待客人,请客人入座, 主动端茶倒水。5. 尊重客人的民族习惯。社会礼仪的培养交往礼仪1. 习惯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2. 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谦逊,声音适度,举止大方,眼睛凝视对方,认真聆听对方的谈话。3. 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努力做到;凡是办不到的事情或不该答应的事情,不随便答应别人;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解释,求得别人的谅解。4. 对自己的错误不掩饰,勇于放下自尊,承认自己的错误。5. 伤害他人,及时请求他人的原谅。6. 网络联系时,要文明。外出礼仪1. 看见老幼病残孕妇和怀抱婴儿的乘客主动让座。2. 保护文物古迹,不能污损展出的文物。3. 外出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4. 观看演出时,做文明观众,不乱喊、不起哄、不鼓倒掌。5. 尊重他人,遇到问路,认真指路。遇到外宾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着装礼仪1. 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身份,整洁大方。2. 会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如:升旗穿礼服。3. 男生不留长发,不留怪异发型;女生不披头散发。不改动校服。行为习惯的培养遵规守纪学校纪律1. 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2. 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3. 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4. 不打架,不骂人;游戏时自觉遵守游戏规则。5. 遵守考试规则。6. 集合时要静、快、齐,听从口令,认真做好广播操。7. 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8. 保持阅览室、图书馆、教室安静,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9. 不踢墙,不在公物上乱涂乱画,自觉维护校园环境。10. 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爱惜粮食。11. 按时离校,按时回家。社会规则1. 遵守交通规则、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 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不乱丢垃圾;保护有益动物,遵守公共秩序。3. 保护有益动物。4. 看有益图书、报刊、录象,不登陆内容不健康的网站。5. 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6. 尊重各行各业人员的劳动,文明有礼的对待社会中的每个人。7. 不到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地方娱乐。8. 不私拆、偷看他人信件。9. 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劳动卫生生活中1. 勤洗头、洗澡、勤换内衣。2. 自己洗各种衣服。3. 把干净的衣物叠好,并整理衣柜。4. 扣子掉了自己订好。5. 经常主动做简单的家务,如扫地、餐桌、倒垃圾。6. 自己刷鞋、擦鞋。7. 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8. 主动帮助父母择菜、洗菜等,;饭后主动收拾餐桌。9. 自己合理安排零用钱,购买所需的学习、生活用品。10. 每周收拾两次房间。学校中1. 自觉参加卫生扫除。2. 主动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打扫卫生。3.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水电。如人走关灯,关风扇;发现水笼头漏水即使报告老师等。4. 积极参加校园绿化,美化劳动。5. 文明如厕,自觉维护洗手间卫生环境自我保护交通安全1. 遵守交通规则:靠右侧通行,红灯停,绿灯行;走人行天桥或斑马线,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在路上跑和玩;向周围的人宣传不能骑车带人。2. 不能在马路铁路附近游戏、追逐打闹。3. 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骑车上路。4. 乘坐交通工具时要坐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以免碰伤。5. 掌握简单的交通常识。6. 乘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时要遵守相关规定。7. 向周围人宣传不能骑车带人。8. 遭遇意外,懂得自救。活动安全1. 不做危险游戏,如:不在楼梯扶手上滑;不丢石子、砖头;不拿棍棒或利器打闹;不从高处向下跳,不在非游泳区游泳等。2. 没有得到老师的同意,不得私自到体育园地玩耍。3. 大课间时,听从体育老师或班主任安排。用电安全1. 初步了解家用电器的使用常规,不随意拆卸电器。2. 不能用手摸电门或往插孔、插座里塞东西。3. 远离带有“带电危险”标志的物体;若发现有人触电,不要接触触电者,要高声呼救。4. 雷雨天,不要到大树下或空旷地躲雨,尽量和大人呆在房间内。消防安全1. 不玩火;遇到火灾或身上着火,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处理,如:跳入浅水池中;就地打滚等。2. 如让火困在屋里,要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处理。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卧爬行;如跑不出去,躲在洗手间为宜。3.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其他安全1. 遇到意外情况找警察叔叔;记住家长和老师的电话号码,记住家庭或学校的地理位置。知道拨打110、120、122、119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 在面对危险和威胁的时候,懂得保护自己,在勇敢的同时,做到不逞强,要及时寻求帮助。3. 当陌生人触摸自己的敏感部位时要勇敢的说不。4. 独自在家时,灵活运用防范措施。5. 养成自己识别食品保质期的习惯。6. 预防煤气中毒。7. 不乱吃药品。8. 远离毒品、硫酸等危险品。9. 在禁放区,不放烟花爆竹。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态度相关的习惯勤奋刻苦1. 每天坚持预习。2. 每天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仔细认真1. 专心听讲,适当做笔记,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2. 仔细、认真完成作业,不马虎。3. 认真预习,不敷衍。积极主动1. 主动质疑,主动自学2. 积极参与讨论,善于思考,主动发言。3. 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4. 别人有问题,耐心解答。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制定目标1. 正确看待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2. 制定一个略高于自己现状的学习目标。预习1. 课前阅读新教材。2. 能够提出课文中的相关问题。3. 写好预习笔记。课前准备1. 课前摆放好学习用具和教科书,做好上课准备,一停二静,向内趴好。2. 课前做好精神准备,课间不宜做作业和从事兴奋的活动,可以做些轻微的体育活动。听讲全神贯注: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作业复习1. 按时完成作业,做完后检查、验证,请家长签字。2. 对老师批改后的作业要及时更正。3. 用一定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考试1. 测验、考试时实事求是,不作弊。2. 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考试,不紧张,发挥最佳水平。与能力相关的习惯观察要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阅读与背诵1. 经常读书、看报,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2.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70篇。3. 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如:情景背诵法、理解背诵法、分段背诵法等。4. 将背诵的素材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质疑1.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能提出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2. 与同学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谈论,并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动笔1.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2. 学写读书笔记和简单的应用文。3. 能用简单的书信和便条进行书面交流。4. 摘抄感兴趣的片段,用完整的话批注审题1. 充分读题。2. 读题后,能理解题意。书写1. 在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2. 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获取信息1. 熟练掌握借阅、上网等获取信息的方法。2. 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网络信息。3. 根据现实条件,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快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实践创新1. 勇敢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或意见。2. 积极了解、接触新鲜事物,要勇于亲自实践。3. 不盲目迷信、崇拜权威。4. 能够从多角度看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1. 树立“我能行”的意识;2. 独立完成作业;3.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去请教别人。时间安排1. 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玩时痛痛快快,学习时认认真真。2. 制定学习作息时间表,并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可做适当调整。3. 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做事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与生理相关的习惯站立姿势头正、肩平、挺胸、直背、脚并拢、手自然下垂。坐姿头正、肩平、挺胸、直背、脚放平、身体自然坐直。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身不歪和三个一,即:手离笔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握笔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握住杆下端,距离笔尖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面握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支住中指。笔杆要握得不松不紧,笔杆上端稍微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呈45度角。读书姿势在坐着或站立读书时,坐姿、站姿要端正,双臂微曲拿书,视线与书本平面垂直,保持一尺的距离。用眼卫生1. 不用手揉眼睛,2. 洗脸用具专用。3. 每天早晚做眼保健操,穴位准确,手法缓慢柔和。4. 不在移动的车上看书。5. 在长时间看书后,要远眺或做眼保健操。6. 不在躺卧时看书,不在强光、弱光下看书。7. 发现近视及眼部疾病,及时就诊。用脑卫生1. 早晚梳头,力度适中。2. 每天下午轻轻活动脚趾一次。3. 劳逸结合。4. 不同学科交替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健康心理的养成珍爱生命1.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人都要珍惜生命,人人都要爱护生命。2. 培养乐观的精神、培养多种情趣,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消解、转移不良情绪,学会把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自信和乐观精神的人。3. 呵护自然,保护环境,珍爱一切有生命的个体。学习中的心理健康1. 求知欲强,努力掌握知识技能。2. 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把学习看成负担,不害怕学习上的困难。3. 智能发展良好。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1. 具备独立、宽容、开朗、谨慎、坚韧、自制、合群、博爱、勇敢等优良品质。2. 富有创造性、高度自主性、对新鲜事物的敏捷性,具有崇高理想、不怕困难、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无私的心、真诚的爱、牺牲精神等优秀品质。平和的态度与心态1. 活泼乐观、善于独立思考、养成正确判断、合理推理、周密思考的习惯。2. 能面对各种信息、各种刺激作出适度反应,该激动时激动,该冷静时冷静,有自知之明,不过高估价自己,也不过低估价自己,能平静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或成功与失败,学会从失败中找出积极的教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 首先建立好家庭中与祖辈、父母、兄弟姐妹等人的良好关系,第二是正常的师生关系,第三是同学、朋友的良好关系,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不寡交、不与人疏远,心胸开阔,尊重他人的意见。2. 在家庭、学校与朋友之间能建立互敬、互爱、互相理解的积极人际关系,在集体中是受欢迎的成员,在群体中有自己的朋友,保持和发展融洽、和谐的关系。坚强的意志品质1. 当自己遇到困难或所处环境不尽人意时,能运用切实可行的办法,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2. 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能采取健全的、成熟的适应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环境。3. 如遇到巨大不幸,突发紧急情况时,能对自己心理及时调适,保持镇静和良好适应态度,努力培养自己不怕困难和挫折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富有同情心能够设身处地地对待他人的需要、利益、行为和处境,有推己及人的真切理解、真挚的尊重、真诚的帮助。学会关心1. 关心自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学。2. 关心他人,具有助人为乐的思想和社会公德。3. 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3、三段一体高段德育内容细目内 容养成训练点自尊自爱注重仪表1. 坐、立、行姿势端正、优美。2. 仪表端庄,女生不化妆,不佩带首饰,不穿高跟鞋;男生不蓄胡须。按学校规定穿校服、礼服。离校后着装美而不俗,新而不怪。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理发,保持校服干净整洁,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瓜皮、纸屑。不吸烟,不喝酒。4. 举止文明,不赌博,不参加迷信活动。5. 自觉抵制黄色污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6. 不进营业性舞厅、酒吧、网吧和音乐茶座,自觉抵制不良意识的侵袭。反对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7. 爱惜名誉,看重人格;拾金不昧,不贪图小便宜;做到自尊、自爱、自重。8. 遇到外宾不卑不亢,以礼相待,注意维护国家荣誉。真诚友爱礼貌待人9. 谦恭有礼,尊老爱幼,主动帮助残疾人。10. 与人谈话得体大方,彬彬有礼,态度要亲切、和蔼。11. 尊重全体教职工,虚心接受老师批评,给老师提意见要诚恳;进出校门主动与保安叔叔打招呼。12. 不欺负年幼体弱的同学,不开无益的玩笑。发现有打架苗头要主动制止并汇报老师。13. 懂得接待客人的一般礼节,注意大方得体。14. 学会尊重他人,不拆看他人的信件,不偷看他人的日记。15.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16. 守信守时。遵纪守法勤奋学习17. 升国旗、奏唱国歌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18. 遵守学校纪律,不在楼道、楼梯上追逐打闹。不翻墙,不打群架。19. 借阅书刊要按时归还,损坏要赔偿。不折页、不撕书、不乱涂乱画,不把书报私自拿出阅览室。20. 按时上、下课,抓紧时间,尊重老师的劳动。21. 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上课时精神饱满,不打瞌睡,提高 听课效率。22. 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23. 服从学校管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同不良现象做斗争。24. 集会按指定地点就坐,听报告时不看书报、不聊天、不搞小动作。报告结束时要热情鼓掌。勤劳简朴孝敬父母25. 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注意自己的生物钟。26. 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早晨起床要开窗、叠被、洒扫、除尘。27. 主动参加家务劳动,并开动脑筋,提高劳动效率。28. 尊重劳动人民,学习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的好品质。29. 主动关心、尊敬、照顾长辈,尊重长辈意见,服从管教;不做伤害长辈感情的事情。30. 未经家长允许不得把家中贵重东西拿出去;经家长同意不要在外面留宿,也不能留同学在家住宿。遵守公德严于律己31.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无交通民警指挥都要遵守交通规则。32.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给他人让座。主动照顾有困难的人。33. 在商店不乱动商品、陈设,挑选商品后若不买,要向营业员表示歉意。34. 主动修理门窗、桌椅、开关等公共设施,看到破坏公物的现象要主动劝止。35. 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要遵守秩序。瞻仰烈士陵墓要保持肃静。36. 观看演出和比赛时,要做文明观众,结束时要鼓掌致意;观看体育比赛要为双方鼓掌,要尊重运动员和裁判员。37. 尊重他,对待他人要热情帮助有礼貌。38. 敢于和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做斗争,斗争方法要巧妙,以不伤害自己为前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修养39.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的心态,平和的心境。40. 用心生活,热爱学习,珍视生命。41.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42. 懂得控制不良情绪,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