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年第 34 卷第 2 期 收稿日期 2016 10 31 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201510445171 作者简介 高燕军 1994 男 本科 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及应 用研究 E mail gaoyanjunsd 通讯作者 韩荣青 1971 女 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自然地理综 合研究 E mail hrqsd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34 2 10 19 Barleyand Cereal Sciences doi 10 14069 ki 32 1769 s 2017 02 002 近 50 年来山东省农业热量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高燕军 韩荣青 赵明华 李晓彤 王晓东 张艳红 山东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 以 1961 2010 年山东省境内 23 个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 运用 GIS 技术 气候倾向率分析法 Mann Kendall 突变分析法 Morlet 小波分析法等方法 研究 0 10 界限下积温和持续日数 4 种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 明 各界限积温 持续日数均表现出显著增多趋势 除 10 界限下持续日数在 1970 年代发生突变 其他要素均在 1980 年代 后期发生突变 各要素呈现不同的周期性 在空间上 各要素均呈现东北低 西南高的特点 存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空间分异 规律 年代际均值大致从鲁西北至半岛地区逐步提高 除 10 持续日数从1970年代变化明显 其他要素从1990年代变化明显 关键词 农业热量资源 积温 持续日数 时空变化 中图分类号 S162 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 6486 20160276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 5 次评估报告指出 过去 100 多年来 1880 2012 年 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大约 0 85 2003 2012 年平均温度比 1850 1900 年平均温度上升 0 78 1 温度的上升会造成相应热量资源要素的 变化 2 而热量资源要素变化会进一步使农业种植 制度和种植方式发生改变 3 4 同时诱发极端气候事 件 对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5 危及粮食产量及粮食安 全 农业热量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资源之 一 包括积温 初日终日 持续日数等要素 农业热 量资源的各气象要素变化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热量 资源类型 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布局 农作物 的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 粮食生产潜力的大小 水 利工程设施的建设等方面 6 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农 业热量资源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做了大量研 究 7 8 空间尺度上有针对我国的华北 9 华南 10 东 北 11 青藏高原 12 等地理大区的分析 以及从各省市 角度的研究 13 14 均得到热量增加的结论 同时表明 北方地区增温趋势较南方明显 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是我国的农业 大省 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夏 季炎热多雨 降水集中 冬季寒冷干燥 以往多对单 气象要素 如气温 15 日照时数 16 降水 17 等进行一系 列研究 或从整个气候资源 18 19 的角度进行研究 缺 乏对农业热量资源角度的系统分析 也缺少内部县 市级区域层次的微观研究 本研究利用山东省 23 个交换站 1961 2010 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 选取 稳定通过 0 10 的初日 终日及对应的持续 日数 积温作为热量指标 从年际平均值 年代际平 均值 突变分析 周期分析 空间分析等几个角度 研究近 50 年内农业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旨在全球 气候变化背景下 明确山东省的农业热量资源时空 分布规律 为该区域应对气候变化 合理利用农业 热量资源 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数据来源与方法 1 1 研究数据 本研究所用的逐日气象数据来自中国气象局 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 候资料日值数据集 以 1961 2010 年为研究时段 为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剔除缺测率相对较 大 突变率相对较大和存在变迁的交换站 部分时 段缺测的数据 取周边交换站的平均值进行替换 最终确定了 23 个交换站作为主要数据源 图 1 考 高燕军 韩荣青 赵明华 李晓彤 王晓东 张艳红 近 50 年来山东省农业热量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J OL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 34 2 10 19 2017 03 28 10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年第 34 卷第 2 期 a 0 积温b 10 积温 图2山东省1961 2010年积温平均值年际变化 行显著性检验 年际突变分析采用对气候要素具有 良好适用性的 Mann Kendall M K 法 20 21 对周期 提取 采用在气候要素分析方面广泛使用的 Morlet 小波变换分析方法 22 23 在空间分析方面 使用空间插值进行拟合 采 用交叉验证法 cross validation 24 对适用于山东省 的不同插值方法的误差进行验证 确定张力样条插 值法是最优的插值方法 并在 Arc GIS 软件平台下 分析各要素空间分布的特点 25 2结果与分析 2 1 0 和 10 积温的时间变化 2 1 1趋势变化分析 从 0 和 10 积温平均 值的年际变化曲线 图 2 来看 两者均呈波动上升 趋势 其中 0 积温多年平均增速为 6 75 年 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 0 05 下同 低于全国同 期平均速率 26 1961 1976 年呈减少趋势 1976 2010 年呈增长趋势 近 50 年平均值为 4 775 56 虑到周边区域对山东省的影响 同时选取了研究区 界外的河北省 河南省和江苏省的 10 个邻近交换 站数据作为辅助研究数据 1 2研究方法 对于农业热量要素的趋势变化分析 采用气候 倾向率法 并采用F检验法对所拟合的回归方程进 图1研究区位置和交换站分布 5 200 5 000 4 800 4 600 4 400 4 200 4 800 4 600 4 400 4 200 4 000 3 800 3 600 y 6 750 1x 460 3 4 R2 0 338 0 y 6 046 9x 774 4 R2 0 276 3 10 积温 d 0 积温 d 19611971198119912001 年份 19611971198119912001 年份 km 116 E117 E118 E119 E122 E120 E121 E115 E 35 N36 N37 N38 N 35 N36 N37 N38 N34 N 116 E117 E118 E119 E122 E120 E121 E115 E123 E 11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年第 34 卷第 2 期 表1山东省1961 2010年 0 和 10 下积温和持续日数年代际变化 年份 0 积温 10 积温 0 持续日数 d 10 持续日数 d 1960 年代4 680 254 164 04285202 1970 年代4 675 894 169 54287205 1980 年代4 738 244 254 70286207 1990 年代4 845 344 326 05300209 2000 年代4 938 094 396 21299212 50 年平均4 775 564 262 11291207 a 0 积温 b 10 积温 图3山东省1961 2010年际平均积温Mann Kendall突变检验 2 1 3周期提取分析 根据小波分析的结果 图 4 图 5 0 积温和 10 积温均存在 7 10 年 11 14 年共 2 个震荡周期 在 8 年 12 年左右的周 期变化上震荡强烈 其中 8 年左右的振荡周期为主 a 0 积温 b 10 积温 图4山东省1961 2010年年际积温Morlet小波变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 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 1976 年 4 428 24 和 2007 年 5089 95 两者相差约 660 10 积温多年平均增速为 6 05 年 通过显著性水平 检验 低于全国同期平均速率 26 1961 1980 年呈 减少趋势 1980 2010 年呈增长趋势 近 50 年平均 值为 4 262 11 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 1980 年 3 900 19 和 1998 年 4 591 75 两者相差 约 690 山东省在 50 年里 0 和 10 积温分别 增加约 260 和 230 表 1 2 种界限温度积温 的各年代趋势相同 1960 1970 1980 年代的平均气 温相对较低 低于 50 年平均值 1990 2000 年代的 平均气温相对较高 2 1 2突变检验分析 0 积温在 1989 年左右发 生突变 积温增温速率开始加快 图 3 到 1998 年 后显著增多 超过 0 05 临界线 年际 0 积温增 长趋势十分明显 10 积温在 1987 年左右发生 突变 较 0 积温的突变时间有一定的提前 同样 在 1998 年后显著增多 超过 0 05 临界线 时间尺度 年 时间尺度 年 30 25 20 15 10 5 0 6 0 4 0 2 0 0 2 0 4 0 6 0 8 30 25 20 15 10 5 0 6 0 4 0 2 0 0 2 0 4 0 6 0 8 1 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 年份 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 年份 a a b 统计值 统计值 年份年份 a b 正序列 反序列 0 05 显著水平 12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年第 34 卷第 2 期 表2山东省1961 2010年 0 和 10 下初日和终日年代际变化 2 2 0 和 10 初日 终日和持续日数的时间 变化 2 2 1趋势变化分析 0 初日年际变化曲线呈 显著下降水平 图 6 说明近 50 年初日不断提前 提前幅度约 0 31 d 年 终日年际变化曲线缓慢上 升 但趋势不明显 未通过检验 在持续日数上 年 际变化曲线呈显著增加趋势 增幅约 0 40 d 年 近50 年平均值为 291 d 最长出现在 2007 年 为 329 d 最短出现在 1971 年 为 265 d 两者相差 64 d 10 初日年际变化曲线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在近 60 年间初日约以 0 16 d 年的幅度不断提前 终日年际 变化曲线呈现平缓上升 同样延后趋势不明显 持 续日数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以 0 06 d 年的幅度上 升 近 50 年平均值为 207 d 最长出现在 2005 年 为 223 d 最短在 2010 年 为 190 d 两者相差 33 d a 0 b 10 图6山东省1961 2010年初日 终日和持续日数年平均变化 a 0 积温 b 10 积温 图5山东省1961 2010年年际积温Morlet小波方差图 周期 8 年 12 年左右的周期都从 1990 年代开始比 较显著 而 8 年左右的周期 0 积温是在 1960 年 代后期开始比较显著 10 积温则在 1970 年代 后期开始比较显著 年份 0 初日日序 0 终日日序 10 初日日序 10 终日日序 1961 197059 2 月 28 日 342 12 月 8 日 105 4 月 15 日 305 11 月 1 日 1971 198057 2 月 26 日 344 12 月 10 日 101 4 月 11 日 305 11 月 1 日 1981 199057 2 月 26 日 342 12 月 8 日 99 4 月 9 日 305 11 月 1 日 1991 200046 2 月 15 日 345 12 月 11 日 99 4 月 9 日 307 11 月 3 日 2001 201048 2 月 17 日 346 12 月 12 日 97 4 月 7 日 307 11 月 3 日 50 年平均53 2 月 22 日 344 12 月 10 日 100 4 月 10 日 306 11 月 2 日 d y 0 097x 151 36 R2 0 038 6 y 0 402 2x 507 21 R2 0 182 1 y 0 305 3x 659 57 R2 0 200 2 y 0 067 8x 171 31 R2 0 031 5 y 0 227 7x 245 07 R2 0 173 9 y 0 159 9x 417 38 R2 0 155 4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小波方差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小波方差 时间尺度 年 时间尺度 年 0510152025303505101520253035 a b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日期 d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日期 d a b 1961 1963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年份 初日 持日数 终日 线性趋势线 1961 1963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年份 初日 持日数 终日 线性趋势线 13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年第 34 卷第 2 期 平年下的初日 终日和持续日数的年代际变化 见表 1 和表 2 0 初日在 1961 2000 年呈提前 趋势 2000 2010 年小幅延后 50 年平均值为日序 第 53 天 约在 2 月 22 日开始 终日呈波动延后趋 势 1961 1980 年延后 1980 1990 年小幅提前 1991 2010 年再次延后 50 年平均值在第 344 天 约在 12 月 10 日结束 持续日数在 1961 1980 年 开始增大 1981 1990 年小幅回落 1991 2000 年 再次增大 2001 2010 年再次回落 10 初日近 50 年不断提前 平均值为第 100 天 约在 4 月 10 日 开始 终日持续延后 平均值为第 306 天 约在 11 月 2 日结束 持续时间持续增大 2 2 2突变检验分析 由统计量正序列和反序列曲 线的交点位置 图 7 可知 0 初日在 1990 年出 现突变 1997 年后显著提前 持续日数同样在 1990 年出现突变 1998 年显著增多 终日无突变特征 10 初日在 1960 年代波动较大 1973 年出现突 变 2000 年后显著提前 持续时间在 1978 年左右出 现突变 1995 年左右后显著增多 2 2 3周期提取分析 根据小波分析的结果 图 8 图 9 0 持续日数存在 6 9 年的震荡周期 在 6 年左右的周期变化上震荡强烈 为主周期 6 年左 右的周期在 1990 年代后期开始比较显著 10 a 0 持续日数 b 10 持续日数 图8山东省1961 2010年年际持续日数Morlet小波变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 30 25 20 15 10 5 b 30 25 20 15 10 5 0 6 0 4 0 2 0 0 2 0 4 0 6 0 8 1960 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 年份 a 时间尺度 年 时间尺度 年 0 6 0 4 0 2 0 0 2 0 4 0 6 0 8 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 年份 a b 6 4 3 2 1 0 1 2 3 4 6 统计值 1960 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 年份 1960 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 年份 6 4 3 2 1 0 1 2 3 4 6 统计值 c d 3 2 1 0 1 2 3 4 5 统计值 1960 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 年份 1960 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 年份 5 4 3 5 1 0 1 2 3 统计值 正序列 反序列 0 05 显著水平 a 0 初日 b 0 持续日数 c 10 初日 d 10 持续日数 图7山东省1961 2010年初日和持续日数Mann Kendall突变检验 14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年第 34 卷第 2 期 a 0 积温 b 10 积温 c 0 积温分区统计 d 10 积温分区统计 图10山东省1961 2010年多年平均积温空间分布及其分区统计结果 持续日数与 0 持续日数的周期差异较大 存在 7 10 年 11 14 年共 2 个震荡周期 在 8 年 13 年 左右的周期变化上震荡强烈 其中 13 年左右的振 荡周期为主周期 8 年左右的周期从 1960 年代中期 开始比较显著 13 年左右的周期在 1980 年代后期 开始比较显著 2 3 0 和 10 积温的空间变化 2 3 1多年平均空间分布 山东省近 50 年 0 平 均积温和 10 平均积温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 图 10 南部积温比北部高 西部积温比东部高 高值 中心在济南市辖区 齐河等地 低值中心在荣成 莱 阳 莱西 海阳等地 类似于气温的空间分异规律 同时呈现了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0 平均积温介于 4 214 54 5 387 22 最 高出现在济南市辖区 5 303 82 最低在荣成 市 4 448 34 10 平均积温介于 3 623 32 4 855 93 最高出现在济南市辖区 4 778 40 最低在荣成市 3 890 55 2 3 2年代际空间分布 年代际 0 平均积温在 1960 年代至 1980 年代空间变化总体不大 图 11 1 4 1 2 1 0 8 0 6 0 4 0 2 0 小波方差 05101520253035 时间尺度 年 0 8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小波方差 05101520253035 时间尺度 年 a b a 0 持续日数 b 10 持续日数 图9山东省1961 2010年际持续日Morlet小波方差图 a b c d 图例 省界 地市界 县区界 km 15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年第 34 卷第 2 期 高值中心在济南 聊城 菏泽 济宁 枣庄等鲁西南 地区 积温在 5 000 以上 低值中心在青岛 烟台 威海等半岛地区 积温在 4 600 以下 1990 年代 泰安 滨州 威海等地增长明显 上升约 200 4 600 区域几乎消失 2000 年代 滨州 东营 潍 坊上升约 200 总体高值区域从西南至东北方向 不断扩大 年代际 10 平均积温同样在 1960 年代至 1980 年代空间变化不大 图 12 高值区域在鲁苏 边界和济南地区 积温在 4 000 以上 低值中心在 烟台 威海等半岛地区 积温在 4 000 以下 1990 年代 滨州 东营 威海 烟台等地区上升约 200 4 000 区域几乎消失 2000 年代 全省基本上升 200 4 200 区域几乎消失 2 4 0 和 10 持续日数的空间变化 2 4 1多年平均空间分布 山东省近 50 年 0 持 续日数和 10 持续日数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基 本一致 图 13 空间上都从鲁西北到半岛地区递 图11山东省1961 2010年 0 年代际积温空间分布 图12山东省1961 2010年 10 年代际积温空间分布 km a b c d e 4 400 4 600 4 000 4 200 4 200 4 400 4 400 4 600 a 1960 年代 b 1970 年代 c 1980 年代 d 1990 年代 e 2000 年代 a 1960 年代 b 1970 年代 c 1980 年代 d 1990 年代 e 2000 年代 4 400 4 400 4 600 4 600 4 800 4 800 5 000 5 000 a b c d e km 16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年第 34 卷第 2 期 km 图14山东省1961 2010年 0 年代际持续时间空间分布 减 高值中心在鲁苏边界和济南地区 低值中心在 东营 潍坊 烟台等环莱州湾周边地区 0 持续日数介于 277 313 d 最高出现在 菏泽市单县 309 d 最低在淄博市沂源县 279 d 10 持续日数介于 194 220 d 菏泽市的持续日 数最长 最大值出现在曹县 达到 218 d 最小值出 现在烟台市莱阳市 为 200 d 2 4 2年代际空间分布 0 持续日数在 1960 年 代至 1980 年代总体变化不大 图 14 高值分布在 鲁苏边界 低值分布在北部环莱州湾周边地区 全 省基本在 295 d 以下 1990 年代上升明显 全省都 上升了 5 d 以上 其中济南 东部沿海地区上升了约 20 d 2000 年代 潍坊等地上升了约 5 d 济南等地 约下降了 5 d 全省基本在 290 d 以上 a 0 持续日数 b 10 持续日数 c 0 持续日数分区统计 d 10 持续日数分区统计 图13山东省1961 2010年多年平均持续日数空间分布及其分区统计结果 a 1960 年代 b 1970 年代 c 1980 年代 d 1990 年代 e 2000 年代 a b c d km a b c d e 17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年第 34 卷第 2 期 10 持续日数从总体上看 50 年间各地约 上升 10 d 图 15 1960 年代高值主要分布在鲁苏 边界 向东北方向逐渐减少 最低值在半岛地区 在 200 d 以下 1970 年代高于 205 d 的区域扩展至鲁 中地区 200 d 以下的区域萎缩至烟台市的部分地 区 1980 年代鲁西地区达到 210 d 以上 鲁中地区 在 205 d 以上 半岛地区在 195 205 d 1990 年代 半岛地区上升明显 提高 5 d 左右 其他地区变化不 大 2000 年代全省持续日数上升明显 普遍上升 5 d 左右 高值在鲁西南地区 达到 220 d 以上 低值在 半岛地区 绝大多数在 200 d 以上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利用山东省及其周边地区 23 个交换 站的 1961 2010 年逐日气象记录数据 系统地 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 研究表 明 0 和 10 积温均呈上升趋势 在 1980 年 代后期显著加快 变化周期为 8 年 空间上 高值中 心在济南和鲁南地区 低值中心在半岛地区 呈现 东北低西南高的特点 可见山东省从事农业生产所 需的热量资源增加 同时存在着内部区域差异性 0 和 10 持续日数呈增长趋势 10 持续日数在 1970 年代后期开始增长显著 较 0 持续日数约提前 10 年 变化周期分别为 6 年和 13 年 空间上 高值中心都在济南和鲁南地区 低值中 心在鲁中和半岛地区 呈现东北短西南长的特点 表明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周期变长 同时研究区内部 各地有差异 各地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农业热 量资源的变化 本研究所使用的气象数据来自山东省境内的 23 个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 因山东的台站密度不 高 且在早期记录中 缺测较多 客观上导致原始数 据存在一定误差 若有更精确 连续的数据源将有 助于更精细地反映出山东省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 特征 在本研究中 部分热量要素表现出以济南为中 心的极端高值中心 推测其受到了城市热岛效应增 强的影响 为了消除热岛效应对气温序列的影响 较好的方法是利用周围乡村站序列对目标城市站 序列进行订正 27 但在本研究的基础数据中 缺少足 够多的乡村台站的数据支持 在台站密度不大 缺 少乡村台站订正的情况下 引入合理的数学模型 消除原始数据中热岛效应增强的影响 将是一个较 好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 STOCKER T F QIN D PLATTNER G K et al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M IPCC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2013 图15山东省1961 2010年 10 年代际持续时间空间分布 a 1960 年代 b 1970 年代 c 1980 年代 d 1990 年代 e 2000 年代 a b c d e km 18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年第 34 卷第 2 期 2 刘实 王勇 缪启龙 等 近 50 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变 化特征 J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3 266 278 3 汤绪 杨续超 田展 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候资源 的影响 J 资源科学 2011 33 10 1962 1968 4 韩荣青 潘韬 刘玉洁 等 华北平原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 术集成创新体系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11 1537 1545 5 翟盘茂 李茂松 高学杰 气候变化与灾害 M 北京 气象出 版社 2009 6 韩荣青 郑度 戴尔阜 等 中国粮食主产区生产潜力对气 候波动响应研究 J 资源科学 2014 36 12 2611 2623 7 HOLZKAMPERA A CALANCAA P FUHERE J Analyzing climate effects on agriculture in time and space J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 3 58 62 8 ARAYA A KEESSTRA S D STROOSNIJDER L A new agro climaticclassificationforcropsuitabilityzoninginnorthern semi arid Ethiopia 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0 150 7 8 1057 1064 9 张立波 景元书 陈传雷 1960 2010 年中国华北东北地 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 1 80 87 10 戴声佩 李海亮 刘海清 等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南地 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 1 52 60 11 梁宏 王培娟 章建成 等 1960 2011 年东北地区热量 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3 466 479 12 徐华军 杨晓光 王文峰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 候资源变化 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变 化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 7 1817 1824 13 叶彩华 栾庆祖 胡宝昆 等 北京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及其对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各生育期的影响 J 自然资源 学报 2010 25 8 1350 1364 14 纪瑞鹏 张玉书 冯锐 等 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 征分析 J 资源科学 2007 29 2 74 82 15 胡桂芳 薛德强 奚秀芬 山东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 J 山 东气象 2003 23 3 8 11 16 董旭光 邱粲 刘焕彬 等 山东省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 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中国农业气象 2013 34 2 138 145 17 于群 山东降水的多尺度性与地域特征研究 D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18 韩玮 韩永红 杨沈斌 1961 2011 年山东气候资源及 气候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3 425 434 19 董旭光 李胜利 石振彬 等 近 50 年山东省农业气候资源 变化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 1 269 277 20 章诞武 丛振涛 倪广恒 等 基于中国气象资料的趋势检 验方法对比分析 J 水科学进展 2013 24 4 490 496 21 贾文雄 近 50 年来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极端气温的季节 变化特征 J 地理科学 2012 32 11 1377 1383 22 贺伟 布仁仓 熊在平 等 1961 2005 年东北地区气温 和降水变化趋势 J 生态学报 2013 33 2 519 531 23 李艳春 冯建民 杨建玲 等 宁夏 0 积温时空演变特征 分析 J 干旱区地理 2012 35 5 732 737 24 HOLDAWAY M R Spatial modeling and interpolation of monthly temperature using Kriging J Climate Research 1996 6 3 215 225 25 汤国安 杨昕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 M 2 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26 胡琦 潘学标 邵长秀 等 1961 2010 年中国农业热量 资源分布和变化特征 J 中国农业气象 2014 35 2 119 127 27 任玉玉 任国玉 张爱英 城市化对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影 响研究综述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1 1301 1310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Variations of Agricultural Heat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Recent 50 Years GAO Yan jun HAN Rong qing ZHAO Ming hua LI Xiao tong WANG Xiao dong ZHANG Y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垃圾收集方法
- 员工精神异常防范和处理
- 新员工入职半年
- 2025版肺气肿常见症状及护理措施
- 掌握求职方法的策略框架
- 字母组合课程介绍
- 有个性的个人介绍
- 人力资源新员工培训
- 2025年放射科肺部CT影像分析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辣椒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选育进展
- 电梯施工方案对重反绳轮
- 2025版校园食堂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表
- 消防安装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2025年中山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课件-建设项目规划与审批》
- 国际关系分析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交通大学
- 初中英语语法全解全练:中考英语语法专项复习冠词
- 2025年中远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尿微量白蛋白mAbl》课件
- 八年级英语下册语法填空真题
- 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500道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