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古诗文阅读教与练(一) 作者:吴梢瑛 时间:2009-07-19 10:11:22 来源:诸暨教育网 阅读次数:125 次 教学内容: 1 、学习古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学习,初步理解课文; 3 、背诵课文; 4 、独立完成课后同步练习。 文言文阅读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孟子,相传是孟子 ( 约前 372 一前 289) 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孟子,名轲,字子舆,邹 ( 现在山东邹县 ) 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 选自孟子 公孙丑下,题目是编者加的。三里之城周围三里 ( 那样小 ) 的城。环围。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 古代作战时士兵用以保护身体的军服 ) 。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至极点。 11 畔通“叛“。 12 顺归顺,服从。 13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己,战就一定胜利。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作者简介】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作用。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7 篇,计 261 章,约 3 5 万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整体把握】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有说服力。比如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又如在阐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时,作者也是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同步练习】 1 、本文选自 ,孟子 - 是所作。 - 经典之一。孟子,名 - ,字 - , - 人, - 家、 - 家。他是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孔子“仁”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说,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2 、下列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永州之野产异蛇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 1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2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4 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文章接着用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文章在论证“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5 、用文中语句填空。 本文的论点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6 、“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7 、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8 、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9 、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 10 、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他四处游说,宣扬“仁政”“王道”,本文中就很好地体现了他这一思想。今天,我们再来体会他的“人和”“王道”,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班级 姓名 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1解释句中加点词。(1) 日出而林霏开( )(2) 觥筹交错( )(3)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负者歌于途( )2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 游人去而禽鸟乐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 在乎山水之间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野芳发而幽香。译文: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文:_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_ _4选文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具体描写了_、太守宴、_和_ _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 5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春和景明 ( ) 把酒临风( )晦明变化者( ) 野芳发而幽香( )7岳阳楼记意在表达范仲淹 的政治抱负。8写出第二个选文中的一个成语是 ,与此语意相反的成语是 。 9翻译下列句子:(1)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 佳木秀而繁阴 10第二段中描绘了四季的景物特色,可谓精妙传神,古人还留下了大量的佳句,请另外写出一个表现季节的名句,并选择从语言或形式加以赏析。名句: 赏析: 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猛浪若奔( ) 负势竞上( )窥谷忘反( ) 从流飘荡( )1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3理解填空。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作者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点;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指出它们在写法上的不同。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四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节选)1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1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句子: 理由: 20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21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50字左右) 五【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2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 ) (2)乃记之而去( ) (3)窥谷忘反(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4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摆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25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 衡于虑 而后喻 27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内容是: 28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29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人不知而不愠 C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受任于败军之际3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32翻译句子。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3陋室铭、鱼我所欲也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情趣和态度的? 八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亍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2)臣之妻私臣(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时时而间进 ( )(5)皆以美于徐公( )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6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九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3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弗之怠 ( ) (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 ( ) (4)俟其欣悦( )3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书)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道(的)3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十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4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3.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十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44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45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46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47.“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48.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十二 若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选段4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山岳潜形( ) (2)薄暮冥冥( ) (3)把酒临风( )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51用原文语句填空。 选文第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52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十三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5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微斯人,吾谁与归( )5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5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 (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 形成了对比。56“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7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理想境界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58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十四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5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或王命急宣(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每至晴初霜旦( )5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60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61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一、1霏:雾气 觥:酒杯 酣:尽兴地喝酒 背2B 3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杂七杂八摆放 ( 陈列 ) 在面前的,是太守的酒宴啊。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4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醉 5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二、6、日光 持、执 昏暗 香花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水落石出 扑朔迷离 9、(1)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2)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10、略 三、11(1)奔马(2)凭借,依靠 向上 通“返”返回 随着12.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1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高”“树多”“景美”;清或清澈,急或湍急14.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名利,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15.句运用比喻直接描绘水流湍急,形象生动,使人身临其境;句应用夸张的方法,通过比较间接描写,流速之快是经过计算流程和与他物作比较后才感知的。四16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17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18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19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20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抗衰老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管理研究报告
- 2025-2030微机控制电饭煲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高精度机床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电影制作供应合同
- 七年级下学期英语学习计划
- 家政服务员岗位职责与规范计划
- 五年级数学网络互动游戏教学计划
- 学校体育教师培训与发展计划
- 2025年普通球墨铸铁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建筑工地环境保护培训计划
- 2025中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笔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优化考核试卷
- 2025年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机场窗口服务投诉培训
- 民兵体检合同协议
- 客服工作劳务合同协议
- 梅尼埃病护理查房
- 发改价格〔2007〕670号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
- 2025年中国航天日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招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 《五人制足球竞赛规则》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