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一、经世济民内容目标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体会政治文明的源远流长。2研习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感受先哲们光辉的思想,与他们进行精神的对话,体会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3了解不同表达方式在论证中的作用,感悟经典文本的语言魅力。学习要求1能分析孔子对“将伐颛臾”的态度,理解孔子“修文德以来之”的政治主张,体会他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2能分析孟子两次比喻说明的道理,把握他阐明“王道”的过程,摘出文中表现作者心中理想社会图景的句子,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3能够在理清文章论证脉络的基础上,说出孔子与孟子说理方法的不同,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论证中的表现力。4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整理文中“以”“于”“因”“也”等虚词,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摘出文中所含的成语。5摘出文中判断句与省略句,并归类整理,初步总结文言判断句的用法,了解省略句的种类和用法。教学建议本板块2篇文章是古代经典政论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专题设计的特点,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探索生动有效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感受杰出人物言论及其事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悟这些经典文本的语言魅力,在文本研习中,逐步导向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两篇古代政论文比较简短,但语言点比较多。教师可在文章所体现的主要观点和语言特色方面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组织教学。可以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文本研习的积极性,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疏通文意:哪一句交代了谈话的时代背景?孔子几次批评自己的弟子?语气各是怎样的?孔子的批评虽然严厉,但摆事实,讲道理,让弟子们心服口服。摆了什么事实?讲了哪些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哪些层次?用类似的问题组织文本阅读并随机解决语言问题。也可以就文本中经典的话语,联系社会现实,举例分析一些古今文化中共存的人的心理现象,比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即可拿出来具体讨论,再回到文本中去,体会这句话的精妙所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祸起萧墙”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由此切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克服学习先秦散文中的语言障碍。 进入寡人之于国也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孔子对弟子的说理风格是严厉的教诲与透彻的论说相结合的,很有层次和逻辑感,但是,当面对的劝说对象是一个居于特殊位置上的人,比如面对一个自我尊严意识很强的君主,应该怎么样去劝说呢?这样,就引导学生从感性角度进入下一篇文章的阅读。在本文阅读中,“五十步笑百步”的譬喻可以用来引导学生阅读全篇,让学生逐步体会论辩中孟子和梁惠王心态的变化;进而摘出文中表现作者心中理想社会图景的句子,把握他阐明“王道”的过程,体会他高超的论辩技巧,从而认识他的仁政思想。二、英名与事业内容目标1学习为实现政治理想、社会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精神品格。2研习在马克思墓前讲话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我有一个梦想,站在精神的原点上,回望伟人的事业,守护他们的遗产,增强为民族振兴、为人类进步而努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了解演讲辞、悼词和序言的基本特点;体会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的逻辑性和表现力,感悟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要求1能通过与文本对话,感受杰出人物言论及其事迹,正确理解名声与事业的关系。2能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划分层次,分析理解结构复杂的语句(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3段),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和论述特色。3能从我有一个梦想中找出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结合所用的手法,理解其含义,体会“梦想”包含的内容和作者的胸怀。4能反复诵读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抓住充满感情的记叙句和议论句,理解这篇序言的写作目的和表达特色。5能围绕文本研习所发现的问题拓展阅读面,展开深入思考。6能了解演讲辞、悼词和序言的基本特点。7积累掌握下列词语:嫉恨 诬蔑 纷繁 诅咒 豁然开朗 芜杂 永垂不朽 后嗣 骇人听闻 兑现 猖獗 磐石 崎岖 罕见 大放厥词 义愤填膺 缔造 息息相关 肇造 编纂 菁华 蛰伏 侈谈 璀璨教学建议在本板块学习中,应突出朗读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利用选文大多为讲演词,适合作朗读练习的特点,借助朗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包含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受到人文教育和审美熏陶。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以向学生简介悼词的固定格式,思考这篇悼词与众不同之处:一是马克思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二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既公正客观,又能在客观陈述中饱含浓烈的思想情感,在简短的发言中将理性的评判和深厚的情感包容在一起。文章中有很多语言点,教师可以精讲一两个例子,然后,将品评的任务交给学生,教师适当作些点拨:如,第2段用了哪些词语来说明他的逝世所带来的损失之大?第3段主要介绍了马克思怎样的发现?文末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是对马克思哪些方面作出的评价?等等。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朴实的语言和表述所具有的表现力,对文中一些短句的简约和长句的缜密有所体会。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在介绍相关情况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这篇演讲产生的历史背景、现场情境和后续影响有充分的认识。学生能否进入文章的学习情境,是教学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为选学内容。研习中让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多种表达方式上来。这是一篇特殊的序文,是一篇战斗檄文,它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恰当地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夸张、比较等修辞手法,饱含着“痛逝者”的深情,无论是叙事、议论还是抒情,处处又都以“勖国人”为目的。写作实践本专题“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围绕人生梦想这个话题进行自由写作,教学要点是明确论点与论据,以增强议论的说服力,文体是演讲词与辩论稿与时事评论。1写演讲词,能根据演讲话题,有明确的观点和充实的材料,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2写时事评论,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建议。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一、灵魂的对白内容目标1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2根据人物言行分析性格,全面认识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把握人物形象对表现人性主题的意义。学习要求1能画出并朗读文中精彩的人物对白,分析它的潜台词。2能抓住关键性的人物台词,从人性的角度分析鲁侍萍和周朴园的矛盾。3能抓住人物关键语言和动作,分析鲁侍萍和周朴园的性格。4分角色朗读雷雨的精彩片段,体会戏剧时空集中、矛盾尖锐突出的特点。5积累作家及其主要作品的常识,了解有关戏剧的常识。6积累掌握下列词语:郁热 烦躁 涔涔 惊愕 窟窿 略见一斑 弥补 谛听 伺候 恻隐教学建议本板块教学,诵读和讨论是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习本文,可先让学生了解雷雨的梗概。如有条件,可由教师或同学简要介绍全剧情节,尤其要把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交代清楚,口头介绍时可结合板书人物关系简图。可通过自由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了解冲突的发展过程。对人物的矛盾,要尽量引导学生从人性角度去理解;对阶级冲突、家庭内部冲突等观点也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并容许保留不同意见。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语言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深入体会两个人物思想的前后变化。可以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去阅读剧本:鲁侍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吗?哪些台词表现了她内心的活动?周朴园的内心愿意和侍萍相认吗?他认出了鲁侍萍后内心世界有什么样变化?让学生找出那些含有言外之意的台词,品味这些台词的丰富内涵,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通过问题的探讨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例如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他在认出鲁侍萍前后语言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等,是长期以来有争议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参与讨论,也可以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开展讨论。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根据剧本的内容进行说理。 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排演这场戏或某些片段,然后在全班演出,并进行相互评论,以提高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一些有关戏剧欣赏的知识。二、美与丑的看台内容目标1能够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2能够理解多角度对比对表现人性冲突的作用。3查阅资料,深入研读,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学习要求1能体会小说中人物形象身上的人性美,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2能辨析小说中多重对比手法,理解它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3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的常识,掌握有关小说的常识。4积累掌握下列词语:酝酿 诽谤 蜷缩 抽搐 鞭笞 佝偻 呵斥教学建议本板块教学,可以抓住围绕伽西莫多的多重对比展开。首先是伽西莫多本身外在形象和内在的品德的对比。他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在受刑时他表现出超人的顽强和忍耐,可是在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他喝的时候,他流出了感激的眼泪。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二是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对比,他们的内心都很善良,都有着美好的心灵,但伽西莫多外貌丑陋无比,而爱斯梅拉达则外貌和心灵一样美好;伽西莫多受人指使劫持了爱斯梅拉达,在他受刑时,爱斯梅拉达却从内心同情他,为他送上他最需要的水。三是伽西莫多和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的对比。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却自私阴险,是他指使伽西莫多劫持了爱斯梅拉达,可是看到伽西莫多受刑却不闻不问。四是爱斯梅拉达和围观群众对比。看到伽西莫多受刑,被打得死去活来,围观群众不但不同情,反而咒骂他,向他投石块,伽西莫多求他们给一点水喝,没有一个人理睬,还要侮辱他,可曾被伽西莫多劫持过的爱斯梅拉达却为他送上水。五是群众前后表现的对比。在伽西莫多受刑时,他们哄笑,咒骂,当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时,他们又为她欢呼。抓住了这重重对比,就抓住了全文的内容,也就抓住了主要问题。结合这些对比,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例如:作者这样的描写合理吗?这重重对比说明了什么?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表现?作者正是通过这重重对比告诉读者,人性中的美和丑总是对立存在的,而人性的美才是人类的希望,可以抓住作者的议论,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小说的每一部分,都有作者的议论。有的是直接表明态度,有的是含蓄的讽刺;有的是对人物的评价,有的是对社会的抨击。 这些议论提示了围观群众的庸俗和无聊。如第6部分写道:“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提示伽西莫多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三、人性在复苏内容目标1 认识人性的复杂,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2 理解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义。3 了解影视剧本反映现实的独特方式和手法。学习要求1画出精彩对白加以诵读,能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2能够评价电影中主要人物(特别是辛德勒)人性的价值取向。3通过比较,了解剧本语言与小说语言的不同特色。4积累掌握下列词语:遮天蔽日 偌大 憨顽 濒临 乖张 懵懂 犄角 应酬 闭门造车 遂愿 弹冠相庆 针砭 屏弃 胜券在握 民生凋敝教学建议本板块教学,应该以“辛德勒为什么能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放出来,让人性的善良又回归到自己的身上”为核心问题来组织全文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人性的复杂,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电影剧本,抓住画面和细节,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活动,认识人物的性格。比如第一个镜头中“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他走到轿车旁,从引擎盖上拢起一把在手里捻了捻”这个细节,便表现了辛德勒内心世界丰富的活动。还要注意电影语言用画面表达的特点。镜头中一个德国兵“握着手枪冲焚尸炉叭叭地开枪”的画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既是对辛德勒这个形象的铺垫,也是和辛德勒这个形象的对比。精彩的电影道白常常和经典戏剧道白一样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比如辛德勒和高斯的对白,和伊特兹哈克的对白,和将军的对白,都值得玩味。写作实践本专题“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围绕“人性的美丽”这个话题进行自由写作,教学要点是开掘与立论,提出深刻独到的见解,文体是影视评论写作。本专题有一次结合课文学习的讨论会,要做好准备,加强指导,提高口语交际水平。1写影视评论,能根据影视艺术的特点,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手法方面展开分析评论。2分析评论中,要抓住一两个点展开;要写出独特感受,提出独到见解。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一、诗从肺腑出内容目标1体验四首唐诗不同的诗风,把握诗人慷慨苍凉、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2认识诗歌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及作用;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加深对唐代诗歌流派和高度艺术成就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要求1能欣赏蜀道难雄奇豪放的诗歌风格、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特色。2能理解登高情景交融的境界,理解诗人倾注在诗歌中深沉的思想情感。3能整理琵琶行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语,分析描写诗中音乐的手法及效果。4能联系创作背景,对锦瑟进行多元解读,说出自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5能掌握诗歌的一般鉴赏方法,运用常见的鉴赏术语对作品进行鉴赏。6能够背诵蜀道难登高,诵读并记诵琵琶行锦瑟中名句。7能够掌握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了解有关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常识。教学建议本板块4首诗代表的是浪漫与现实的风格倾向,李白、李商隐的诗属于前者,杜甫、白居易的诗属于后者,其各具特色的诗歌形态表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诗歌的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可以说蜀道难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把写感慨,没有寄托。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个度。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抒发诗人的内在情感上,与蜀道难相比则显得沉郁深厚,要注意引导学生研习品味隐于诗句中的诗人情感,杜甫用阔大苍茫的秋景表现自己的孤独与内心苍凉的诗句,白居易用白描式的手法表达自己听完一曲琵琶后的寂然心境的诗句,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李商隐的锦瑟后来众说纷纭,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这些意象在刻画诗人的内心世界时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映照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相关的背景知识的介绍,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作。另外,四位诗人诗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诗作的语言特点,在诗歌创作史上的影响等内容也要有机地融入到文本研习中去。作品的字词理解应以学生的自读理解为主,一些略为困难的字词句,教科书都已作了注释,特别困难的地方,一些带有共同性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应该重视诵读。可以听名家的配乐朗诵,也可以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启发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要把朗读作为理解作品的一项重要手段。本专题运用多样的古典诗文素材,展示了诗文鉴赏的一般流程,梳理了鉴赏的基本要素(如意境、意象、衬托、起伏、理趣、典丽等)和方法(如知人论世、风格即人等),使鉴赏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教学中应该作为重点处理。二、词别是一家内容目标1解读4首词作的意象,感悟其意境,理解词中抒发的感情。2认识词人的身世遭遇,理解作者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3体会总结4首词在选材和写法上的共同点,从而认识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学习要求1. 研读虞美人,理解作品抒发的情感及其表达手法。2. 诵读体会蝶恋花中“景语即情语”特色,把握写景与抒情的关系。3. 研读雨霖铃,理解运用铺陈点染手法抒发感情的作用和效果。4能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理解声声慢中婉约细腻的手法所抒发的情感。5能掌握词的一般鉴赏方法,运用常见的鉴赏术语对作品进行鉴赏。6能够背诵雨霖铃声声慢,诵读并记诵虞美人蝶恋花中名句。7能够掌握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了解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常识。教学建议词在表达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细腻的情绪变化上有独特的艺术手段。一般说来,诗重在“言志”,词重在“言情”。言志是抒发大我的情感,言情往往是抒发小我的情感,因此,词别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紧紧围绕这一点展开研习。可以通过诵读来品味,也可以抓住关键的意象来揣摩、推断,反复在课堂上进行探讨,以达到研习文本的目的。本板块婉约词有相同或相似的情感表达,要让学生比较阅读研习,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教师要注意把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尽快掌握文本的主题内涵。由于这些词在理解上难度都不是太大,教师可以选择一首到两首词作示范式的研习,然后让学生用评点法去完成其余的作品研习的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在第一模块学到的读书方法,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首词中,前两首在词境的开拓上有大气魄,境界阔大深远;后两首词在表现人物的细腻情感方面有独到的贡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此有所认识和体会。词作的基本字词应由学生自主理解掌握,个别地方教师可作适当点拨。诵读仍然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与诗歌比较,词更易于吟诵。教师可以找名家的配乐朗诵,也可以读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学生应展开广泛的朗读经验交流,在诵读过程中完整地把握词人的情感世界。三、文以气为主内容目标1体会王勃渴望用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以及追求和痛苦交织的心态。2体会欧阳修在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行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感慨。3. 把握“骈体文”和“赋”的文体特点,理解文中抒发感情所运用的手法。学习要求1能归纳概括滕王阁序(并诗)中抒写的情感,体会其中用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2能体味滕王阁序(并诗)中运用对仗、典故和注重修饰辞藻的手法及其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能理解秋声赋中抒发的感慨,体会文中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手法运用的高妙,4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的常识,掌握 “骈体文”和“赋”文体常识的特点。5整理文中的常用文言词语和常用文言句式。6从滕王阁序(并诗)中选择精彩的段落或名句加以识记和背诵。教学建议本板块中唐宋文各一篇,滕王阁序(并诗)是骈文,秋声赋是赋。教师应对相关的文体知识以及骈文和赋的发展作简单的介绍,而重点应放在了解王勃与欧阳修在骈文和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上。“文以气为主”,这里的“气”是文章的气质和品格,也是作者的气质和品格,也可以说是作品的精神。这两篇文章典型体现了文章的“气”。在研习这两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体会文本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情境,进而深刻地把握文章的“气”。重点体会王勃渴望用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以及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的心态;重点体会欧阳修在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行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提倡诵读,要吟诵涵泳,慢慢品味作品的美妙意境。在这里,学生反复交流诵读体会显得更加重要,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作品的“气”来,以达到引领学生研习文本的效果。在研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对文本字词及典故的理解,及时解决学生在研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写作实践本专题“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围绕诗文鉴赏进行自由写作,教学要点是发现与想象,在鉴赏中写出独特的体会,文体是诗词鉴赏评论。1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2写诗词鉴赏评论,要依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具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一、在演讲厅内容目标1学习两篇经典的演说词,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讲才能。2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并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交际的效果。3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个性和风度。学习要求1能把握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2了解演讲的目的和演讲稿的基本特点。3能了解演讲中恰当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手势的作用。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归纳出演讲中增强说服力的基本方法。5能在演讲的活动中准确表达自己观点、情感,与听众交流。教学建议本板块的活动形式为演讲。如何体会演讲的说服力、感染力,是教学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学中除介绍必要的背景之外,重点要放在“演讲”实践上。不自由,毋宁死,要指导学生熟悉演说词的内容,想像亨利演讲时的情境,体会在事关国家存亡的重要时刻,亨利上台演讲的情感、情绪,准确把握基调,然后借助表情和手势,脱稿演讲最后两段。努力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登台演讲;努力营造庄重的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倾听感受。奥林匹克精神侧重与培养“倾听”能力,担任朗读任务的学生要以热烈、赞颂的语气来读,语速不宜太快。要求其余同学看“活动体验”第2题的表格,边倾听,过记录。要把倾听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在学生有了演讲的感受之后,按照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总结增强演讲说服力、感染力的方法,是提高口语交流理性认识的途径,是将体验的成果转化为指导口语实践原则的环节。这个环节旨在强化学生总结、借鉴的典范演讲经验意识,不必追求结论的体系化。学生总结的经验,只要基于对演讲的体验,只要对自己演讲有帮助都应该鼓励。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演讲,是本专题“表达交流”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案例作必要的探讨,以使学生了解成功演讲的基本要素。如,演讲者必须有执著的信念、十足的自信,这是获取成功的前提。又如,一篇好演讲词要求鲜明,语气坚定。演讲者所要阐述的主张、要说明的问题和要表达意思,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含糊其辞,语调不能有气无力。说理层层推进,题旨逐步显示,要有一条清晰可辨的思路,切忌东拉西扯,离题万里。再如,语言要形象、生动、有力。另外,演讲者必须十分重视体态语言。二、问答之间内容目标1在围绕话题答问、应对时做到得体、简明。2根据情境,向特定的对象有目的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3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习要求1研读杨利伟的应对回答,交流自己对应答技巧的认识。2通过活动体验,学习围绕中心话题设问,并整理自己的体会。3回顾自己平时的口语交际,找出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方向。教学建议如何提问,是本板块教学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揣摩、分析探讨口语交流的实例,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同时,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机会,指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些基本要求来设计问题。根据本板块提供的学习材料,可以总结三条提问的通用准则:第一,提问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要从提问对象的口中获得哪些信息,获得这些信息有什么目的,都应在设计时考虑。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组织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培训
- 梭状芽胞杆菌课件
- 焊工(技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化旅游讲解员高级题库大全
- 2025年高频考点机关安保招聘面试中的法律法规知识应用
- 2025年电商公司运营中心主管面试备考要点及预测题
- 2025年旅游景点导游资格考试备考宝典
- 2025年电子商务运营师能力评估模拟题
- 2025年篮球裁判员比赛水平测试试题及答案
-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四川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
- 战术基础动作低姿匍匐
- 2025年公文核改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次中层班子会上校长精彩讲话:向小处看往实里干朝远处谋
- 下肢开放性损伤课件
- 有机硅行业面试攻略:高级岗位面试题库
- 专利分级管理办法
- 水利水电工程教学课件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