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业务简介2.doc_第1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业务简介2.doc_第2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业务简介2.doc_第3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业务简介2.doc_第4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业务简介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业务简介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孝南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孝发201018号)和中共孝南区委、孝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孝南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孝南发201010号)精神,设立孝感市孝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孝南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挂孝感市孝南区公务员局牌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后,将原区人事局的职责、原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整合划入,下面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几项主要业务向各做一个简单介绍。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政策规定和参保操作程序(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简介1、养老保险的基本含义: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依法获得经济收入、物质帮助和生活服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模式和原则:基本模式:资金三方负担:国家、单位和职工个人。资金部分积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原则:公平与效益相结合,权力和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保障水平:基本养老,保障老龄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3、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指将养老保险基金分两部分入账和管理,一部分进入社会统筹资金,一部分进入职工个人账户。目前,我省进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为8%,其余部分进入统筹资金。4、个人账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为每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设立的唯一的用于记录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和从企业缴费中划转记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上述两部分的利息金额的账户。(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政策规定1、范围对象:(1)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国营、集体、外商、港澳台、私营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2)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3)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含农村进城经商有固定营业场所的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4)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含于国营集体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个人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全部个人缴费人员);(5)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6)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缴费基数:(1)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企业或单位以本企业、本单位参保人员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职工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月平均工资超过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月平均工资低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作为缴费基数。(2)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此类人员缴费缴费基数为所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注:我市2005年度为9449元,2006年度为10631元)。缴费确有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20072009年,可分别按不低于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0%、80%、90%为本人当年缴费基数。从2010年1月1日起,灵活就业参保人员缴费基数统一为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缴费比例:(1)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的缴费比例合计为28%,其中企业或单位为20%,职工个人为8%。(2)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比例为20%。4、补缴政策:(1)范围对象:国营集体企业仍未参保的在职正式职工(男60岁以内,女50岁以内);原已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正式在职职工;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建立劳动合同目前仍未参保的劳动者;过去已参保,后中断缴费需接续保险关系的人员。(2)起始时间:1986年10月份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从1986年10月份开始补缴(注:1986年10月份我区正式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参加工作的,从参加工作之日起开始补缴。(3)补缴基数和缴费比例:1995年12月31日以前的年度按固定额补缴,即每月40元,其中单位34元,个人6原。1996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的,按欠缴各年度的缴费比例和市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选择基数进行缴费,并按规定加收利息和滞纳金。2006年1月1日后的,按欠缴各年度的缴费比例的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进行补缴,并按规定加收利息和滞纳金。5、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1)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是当地实行缴费制度前参加工作人员按国家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时间(计算到年):1986年10月以前的连续工龄(国家政策认可);在部队服役的年限;知青上山下乡的年限;落实政策的年限;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原正式职工进入企业工作前的连续工龄。(2)实际缴费年限:即企业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本人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时间(计算到月)。(三)、养老待遇规定1、退休年龄: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女年满5周岁。特殊工种提前五年退休。2、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条件:到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累计必须满15年才能正常退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不满15年的,本人愿意,可以向后延长缴费年限,但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退休的,不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企业参保人员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一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终止基本养老关系。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将个人账户储存额及个人缴费划入统筹基金的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养老保险关系。3、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项目: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按国家政策享受养老金调整(享受社会发展成果);退休死亡后,享受丧葬抚恤费待遇(社会平均工资的13个月);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没领完的可继承。4、基本养老金计费新办法:(1)“新人”的计费办法: “新人”即199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1996年1月1日起我省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新人”的基本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见计发月数表)。(2)“中人”即1995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1996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人员。 “中人”的养老金目前是四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同“新人”一样。过渡性养老金=本人退休时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退休前历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年限(省统一规定1995年12月31日以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1.2%。调节金标准为:2006年退休人员为100元/月;2007年至2015年逐年降低10元,2016年1月1日以后不再发给调节金。举例:某男职工1947年1月生,1967年1月参加工作,2007年1月退休,缴费年限40年,各年的缴费见下表,个人账户储存额为5146元,2006年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886元。年度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合计市社平均工资37004087431146695047534166357372801887649449本人缴费基数48004800510052005500550056006200750081009000各年指数1.31.171.181.111.11.030.840.840.940.920.9511.4计算该同志的基本养老金:平均指数29(视同)+11.38(实缴)401.01(注:95年前为视同缴费,指数给1)1、 基础养老金:1/2(1+1.01)886401%356元2、 个人账户养老金5146元139(月)37元3、 过渡性养老金8861.01291.2%311元4、 调节金为90元四项合计养老金356+37+311+90794元目前原办法和新办法从2006年至2010年过渡,原办法计算待遇高的就原办法,新办法高于原办法的,高于部分再拨一定比例发给差额部分,2006年30%,2007年为50%,2008年为70%,2009年为80%,2010年为90%,2011年1月1日以后不再实行新办法与原办法对比,直接执行新办法。(四)参保程序及手续1、新成立企业、单位承建制参保程序手续:(1)企业、单位到劳动保险局办理社会保险登记,需带如下手续:企业、单位的成立批文;营业执照;法人代表的身份证;开户银行及帐号。(2)申报:申报参保职工的基本情况:填写参保职工申请表,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身份证号码、缴费基数;参保职工在申请表上签字,单位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向劳动保险局提供人事报表和财务报表。(3)核定缴费:经劳动保险局审核测算后,企业依据劳动保险局核定的金额办理缴费手续。(4)办理职工养老保险手册。2、企业、单位漏保职工(男未满60岁,女未满50岁),参保手续:个人档案;身份证;经审核手续齐全的按补缴规定办理。3、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手续:办理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提供一下手续:下岗职工:与原企业或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本人身份证,上年度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费票(新参保人员提供本人档案)。城镇个体工商户:企业执照,本人身份证,上年度缴纳保险费的费票(新参保人员除外)。农村进城经商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固定营业场所资料,本人身份证,上年度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费票(新参保人员除外)。个体工商户雇工:雇主的营业执照,与雇主签定的劳动合同,本人身份证,上年度缴纳保险费的费票(新参保人员除外)。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个人身份证、户口簿、社区证明、上年度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费票(新参保人员除外)。二、人才服务中心,副科级事业单位。主要介绍其人事代理工作。(一)、人事代理的基本含义人事代理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方式,即人事代理机构(指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人事政策法规要求,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代理有关人事管理业务。应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实用分离。实行人事代理制,是人才交流机构的人才管理服务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标志。(二)、人事代理的政策依据1、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人事代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鄂政发200174号)。2、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湖北省人事代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孝政办发20024号)。3、湖北省人事厅关于开展人事代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鄂人1996186号)。4、孝感市人事代理工作实施意见(孝人字199757号)。5、中共孝感市委组织部、孝感市人事局关于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孝人事发200732号)。6、孝感市人事局、孝感市公安局关于孝感市引进人才及人事代理人员户口管理的意见(孝人20057号)。(三)人事代理工作的主要业务(鄂办发200174号文)1、协助委托单位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人事管理方案;2、为委托单位代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引进、推荐和招聘业务;3、为委托单位代理人事考核、培训、人才素质测评等业务;4、为委托人办理有关人才流动手续;5、为委托人办理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传递等管理工作;6、为委托单位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办理聘用鉴证手续;7、按照有关规定代收代缴委托单位、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等;8、为委托单位招收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办理接受手续和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见习期转正定级手续;9、按照委托办理出具因办理出国(出境)证件所需的相关材料;10、为委托人办理档案工资调整和工龄计算核定的有关手续;11、在规定的范围内申报或组织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四)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展人事代理情况简介1、基本情况:目前孝南人才工办理人事代理和存档1542人。分类如下:成建制代理的审计事务所21人。单位部分人员代理的律师事务所5人、生命人寿保险19人、诚信招投标公司26人。同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代理的卫生系统81人。个人存档390人:主要指暂未落实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辞职(退)、破产、算断人员。单位单纯存档:主要指2005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分流人员移交档案978份。人才中心常年为上述代理人员提供配套服务。如套改档案工资申报晋升职称、培训考试、出具相关证明、办理流动手续等。(五)、人事代理人员与正式安置就业人员的区别:人事代理人员:无编制。实行合同化管理。个人同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单位或个人同人才中心签订人事代理合同,一般一年签订一次,期满单位可续签一年,考核不合格者可不再续签合同。工资:档案工资有人才中心参照国家相关政策套改。其他:年度考核,职称呈报审批。申报等均由人才中心呈报,按分管权限审批。正式安置就业人员:有编制。工资由人事局审批。聘用合同由人事局盖章鉴定。其他:年度考核由人事局盖章,职称申报有职改办呈报审批。养老保险在社保局缴纳。(六)、我区人事代理提供的服务项目保管人事档案;套改档案工资;申报专技职称;办理流动手续;提供就业招聘信息;聘用合同鉴定;出具与档案资料相符的相关证明;协助有关单位制订人才规划;组织企事业单位(含引进、民营企业)引进、猎取紧缺专业人才;负责对全区非全民单位人才供需情况调研。三、工资福利股。主要介绍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以及新工资制度的运行机制,福利方面的政策。工资制度,退休管理与福利制度运行到现在,文件规定繁多,细枝末节复杂,现仅就几项制度的主体、重要的文件规定来介绍其概况及操作方法。(一)工资构成与增长主要介绍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后的制度,各项工资的构成及增资过程。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的文件依据是:国人部发200658、59、60号,湖北省转发上述三个文件是鄂人200617、18、19号。1、管理权限区委和区委委托组织部管理的干部以及区委各部办委、各人民团体、区人大和政协机关、区政府办公室、区人事局的一般干部的工资由区委组织部管理,其他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一般干部、工人的工资由区人事局管理。2、工资构成(1)机关工资 职级工资制度公务员执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统一的工资制度。职务工资:公务员按现任职务执行相应的职务工资标准。级别工资:公务员的级别工资和级别工资档次,按现任职务、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确定,设一至二十七级,每级若干个档次。 岗位(职务)技术等级工资技术等级工资:技术工人按参评(聘任)的技术等级(职务)执行相应的技术等级工资标准。其设五个等级。岗位(职务)工资:技术工人(普工)的岗位(职务)工资档次按现任技术等级(职务),任技术等级(职务)年限和套改年限确定,每个等级设若干个档次。 规范后的津贴补贴目前我区规范后的津贴补贴起步水平是人年平9400元,办事员743元/月,科员758元/月,副科810元/月,正科839元/月,离休是在职的80%,退休是在职的70%。(2)事业单位工资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岗位工资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共设一至十三个岗位,办事员十三级,助理级十二、十一级,中级十至八级,副高七至五级,正高四至一级。目前均执行最低级别岗位工资标准。管理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任命的职务)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其设一至十个岗位。工人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技术等级或职务)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共设一至五级及普工六个岗位。 薪级工资工作人员按照本人套改年限、任职年限和所聘岗位,结合工作表现,套改相应的薪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均设一至六十五级,工人设一至四十级。 绩效工资 各项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未出台,暂延续原工资制度下的各项补贴。各项补贴在九三年工改时按当时生活补贴和岗位补贴之和冲减64元计算,经过多年运行,根据有关规定对各项补贴又作了下述增补调整:鄂人薪1996158号,每人每月增20元;孝市人薪19972号,每人每月增50元;孝南人字1998172号,每人每月人平增150元。至此,各项补贴的平均数额为310元左右。 中小学教师、护士均享受提高10%的工资。10%工资按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10%执行标准。3、工资增长总体的增资方法:调整基本工资标准(调标增资),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由国家统一部署,具体方案由人事部、财政部拟定,由国务院批准后实施。(1)公务员工资增长(三种增长方式)晋升职务调整工资:从晋升职务的次月起执行新任职务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职务工资直接对应新任职务的职务工资标准。级别工资有以下几种情况:原级别低于新任职务对应最低级别的,就近就高晋升到新任职务最低级别;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以内的,晋升一个级别,就近就高套入上一级别工资标准;晋升职务晋升了两个级别以上的,级别工资逐级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职务对应的级别工资标准。不是指职务行政级别,是指级别工资的级别。地方上一般不会出现,指现级别工资级别低于新任职务起点级别两个或以上,如:专科生定级工资为科员,级别26级2档,第一次晋级别就提拔为副科,副科起点级别为24级。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从2006年起,公务员年度考核累计五年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的工资标准。公务员套改确定后,自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凡年度考核确定为称职及以上的,并达到“公务员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的任职年限或套改年限所对应级别的,可从达到规定年限当年的1月1日起就近就高晋升一个级别。公务员的级别达到所任职务最高级别,年度考核结果累计五年为称职及以上的,不再晋升级别,而在本人级别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公务员五年晋级或按套改表晋级后,下一次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均从晋升级别的当年重新计算。晋升职务晋升一个级别的,五年晋级的考核年限重新计算,晋升两个级别及以上的,五年各级的考核年限从晋升职务变动级别的当年重新计算。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或基本称职、不定等次以及不进行考核等,考核年限不计算为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并相应推迟晋升级别,只是顺延,不重新计算。正常晋升级别工资档次,从2006年起,公务员年度考核结果累计两年为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下一次正常晋档的考核年限从工资档次晋升的当年重新计算。公务员晋升级别相应增加级别工资时,如增资额超过下一级别的一个工资档差,正常晋档的考核年限从级别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考核不称职或基本称职、不定等次或不进行考核的,考核年度不计算为正常晋档的考核年限,并相应推迟正常晋档,只是顺延,不重新计算。晋升级别和晋档在同一时间的,先晋级后晋档。(2)机关工人工资增长(两种增长方式)正常晋档。从2006年起,年度考核结果累计两年为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岗位工资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下一次正常晋档的考核年限从工资档次晋升的当年重新计算。晋升技术等级(职务):次月起执行新技术等级工资,岗位工资就近就高,增加岗位工资数额超过原技术岗位工资一个档差的,正常晋档考核年限重新计算。(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增长正常增加薪级工资,2006年起,当年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可增加一个薪级,从次年1月1日起执行。岗位变动调整工资,从变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原薪级工资低于新聘岗位起点工资的,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第二年不再正常增加薪级工资。原薪级工资达到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薪级工资不变。(4)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增长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与在职人员同步。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后,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单独进行,依据国家出台的具体文件增加。2006年工改后,离退休人员还没有增加离退休费。(5)办员明确为科员的工资增长依据鄂人发1992112号,大学本科毕业生见习期满,专科生工作满三年,中专、高中毕业生满四年,初中及以下学历工作满十年的干部,可以明确为科员,若为聘干的加一年,工资变动按公务员晋升职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岗位工资变动处理。(二)退休管理与福利1、退休管理工作(1)权限管理区委和区委委托组织部管理的干部以及区委各部办委、各人民团体、区人大和政协机关、区政府办公室、区人事局的一般干部的退休由有区委组织部审批,其他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一般干部、工人的退休由区人事局审批。(2)退休条件目前仍执行国发1978104号文件精神,正常退休条件有两条:第一,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工人年满50)周岁,参加工作满10年。第二,从事以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病退条件有两条:第一,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工作满10年,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或劳动能力的。第二,因公致残,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或劳动能力的。同时还规定不具备退休条件的,由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或劳动能力的干部或劳动能力的工人应当退职。(3)退休费标准依据国人部发200660号,鄂人200619号文件精神,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分别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具体比例是: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年(公务员),按50%计发;退职费标准。依据国人部发200660号,鄂人200619号文件精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后的退职生活费按本人退职前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5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60%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以上的,按70%计发。增加退休费比例的条件依据鄂人200729号文件精神,提高退休费比例的标准及对象是: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15%的对象是:“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者;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保持荣誉者;在部队服役期间被中央授予荣誉称号的。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10%的对象是:省部级劳模,先进工作者等。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5%的对象是:获得省(国家部委)科技进步奖或全国性社会科学研究完成成果奖二、三等奖励的主要完成者;教龄满30年的男教师,满25年的女教师。在西藏海拔3500以上的地区工作累计满10年的人员。根据鄂人社函200970号,孝南人事局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计发退休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孝南人字200937号)文件精神,提高退休费比例: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工作年限满34年不满35年的,按89%计发;工作年限满33年不满34年的,按88%计发;工作年限满32年不满33年的,按87%计发;工作年限满31年不满32年的,按86%计发;工作年限满33年不满31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8年不满30年的,按84%计发;工作年限满26年不满28年的,按83%计发;工作年限满24年不满26年的,按82%计发;工作年限满22年不满24年的,按81%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22年的,按8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年(公务员),按50%计发;2、福利工作(1)、一次性抚恤金和安葬费 依据民发200764号,鄂民政发200746号文件精神,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从2004年10月1日起,烈士为本人生前8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因公牺牲为本人生前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的40个月,病故的为本人生前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的20个月。 依据人社部发200842号文件精神,事业单位。 安葬费标准:依据鄂人20082号文件精神,我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丧葬费标准从1500元调整为5000元,从2008年一月一日起执行。(2)、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补助对象及条件依据鄂人1997109号文件精神,补助对象为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直系亲属,包括父(夫)、母(妻)、子、女、弟、妹。条件是父(夫)年满60周岁,母(妻)年满50周岁,没有生活来源的,子女弟妹未满18周岁或已满18周岁还在学校(不包括军校)学习的,上述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 补助标准依据鄂人20097号文件规定的,补助标准是:遗属居住城市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可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130%标准确定。离休干部死亡后,遗属居住城市的,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40%标准确定。因公死亡的工作人员,其遗属居住城市的,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40%标准确定。上述补助对象是孤身一人的,可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尾数1-5元的,进到5元,6-9元的进到10元。遗属居住农村的按居民城市的80%确定。目前孝感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为每人每月190元,依据此标准,遗属生活困难补贴费的标准为:离休干部遗属居住城镇的每人每月270元、居住农村的每人每月220元,职工遗属居住城镇的每人每月250元、居住农村的每人每月200元。(三)新增人员工资及其他1、新参加工作人员工资依据鄂人200617、18号,新参加工作人员根据其学历、入学性质与2006年7月新参加工作人员工资标准表直接对应。2、调动人员工资依据鄂人薪函20079号,执行调入单位的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政策,工资确定比照调入单位同类别、同条件、同岗位人员重新确定。3、军转干部工资依据国发20088号,分配到机关的军队转业干部,比照与其军队职务级别相对应的地方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到地方所任职务低于原军队职务的,职务工资相应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工资标准,(任师、团级的,执行相应职务工资层次领导职务工资标准)。分配到事业单位的,比照与其部队职务等级(专业技术职务)相对应的地方与同条件人员确定基本工资。4、受处分、处罚人员工资待遇(1)受行政纪律处分人员工资。文件依据鄂人200721号 机关工作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的工作人员,在处分期间取消其年终一次性奖金;除受警告处分人员处分期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合格)的以外,受其他处分人员在处分期间不得晋升级别和级别(岗位)工资档次。受降级处分的公务员,从受降级处分的次月起,就近就低降低一个级别,已在本职务对应最低级别的,降低一个级别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公务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