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线程的结构分析.doc_第1页
linux系统线程的结构分析.doc_第2页
linux系统线程的结构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inux系统线程的结构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线程技术,并对linux系统线程的ID,标识,创建步骤,以及线程的同步和互斥进行进行讲解分析 。关键词:线程,linux,同步,互斥1 引言线程技术早在60年代就被提出,但真正应用多线程到操作系统中去,是在80年代中期。为了改善Linux Thread问题,根据新内核机制重新编写线程库, 改善Linux对线程的支持,由IBM主导的新一代POSIX线程库(Next Generation POSIX Threads,简称为NGPT)NGPT项目在2002年启动,为了避免出现有多个Linux线程标准,该项目在2003年停止并由Red Hat主导的本地化POSIX线程库 (Native POSIX Thread Library,简称为NTPL),该项目最早在Red Hat Linux9中被支持,现在已经成为GNU C函数库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Linux线程的标准。使用多线程的理由之一是和进程相比,它是一种非常节俭的多任务操作方式。我们知道,在Linux系统下,启动一个新的进程必须分配给它独立的地址空间,建立众多的数据表来维护它的代码段、堆栈段和数据段,这是一种昂贵的多任务工作方式。而运行于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它们彼此之间使用相同的地址空间,共享大部分数据,启动一个线程所花费的空间远远小于启动一个进程所花费的空间,而且,线程间彼此切换所需的时间也远远小于进程间切换所需要的时间。据统计,总的说来,一个进程的开销大约是一个线程开销的30倍左右,当然,在具体的系统上,这个数据可能会有较大的区别。使用多线程的理由之二是线程间方便的通信机制。对不同进程来说,它们具有独立的数据空间,要进行数据的传递只能通过通信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而且很不方便。线程则不然,由于同一进程下的线程之间共享数据空间,所以一个线程的数据可以直接为其它线程所用,这不仅快捷,而且方便。当然,数据的共享也带来其他一些问题,有的变量不能同时被两个线程所修改,有的子程序中声明为static的数据更有可能给多线程程序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这些正是编写多线程程序时最需要注意的地方。除了以上所说的优点外,不和进程比较,多线程程序作为一种多任务、并发的工作方式,当然有以下的优点:1) 提高应用程序响应。这对图形界面的程序尤其有意义,当一个操作耗时很长时,整个系统都会等待这个操作,此时程序不会响应键盘、鼠标、菜单的操作,而使用多线程技术,将耗时长的操作(time consuming)置于一个新的线程,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2) 使多CPU系统更加有效。操作系统会保证当线程数不大于CPU数目时,不同的线程运行于不同的CPU上。3) 改善程序结构。一个既长又复杂的进程可以考虑分为多个线程,成为几个独立或半独立的运行部分,这样的程序会利于理解和修改。2.线程结构线程ID线程ID只在它所属的进程环境中有效,用函数: pthread_self( )实现。线程标识线程标识pthread_t类型通常用结构来表示,不能把它作为整数处理,因为Linux使用无符号长整数表示。为了移植,使用函数 pthread_equal( )来比较线程ID。创建线程的步骤:1.调用该线程函数的入口点;2.使用函数pthread_create(),线程创建后,就开始运行相关的线程函数。退出线程:在线程函数运行完后,该线程也就退出了或者使用函数pthread_exit(),这是线程的主动行为。当调用进程终止,所有线程都终止了。等待线程由于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是共享数据段的,通常在线程退出之后,退出线程所占用的资源并不会随着线程的终止而得到释放。取消线程被取消的线程可以设置自己的取消状态,被取消的线程接收到另一个线程的取消请求之后,是接受还是忽略这个请求,如果接受,是立刻进行终止操作还是等待某个函数的调用等。线程同步与互斥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和地址空间,对这些资源进行操作时,必须考虑线程间同步与互斥问题。线程的三种同步机制:互斥锁、信号量、条件变量,其中互斥锁更适合同时可用的资源是惟一的情况,信号量更适合同时可用的资源为多个的情况。互斥锁是用简单的加锁方法控制对共享资源的原子操作,可把互斥锁看作某种意义上的全局变量,它只有两种状态: 上锁、解锁。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掌握某个互斥锁,拥有上锁状态的线程能够对共享资源进行操作。若其他线程希望上锁一个已经被上锁的互斥锁,则该线程就会挂起,直到上锁的线程释放掉互斥锁为止,互斥锁保证让每个线程对共享资源按顺序进行原子操作。互斥锁主要包括下面的基本函数:互斥锁初始化:pthread_mutex_init()互斥锁上锁:pthread_mutex_lock()互斥锁判断上锁:pthread_mutex_trylock()互斥锁解锁:pthread_mutex_unlock()消除互斥锁:pthread_mutex_destroy()1 #include 2 #include 3 #include 4 #include 5 6 #define THREAD_NUM 3 7 #define REPEAT_TIMES 5 8 #define DELAY 4 9 10 sem_t semTHREAD_NUM;11 12 void *thrd_func(void *arg);13 14 int main()15 pthread_t threadTHREAD_NUM;16 int no;17 void *tret;18 19 srand(int)time(0); 20 21 / 初始化THREAD_NUM-1个信号量,均初始化为022 for(no=0;noTHREAD_NUM-1;no+)23 sem_init(&semno,0,0);24 25 26 / sem2信号量初始化为1,即sem数组中最后一个信号量27 sem_init(&sem2,0,1);28 29 / 创建THREAD_NUM个线程,入口函数均为thrd_func,参数为(void*)no30 for(no=0;noTHREAD_NUM;no+)31 if (pthread_create(&threadno,NULL,thrd_func,(void*)no)!=0) 32 printf(Create thread %d error!n,no);33 exit(1);34 else35 printf(Create thread %d success!n,no);36 37 38 / 逐个join掉THREAD_NUM个线程39 for(no=0;noTHREAD_NUM;no+)40 if (pthread_join(threadno,&tret)!=0)41 printf(Join thread %d error!n,no);42 exit(1);43 else44 printf(Join thread %d success!n,no);45 46 47 / 逐个取消信号量48 for(no=0;noTHREAD_NUM;no+)49 sem_destroy(&semno);50 51 52 return 0;53 54 55 void *thrd_func(void *arg)56 int thrd_num=(void*)arg; / 参数no57 int delay_time,count;58 59 / 带有阻塞的p操作60 sem_wait(&semthrd_num);61 62 63 printf(Thread %d is starting.n,thrd_num);64 for(count=0;countREPEAT_TIMES;count+) 65 delay_time=(int)(DELAY*(rand()/(double)RAND_MAX)+1;66 sleep(delay_time);67 printf(tThread %d:job %d delay =%d.n,thrd_num,count,delay_time);68 69 70 printf(Thread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