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农业科技Gansu Agr Sci and Techn No 720172 0 1 7年第 7期 兰州地区玉米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品种配置试验 温健 1 陈光荣 2 樊廷录 2 王立明 2 杨如萍 2 董博 2 张国宏 2 杨桂芳 3 南琴霞 4 牛建彪 5 1 甘肃省永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永登730030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甘 肃兰州730070 3 甘肃环科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730070 4 甘肃省皋兰县农牧局 甘肃皋兰730020 5 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榆中730010 收稿日期 2017 05 31 基金项目 兰州市农业科技专项 2015 3 37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青年基金 2015GAAS20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 体系建设专项 CARS 04 CES17 作者简介 温健 1981 男 甘肃永登人 高级农艺师 从事农业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E mail iwenjian 通信作者 陈光荣 1980 男 甘肃皋兰人 博士 主要研究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 E mail chengr516 163 com 摘要 在兰州市皋兰县城关镇明星村 海拔 1 754 m 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 海拔 1 879 m 和永登县柳树 镇柳树村 海拔 2 032 m 不同海拔条件下 以玉米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 3 个紧凑型玉米品种 巡 天 1102 金穗 3 号和龙源 3 号 和 6 个熟期接近的大豆品种 系 冀豆 17 中黄 30 齐黄 36 陇黄 2 号 晋豆 19 和 XD2015 6 为试验材料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筛选兰州市不同海拔条件下适宜于机械化作业的玉米 大豆间作品种 以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试验结果表明 因生育特性的差异 各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在 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 间作玉米品种金穗 3 号在皋兰 榆中和永登表现均最好 产量平均分别为 12 561 8 kg hm2 11 954 3 kg hm2和 11 011 8 kg hm2 间作大豆品种晋豆 19 在皋兰和榆中产量最高 分别为 1 941 7 kg hm2 和 1 691 7 kg hm2 中黄 30 和 XD2015 6 在较高海拔的永登县则表现较好 产量分别是 1 523 1 1 505 2 kg hm2 综合考虑玉米 大豆适宜机械收获的农艺指标及产值和效益 建议在该区域选用玉米品种金穗 3 号和大豆品种 中黄 30 或 XD2015 6 间作组合较好 关键词 玉米 大豆复合种植 品种配置 海拔 效益 兰州地区 中图分类号 S 5 1 3 S 5 6 5 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 0 0 1 1 4 6 3 2 0 1 7 0 7 0 0 2 5 0 6 doi 10 3969 j issn 1001 1463 2017 07 008 Experiment of Cultivars Configuration of Corn Intercropping Soybean in Strip Planting of Lanzhou Areas WEN Jian 1 CHEN Guangrong2 FAN Tinlu2 WANG Liming2 YANG Ruping2 DONG Bo2 ZHANG Guohong 2 YANG Guifang3 NAN Qinxia4 NIU Jianbiao5 1 Y o n g d e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E x t e n s i o nC e n t e r Y o n g d e n g G a n s u7 3 0 0 3 0 C h i n a 2 I n s t i t u t e o f D r y l a n dA g r i c u l t u r e G a n s u A c a d e m y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L a n z h o uG a n s u7 3 0 0 7 0 C h i n a 3 G a n s uC e n t r a l K e y aG r e e nA g r i c u l t u r eT e c h n o l o g yL t d L a n z h o uG a n s u7 3 0 0 7 0 C h i n a 4 F a r m i n ga n dA n i m a l H u s n b a n d r yB u r e a uo f G a o l a nC o u n t y G a o l a nG a n s u7 3 0 0 2 0 C h i n a 5 Y u z h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E x t e n s i o nC e n t e r Y u z h o n g G a n s u7 3 0 0 1 0 C h i n a Abstract U n d e r c o r n s o y b e a ni n t e r c r o p p i n gs y s t e m u s i n g3c o m p a c t t y p ec o r nc u l t i v a r s X u n t i a n1 1 0 2 J i n s u i 3a n d L o n g y u a n3 a n d6s o y b e a nc u l t i v a r s J i d o u1 7 Z h o n g h u a n g3 0 Q i h u a n g3 6 L o n g h u a n g2 J i n d o u1 9a n dX D 2 0 1 5 6 s i n g l e r a d o m p l o t d e s i g n i s c o n d u c t e d t o s c r e e n s u i t a b l e c o r n a n d s o y b e a n c u l t i v a r s f o r c o r n s o y b e a n i n t e r c r o p p i n g s y s t e mi n d i f f e r e n t a l t i t u d e s i nL a n z h o uc i t y T h er e s u l t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y i e l do f J i n s u i 3i nG a o l a n Y u z h o n ga n dY o n g d e n ga r eh i g h e r t h a nX u n t i n1 1 0 2a n d L o n g y u a n3 w h i c ha r e1 25 6 1 8k g h m 2 1 19 5 4 3k g h m 2a n d1 1 0 1 8k g h m2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F o r t h es o y b e a nc u l t i v a r s t h ey i e l do f J i n d o u 1 9 i n G a o l a n a n d Y u z h o n g a r e h i g h e r t h a no t h e r s o y b e a nc u l t i v a r s w h i c ha r e 19 4 1 7k g h m 2a n d16 9 1 7k g h m2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y i e l do f Z h o n g h u a n g 3 0a n dX D 2 0 1 5 6a r e h i g h e r i ny o n g d e n g w h i c ha r e 15 2 3 1k g h m 2a n d15 0 5 2k g h m2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a k e m a i ne c o n o m i cc h a r a c t e r sa n da g r o n o m i ct r a i t sf o r m e c h a n i c a l w o r k c o r nc u l t i v a r sJ i n s u i 3a n ds o y b e a nc u l t i v a r sZ h o n g h u a n g3 0 X D 2 0 1 5 6a r et h em o d e r a t es y s t e mw h i c hc a nb ee x t e n t i o n e di nG a n s ui r r i g a t i o nd i s t r i c t s a l o n gY e l l o wR i v e r T h eh i g hy i e l do f c r o p p r o d u c t i o n c a n b e g o t b y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p h o t o s y r a t h e t i c Key words Corn intercropping soybean Cultivars allocation Altitudes Benefit L a n z h o ua r e a s 玉米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谷类粮食作物 同样也是禾谷类作物中增产潜力最大的作物 玉 2 5 甘肃农业科技Gansu Agr Sci and Techn No 720172 0 1 7年第 7期甘肃农业科技 米具有粮食 饲料 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 在农 业生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玉米 大豆带状复 合种植技术是在传统间套作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 来 利用生物多样性抑制病虫草害 通过豆科根 瘤固氮减少氮肥施用 实现减药减肥 1 3 玉米 大豆复合种植增加了地面覆盖 减少地膜使用 不 仅能达到土壤保墒效果 还能减少白色污染 4 5 该技术充分利用边行优势 年际间交替轮作解决 玉米 大豆争地矛盾及连作障碍 达到两作物协 同高产的目的 6 7 另外 该技术可实现全程机械 化 提高生产效率 8 9 因此 在兰州市不同海拔 地区筛选出适宜于机械化操作的玉米 大豆品种 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十分必要 同时也能够为该 区建立现代农作物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和该模式下 实现作物增产 土壤培肥 环境友好的 三赢 局 面提供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 2 0 1 6 年分别在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城 关镇明星村 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和永登县柳树 镇柳树村进行 试验点基本情况见表 1 1 2试验材料 供试的玉米品种为巡天 1 1 0 2 金穗 3 号 龙 源 3 号 大豆品种 系 为冀豆 1 7 中黄 3 0 齐黄 3 6 陇黄 2 号 晋豆 1 9 X D 2 0 1 5 6 1 3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玉米 3 个品种 分别为 巡天 1 1 0 2 A 1 金穗 3 号 A 2 龙源 3 号 A 3 大豆 6个品种 分别为冀豆 1 7 B 1 中黄3 0 B 2 齐黄3 6 B 3 陇黄 2号 B 4 晋豆 1 9 B 5 X D 2 0 1 5 6 B 6 配置成 1 8 个处理 每处 理 1 小区 小区面积为 2 6 4 m 2 6 6 m 4 0 m 3 次重复 玉米带与大豆带间套种植 幅宽 2 2 m 玉 米带 2 行 行间距 4 0 c m 玉米带间种 1 带大豆 2 行 行间距 4 0 c m 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为 7 0 c m 4 月 2 0 日玉米 大豆同时播种 玉米 大豆穴距分 别为 1 5 c m和 1 3 c m 玉米穴留 1 株 密度为 6 万 株 h m 2 大豆穴留 2 株 密度为 1 3 5 万株 h m 2 不 施用农家肥 N P K施肥量为 N2 2 5 k g h m 2 P 2O5 为 1 5 0k g h m 2 K2O1 8 0k g h m 2 其中 4 0 氮肥 7 0 钾肥 全部磷肥作为基肥 6 0 氮肥 3 0 钾 肥作为花期追肥 肥水及大田管理同当地生产 1 3调查测定项目 1 3 1 玉米调查测定项目生长过程中记载各品 种生育时期 品种特性 成熟时每小区取 1 0 株进 行考种 测定株高 穗位 有效穗数 双穗率 室内测定穗长 秃顶长度 千粒重等项目 并计 算各小区产量 1 3 2 大豆调查测定项目生长过程中记载各品 种生育时期 品种特性 成熟时每小区取 2 0 株进 行考种 测定株高 有效株数 室内测定底荚高 度 主茎节数 分枝数 有效荚数 无效荚数 单株粒数 百粒重等 并计算各小区产量 1 3 3 数据分析用 M i c r o s o f t E x c e l 和 D P S 统计软 件进行试验数据汇总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海拔高度对间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 素的影响 从表 2 可以看出 各玉米品种生育期从长到 短依次为巡天 1 1 0 2 金穗 3 号和龙源 3 号 金穗 3 号和龙源 3 号在 3 个试验点均能正常成熟 巡天 1 1 0 2 在皋兰 海拔1 7 5 4 m 能正常成熟 在榆中 海拔 1 8 7 9 m 和永登 海拔 2 0 3 2 m 早霜来临较 晚的情况下勉强成熟 各个品种株高 穗位 穗 粒数 千粒重均随海拔增高而呈现降低的趋势 其中 株高变幅为 1 9 4 2 6 4 m 巡天 1 1 0 2 最高 其次是金穗 3 号 最矮的是龙源 3 号 穗粒数变 幅为 4 5 9 5 7 4 粒 表现最好的是金穗 3 号 在皋 兰可达到 5 7 4 粒 较差的是龙源 3 号 千粒重变 幅为 3 4 8 3 3 8 7 6 g 金穗 3 号千粒重较高 龙源 3 号偏低 2 2海拔高度对间作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 素的影响 从表 3 可以看出 随海拔的升高各大豆品种 试验点经度纬度 海拔 m 年均温度 年均降水量 m m 年蒸发量 m m 无霜期 d 土壤类型 有机质 g k g 碱解氮 m g k g 速效磷 m g k g 速效钾 m g k g 皋兰县 1 0 4 3 5 3 5 2 3 1 7 5 47 12 6 31 7 5 01 4 4粉质壤土2 3 56 7 48 71 6 4 3 榆中县 1 0 4 1 2 3 5 8 5 1 8 7 96 54 2 71 5 5 01 3 7灰钙土1 7 95 3 41 1 51 3 5 7 永登县 1 0 3 2 7 3 6 7 3 2 0 3 25 93 0 41 4 4 71 2 6灌淤土2 1 56 2 81 3 81 4 9 2 表 1 试验点概况 2 6 甘肃农业科技Gansu Agr Sci and Techn No 720172 0 1 7年第 7期 品种试验点 株高 c m 穗位 c m 生育期 d 有效穗数 穗 h m 2 穗粒数 粒 千粒重 g 双穗率 穗长 c m 秃顶 c m 巡天1 1 0 2皋兰2 6 41 4 21 5 75 9 5 9 55 2 93 6 2 52 71 8 52 1 榆中2 5 81 3 91 6 45 9 1 3 04 8 73 5 8 13 11 7 73 7 永登2 4 71 3 71 7 05 9 3 5 54 5 93 5 7 92 41 7 23 2 金穗3 号皋兰2 5 71 3 81 5 25 9 7 3 05 7 43 8 7 61 41 9 81 9 榆中2 4 91 3 71 5 95 9 6 4 05 3 23 7 9 21 91 9 12 2 永登2 4 21 3 71 6 35 9 5 9 55 1 73 7 4 51 61 9 22 7 龙源3 号皋兰2 2 81 2 91 4 95 9 3 1 04 7 33 4 8 32 11 6 40 7 榆中1 9 71 1 71 5 35 9 5 0 54 6 83 4 9 21 71 5 70 8 永登1 9 41 1 71 5 55 8 0 8 04 5 93 5 1 81 31 6 40 5 品种试验点 株高 c m 底荚高 c m 生育期 d 有效株数 株 h m 2 分枝数 个 株 有效荚数 个 株 荚粒数 粒 单株粒数 粒 百粒重 g 冀豆1 7皋兰7 21 7 51 4 68 4 7 93 22 6 22 46 2 72 1 3 榆中6 81 5 41 5 18 7 3 22 72 3 12 35 3 12 1 5 永登6 91 4 71 5 78 6 2 92 51 7 22 13 6 11 9 2 中黄3 0皋兰6 81 7 81 4 18 7 3 91 92 2 42 45 3 72 0 6 榆中6 91 8 31 4 68 8 0 31 72 3 42 45 6 11 9 7 永登6 81 7 31 4 88 7 9 11 72 2 12 35 0 81 9 3 齐黄3 6皋兰7 31 1 31 4 58 6 9 32 83 1 12 26 8 42 0 1 榆中6 71 2 71 5 18 7 4 72 72 6 32 36 0 52 0 4 永登6 51 0 71 5 98 8 0 12 12 0 32 34 6 71 9 5 陇黄2 号皋兰6 61 3 91 4 48 7 6 92 42 2 52 45 4 02 0 7 榆中6 71 2 41 4 98 8 3 52 32 1 22 34 8 71 9 5 永登6 51 0 81 5 38 8 0 62 32 0 12 34 6 21 9 3 晋豆1 9皋兰7 31 1 41 4 88 7 9 13 23 2 72 47 8 52 1 4 榆中6 71 0 31 5 18 8 0 23 12 6 52 46 3 62 0 1 永登6 59 41 5 98 7 9 43 22 1 52 34 9 41 9 3 X D 2 0 1 5 6皋兰6 92 1 51 4 28 8 9 62 82 7 42 46 5 71 9 1 榆中6 72 0 41 4 98 9 0 42 62 4 72 45 9 21 8 5 永登6 61 9 41 5 28 9 1 82 62 1 62 34 9 61 8 1 生育期逐渐延长 变幅在 7 1 4 d 其中 中黄 3 0 变幅最小 齐黄 3 6 变幅最大 中黄 3 0 陇黄 2 号 和 X D 2 0 1 5 6在 3个试验点均能正常成熟 冀豆 1 7 齐黄 3 6 和晋豆 1 9 在皋兰和榆中能正常成熟 在永登勉强成熟 各大豆品种株高 底荚高度 分枝数 有效荚数 荚粒数 百粒重均随海拔增 高而呈现降低的趋势 其中 株高为 6 5 7 3 c m 各品种间株高差异不显著 底荚高度为 9 4 2 0 4 c m X D 2 0 1 5 6 和中黄 3 0 底荚较高 分别为 2 0 4 c m和 1 8 3 c m 适宜于大豆机械化收获 单株有效 荚数为 1 7 2 3 2 7 个 表现最好的是晋豆 1 9 在 皋兰为 3 2 7个 较差的是冀豆 1 7 在永登为 表 2 海拔高度对间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 3海拔高度对间作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 7 甘肃农业科技Gansu Agr Sci and Techn No 720172 0 1 7年第 7期甘肃农业科技 处理 产值 元 h m 2 投入 元 h m 2 利润 元 h m 2 A 1 B 11 1 4 0 3 51 5 4 8 61 2 9 5 2 1 b c2 5 9 8 8 5 d1 0 7 4 9 61 5 2 3 8 9 c A 1 B 21 1 7 9 5 71 7 5 7 91 3 5 5 3 6 b2 7 6 6 2 4 c1 0 7 4 9 61 6 9 1 2 8 b A 1 B 31 1 9 5 8 11 7 3 0 41 3 6 8 8 5 b2 7 7 8 5 0 c1 0 7 4 9 61 7 0 3 5 4 b A 1 B 41 1 2 7 5 21 4 0 9 61 2 6 8 4 8 b c2 5 0 8 8 1 d1 0 7 4 9 61 4 3 3 8 5 c d A 1 B 51 1 3 8 4 91 9 0 9 51 3 2 9 4 4 b2 7 7 6 3 3 c1 0 7 4 9 61 7 0 1 3 7 b A 1 B 61 1 7 3 9 31 6 6 4 91 3 4 0 4 2 b2 7 1 0 7 1 c1 0 7 4 9 61 6 3 5 7 5 b c A 2 B 11 2 3 7 0 51 6 8 8 61 4 0 5 9 1 a b2 8 2 3 5 6 b1 0 7 4 9 61 7 4 8 6 0 b A 2 B 21 2 2 9 5 51 8 5 7 31 4 1 5 2 8 a b2 8 9 5 9 3 b1 0 7 4 9 61 8 2 0 9 7 a b A 2 B 31 2 4 6 9 51 5 8 5 71 4 0 5 5 2 a b2 7 8 7 9 5 c1 0 7 4 9 61 7 1 2 9 9 b A 2 B 41 2 4 3 6 51 5 5 6 71 3 9 9 3 2 b2 7 6 8 1 9 c1 0 7 4 9 61 6 9 3 2 3 b A 2 B 51 2 9 4 2 01 9 3 7 11 4 8 7 9 1 a3 0 3 9 2 7 a1 0 7 4 9 61 9 6 4 3 1 a A 2 B 61 2 8 5 6 51 7 6 7 61 4 6 2 4 1 a2 9 4 0 8 4 a1 0 7 4 9 61 8 6 5 8 8 a b A 3 B 19 4 1 1 81 7 6 1 01 1 1 7 2 8 c2 3 8 6 2 6 e f1 0 7 4 9 61 3 1 1 3 0 d A 3 B 29 5 7 9 01 9 4 4 21 1 5 2 3 2 c2 5 0 4 7 2 d1 0 7 4 9 61 4 2 9 7 6 c d A 3 B 39 2 8 9 51 6 2 9 01 0 9 1 8 5 d2 3 0 0 8 2 f1 0 7 4 9 61 2 2 5 8 6 e A 3 B 49 6 1 0 51 7 0 5 51 1 3 1 6 0 c2 3 9 0 4 3 e f1 0 7 4 9 61 3 1 5 4 7 d A 3 B 59 4 1 2 51 9 7 8 51 1 3 9 1 0 c2 4 9 5 2 5 e1 0 7 4 9 61 4 2 0 2 9 c d A 3 B 69 6 2 7 21 7 7 3 61 1 4 0 0 8 c2 4 2 6 8 2 e1 0 7 4 9 61 3 5 1 8 6 d 玉米 产量 k g h m 2 大豆玉米 大豆 1 7 2个 百粒重为 1 8 1 2 1 5g 冀豆 1 7较高 X D 2 0 1 5 6 偏低 2 3品种配置对玉米 大豆间作系统产量及经济效 益的影响 根据试验数据和测产结果 以及对各种农产 品及农用生产资料的市场调查结果 机耕劳力折 价的情况 计算出的产值 投入及纯收入见表 4 5 6 由表 4 6 可知 随海拔高度升高 玉米 大 豆间作系统产量和利润在降低 海拔 1 7 5 4 m时 玉米 大豆间作系统平均产量和利润较高 分别为 1 29 4 7 9k g h m 2和 1 58 6 1 2元 h m2 海拔 18 7 9m 时 系统平均产量和利润比 1 7 5 4 m降低了 7 9 和 1 4 3 海拔 2 0 3 2 m时 系统平均产量和利润 比 1 7 5 4 m降幅达到 1 4 3 和 2 4 9 在同一海拔条件下 不同玉米 大豆品种配 置对系统产量和利润的影响差异显著 由表 4 可 知 在海拔 1 7 5 4 m时 各间作玉米品种间产量差 异显著 产量为 9 2 8 9 5 1 2 9 4 2 0 k g h m 2 表现较 好的是金穗 3号 产量均在 1 20 0 0k g h m 2以上 较差的是龙源 3 号 各间作大豆品种间产量差异 也达到显著水平 产量为 1 4 0 9 6 1 9 7 8 5 k g h m 2 表现最好的是晋豆 1 9 产量均在 1 9 0 0 k g h m 2以 上 其次是中黄 3 0 齐黄 3 6 和 X D 2 0 1 5 6 表现 较差的是冀豆 1 7 从玉米 大豆间作系统的产值 与利润角度分析 不同玉米 大豆品种配置间差 异显著 产值为 2 3 0 0 8 2 3 0 3 9 2 7 元 h m 2 利润 变幅为 1 2 2 5 8 6 1 9 6 4 3 1 元 h m 2 表现最好的是 金穗 3 号和晋豆 1 9 组合 其次是金穗 3 号和中黄 3 0 金穗 3号和 X D 2 0 1 5 6间的组合 表现较差 是龙源 3 号和齐黄 3 6 的组合 由表 5 可知 在海拔 1 8 7 9m时 各间作玉 米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 产量为 9 1 1 1 8 1 2 1 4 5 9 k g h m 2 表现较好的是金穗 3 号 产量均在 1 1 0 0 0 k g h m 2以上 表现较差的是龙源 3 号 各间作大豆 品种间产量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 产量为 1 2 5 9 6 1 7 8 7 1 k g h m 2 表现最好的是晋豆 1 9 产量均在 15 0 0k g h m 2以上 其次是中黄 3 0 齐黄 3 6和 X D 2 0 1 5 6 表现较差的是陇黄 2 号 从玉米 大豆 间作系统的产值与利润角度分析 不同玉米 大豆 品种配置间差异显著 产值为 2 1 8 8 2 6 2 7 8 9 0 0 元 h m 2 利润为 1 1 1 3 3 2 1 7 2 1 9 1 元 h m 2 表现 较好的是金穗 3 号和中黄 3 0 金穗 3 号和晋豆 1 9 组合 其次是金穗 3 号和 X D 2 0 1 5 6 间的组合 表 现较差是龙源 3 号和冀豆 1 7 的组合 表 4不同品种组合的玉米 大豆系统产量及经济效益 皋兰县 2 8 甘肃农业科技Gansu Agr Sci and Techn No 720172 0 1 7年第 7期 处理 产值 元 h m 2 投入 元 h m 2 利润 元 h m 2 A 1 B 11 0 1 7 3 91 3 9 8 61 1 5 7 2 5 c2 3 2 7 0 5 d1 0 7 4 9 61 2 5 2 0 7 e A 1 B 29 8 9 1 01 6 0 7 91 1 4 9 8 9 c2 3 8 6 4 9 d1 0 7 4 9 61 3 1 1 5 3 d A 1 B 31 0 1 1 4 31 5 8 0 41 1 6 9 4 7 c2 4 0 8 5 2 c1 0 7 4 9 61 3 3 3 5 4 d A 1 B 49 7 9 6 51 2 5 9 61 1 0 5 6 1 c d2 1 9 7 2 2 e f1 0 7 4 9 61 1 2 2 2 6 f A 1 B 59 7 3 8 01 7 5 9 51 1 4 9 7 5 c2 4 3 7 8 3 c1 0 7 4 9 61 3 6 2 8 7 d A 1 B 69 7 6 8 11 5 5 9 91 1 3 2 8 0 c2 3 4 2 8 1 d1 0 7 4 9 61 2 6 7 8 9 e A 2 B 11 1 9 2 0 51 5 3 8 61 3 4 5 9 1 b2 6 7 6 5 6 a b1 0 7 4 9 61 6 0 1 6 0 b A 2 B 21 2 1 4 5 91 7 0 7 31 3 8 5 3 2 a2 7 9 6 9 3 a1 0 7 4 9 61 7 2 1 9 7 a A 2 B 31 1 8 9 9 51 4 3 5 71 3 3 3 5 2 b2 6 2 1 7 5 b1 0 7 4 9 61 5 4 6 7 9 c A 2 B 41 2 0 1 6 51 4 0 6 71 3 4 2 3 2 b2 6 2 5 9 9 b1 0 7 4 9 61 5 5 1 0 3 c A 2 B 51 1 8 4 7 01 7 8 7 11 3 6 3 4 1 a2 7 8 9 0 7 a1 0 7 4 9 61 7 1 4 1 1 a A 2 B 61 1 8 9 6 51 6 1 7 61 3 5 1 4 1 a b2 7 1 2 2 4 a b1 0 7 4 9 61 6 3 7 2 8 b A 3 B 19 1 1 1 81 4 6 1 01 0 5 7 2 8 d2 1 8 8 2 6 f1 0 7 4 9 61 1 1 3 3 2 g A 3 B 29 2 7 9 01 6 4 4 21 0 9 2 3 2 d2 3 0 6 7 2 d1 0 7 4 9 61 2 3 1 7 6 e f A 3 B 39 1 3 9 51 4 7 9 01 0 6 1 8 5 d2 2 0 1 8 2 e1 0 7 4 9 61 1 2 6 8 6 g A 3 B 49 3 1 0 41 4 9 5 61 0 8 0 6 0 d2 2 3 7 4 3 e1 0 7 4 9 61 1 6 2 4 4 f A 3 B 59 2 6 2 51 5 2 8 51 0 7 9 1 0 d2 2 4 6 2 5 d e1 0 7 4 9 61 1 7 1 2 9 f A 3 B 69 3 2 7 41 6 2 3 01 0 9 5 0 4 d2 3 0 3 8 2 d1 0 7 4 9 61 2 2 8 8 8 e f 玉米 产量 k g h m 2 大豆玉米 大豆 处理 产值 元 h m 2 投入 元 h m 2 利润 元 h m 2 A 1 B 19 4 8 3 31 2 4 8 71 0 7 3 2 0 c2 1 4 1 6 6 d1 0 7 4 9 71 0 6 6 6 7 d A 1 B 29 2 6 1 01 5 1 7 91 0 7 7 8 9 c2 2 4 0 6 9 c1 0 7 4 9 61 1 6 5 7 3 c A 1 B 39 3 6 4 51 2 8 0 41 0 6 4 4 9 c2 1 3 8 5 2 d1 0 7 4 9 61 0 6 3 5 9 d A 1 B 49 3 4 6 51 3 4 9 61 0 6 9 6 1 c2 1 7 0 2 2 d1 0 7 4 9 61 0 9 5 2 4 d A 1 B 59 2 8 8 01 4 5 9 51 0 7 4 7 5 c2 2 1 5 8 1 c1 0 7 4 9 61 1 4 0 8 7 c A 1 B 69 3 1 8 01 5 2 9 91 0 8 4 7 9 c2 2 5 5 8 1 c1 0 7 4 9 61 1 8 0 8 5 c A 2 B 11 0 8 7 0 51 3 8 8 61 2 2 5 9 1 a b2 4 3 3 5 6 b1 0 7 4 9 61 3 5 8 5 7 b A 2 B 21 1 0 9 5 51 5 5 7 31 2 6 5 2 8 a2 5 5 3 9 2 a1 0 7 4 9 61 4 7 8 9 7 a A 2 B 31 0 9 9 9 51 2 8 5 81 2 2 8 5 3 b2 4 0 2 7 5 b1 0 7 4 9 61 3 2 7 7 5 b A 2 B 41 1 4 6 1 51 3 7 6 71 2 8 3 8 2 a2 5 2 2 1 9 a1 0 7 4 9 61 4 4 7 2 3 a A 2 B 51 0 7 9 7 01 4 8 7 11 2 2 8 4 1 b2 4 7 1 0 7 b1 0 7 4 9 61 3 9 6 1 3 b A 2 B 61 0 8 4 6 51 5 2 7 61 2 3 7 4 1 b2 4 9 9 2 4 b1 0 7 4 9 61 4 2 4 2 8 a A 3 B 18 6 0 1 01 3 1 1 09 9 1 2 0 e2 0 3 1 6 6 e1 0 7 4 9 69 5 6 7 8 f A 3 B 29 1 2 9 01 4 9 4 21 0 6 2 3 2 c2 2 0 7 7 3 c1 0 7 4 9 61 1 3 2 7 6 c A 3 B 38 8 3 9 51 3 2 9 01 0 1 6 8 5 d2 0 7 8 8 2 e1 0 7 4 9 61 0 0 3 8 6 e f A 3 B 49 0 5 5 51 3 4 5 41 0 4 0 0 9 c d2 1 2 1 6 3 d1 0 7 4 9 61 0 4 6 6 3 e A 3 B 58 6 6 2 51 4 5 3 71 0 1 1 6 2 d2 1 1 2 7 5 d1 0 7 4 9 61 0 3 7 7 9 e A 3 B 69 0 2 7 01 4 5 8 01 0 4 8 5 0 c d2 1 7 3 3 2 d1 0 7 4 9 61 0 9 8 3 4 玉米 产量 k g h m 2 大豆玉米 大豆 表 5不同品种组合的玉实 大豆系统产量及经济效益 榆中县 表 6不同品种组合的玉米 大豆系统产量及经济效益 永登县 2 9 甘肃农业科技Gansu Agr Sci and Techn No 720172 0 1 7年第 7期甘肃农业科技 由表 6 可知 在海拔 2 032 m 时 各间作玉米 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小 产量为 86 0 1 0 1 14 6 1 5 k g h m 2 表现较好的还是金穗 3号 产量均在 1 1 0 0 0 k g h m 2左右 巡天 1 1 0 2 和龙源 3 号品种间 差异不显著 产量均在 9 0 0 0 k g h m 2左右 各间作 大豆品种在高海拔区域内产量差异呈缩小的趋势 产量为 1 2 4 8 7 1 5 5 7 3 k g h m 2 表现最好的是中 黄 3 0 产量均在 1 5 0 0 k g h m 2左右 其次是晋豆 1 9和 X D 2 0 1 5 6 表现较差的是冀豆 1 7和齐黄 3 6 从玉米 大豆间作系统的产值与利润角度分 析 不同玉米 大豆品种配置间差异显著 产值 变幅为 2 0 3 1 6 6 2 5 5 3 9 2 元 h m 2 利润为 9 5 6 7 8 1 4 7 8 9 1 元 h m 2 表现较好的是金穗 3 号和中黄组 合和金穗 3 号和陇黄 2 号组合 其次是金穗 3 号 和晋豆 1 9 金穗 3 号和 X D 2 0 1 5 6 间的组合 表 现较差是龙源 3 号和冀豆 1 7 的组合 3 小结与讨论 因品种生育特性的差异 各品种农艺性状及 产量在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 间作玉米品种金穗 3 号在皋兰县 1 7 5 4 m 榆中县 1 8 7 9 m 和永登县 2 0 3 2 m 表现均最好 产量平均分别为 1 2 5 6 1 8 k g h m 2 1 19 5 4 3k g h m 2和 1 10 1 1 8k g h m2 间作 大豆品种晋豆 1 9 在皋兰县和榆中县产量最高 分 别为 1 9 4 1 7 k g h m 2和 1 6 9 1 7 k g h m2 中黄 3 0 和 X D 2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的多领域结合
- 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展望
- 2025年微生物学专业知识应用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科护理护士技能操作能力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内科护理学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物制剂学口服溶解片的质量控制模拟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分泌科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护理操作规范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风湿病诊断和治疗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技巧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银行业发展
- 压缩试验和固结试验
- YS/T 931-2013硝酸钯
- GB/T 20863.1-2021起重机分级第1部分:总则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试题及详解
- 肝性脑病(课件)
- 【名校】《三思而后行》 完整版课件
- 公司内部程序文件(格式模版)
- 泛光施工招标文件
- 旅游策划实务整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课件汇总(最新)
- DB23∕T 2661-2020 地热能供暖系统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