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期末复习总结.doc_第1页
实验诊断期末复习总结.doc_第2页
实验诊断期末复习总结.doc_第3页
实验诊断期末复习总结.doc_第4页
实验诊断期末复习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诊断1.红细胞的来源分化 造血干细胞 红系祖细胞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完全成熟红细胞【参考值】 血红蛋白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80190g/L 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L(400万500万/mm); 女:(3.55.0)10/L2.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但高于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0.06),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7.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8.单核细胞增多见于1) 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2) 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9.网织红细胞:Ret,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在活体染色时,可被煌焦油液染成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连缀而构成网状结构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1 反应骨髓造血功能:A、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等B、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2 贫血疗效观察:贫血病人,给予有关抗贫血药物后,网织红细胞增高说明治疗有效;反之说明无效。网织红细胞反应:是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病人在治疗前,网织红细胞仅轻度增高,给予铁剂或叶酸治疗,3-5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至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0.06-0.08,也可达0.10以上,治疗后2周左右网织红细胞逐渐下降,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逐渐增高这一现象,可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治标3 观察病情变化: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病人病程中,网织红细胞逐渐降低,表示溶血或出血得到控制;反之,持续不减低,甚至增高者,表示病情未得到控制10.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参考值】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病理性增快:1) 各种炎症:因血中急性期反应物质增多而致血沉加快,例如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和结核病活动期2) 损伤及坏死:例如较大手术创伤;心肌梗死发病2-3天后血沉增快,并持续1-3周,而心绞痛时血沉正常3)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4) 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等5) 贫血12.红细胞比积PCV:又称红细胞比容Hct,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参考值】温氏法:男0.40-0.50,女0.37-0.481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是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参考范围80-100fl2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是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参考范围27-34pg3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每升红细胞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参考范围320-360g/L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类型MCVMCHMCHC病因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7-34320-360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等大细胞性贫血10034320-360巨幼细胞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7320-360尿毒症、肝病、恶性肿瘤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750各型白血病,特别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明显活跃10:110-50增生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活跃20:11-10正常骨髓、某些贫血减低50:10.5-1非重型再生障碍贫血、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极度减低200:10.5重型再生障碍贫血、骨髓坏死常见血液病的血液特点(1) 缺铁性贫血:血象:1.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2.轻度贫血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2) 巨幼细胞贫血:血象:1.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红细胞减少更明显;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椭圆形巨红细胞,并可见点彩虹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染色质小体和卡波环;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4.白细胞轻度减少或正常,成熟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第十四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 蛋白质代谢检查(1)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A)/球蛋白(G)比值测定【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60-80g/L 白蛋白(溴甲酚绿法):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比值1.5:1 - 2.5:1【临床意义】1. 肝脏疾病(1) 急性或局灶性肝损害:因白蛋白半衰期较长(15-19天),且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故血清蛋白检查可无明显异常。(2) 慢性肝病: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或白蛋白减少到25g/L以下,称为低蛋白血症,患者易出现肝腹水。A/G比值倒置(A/G342mol/L重度2. 鉴别黄疸的类型(病例)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新生儿黄疸等。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结石、肝癌、胰头癌等。或: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35%时,为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代谢的常用检查对3种黄疸的鉴别健康人及3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血清胆红素定量(mol/L)尿 液粪 便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红素颜色粪胆原健康人3.4-17.11.7-10.20-6.81:20(-)(-)黄褐色正常溶血性黄疸轻度或正常强(+)(-)加深增加阻塞性黄疸轻度或正常(-)(+)变浅或灰白色或消失肝细胞性黄疸(+)或(-)(+)变浅或正常或正常3、 肝脏病常用的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1) 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是急性肝炎的诊断指标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在肝细胞中有2种同工酶,存在于线粒体中者称为线粒体AST(ASTm),存在于线粒体以外胞浆中者,成为上清液AST(ASTs)。正常血清中大部分为ASTs,ASTm仅占10%以下。当肝细胞受到轻度损害,线粒体未遭破坏,血清中ASTs漏出增加,而ASTm正常。【临床意义】1. 转氨酶升高(1) 肝脏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甚至100倍,以ALT升高更加明显,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项目。急性重症肝炎时,肝细胞坏死严重,线粒体大量破坏,AST明显升高,但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机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肝硬化时,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的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2)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6-8小时,AST增高,18-24小时达到高峰,4-5天后恢复正常。2. 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碱性磷酸同工酶有6种类型,即ALP1-ALP6,ALP2、ALP3、ALP4、ALP5,分别称为肝型、骨型、胎盘型和小肠型。【临床意义】1. 生理性增加 见于生长中的儿童(ALP3)及孕妇妊娠中晚期(ALP4)2. 胆道阻塞 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时,ALP明显升高,以ALP1为主,且与血清胆红素升高相平。3. 肝脏疾病 急性肝炎时,ALP2明显增加,ALP1轻度增加,且ALP1LDH4;但阻塞性黄疸时则LDH5LDH2。5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1) 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为嗜肝RNA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意义】1. 抗HAV-IgM是病毒衣壳蛋白抗体,于HAV感染1周后产生,血中持续3-6个月,是早期诊断甲肝的特异性抗体。2. 抗HAV-IgG为保护性抗体,病愈后可长期存在。抗HAV-IgG阳性,表示过去曾经感染HAV。(2)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HBV是乙肝的病原体,属嗜肝DNA病毒,呈球形。HBcAg为HBV核心抗原,仅存在于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当它进入细胞浆时被HBsAg所覆盖而形成完整HBV。HBeAg可被分泌而进入血液中,故易在血液循环中检测到。HBV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亦可由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另外,通过唾液的传播方式也是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1. HBsAg及抗-HBs测定:HBsAg具有抗原性,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常与HBV同时存在,是感染HBV的本质。抗-HBs一般在发病后3-6个月才出现,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HBsAg和HBeAg病毒是复制活跃的标志。2. HBcAg及抗-HBc测定:一般情况下,血液中测不到游离的HBcAg,但如将HBV颗粒开壳后则可检测。抗-HBcIgM是机体感染HBV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3. HBeAg及抗-HBe测定:HBeAg阳性常代表HBcAg阳性,出现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持续时间较长。抗-HBe阳性,HBeAg多转阴,说明HBV被清除或被抑制,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三)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抗HCV感染HCV1-3个月后才会出现阳性;抗-HCV IgG阳性表明已有HCV感染。(4) 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HDV是一直径为35-37nm须借助HBV外壳才能复制的缺陷性RNA病毒,又叫卫星病毒,故HDV只有在和HBV共存的情况下才能感染病人。(5) 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第15章 肾功能检查1 肾小球功能试验(1)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肾小球过滤率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客观指标。单位时间内,肾脏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临床意义】1. Ccr是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能较早地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当Ccr降低到正常值80%以下时,大部分患者BUN、Cr仍在正常范围。2. Ccr可判断肾小球损害的程度:肾储备能力下降期:Ccr减小至正常的50-80%,血肌酐正常,临床无症状;氮质血症期:Ccr减小至正常的25-50%,血肌酐升高,但707mol/L,临床表现和血生化显著异常。3. 指导治疗:Ccr30-40ml/min,应限制蛋白质摄入,30ml/min,噻嗪类利尿剂无效;10ml/min,对袢利尿剂无效,应作透析治疗。(3) 血清尿素氮(BUN)测定【原理】血中非蛋白氮类(指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约15种以上,其中最多的是尿素,约占50%,其他依次是氨基酸、尿酸、肌酐、肌酸以及氨等。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在肝脏合成,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当肾实质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血中浓度增加,因此BUN可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4) 血清尿酸(UA)测定【临床意义】1.肾脏疾病:急性或慢性肾炎病人,血UA增高较BUN、Cr明显,出现也较早。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疾病的晚期,血尿酸浓度亦可增加。2.痛风:由于UA的溶解度低,当血中UA浓度增高时,尿酸随血流沉积于各种关节,引起炎症。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血清尿酸增高是诊断痛风的主要依据。3.白血病与肿瘤:主要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和其他恶性肿瘤的细胞周期增快,核酸的代谢增强导致内源性UA升高所致。4.尿酸受肾外因素影响较大:进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动物内脏:肝、肾、贝类等),可因外源性因素导致UA增高。(5) 血2微球蛋白(2-MG)测定【临床意义】血2-MG测定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的一项敏感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血2-MG水平及升高。CO2CP: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反映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可测定尿糖、尿2-MG、尿溶菌酶等。第十六章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1 糖类检查血糖测定:【参考值】 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 ( 70110mg/dl )糖尿病:为引起血糖升高的最常见原因,由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减少引起。餐后8小时血浆葡萄糖 7.0mmol/L ( 126mg/dl ) ,可诊断为糖尿病。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参考值】口服法:空腹血糖 6.1mmol/L 。服糖后0.5-1 小时血糖上升达高峰,一般在7.8-9.0mmol/L ,应300g/L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阈值。 2.癌胚抗原(CEA)测定 【原理】癌胚抗原(CEA)最初发现于成人结肠癌组织中,胚胎期主要存在于胎儿的消化管、胰腺及肝脏。 【临床意义】消化器官癌症的诊断: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鉴别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CEA升高者不超过9%,而转移性肝癌CEA阳性率高达90%且绝对值明显增高。 3.癌抗原125(CA125)测定: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卵巢肿瘤 4.癌抗原15-3(CA15-3)测定:对乳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5.组织多肽抗原(TPA)测定 :组织多肽抗原(TP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6.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在前列腺癌时,血清PSA水平明显增高。 7.糖类抗原CA19-9 :在消化道腺癌病人血清中,CA19-9浓度可明显增高。6、 自身抗体检查 (一)类风湿因子() (二)抗核抗体的检查1.抗核抗体()测定:【临床意义】阳性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2.双链DNA抗体测定:【临床意义】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炎、干燥综合征等亦可出现阳性。3.可提取性核抗原()【临床意义】抗Sm抗体为所特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