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目录 第一章建安与正始文学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诗歌第五章南北朝民歌第六章南北朝小说 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一 分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 196 开始 到隋文帝统一中国 589 结束 约400年的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 北齐汉魏北方十六国 北魏末蜀西晋西魏 北周建吴隋安南方东晋 宋 齐 梁 陈 196 约400年 589 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 政治 思想 文化环境 一 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战乱和分裂 对应于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 二 统治集团中为了争夺权力的斗争充满着杀气 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人的寿命也较短 如曹丕享年41岁 王粲 徐干 应玚 刘桢 陈琳皆死于建安二十一 二年的疾疫 如孔融 杨修 祢衡 丁仪 丁廙 嵇康 陆机 陆云 张华 潘岳 郭璞 刘琨 又与吴质书 昔年疾疫 亲故多离其灾 徐 陈 应 刘 一时俱逝 痛何可言 少壮真当努力 年一过往 何可攀援 古人思秉烛夜游 良有以也 文学主题 生死主题 游仙主题 隐逸主题 三 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 儒学衰微 玄学兴起 清谈成风 佛道盛行 1 儒学衰微 玄学兴起 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 玄学对魏晋文人的人生价值观念 思想作风 人生态度 审美意趣理念乃至文学的风格 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形成了所谓的 魏晋风流 魏晋风流 飘然高逸 不营物务 栖心玄远 表现为 吃药 饮酒 纵情享乐 放荡狂妄 刘伶恒纵酒放达 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 伶曰 我以天地为栋宇 屋室为裈衣 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阮籍当葬母 蒸一肥豚 饮酒二斗 然后临诀 直言 穷矣 都得一号 因吐血 废顿良久 诸阮皆能饮酒 仲容至宗人间共集 不复用常杯斟酌 以大瓮盛酒 围坐 相向大酌 时有群猪来饮 直接去上 便共饮之 王敦初尚主 如厕 见漆箱盛干枣 本以塞鼻 王谓厕上亦下果 食遂至尽 既还 婢擎金澡盘盛水 琉璃碗盛澡豆 因倒着水中而饮之 谓是干饭 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尤悔 玄学家们以出身门第 容貌举止和玄远的清谈相标榜旷达 清高 风度 是一种崇尚虚无 空谈玄理的风气 清谈 即不无实际地谈玄论道 2 清谈成风 1 佛学的传入佛学从东汉传入中国 到了东晋十六国时 才发展起来 这对此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 佛道盛行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起源于原始图腾宗教崇拜 道教的教义和佛教完全不同 它不否定现实生活 相反要以各种方术帮助享乐 即能给与虚幻的满足 又具有实用性 因此信奉者颇多 2 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一 想象世界的丰富 二 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三 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3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起源于原始图腾宗教崇拜 道教的教义和佛教完全不同 它不否定现实生活 相反要以各种方术帮助享乐 即能给与虚幻的满足 又具有实用性 因此信奉者颇多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 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 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 大约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第一 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第二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 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第三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梁元帝萧绎的 金楼子 立言 吟咏风谣 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至若文者 惟须绮穀纷披 宫徵靡曼 唇吻遒会 情灵摇荡 曹丕 典论 论文 说 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 铭诔善实 诗赋欲丽 陆机 文赋 说 诗缘情而绮丽 赋体物而浏亮 对文学审美性自觉追求的表现 1 开拓了一些新的题材 2 文学形式的更新演化 3 追求修辞的华美 秋兰被长坂 朱华冒绿池 4 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 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 上起汉献帝元年 公元196 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 公元233 指汉末魏初的文学 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 儒学失去统治地位 思想意识的解放 二 饱经忧患的文人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三 曹氏父子对文学的提倡及奖励推崇 二 建安文学的特点 一 五言诗创作的腾涌 二 开始了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为主的转变 三 建安风骨的形成 建安风骨 风 指思想感情 骨 指语言辞采 建安风骨指作家的作品在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慷慨悲凉的精神 在语言上表现的格调清新的鲜明个性 建安时期 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 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 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了内容充实 感情充沛 雅好慷慨 梗概多气的特点 而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 骨力遒劲 这种充实的思想内容 富有感染力的情感以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 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一 曹操 一 生平 155 220年 字孟德 沛国谯人 三国志 武帝本纪 云 少机警 有权数 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 故世人未之奇也 裴松之注引 曹瞒传 云其 好飞鹰走狗 游荡无度 世说新语 引云 曹尝问许子将 许玄 我何如人也 子将不答 固问之 子将云 子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陈琳文中曾说他是 赘阉遗丑 本无懿德 好乱乐祸 剽狡锋协 钟嵘 诗品 曹公古直 甚有悲凉之句 鲁迅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个英雄 叶嘉莹 曹操是一个文学家 但又不同于后来那些吟风弄月 咬文嚼字的文学家 很多人说他是奸雄 戏剧里扮白脸 但他其实要算一位真正的英雄豪杰 他生当乱世 有着自己的一份理想和政治抱负 同时也有实现这份抱负的勇气和谋略 魏书 文武并施 御军三十余年 手不舍书 昼则讲武策 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 及造新诗 披之管弦 皆成乐章 二 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与代表作品1 描写汉末动乱和百姓蒙受的苦难 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 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 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 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 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背景 东汉末年 汉灵帝死后 少帝刘辩继位 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了对抗宦官势力 密诏董卓率兵入朝相助 董卓入朝后 诛杀大臣 废掉少帝 另立汉献帝刘协 董卓自任丞相 独揽朝政大权 汉献帝初平元年 190年 关东各地州牧郡守 纷纷起兵讨伐董卓 并推举袁绍为盟主 进兵洛阳 本诗开头提到的 义士 即指这些人 表现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短歌行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东邻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背景 官渡之战后 袁绍二子谭 尚相互火并 后为曹操各个击破 袁尚兵败后 胁迫幽 冀军民十余万北投乌桓 东胡一支 乌桓亦趁机袭扰汉之边境 为解除后顾之忧 曹操于建安十二年 207 毅然决定率大军北征乌桓 五月出兵 七月出卢龙塞 八月经白狼山一战 消灭乌桓主力 九月凯旋回师 三 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第一 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第二 他的诗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 语言上极为本色 第三 在体裁上 他四言 五言均有 且皆成就不凡 二 曹丕曹丕 187 226 字子桓 曹操次子 建安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二十五年代汉称帝 文武全才 生长于戎马之间 精骑善射 又学识渊博 通经史诸子之学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 沈德潜 古诗源 子桓诗有文士气 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要其便娟婉约 能移人情 王夫之 姜斋诗话 曹子建之于子桓 有凡之隔 而人称子建 不知有子桓 俗论大抵如此 一 诗歌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二 文艺理论著作 典论 论文 关于文学的价值 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 提出了 文以气为主 的观点 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 不可强力而致 徐干时有齐气 指齐地凝重舒缓的风格 孔融体气高妙 等 提出关于文学体裁的区分 曹丕认为 文学本同而末异 将文章分为四类八体 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 提出关于文学批评者的态度 先提出两种不正确的批评态度 贵远贱近 重虚名不重实际 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 第二节曹植 曹植 192 232 字子建 曹操第三子 曹丕同母弟 陈思王植子建 年十余岁 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 谓植曰 汝倩 请 人邪 植跪曰 言出为论 下笔成章 顾当面试 奈何倩人 时邺铜雀台新成 太祖悉将诸子登台 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 可观 太祖甚异之 性简易 不治威严 與马服饰 不尚华丽 每进见难问 应声而对 特见宠爱 植任性而行 不自雕励 饮酒不节 三国志 魏书 陈思王传 戳力上国 流惠下民 建永世之业 流金石之功 与杨德祖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愧色 刘义庆 世说新语 文学 每四节之会 块然独处 左右惟仆隶 所对惟妻子 高谈无所与陈 发义无所与展 求通亲亲表 号称六易 居实三迁 连遇瘠土 衣食不继 迁都赋序 曹植墓 位于东阿县城西南10公里鱼山西麓 依山而建 墓室分甬道 前室 后室 部分 相关评价 钟嵘的 诗品 骨气奇高 辞采华茂 情兼雅怨 体被文质 粲溢古今 卓而不群 嗟乎 陈思王之于文章也 譬人伦中有周孔 麟羽之有龙凤 音乐之有琴笙 女工之有黼黻 谢灵运 天下才共有一石 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 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奇才敏捷 安有继之 李瀚 蒙求集注 明代张戎 岁寒堂诗话 韩退之之文 曹子建杜子美之诗 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二 创作曹植的诗歌创作 可以曹丕称帝为界 划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 主要是抒写自己政治上的雄心壮志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代表作他的 白马篇 白马篇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 音户 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边城多警急 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昌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后期诗歌 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的悲愤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赠白马王彪背景 这首诗写于皇初四年 223年 是年五月 曹植与白马王曹彪 任城王曹彰一同进京 赠白马王彪 曹植 序曰 黄初四年五月 白马王 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 会节气 到洛阳 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 道路宜异宿止 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 是用自剖 与王辞焉 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 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 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 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 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 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 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 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 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 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 我思郁以纡 音愚 郁纾将何念 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 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 豺狼当路衢 苍蝇问白黑 谗巧反亲疏 欲还绝无蹊 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 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 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 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 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 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 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 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 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 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 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 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 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 咄唶 音杰 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 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 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 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 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 音趁 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 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 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 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 百年谁能持 离别永无会 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 俱享黄发期 收泪即长路 援笔从此辞 赠白马王彪 在艺术上的特点 1 诗人把内心复杂 丰富的感情 通过章章蝉联的形式 一步步地抒发了出来 2 诗人把写景和抒情紧密地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 3 诗人感情的抒发是通过叙事 写景 哀悼 劝勉等方式宕开去写 第二类是用思妇 弃妇托寓身世 表白心迹 代表作 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 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 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 妾若浊水泥 浮沈各异势 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 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 贱妾当何依 2 讲究艺术形式 刻画工致 辞藻华美 并注意对偶的运用及锤炼警句 3 骨气奇高 慷慨奋发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贯穿他的生活与创作始终 作品激越感人 1 建安时期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 对五言诗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曹植五言诗的艺术特点及贡献 第三节建安七子与蔡琰一 建安七子 曹丕 典论 论文 中称孔融 王粲 陈琳 刘桢 阮瑀 徐干 应瑒为 七子 除孔融与曹操政见不一被杀外 其余六人在政治上依附曹氏父子 是邺下集团的重要成员 作品具有共同的特点 反映个人流离 人民的困苦 抒发大济苍生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继承了乐府风格 艺术上慷慨多气 激越有力 苍凉悲壮 一 王粲 177 217 字仲宣 山阳 山东 高平人 出身士族官僚家庭 献帝西迁 粲徙长安 董卓作乱之后 乃至荆州依刘表 表卒 归太祖 建安二十一年 从征吴 二十二年春 王粲突然死于瘟疫 时卒四十一岁 三国志 魏书 王粲传 初 粲与人共行 读道边碑 人问曰 卿能闇 音安 诵乎 曰 能 因使背而诵之 不失一字 观人围釭 音刚 局坏 粲为覆之 釭者不信 以帊 音爬 盖局 使更以他局为之 用相比校 不误一道 其强记默识如此 性善算 作算术 略尽其理 善属文 举笔便成 无所改定 时人常以为宿构 然正复精意覃思 亦不能加也 刘勰 文心雕龙 七子之冠冕 曹植 王仲宣诔 文若纯华 思若泉涌 发言可咏 下笔成篇 七哀诗 第一首 西京乱无象 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 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 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 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 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 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 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 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 回首望长安 悟彼 下泉 人 喟然伤心肝 七哀诗 艺术特色 1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 典型事件的运用上 极为恰当 3 恰当地运用警句 突出了主题 4 语言充满感情气势 二 刘桢 217 字公干 山东人 名气仅次曹植 当时甚有诗名 曹丕云 五言诗之善者 妙绝时人 据 三国志 记载 太子 曹丕 请诸文学 官名 酒酣坐欢 命夫人甄氏出拜 坐中众人咸 皆 伏 而桢独平视 太祖闻之 乃收桢 减死输作 为小吏 刘勰 文心雕龙 体性 云 公干气褊 音扁 狭小 故言壮而情骇 钟嵘 诗品 仗气爱奇 动多振绝 贞骨凌霜 高峰跨俗 又云 陈思 曹植 以下 桢称独步 元好问 论诗绝句 曹刘坐啸虎生风 四海无人角两雄 赠从弟 三首 其二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三 陈琳字孔璋 江苏人 擅长文章 章 表 书均为应用文 建安二十三年 与刘桢 应瑒 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诗的代表作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 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 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 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 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 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 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 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 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 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 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 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 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 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 贱妾何能久自全 二 蔡琰 一 生平著作蔡琰 字文姬 河南杞县人 生卒年不详 代表作五言体 悲愤诗 骚体 悲愤诗 胡笳十八拍 五言体 悲愤诗 是此时期最长的文人五言诗 全诗共540字 108句 二 悲愤诗蔡琰汉季失权时 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 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 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 欲共计不详 卓众来东下 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 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 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 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 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 迥路险且阻 不顾邈冥冥 肝胆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 不得令囤聚 或有骨肉俱 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 辄言 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 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 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 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 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 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 乃遭此厄祸 艺术特点 1 是一篇现实主义的杰作 以实取胜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社会动乱的现实 艺术地再现了诗人惨痛的经历 2 综合运用叙事 抒情 议论不同的写法 3 结构剪裁得当 4 形象性的性格语言 第四节正始文学 一 概述正始 是魏废帝齐王曹芳的年号 起公元240年 迄249年 正始文学 实际上是指直到晋初期的文学 魏文帝 魏明帝曹睿 齐王曹芳 曹髦 曹奂 曹爽 司马懿 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 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 司马炎废曹奂晋武帝 何晏 夏侯玄 正始文学特点 1 正始诗歌的主题多言玄理 游仙 风格表现则多幽深而隐曲 伤感而消沉 2 士人反对名教 反对虚伪的道德 典型的是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 3 从哲学思想转变上看 当时动荡不安的现实生活 使传统的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愈益动摆 道家 法家思想日益成为时尚 二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 魏晋之际文学的七位代表作家 他们是阮籍 嵇康 山涛 刘伶 阮咸 向秀 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 肆意酣畅 故世谓 竹林七贤 其名称始见于 世说新语 任诞 竹林七贤 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 山涛 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 其余五人都崇尚老庄 任性嗜酒 寄情山水 反对礼法名教 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 世说新语 任诞 陈留阮籍 谯郡嵇康 河内山涛 三人年皆相比 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 沛国刘伶 陈留阮咸 河内向秀 琅琊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 肆意酣畅 故世谓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画像砖 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 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 故被画在一起 南壁为嵇 阮 山 王四人北壁为向 刘 阮 荣四人 人物之间以银杏 垂柳 松槐相隔 八人均席地而坐 但各以一种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态来表现 有的抚琴啸歌 有的颌首倾听 有的高谈玄理 有的舞弄如意 人人宽衣博带 孤傲高雅 崇尚老庄之情 追求个性之心 溢于画面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 在画像砖上得到充分地表现 一 阮籍1 生平 性格阮籍 210 263 字嗣宗 陈留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 志气宕放 傲然独得 任性不羁 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 累月不出 或登临山水 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 尤好庄 老 嗜酒能啸 善弹琴 当其得意 忘其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 阮籍传 籍早有济世志 属魏晋之际 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焉 籍由是不与世事 遂酣饮为常 文帝 司马昭 初欲为武帝 司马炎 求婚于籍 籍醉六十日 不得言而止 晋书 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白眼 见礼俗之士 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 籍作白眼 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 乃备酒挟琴造焉 籍大悦 乃见青眼 晋书 阮籍传 世说新语 任诞 阮籍嫂回家 籍见与别 或讥之 籍曰 礼岂为我辈设也 阮公临家妇 有美色 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 阮醉 便眠其妇侧 夫始殊疑之 伺察 终无他意 籍邻家处子有才色 未嫁而卒 籍与无亲 生不相识 往哭尽哀而去 其达而无检 皆此类也 母去世 阮籍正与人下棋 闻讯却坚持请终此局 但棋下完之后 他举声一号 吐血数升 有时闭户关门 整日不出屋 有时登山临水 终日忘归 驾着牛车 率意而驾 不由径路 车迹所穷 痛哭而返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他忧思宇宙间的一切幻灭 他伤心人事社会的离乱 他不满政治的黑暗 而又无力改变 他羡慕仙界的美丽而又感其虚无 他痛恨现实社会的恶劣而又无法逃避 忧生惧祸 时时有临渊履冰之痛 2 作品评价 钟嵘 诗品 晋步兵阮籍 其源出于 小雅 无雕虫之功 而 咏怀 之作 可以陶性灵 发幽思 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 洋洋乎会于风雅 使人忘其鄙近 自致远大 颇多感慨之词 厥旨渊放 归趣难求 文心雕龙 正始明道 诗杂仙心 何晏之徒 率多肤浅 惟嵇诗清俊 阮旨遥寄 故能标焉 3 创作阮籍的代表作是 咏怀 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 是总计平生所作诗 总题为 咏怀 是诗抒感慨 发议论 写理想 充满苦闷和孤独的情绪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咏怀 其一 佳树下成蹊 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 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 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 去上西山址 一身不自保 何况怜妻子 凝霜被野草 岁暮亦云已 咏怀 其三 阮籍 咏怀 组诗的艺术特点 1 与建安诗歌写乐府已完全不同 形式上以写五言诗为主 2 表现手法 委婉 曲折 比兴手法运用得比较多 寄寓深远 3 阮诗以玄远之辞 托郁懑之志 对后世文人抒情言志诗影响很大 二 嵇康1 生平 性格嵇康 223 263 字叔夜 沛国铎人 是曹魏皇室的姻戚与乡里 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曾任中散大夫 史称 嵇中散 身长七尺八寸 美词气 有凤仪 而土木形骸 不自藻饰 人以为龙章凤姿 晋书 嵇康传 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其醉也 傀然若玉山之将崩 世说新语 有人语王戎曰 嵇延祖 康子绍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 君未见其父耳 初康居贫 常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 以自赡给 颖川钟会 贵公子也 精练有才辩 故往造焉 康不为之礼 而锻不辍 良久会去 康谓曰 何所闻而来 何所见而去 会曰 闻所闻而来 见所见而去 会以此憾 恨 之 晋书 嵇康传 太学生三千人 请以为师 弗许 康环顾日影 索琴弹之曰 昔袁孝尼从吾学 广陵散 吾每靳固之 广陵散 于今绝矣 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 莫不痛之 晋书 嵇康传 2 嵇康诗歌创作嵇康的以表现其追求自然 高蹈独立 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风格清峻 赠秀才入军诗 十四息徒兰圃 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 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 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 谁与尽言 得鱼忘筌 源出于 庄子 外物 筌者所以在鱼 得鱼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3 嵇康的散文创作 与山巨源绝交书 公元261年 山涛被任命为吏部郎 这说明 竹林七贤 发生了分化 山涛举康代自 嵇康得知消息后 于是给山涛写了一封信 要与他绝交 第二章两晋诗坛 一 两晋文坛文学特征 一 西晋文学普遍显得松弛而平缓 少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无论作家还是作品的数量 都远远超出前代 二 表现人生的伤感仍然是文学的中心主题 作家缺乏对抗的意识 文学中感情往往只是表现为无奈甚至是空泛的低沉 3 文学作为修辞艺术的一面 受到更多的重视 语言明显地趋向书面化 雕琢刻画的功夫更深了 4 文坛气象也比较繁荣 活跃 这一时期常被称为太康文学时期 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作家众多 有三张 二陆 两潘一左 一 潘岳 又名潘安 河南人 幼时被称为 奇童 在太康文坛 与陆机齐名 并称 潘陆 后人评价 潘才如江 陆才如海 后又有 陆海潘江 之称 二 代表作家 悼亡诗 荏苒冬春谢 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 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 淹留亦何益 僶俛 音敏免 恭朝命 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 入室想所历 帷屏无仿佛 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 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 周遑忡 音冲 惊惕 如彼翰林鸟 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 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 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 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 庄缶犹可击 二 陆机 261 303 字士衡 吴郡吴人 江苏苏州 曾任平原内史 世称 陆平原 与其弟陆云合称 二陆 陆平原河桥败 为卢志所谗 被诛 临刑叹曰 欲闻华亭鹤唳 可复得乎 世说新语 尤悔 赴洛道中作远游越山川 山川修且长 振策陟崇丘 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 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 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 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 振衣独长想 太康诗风 即以陆机 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文心雕龙 明诗 采缛于正始 力柔于建安 文心雕龙 情采 体情之制日疏 逐文之篇愈盛 太康诗风特点 繁缛1 刻意模拟古人 缺乏现实内容 2 追求形式的技巧的进步 体现了繁缛的诗风 太康诗风 即以陆机 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文心雕龙 明诗 采缛于正始 力柔于建安 文心雕龙 情采 体情之制日疏 逐文之篇愈盛 太康诗风特点 繁缛1 刻意模拟古人 缺乏现实内容 儿女情多 风云气少 2 追求形式的技巧的进步 体现了繁缛的诗风 潘文灿若舒锦 论诗绝句元好问心画心声总失真 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 争信安仁拜路尘 三 左思 一 生平 出身寒微 生卒年不详 博学能文 仕进不得意 二 创作1 诗仅存十四首 咏史 八首是其代表作 主要抒写寒门之士的不平 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陈祚明 采菽堂古诗选 创成一体 垂式千秋 2 三都赋 豪贵之家 竞相传写 洛阳为之纸贵 文心雕龙 尽锐于 三都 拔萃于 咏史 咏史 其一弱冠弄柔翰 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 过秦 作赋拟 子虚 边城苦鸣镝 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 畴昔览穰苴 音壤居 长啸激清风 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 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 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 长揖归田庐 咏史 其二郁郁涧底松 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 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 白首不见招 左思风力 左思志高才雄 胸怀旷迈 富有反抗精神 咏史 8首是他的代表作 借古人古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慨 名为咏史 实乃抒怀 借古讽今 恰当深刻 笔力矫健 气势充沛 这种艺术特色被钟嵘称为 左思风力 诗品 文典以怨 颇为精切 得讽谕之致 四 郭璞和永嘉诗人永嘉 晋怀帝司马炽年号 代表人物 刘琨 郭璞 一 郭璞 博学有高才 而讷于言论 精于卜筮 天文 五行之术 注释 尔雅 方言 穆天子传 山海经 楚辞 子虚 上林 数十万言 所作诗赋诔颂亦数万言 他的诗传二十二首 以 游仙诗 十四首为代表 二 刘琨 扶风歌 答卢谌 重答卢谌 第三章陶渊明 魏文帝 魏明帝曹睿 齐王曹芳 曹髦 曹奂 曹爽 司马懿 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 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 司马炎废曹奂晋武帝 何晏 夏侯玄 司马炎废曹奂晋武帝 八王之乱 五胡十六国北魏 东晋司马睿 晋怀帝 晋愍帝 桓温 桓玄废晋安帝 刘裕宋武帝 第一节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陶渊明 365 472 字元亮 晚年更名潜 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江西九江 他是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一 陶渊明的生平 陶潜字元亮 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 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 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 任真自得 为乡邻之所贵 执事者闻之 以为彭泽令 素简贵 不私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 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耶 义熙二年 解印去县 乃赋 归去来 以宋元嘉中卒 时年六十二 所有文集并行中世 晋书 陶潜传 王维论陶渊明之弃官近有陶潜 不肯屈腰见督邮 解印绶弃官去 后贫 乞食 诗云 叩门拙言辞 是屡乞而惭也 尝一见督邮 安食公田数顷 一惭不忍 而终身惭乎 此亦人我攻中 忘大守小 不计其后之累也 与魏居士书 见赵殿成 王右丞集笺注 卷十八 二 陶渊明的经历 一仕一隐 29岁 任江州祭酒 因厌恶官场的污浊而辞职 后被召江州主薄 不就 闲居五六年后 又担任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 第二年其母去世 他便丁忧回家 并在家乡开始了躬耕隐居生活 二仕二隐 三仕三隐 陶渊明入刘裕幕府 任镇军参军 又改任建威参军 由于时局动荡 仕途险恶 他又离开官场 405年六月 他又求为彭泽令 他由于家贫又不得不出仕谋生 但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官 又辞官归隐了 从此不再出仕 四仕四隐 在艰辛的生活和忧愤的生活中 427年 因病去世 时63岁 谥号 靖节征士 后人称 靖节先生 结庐人境 总结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 但也向往隐逸生活 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 三 陶渊明的思想 陶渊明的思想 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 对儒 释 道三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自然 哲学 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是一种 自然 的社会 儒家思想 少年罕人事 游好在六经 少年壮且厉 抚剑独行游 忆我少壮时 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 骞翮思远翥 道家思想 久在樊笼里 复得反自然 归去来兮词 释家思想 和慧远的来往虎溪三笑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第二节陶渊明的创作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 另有文 赋等十余篇 陶诗及其题材分类 田园诗 咏怀诗 咏史诗行役诗 赠答诗 田园诗是其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陶渊明的诗文集 历代刻印过多种 清陶澍注的 靖节先生集 今人逯钦立注的 陶渊明集 是较好的注本 一 陶渊明作品的主要内容 一 田园诗1 剖白自己归隐的决心 记述丰富的隐居生活 描绘美好的田园风光 归园田居 其一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饮酒 其五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赠秀才入军诗 十四息徒兰圃 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 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 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 谁与尽言 得鱼忘筌 源出于 庄子 外物 筌者所以在鱼 得鱼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2 歌咏农业劳动以及诗人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 归田园居 其三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3 反映农村的凋蔽和诗人的窘境 塑造理想社会以反对现实的黑暗 归园田居 其四久去山泽游 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 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 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损处 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 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 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 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二 咏怀诗 直接抒发诗人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的信念 对污浊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杂诗 其五 忆我少壮时 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 骞翮思远翥 饮酒 其八 青松在东园 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 卓然见高枝 2 以咏史的形式 抒发诗人济世的志向和不求名利的情怀 间接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自己有志难展的牢骚 代表作 读山海经 组诗 咏贫士 读山海经 其十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 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 良辰讵可待 二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 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平淡有思致 葛立方 韵语阳秋 质而自然 严羽 沧浪诗话 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人元好问 论诗绝句 饮酒 其五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二 情 景 理的统一 金人元好问说 此翁岂作诗 直写胸中天 元人陈绎 诗谱 曾说陶诗有四真 即 情真 景真 事真 意真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饮酒 其五 王安石评诗的开头说 诗人以来 无此四句 四字是千金不易之伟辞 晶莹剔透 三 陶渊明散文 1 五柳先生传 先生 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 家贫 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簟瓢屡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 中哪个字用得最多 不 表示自己对世间的一切无所措意 无所执着 只是任情率真地生活 2 桃花源记 2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辞赋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 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 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 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 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 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 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欧阳修 晋无文章 惟陶渊明 归去来辞 而已 李公焕 笺注陶渊明集 卷五引 归去来兮图 局部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所以伟大 主要是作品与人品的融和 在南朝 他还主要被当作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士来看待 对于他的文学创作 评价并不很高 入唐以后 王维 孟浩然一派诗人 他们的艺术风格 却明显受了陶诗的影响 在唐诗中 这是一个重要的流派 宋代 陶渊明开始受到普遍一致的推崇 北宋最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评陶渊明说 其诗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 自曹 刘 鲍 谢 李 杜诸人 皆莫及也 王国维云 屈子 渊明 子美 子瞻者 此四子者 苟无文学之天才 其人格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 殆未之有也 第四章南北朝诗歌 司马炎废曹奂晋武帝 八王之乱 五胡十六国北魏 东晋司马睿 晋怀帝 晋愍帝 桓温 桓玄废晋安帝 刘裕宋武帝 宋 齐 梁 陈 一 南朝文学特点 一 荒淫的君主贵族掌握了文学的领导权 二 这一时期文学主要趋势 一方面是语言技巧和声律的进步 同时也是形式主义文学的兴起 骈文表现的尤为显著 四 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功能逐步被淡化 而美学价值却为所有作家所追求 三 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山水文学和色情文学 二 原因第一 南朝偏于江左 文学格局的小巧正是时代格局的反映 第二 作家多是出身于上层门阀 他们很少经历社会的动荡 缺少深刻的社会体验 第三齐以后 文人较少受到迫害 生活 思想日益狭窄 作品题材细琐轻浮 第一节谢灵运与山水诗 一 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一 文人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 二 受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的影响 三 玄学的影响 刘勰在 文心雕龙 宋初文咏 体有因革 庄老告退 而山水方滋 俪采百字之偶 争价一句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 辞必穷力而追新 王导谢安 祖父 谢玄 刘牢之 刘裕刘毅 父亲 谢瑍 康乐公谢灵运 卢陵王刘义真 次子 少帝刘义符 徐羡之 永嘉太守 文帝刘义隆 临川内史 造反被杀 刘裕时降康乐侯 二 谢灵运生平 385 433 祖父谢玄 谢灵运十八岁袭爵位为康乐公 420年 刘裕代晋自立 入宋以后 降为康乐侯 曾任永嘉太守等职 晚年被逼兵反 兵败被杀 遗诗90多首 被誉为我国 山水诗人之宗 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 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 棲川怍 音作 渊沉 进德智所拙 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 卧屙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 褰 音千 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 举目眺岖嵚 音亲 初景革绪风 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 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 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 无闷征在今 三 代表作 诗经 豳风 七月 春日迟迟 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 怠及公子同归 楚辞 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时萋萋 易经 乾卦 文言 龙德而隐者 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 遁世无闷 四 谢灵运山水诗歌的艺术特点谢灵运的诗的总体特点 富丽精工 清新自然 鲍明赞其诗 如初发芙蓉 自然可爱 钟嵘 诗品 谓其诗 名章迥句 处处间起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初春 春晚绿野秀 岩高白云屯 暮春 入彭蠡河口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 秋 初去郡 明月照积雪 朔风劲且衰 冬 岁暮 一 谢灵运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 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 从此 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 创造了山水诗的结构模式 先叙登游缘起或路线 接着具体描写局部景物 最后是议论或感慨 三 其山水诗有佳句而无佳篇 典故和成句运用过多 五 谢诗与陶诗的比较1 谢诗善于描绘画境 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美 把叙事与写景结合起来 而陶诗写田园山水 往往是静观 静观须心境纯净 方能物我亲切交流 2 谢诗中也有哲理 往往在诗的最后拖上一个玄言的尾巴 而陶诗的哲理则融于体物之中 故能达到超然物外 遇景成趣的境地 3 语言上 谢诗精工绮丽 刻意追求 多用深奥的书面语和典故 深涩难懂 有佳句而无佳篇 而陶诗则朴素 平淡 自然 五 山水诗的文学价值 1 山水诗的产生 标志着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加深了 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 2 山水诗的出现 改变了 诗言志 的传统 打破了儒家功用主义的诗教观 为诗歌走向纯审美的艺术化铺平了道路 第二节鲍照与七言乐府 一 鲍照生平 约414 466 字明远 担任过县令等低级官职 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 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 死于乱军中 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鲍照抱负远大 渴望进入上层社会 但一生沉沦下僚 郁郁不得志 与谢灵运 颜延之并称为 元嘉三大家 钟嵘 诗品 谓 才秀人微 取湮当代 二 诗歌内容 一 抒发寒门之士被压抑的痛苦 带有强烈直露的感情 浪漫主义的抒情特质 拟行路难 其六 对案不能食 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 音叠谢 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 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 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 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 二 托闺怨来表现人生的寂寞 借物喻志 表现为出人常想的立意 比兴手法的运用 拟行路难 其三 璇闺玉墀 音迟 上椒阁 文窗绣户垂罗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 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 开帏对景弄春雀 含歌揽涕恒抱愁 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做野中之双凫 不愿云间之别鹤 梅花落 中庭杂树多 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结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寒风 徒有霜华无霜质 三 边塞诗 反映了少年豪侠意气和建功立业精神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 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 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 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 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 鱼贯渡飞梁 箫鼓流汉思 旌甲披胡霜 疾风冲塞起 沙砾自飞扬 马毛缩如蝟 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 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 身死为国殇 三 贡献鲍照的乐府诗在形式上有很多创造性 他的七言和杂言乐府 在乐府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他用七言和杂言来表达他那热情奔放的感情 可谓找到了最适合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谢朓与永明体 一 永明体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 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 故称 永明体 永明体的创始人是沈约 谢朓 王融等 具体要求 这种诗体要求按汉字四种声调 平 上 去 入 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 韵 调配合 避免声律不和谐的八种毛病 即所谓 八病 平头 上尾 蜂腰 鹤膝 大韵 小韵 正纽 旁纽 做到平仄调协 音调铿锵 词采华丽 对仗工整 谢据 玄孙 二 谢朓 谢述 彭城王刘义康长史 综约纬 谢朓 齐明帝萧鸾 出任宣城太守 告发王敬则 尚书侍郎 东昏侯宝卷 始安王萧遥光 左兴盛 谢朓被杀 一 生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 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 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 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 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 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 谁能鬒不变 二 作品 游东田 齐惠王于钟山下立的楼馆 戚戚苦无悰 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 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 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 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 还望青山郭王孙游绿草蔓如丝 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 君归芳已歇 三 谢眺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 1 在山水诗方面 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 清新的特点 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 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2 在新诗体的探索方面 他将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 其诗音调和谐 体现出圆美流转的特点 谢朓善于熔裁警句 警句对仗工整 和谐流畅 清新隽永 体现了 新诗体 的特点 四 大 小谢不同风格及形成原因 1 大谢胸怀远大 学识渊博 思想受 儒道佛 影响深 诗歌常带有一个玄言的尾巴 谢朓性格软弱谨慎 处事犹豫 诗中感情大多表现出迷惘忧伤 写景多清丽悠远 2 大谢受古典作品如 诗经 楚辞影响较深 受玄理影响较重 小谢受民歌影响较多 声韵色彩清新 和谐 活泼 更接近于唐代诗歌 对唐诗影响很大 李白 杜甫都为之倾倒 谢朓之诗 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严羽 沧浪诗话 背景 南朝君主臣僚 荒于酒色 上常宫内大集 以嬴妇人观之 以为欢笑 后以扇障面 独无所言 帝怒曰 外舍家寒乞 今共为笑乐 何独不视 宋书 王皇后传 凿金为莲华以帖地 令潘妃行其上 曰 此步步生莲华也 南史 齐废帝东本纪 常使张贵妃 孔贵人等八人夹坐 江总 孔范等十人预宴 号曰 狎客 先令八妇人襞采笺 制五言诗 十客一时继和 迟则罚酒 君臣酣饮 从夕达旦 以此为常 而盛修宫室 无时休止 南史 陈后主本纪 第四节齐梁宫体诗 一 宫体诗 大致发生于梁武帝萧衍统治后期而泛滥于陈的一种文学现象 内容 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 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 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生活圈内 包括她们的容貌 体态 服饰及器物 艺术上注重词藻 对偶与声律 特点是内容贫乏 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 贡献 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 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简文之在东宫 亦好篇什 清辞巧制 止乎衽席之间 雕琢蔓藻 思极闺房之内 后生好事 递相放习 朝野纷纷 号为 宫体 隋书 经籍志 二 产生背景 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对诗歌的影响 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大力创作宫体诗 题材单调狭窄 脱离社会生活 南朝民歌从市井进入宫廷 受到民间流行音乐的内容和情调上的影响 文章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