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ATWE软件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 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 概念 地震沿着不同的方向作用 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小一般也不同 结构地震反应是地震作用方向角的函数 存在某个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取极大 那么这个方向我们就称为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 逆时针方向为正 使用 TAT SATWE和PMSAP可以自动计算出这个最不利方向角 并在文件中输出 如该角度大于 15度 用户可以把这个角度值回填到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度 参数项中 重新进行计算 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的影响 TAT在TAT 4 OUT中输出 SATWE在WMASS OUT中输出 PMSAP在工程名 ABS中输出 裙房层数 规范 高规第10 6 4条条文说明指出为保证多塔楼建筑中塔楼与底盘整体工作 塔楼之间裙房连接体的屋面梁以及塔楼中与裙房连接体相连的外围柱 墙 从固定端至出裙房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 在构造上应予以特别加强 实现 程序设置了 裙房层数 参数 作为多塔楼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的判断因素 即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还要满足裙房层数的要求 从而加强墙的抗震构造 裙房层数 参数的加强仅限于剪力墙 程序没有对塔楼之间裙房连接体的屋面梁以及塔楼中与裙房连接体相连的外围柱构造上应予以特别加强 对于这些部位用户应在施工图中特别加强 转换层所在层号 新抗震规范3 4 3条规定 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 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 15的增大系数 新高规5 1 14条规定 楼层侧向刚度小于上层的70 或其上三层平均值的80 时 该楼层地震剪力应乘1 15增大系数 新抗震规范3 4 3条规定 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 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 25 1 5的增大系数 针对这些条文 程序通过自动计算楼层刚度比 来决定是否采用1 15的楼层剪力增大系数 但是只要有转换层 就必须人工输入 转换层所在层号 以准确实现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放大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板假定 按照规范要求 结构的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作出的 所以如果用户设定了弹性楼板 在计算位移比时应选择此项 计算完成后再去掉此项选择 以弹性楼板方式进行后续计算 地下室层数 是为导算风荷载和自动形成嵌固约束信息服务的 因为地下室无风荷载作用注意 这里的地下室层数是指与上部结构同时进行内力分析的地下室部分 地下室对风荷载计算的影响 地下室顶板 壳元最大边长 是在墙元细分时需要的一个参数 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 在作墙元细分形成一系列小壳元时 为确保分析精度 要求小壳元的边长不得大于给定限值 程序限定1 0 Dmax 5 0 隐含为2 对于一般工程可取2 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可取得小些 如1 5或1 0 模拟施工的意义 高层建筑结构当竖向恒载一次加上时 其上部的竖向位移往往偏大 为了协调如此大的竖向位移 有时会出现拉柱或梁没有负弯矩的情况 而在实际施工中 竖向恒载是一层一层作用的 并在施工中逐层找平 下层的变形对上层基本上不产生影响 结构的竖向变形在建造到上部时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 因此不会产生一次性加荷所产生的异常现象 程序对竖向恒载作用专门做了处理 可以考虑并模拟施工加荷的这种因素 模拟施工荷载的两种算法 一种叫做施工模拟1 它就是上面说的考虑分层加载 逐层找平因素影响的算法 另一种叫做施工模拟2 它的含义是 将竖向杆件的刚度放大10倍后再做施工模拟1 其计算仅对基础起作用 对框筒结构采用算法2时 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较为均匀合理 可以避免墙轴力远大于柱轴力的不合理情形 由于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 将使得水平梁的两端竖向位移差减小 从而其剪力减小 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均而导致的重分配 使荷载分配更接近于手算结果 竖向地震作用 规范条文新抗震规范5 3 1条规定 对于9度的高层建筑 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公式 5 3 1 1 和 5 3 1 2 计算 并宜乘以1 5的放大系数 相当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23 4 新抗震规范5 3 3条规定 长悬臂和其它大跨度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8度 8 5度和9度时分别取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 15 和20 新高规10 2 6条规定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影响 程序变动新版本程序将竖向地震的计算开关向用户开放 是否考虑竖向地震由用户自定 注意 上部外挑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 程序只能对全体而不是单个构件计算竖向地震 风荷载基本风压基本值的重现期由原来的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 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基本风压一般要考虑地点和环境的影响 如沿海地区和强风地带等 在规范规定的基础上要把基本风压放大1 1或1 2倍 地面粗糙度类别由原来的A B C类 改为A B C D类 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为有密集建筑群 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结构基本周期 采用高规中的经验公式或者直接采用软件的缺省值 待计算完成后输入计算书中的结构基本周期 体型系数 现代多 高层结构立面变化较大 不同的区段内的体型系数可能不一样 程序限定最多为三段 结构规则性 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 对称 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 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避免抗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如果平面或竖向不规则 会对楼层水平位移 层间位移以及薄弱层的计算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抗震设防烈度 新抗震规范改变了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 增加了7度 0 15g 和8度 0 30g 两种情况 见新抗震规范表3 2 2 因而程序在原有6 7 8 9度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7度 0 15g 和8度 0 30g 两个选项 设计地震分组 设计近震 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 分别为设计地震第一组 第二组和第三组 程序输入菜单相应修改 特征周期值 比89规范增加了0 05s以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震作用 见新抗震规范5 1 4 扭转耦连 新高规3 3 4 1条规定 质量 刚度不对称 不均匀的结构 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连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TAT SATWE和PMSAP三个程序都具有考虑扭转耦连的功能 是否考虑可以通过参数设定 耦联计算适用于任何空间结构计算 总是正确的 非耦联仅适用于平面结构计算 耦联计算的结果不一定比非耦联计算的结果大 二者没有必然关系建议总是选择耦联计算 不会出问题 振型组合数 规范 高规5 1 13 2条规定 抗震计算时 宜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 振型数不应小于15 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 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振型数的多少与结构层数及结构形式有关 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 振型数也应取得多些 如有弹性节点 多塔楼 转换层等结构形式 注意 程序中可参看文件WZQ OUT中的有效质量系数值来判断振型数取的是否够 有效质量系数 振型数够不够 概念来源 WILSONE L 教授曾经提出振型有效质量系数的概念用于判断参与振型数足够与否 并将其用于ETABS程序 他的方法是基于刚性楼板假定的 现已推广到一般结构及弹性楼板 经验 根据我们的计算经验 当有效质量系数大于0 9时 基底剪力误差一般小于5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有效质量系数大于0 9的情形为振型数足够 否则称振型数不够 注意 1 要首先考虑有效质量系数是否满足要求 否则后续计算没有意义 2 振型数不能取的太少 小于0 9 否则剪重比等参数不正确 3 振型数也不能取的太多 最多不能多于结构的固有振型总数 如刚性楼板结构 不能超过楼层数的3倍 否则可能出现计算异常 振型数选取原则 粗略估计振型数不应小于15 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等经过计算看振型参与质量是否超过总质量的90 如超过 则继续进行 如不够 则应返回参数设置项 去增加振型数 双向地震作用 规范条文 新抗震规范5 1 1条规定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 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判定标准 楼层位移比 层间位移比 大于1 2程序实现 现在我们考虑某个地震反应参数 该参数在X和Y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别为SX和SY 那么在考虑了双向地震扭转效应后 这意味着对于X和Y地震作用都作不同程度的放大 考虑双向地震时 配筋平均增大5 8 但构件最大增加1倍 对于柱的弯矩和剪力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要比较Sx和Sy的绝对值 只放大大的 不动小的 对于柱的弯矩和剪力 处理方法稍有不同 举例说明如下 我们令S代表某个柱截面在某个方向上的弯矩或剪力 X地震作用下的值SX Y地震作用下的值SY 考虑双向地震后改变成为 偶然偏心 新高规3 3 3条规定 计算地震作用时 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附加偏心距可取与地震作用方向垂直的建筑物边长的5 偶然偏心的含义指的是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结构质量分布的变化 会导致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变化 因而结构在相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也将发生变化 考虑偶然偏心 也就是考虑由偶然偏心引起的可能的最不利的地震作用 从理论上 各个楼层的质心都可以在各自不同的方向出现偶然偏心 从最不利的角度出发 我们在程序中只考虑下列四种偏心方式 A X向地震 所有楼层的质心沿Y轴正向偏移5 记作EXPB X向地震 所有楼层的质心沿Y轴负向偏移5 记作EXMC Y向地震 所有楼层的质心沿X轴正向偏移5 记作EYPD Y向地震 所有楼层的质心沿X轴负向偏移5 记作EYM简言之 地震组合数将增加到原来的三倍 该功能设有选项开关 考虑偶然偏心时可将开关打开 柱局部坐标下的标准内力输出 第1柱单元上节点号 1下节点号 1主轴夹角 0 0000 rad 工况号 轴力X向剪力Y向剪力X向底弯矩Y向底弯矩X向顶弯矩Y向顶弯矩 1 91 5 219 522 7 61 9 1038 6 60 5 148 1 5 81 8 237 930 6 83 6 1124 2 81 5 162 0 5 102 2 201 5 19 954 3 954 753 2 134 5 2 222 1 146 8 108 8294 6 619 7292 8 178 9 5 209 2 166 4 95 5258 5 709 1257 5 194 1 5 235 6 129 9 122 8332 9 545 3330 2 164 9 3 26 1 49 30 0 0 2 230 40 0 35 6 4 107 4 48 1 51 0138 0 187 2137 4 72 6 5 1214 7 85 55 1 12 5 780 4 15 0318 4 6 138 07 70 5 1 0 19 7 1 661 0 考虑偶然偏心时的地震内力 偶然偏心对配筋的影响柱梁 15层框剪11 9 2 3 13层框剪 PJ2 0 4 1 7 33层框支0 8 8层框架7 73 9 21层框剪0 9 1 2 19层框剪1 3 1 2 18层框剪0 7 3 0 平均增加3 82 2 01 偶然偏心对最大位移比的影响不考虑考虑增加 15层框剪1 201 318 11 13层框剪 PJ2 1 821 956 99 33层框支1 051 530 32 8层框架1 762 3926 22 19层框剪1 571 7510 04 18层框剪1 432 0329 16 平均增加18 47 具体操作原则 偶然偏心 对于高层建筑且是规则结构时选择 双向地震 双向地震一般只对不规则结构采用 并注意不要与 偶然偏心 同时用 设计中可以遵循以下规则 1 当为规则结构时 位移比1 2 只考虑双向地震4 计算结构位移比时应强制所有楼板为刚性楼板假定 活荷质量折减系数是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的活荷载组合值系数 抗震规范5 1 3 周期折减系数为了充分考虑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的填充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 对于框架结构若砖墙较多 可取0 6 0 7 较少可取0 7 0 8 对于框架 剪力墙结构可取0 8 0 9 纯剪力墙结构可不折减 多方向水平地震作用 规范条文 抗震规范5 1 1条规定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 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 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程序实现 针对这一条 程序增加了自动计算多方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功能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指定多对地震作用方向 程序对每一对地震方向进行地震反应谱分析 计算相应的构件内力 在构件设计阶段 也将考虑每一方向地震作用下构件内力的组合 这样不至于漏掉最不利情形 保证了结构设计的安全 程序允许输入最多5组地震方向 附加地震数可在0 5之间取值 并填入相应角度 该角度是与X轴正方向夹角 逆时针方向为正 阻尼比 特征周期 多遇或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隐含规范规定值 它随地震烈度而变化 对有些地区标准用不同的地震计算参数时 可以通过该参数的变化求得该地区的地震力 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的最高层号 程序可以考虑梁活荷载不利布置 若定义为0 表示不考虑梁活荷不利布置作用 若填一个大于零的数N 则表示从1 N各层考虑梁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而N 1层以上则不考虑活荷不利布置 若N等于结构的层数 则表示对全楼所有层都考虑活荷的不利布置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设计允许考虑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 适当减小支座负弯矩 相应增大跨中正弯矩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在0 8 1 0范围内取值 注意 此项调整只针对竖向荷载 对地震力和风荷载不起作用 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 通过调整梁的设计弯矩 提高其安全储备 注意 1 对正负设计弯矩均增大2 对于已经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楼层 SATWE将使此项不起作用 梁扭矩折减系数 对于现浇楼板结构 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 应当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作用 而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 折减系数可在0 4 1 0范围内取值 注意 若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 梁的扭矩不应折减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两端都与剪力墙相连的梁称为连梁 多高层结构设计中允许连梁开裂 开裂后连梁的刚度有所降低 程序中通过此项来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 为防止连梁开裂过大 此系数不宜取值过小 一般不宜小于0 55 剪力墙洞口上方的墙 连梁 也采用此参数进行刚度折减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程序中框架梁是按矩形部分输入截面尺寸并计算刚度的 对于现浇楼板 在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 楼板作为梁的翼缘是梁的一部分 在分析中可用此系数来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贡献 注意 梁刚度增大系数BK由设计人员指定 可在1 0 2 0范围内取值 程序自动搜索中梁和边梁 两侧均与刚性楼板相连的中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为BK 只有一侧与刚性楼板相连的中梁或边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为1 0 BK 1 2 其它情况的梁刚度不放大 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梁柱超配系数 对于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 框架梁和连梁端部剪力 框架柱端部弯矩 剪力调整应按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来计算 程序要求输入超配系数 参见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第6 2 1条和6 2 3条或 新规范PKPM设计软件实用手册 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规范要求对框支柱的地震作用弯矩 剪力进行调整 程序自动对框支柱的弯矩剪力作调整 由于调整系数往往很大 为限避免异常情况 程序给出了一个控制开关 由设计人员决定是否对与框支柱相连的框架梁的弯矩剪力进行相应调整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是地震力调整系数 可通过此参数来放大地震力 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度 其经验取值范围是1 0 1 5 注意 此项调整对位移 剪重比 内力计算有影响而对周期计算没有影响 按抗震规范第5 2 5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力 新抗震规范5 2 5条规定 抗震验算时 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 2 5条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程序给出了一个控制开关 由设计人员决定是否由程序自动进行调整 若选择由程序自动进行调整 则程序对结构的每一层分别判断 若某一层的剪重比小于规范要求 则相应放大该层的地震作用效应 注意 本项调整只对剪重比和内力有影响 而对周期和位移没有影响 剪重比的调整最小地震剪力调整 新抗震规范5 2 5条规定 抗震验算时 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 2 5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 尚应乘以1 15的增大系数 自动放大与否设开关 如果用户考虑自动放大 SATWE将在WZQ OUT中输出程序内部采用的放大系数 文件WZQ OUT 各楼层地震剪力系数调整情况 抗震规范 5 2 5 验算 层号X向调整系数Y向调整系数11 3121 20721 1971 12231 0701 00041 0001 00051 0001 00061 0001 00071 0001 00081 0001 000 根据我们的工作 绝大多数较规则的多高层建筑 其楼层最小剪重比出现在结构底层 也就是说底层剪重比是起控制作用的 少数结构其楼层剪重比的最小值不出现在底层 但与底层相比也相差很小 基于此 我们在程序中采用的调整方法是 全楼的地震力采用同一个调整系数 或者严格点说 一个地震作用方向对应一个调整系数 这个调整系数通过剪重比最小的楼层决定 对于楼层剪重比的最小值不出现在底层的结构 这种调整可能略偏于保守 但仍不失合理 这种调整方法的最大优点是 不改变地震力的分布特性 不破坏各振型地震力作用下结构内力的平衡 指定薄弱层个数及相应薄弱层层号 新抗震规范3 4 3条规定 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 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 15的增大系数 新高规5 1 14条规定 楼层侧向刚度小于上层的70 或其上三层平均值的80 时 该楼层地震剪力应乘1 15增大系数 针对这些条文 程序要求设计人员输入薄弱层楼层号 程序对薄弱构件的地震作用内力乘以1 15的增大系数 新抗震规范6 2 13条规定 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 剪结构 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 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 和按框 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 5倍二者的较小值 程序对框剪结构 将依据规范要求进行0 2Q0调整 设计人员可以指定调整楼层的范围 如果需要人为控制调整系数 可以在SATWE文件SATINPUT OUT中给出 0 2Q0调整 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及放大系数 用基底剪力法分析 可以通过这个系数放大结构顶部塔楼的内力 一般为3倍 用振型分解法分析 可以不调整顶部塔楼的内力 可将起算层号填为0 注意 是否放大塔楼内力由设计人员决定结构建模时将小塔楼作为一层输入 增加振型数量 顶楼层号及放大系数通常都取0只有特殊工程需要放大时才改这两个参数此系数仅放大顶塔楼的内力 并不改变位移 重力二阶效应条文 高规 5 4 2 条和混凝土规范 7 3 12 条都提到重力二阶效应问题 概念 重力二阶效应一般称为P 效应 在建筑结构分析中指的是竖向荷载的侧移效应 当结构发生水平位移时 竖向荷载就会出现垂直于变形后的结构竖向轴线的分量 这个分量将加大水平位移量 同时也会加大相应的内力 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几何非线性效应 程序实现 我们在TAT SATWE和PMSAP程序中都提供了计算P 效应的开关 具体实现时 我们计算竖向荷载引起的整个结构的几何刚度 以此修改原有结构总刚 从而实现P 效应的计算 新版本程序P 效应的实现方法具有一般性 它既适用于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结构 也适用于存在独立弹性节点的结构 值得注意 考虑P 效应后 结构周期一般会变得稍长 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P 效应与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有密切的相关如果用户不考虑P 效应 则在柱配筋计算时 偏心距放大系数的计算采用真实的柱计算长度系数 如果用户考虑P 效应 则在柱配筋计算时 偏心距放大系数的计算直接取柱计算长度系数等于1 0 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对计算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 梁的长度为两根柱间形心的距离柱的截面积较大时可将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考虑 梁的长度为净跨距离 梁自重和截面设计按扣除刚域后的梁长计算 梁上的外荷载按梁两端节点计算 一般而言 对于异型柱结构 宜采用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对于矩形柱结构 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安全储备而不选择它梁与柱重叠部分是否作为刚域的差别 是 刚度大 自重小 梁端负弯矩小 否 刚度小 自重大 梁端负弯矩大 柱配筋计算 单偏压与双偏压 现行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等对何时采用双偏压计算有明确的要求 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第6 2 4条规定 角柱应按双向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对于规范没有要求用双偏压计算的 最好用单偏压计算 双偏压验算 异型柱建议用双偏压计算 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计算执行混凝土规范7 3 11 3条 选择此项 混凝土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将执行混凝土规范7 3 11 3条 否则将仅执行混凝土规范7 3 11 2条 与旧规范相同 即底层柱取1 0上层柱取1 25 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 此参数专用于钢柱 当选择 有侧移 时 程序按 钢结构设计规范 附录4 2的公式计算 当选择 无侧移 时 程序按 钢结构设计规范 附录4 1的公式计算 注意事项 主筋强度应与PM中取相同的值 否则虽计算按此处值计算 但接力PK绘施工图时 仍按照PM中的强度等级标注 恒荷载分项系数调整 根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 2 5条中的要求 程序增加了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 即相应的永久荷载效应分项系数取1 35 当1 35恒 1 4 0 7活 1 2恒 1 4活时取1 35恒 1 4 0 7活 注意 此项调整程序自动完成不能轻率调整规范规定的分项系数 地震信息里的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与荷载组合里的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的区别 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主要用于计算质量矩阵 填此参数则结构总质量将折减 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主要用于静力荷载组合 填此参数则结构总质量将不折减 地下室 人防的设计分析1 地下室一般与上部结构共同分析 2 地下室能否与上部结构分开独立计算 取决于地下室的层刚度 当地下室层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2倍时 地下室与上部结构可以分开计算 否则应共同计算 3 当地下室与上部结构共同分析时 地下室回填土的约束作用用增加地下室层刚度的方法模拟 即程序中所提到的相对刚度 一般取3 4 当定义了地下室后 侧向不论有无约束 风力的计算都按有地下室考虑 即在计算高度系数时 扣除地下室的高度 5 地下室与上部结构共同分析是一种更合理的分析方法 共同分析使上部结构的轴力 弯矩可以传给地下室结构 而剪力可以根据需要传递 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的相对刚度 该参数的含义是基础回填土对结构约束作用的刚度与地下室抗侧移刚度的比值 取正数 有约束作用 取值2 4 不太敏感 取为0 则认为基础回填土对结构没有约束作用取负数m m小于或等于地下室层数M 则认为有m层地下室无水平位移 嵌固 但必须注意嵌固层的刚度比要求 2 地下室顶板 A B C 地下室不同侧向约束刚度比下的地震作用示意 对地下室外围墙作平面外设计 A 恒 活荷载作用结构整体分析得到的恒活荷载的轴力 弯矩B 面外土 水侧作用按简化方法计算面外土水侧压力作用的弯矩C 配筋设计按压弯构件进行配筋计算 地下室外围墙不合并 配筋结果逐段给出 地下室顶板与外围墙的人防等效荷载 这两项参数需按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中第4 5 2取值 SATWE软件特殊构件补充定义 特殊梁 不调幅梁 在配筋计算时不作弯矩调幅的梁连梁 与剪力墙相连 允许开裂 可作刚度折减的梁 程序自动判断 转换梁 框支转换梁或托柱梁 必须人工设定 刚性梁 两端都在柱截面范围内的梁 程序自动判断 铰接梁 一端或两端铰接 特殊柱 特殊斜撑 铰接柱 铰接斜撑 一端或两端铰接角柱 不与剪力墙相交的转角柱框支柱 上部托剪力墙的柱门式钢柱 人字或十字支撑 斜柱 按斜撑输入 应设为刚接 弹性楼板 刚性楼板 假定楼板平面内无限刚 楼板平面外刚度不考虑 取为零 适于大多数民用建筑 弹性楼板6 真实地计算楼板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刚度 适用所有工程 但计算量大 不轻易采用 主要用于板柱结构和板柱 抗震墙结构 弹性楼板3 假定楼板平面内无限刚 程序仅真实地计算楼板平面外刚度 适用平面内刚度大 不可忽略平面外刚度的结构 适用于厚板转换层结构 弹性膜 程序真实地计算楼板平面内刚度 楼板平面外刚度不考虑 取为零 适于工业厂房 楼板开大洞 体育场馆结构 楼板平面较长或有较大凹入以及平面弱连接的结构 非荷载作用 温度 收缩 地基不均匀差异沉降是属于变形作用 称为非荷载作用温度应力收缩分析不均匀沉降 1 温度应力分析 程序只考虑构件的内外温差的平均值比原始温度高 低 时造成的伸长 缩短 效应温度荷载定义输入两组节点温差改变楼层继续不设置温差的节点视为两组温差为0 2 收缩分析 混凝土收缩可以用收缩当量温差来表示程序用温度应力计算功能来完成收缩分析 3 不均匀沉降分析 弹性支座目前弹性支座不能设置于底层的柱底和墙底处 只能设置于其它自由节点处输入弹簧刚度值捕捉节点支座位移输入位移值捕捉节点 吊车荷载分析 吊车荷载作用的牛腿处一般没有楼板吊车柱之间必须考虑支撑的作用同一轨道内可以有一部或多部吊车含吊车的荷载组合大大增加吊车梁可以不输入 不作为吊车梁计算 吊车轮压及刹车力要通过影响线求出地震力 基础都未考虑吊车影响带重型吊车的工业厂房最好用PK计算分析 SATWE软件计算控制参数设定 传给基础的上部结构刚度新版SATWE TAT都具有该功能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产品运营考试题及答案
- 机械抵债协议书
- 村居结对协议书
- 村民组长协议书
- 村级水渠协议书
- 林地合同协议书
- 果酒代理协议书
- 标准劳动协议书
- 2025年中级社会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男篮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生态建筑理念演进-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线式溶解氧变送器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银监会联合贷款管理办法
- GB/T 29912-2024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型技术要求
- 2025年银行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共150题)
- 浙江省杭州市《综合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国考真题
- 如何做好财务主管
- 浦发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异议申请表
- 2022年09月甘肃临夏州和政县综合类非在编项目人员乡镇入编30人考试强化练习题(3套)带答案详解考试版
- 2022年广东嘉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浙江省舟山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