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可夫链修改稿.doc_第1页
马尔可夫链修改稿.doc_第2页
马尔可夫链修改稿.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尔可夫链评估法在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中的运用摘要:本文运用“齐次马尔可夫链”评估法,分析现实动态系统的状态和状态转移情况,即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态的转移情况,实现了03、04两年级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质量的比较,证实了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为教学质量带来的显著成效。关键词:马尔可夫链教学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自我校2004年实行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以来,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激发,英语考试成绩也有极大提高,考试不及格率有所下降。为探究教学改革的成果,学校决定对03、04两年级的英语教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学生来源不同,不同的班级学生基础又存在差异。为了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必须排除基础差异,而采用马尔可夫链分析法可以解决这类评估。在实际运用中,引入概率与数理统计学中的“齐次马尔可夫链”评估法,对03级、04级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和第四学期英语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所得数据再次证实了针对04级学生开展的英语教学改革所取得了喜人成效。一、数据分析的理论依据:马尔可夫链评估法是一种以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理论为基础,运用随机数学模型来分析现实动态系统的状态和状态转移情况的一种统计方法。研究组采用了概率与数理统计学中的“齐次马尔可夫链”评估法,在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评估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提倡既看到学生的现在成绩,又注重以往的分数,着眼于有着紧密的前后因果联系的教学过程。为了能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将两次考试的成绩变化列出矩阵进行运算、分析,使对于不同教学对象、不同考试成绩的教学效果的评估更趋合理。马尔可夫链具有下列性质:状态s(t+l)只与前一次状态s(t)有关,而与s(t)以前的状态无关。如果我们将高考成绩作为学生的第一状态,将学生第四学期的英语成绩作为第二状态,则根据上述性质,学生在校的英语成绩只与高考成绩和大学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关,而与高中之前学生的成绩无关。齐次马尔可夫链同时具有下列性质:在时间t的状态s(t)转移到时间t+1的状态s(t+l)的概率与时间t无关。这一性质假设了转移矩阵G是稳定的,也就等于假设教学质量是稳定的。马尔可夫链Xn/nN在数学上有一性质:当状态运动了长时间以后,会稳定于极限值,即 当t时,S(t + 1)S(t) S,则S(t)S(t)G,S (IG)0。其中Itt表示单位矩阵,令XS(x1,x2,x3,x4,x5),方程化为:X (IG)0。用e表示元素均为1的列向量,则由于(IG)e=0,可知(IG)是奇异阵,如果删去(IG)中最后一列并且用e填补所删去的列,设这样得到的矩阵为A。如果我们得到的转移矩阵G恰可以使相对应的A为非奇异阵,则XAB有且只有唯一组解。由于本文中的x是成绩状态向量的极限(稳定状态),故xi1,于是,由X (IG)=0可推出XA=B,且B=(0,0,0,0,l)。通过解XA=B便可导出所求的稳定状态。二、实践检验过程:在研究分析过程中,我们引入对学校英语教学成绩进行分析。具体实践过程为:我们选取了学院2003级和2004级学生英语入学考试成绩和第四学期英语考试成绩进行比较,于是我们得到了每个学生两次考试的成绩。高考为全国统考,第四学期英语考试为全校同考,因此这两次考试都分别使用了难度水平相当或相同的试卷,两次考试的成绩均客观可信。按照齐次马尔可夫链的性质,我们认定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稳定的,因此学生成绩的转移频率是不变的,并且假定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只与大学阶段教学质量有关。如果把两个年级学生入学成绩看作一总体,定出每位学生两次考试分别在总体中所处的等级,那么每个学生的等级变化主要是由于大学阶段的教育产生,因此我们采用SPSS大型统计软件和matlab数学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对学生群体成绩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两个年级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信息,为英语教学改革的效果作出科学的结论。 1确定学生的等级根据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基本上是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的,我们根据正态分布规律进行等级划分其步骤如下:令正态分布下横轴长为5(即z分数一标准分数的分布范围从-2.5 +2.5,占总面积的98.8%);以5除以评定的等级数,得出各个等级区间长度;从-2.5开始,每增加1个区间长度便得出1个区间的界限值(即z分数);根据z分数在正态分布表中找出各区间的面积(即概率)。 我们准备分5个等级,则按照正态分布分类法各等级人数概率为: 优秀(A) P(z1 .5)=0.5 - 0.433 19 = 0.066 81; 良好(B) P(0.5z1 .5)=0.433 19 - 0.191 46=0.241 73; 中等(C) P(- 0.5z0.5)=0.191 46 x2=0.38292; 及格(D) P(- 1 .5z-0.5)=0.241 73;不及格(E) P(z-1.5)=0.066812003级本科学生有效总人数为1328人,2004级本科学生有效总人数为1712人,由于文、理科学生和艺术类学生英语成绩的起点不一,所以我们把03、04级文、理科学生看作一整体,艺术类学生看作另一整体,把两个整体的学生的两次考试成绩分别从高到低排序,按照上述各等级所占比例分别划定每个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和第四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在各自整体中所处等级。2根据区间划定学生成绩等级,并求出03、04级学生成绩转移情况表:ij03级04级ij03级04级118013741121257594215141320124332441440446191150045181321687951002240854952012376905337241175412212523553535311015325688332953933458453567(注:ij中的i表示学生高考成绩的等级,表示第四学期英语考试成绩等级)3通过求两个年级学生成绩的转移矩阵、IG矩阵及求解X可得:0.5 x1 0.12 x2 0.02 x3 0.01 x4=0-0.35 x1 + 0.28 x2 0.13 x3 0.12 x4=0-0.12 x1 - 0.13 x2 + 0.31 x3 0.25 x4 0.06x5 =0 -0.02 x1 - 0.02 x2 0.14 x3 + 0.52 x4 0.24x5 =0x1 + x2 + x3 + x4 + x5 =10.34 x1 0.11 x2 0.03 x3 0.01 x4=0-0.28 x1 + 0.25 x2 0.16 x3 0.09 x4 0.02 x5=0-0.06 x1 - 0.12 x2 + 0.28 x3 0.27 x4 0.11 x5 =0 - 0.01 x2 0.08 x3 + 0.45 x4 0.33 x5 =0x1 + x2 + x3 + x4 + x5 =1经分析、处理,求得两年级学生成绩合理的状态向量为:X(1) =0.13 0.32 0.36 0.07 0.13X(2) =0.18 0.19 0.37 0.15 0.116.分析结果:若将A E级用数值表示,由设为:90、70、50、30、10,则:X(1) = 0.1390 + 0.3260 + 0.3650 + 0.0730 + 0.1310 = 37.26X(2) = 0.1890 + 0.1960 + 0.3750 + 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