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S C I T E C HI N F O R M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E C O N O M Y2 0 1 0 年第2 0 卷第3 期 文章编号 1 0 0 5 6 0 3 3 2 0 1 0 0 3 0 1 7 0 一0 3 网络组织治理幅度文献综述 常峰 山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 3 0 0 0 6 摘要 通过对两个基础概念 管理幅度 点的度数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回顾 与总结 提出了新的概念表述 治理幅度 从而完善了网络组织治理理论 关键词 网络组织 管理幅度 点的度数 治理幅度 中图分类号 G 2 5 5文献标识码 A 幅度 一词在英文中常常有宽度 跨度和范围之意 在企 业组织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中 幅度之意都有各自的表述和理 解 在企业组织理论中 幅度构成了组织的横向结构 也决定着 管理的宽度 故称为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 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级的人数 管理幅度与组织结构密切 相关 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着组织的运作效率 在社会网络分析 中 点的度数是一个与 距离 有关的基础概念 点的度数是某个 点与其相邻的点的个数 也就是与该点相连的线的条数 它能测 量出行动者参与活动的情况 是测量 中心度 的基础 然而 在 网络组织理论中 幅度之意还未有相应的称谓 因此 本文通过 对管理幅度和点的度数以及其相关理论的评述 提出网络组织 中新的核心概念 治理幅度 1 国内外学者对管理幅度的研究 管理幅度 M a n a g e m e n tS p a n S p a no fC o n t r 0 1 又称 管理跨 度 领导宽度 它最早是由古典管理学派首先提出的 英国管 理学家U r w i c k 于2 0 世纪3 0 年代系统总结了T a y l o r F a y o l W e b e r 等古典管理学派代表人物的观点 在 组织的科学原则 一 书中 归纳出应朋于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8 条原则 其中之一就 是 管理幅度原则 他在这一原则中指出 管理幅度是有限的 还提出了普遍适用的数量界限 即一个上级直接领导的下级不 应超过5 6 人 I 法国管理咨询专家G r a i c u n a s 于1 9 3 3 年首次发表的一篇论 文中 分析了上下级关系后提 J j 了一个用来计算在任何管理幅 度下 可能存在的人际关系数的数学模型 他将上下级间的关系 分为3 种类型 直接的单一的关系 直接的组合关系和交叉关系 2 J 当管理幅度以算术级数增加时 上下级问可能存在的相互交 往的人际关系数将以几何级数增加 另外 他还认为 管理幅度 应该限制在 至多5 人 可能最好是4 人 这条规则也有例外 在组织的基层从事例行工作时 工人相对独立于其他人工作 同 其他人也很少或没有接触 这样就可以有一个较大的管理幅度 但是 在组织的较上层 当职责较重而义常常相互重叠时 管理 幅度就可以较小一些 我国学者王树森和许永光在管理幅度进一步的研究巾 对 G r a i c u n a s 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改进意见 3 J 他们认为 管理幅度是 一个上级管理多少个下级为宜的问题 也就是说 应该计算上下 级问的关系总数 关系总数应该包括上下级问的单一关系数和 上下级间的组合关系数 不应包括下级之间的交叉关系数 还应 增加多数下级以同等身份 同等地位与上级发生关系的数目 这 样 改进后的公式才真正符合管理幅度的概念 是解决1 个上级 1 7 0 收稿日期 2 0 0 9 一1 2 2 3 直接管理多少个下级为宜的幅度问题的参考数据 美国L o c k h e e d 公司在2 0 世纪7 0 年代推出了一种变量测定 法 变量测定法是一种用来设计公司的有效管理幅度的一种方 法 它把影响管理幅度的各种因素作为变量 采用定性与定量分 析相结合的做法来确定的 其中 测定的变量有6 个 职能相似 性 职能复杂性 地区相似性 计划工作量 协调工作量 指导与 控制工作量 为了定量反映各个变量对上级工作负荷的影响程 度 首先要按照每个变量的差异程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 然后 根据处在不同等级上的变量对上级T 作负荷的影响程度 分别 赋予相对应的权数 最后再把修正以后的总权数同管理幅度的 标准值相比较 就可以查出管理幅度的建议人数 总之 无论是上下级关系理论 还是变量测量法 从f I 发点 来看 都是立足于上级的管理能力 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上级更好 地控制和领导下级 而不是立足于提高组织的效率 它们都忽略 了如何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和下级的感受 2 国内外学者对点的度数的研究 点的度数 N o d a l D e g r e e 也叫关联度 D e g r e e o f C o n n e c t i o n 它最早来源于图论 G r a p h T h e o r y 思想 4 瑞士数学家E u l e r 于 1 7 3 6 年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 解决了著名的K o n i g s b e r g 七桥问 题 他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图论问题 证明了这个问题没有解 并 且推广了这个问题 给出了对于一个给定的图可以某种方式走 遍的判定法则 这项工作使E u l e r 成为图论 及拓扑学 的创始 人 匈牙利数学家K o n i g 于1 9 3 6 年发表了第一本图论专著 有 限与无限图理论 他总结了图论2 0 0 年的成果 正式提出了图 论的思想 然而 直到2 0 世纪5 0 年代他的书在美国出版之后 图论思想才真正引起重视 图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以图为研究 对象 图论中的网是由若干给定的点及连接两点的线所构成的 图形 这种图形通常是用来描述某些事物间的某种特定关系 其 巾 点代表事物 连接两点的线代表相应的两个事物问具有的这 种关系 这种图形中的点的位置和线的长短曲直都无关紧要 5 在图论的无向图中 与某个顶点相关联的所有边的数目 就是点 的度数 也叫顶点度或点度 图论不仅应用于自然科学 还应用于社会科学 由于数学图 论的引入 社会网络 S o c i a lN e t w o r k 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 社会 网络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领域 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其他 领域学者的关注 社会网络思想是德国社会学家S i m m e l 首先提 出的 然而 最早将图论应用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是美国社会心理 学家M o r e n o 他于1 9 3 7 年在一次讨论会上首次使用了 社群图 S o c j o g r a m 后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 形成了用二维 万方数据 常峰网络组织治理幅度文献综述 本刊E m a i l b j b s x i n f o n e t 综述 空间中的点代表经济个体 线代表经济个体之问关系的社会网 络图 6 在社会网络图中 如果两个点由一条线相连 则称这两 个点为 相邻的 若与某点相邻的那些点的个数称为该点的 度 数 点的度数实际上就是一个行动参与者在网络巾与其直接相 连的点的数目 它测量了行动者参与活动的情况 是测量 巾心 度 的基础 美国学者F r e e m a n 于1 9 7 9 年发表了一篇颇具影响力的论 文 他把中心度分为点度巾心度 巾问巾心度和接近中心度 8 但对其测量的时候 都要依赖于点的初始度数和 点对 之间的 初始距离 没有考虑到其他点 然而 这个问题却得到了美国学 者B o n a c i c h 的关注 他于1 9 8 7 年提出了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算 法 9 J 他认为 对某点的中心度的测量不能脱离所有其他与之相 关的点的中心度 在计算中心度的时候包含着内在循环 各点的 中心度之间是相关联的 这个巾心度测量公式有两个参数 d 和 口 其中a 是一个标准常数 它不影响相对中心度 引入它仅仅是 为了保证最终的中心度值的平均值是1 而J B 则更具有实际意 义 它可以取正数 负数和零 但是它的取值完全是由研究者自 己来选择的 当8 0 的时候 也不考虑任何问接关系 中心度的 测量仅仅是以度数为基础的对局部中心度的测量 另外 美国学者S e i d m a n 和F o s t e r 在点的度数基础之上 建 立了一种凝聚子群的概念 他们提出了k 一丛 k p l e x 概念 这种 概念是通过对子群中的每一个成员的邻点个数进行限制而得到 的 即在这样的一个子群中 每个点都至少与除了k 个点之外的 其他点直接相连 除了k 一丛 还有k 一核概念 总之 点的度数不仅是在图论中 还是在社会网络分析中 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 还是社会科学 领域 学者都对点的度数进行了各自的概念界定 并且 在此基 础之上 点的度数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3 国内外学者对治理幅度的研究 在网络组织理论巾 网络组织是由多个结点通过复杂的经 济联结而形成的有机的组织系统 网络中的节点在决策时不仅 要考虑自身的因素 还要考虑受其他节点制约的闵素 网络规 模 N e t w o r kS i z e 是网络组织中节点企业的数目 当网络规模增 大或减小时 需要协调的关系也会增加或减少 合作关系的质 量与强度因此也会受到削弱或增强 正如A l t e r 和H a g e 于1 9 9 3 年提出 太多的联系会降低密切关系的可能性 l 网络密度 N e t w o r kD e n s i t y 是一种测度 它反映的是网络组织中各结点 问联结的紧密程度 S c o t t 于1 9 9 1 年将网络密度定义为 节点问 实际建立的关系数量占所有可能建立的关系数量的比例 l 固 定的网络规模 当网络组织中节点间的联结越多 网络密度就 越大 G r a n o v e t t e r 于1 9 7 3 年在其发表的著名的论文中认为 人与 人之间 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接触所形成的纽带联系在强度 上是有差别的 联结分为强联结和弱联结两类 并用相互接触的 频数进行定义 在此基础上 他提出了有名的 弱联结的力量 假 说 在传递资源过程巾的作用上弱联结更具力量 l J K r a c k h a r d t 和S t e r n 于1 9 8 8 年证明得出 当一个组织具有跨组织 界线的友谊联结 强联结 这种友谊将帮助其应对环境变化和 各种不确定性的冲击 因此 强联结对于组织处理危机可能是重 要的 J 3 B u t t 于1 9 9 2 年采用结构视角 提 了结构洞 S t r u c t u r a lH o l e 理论 其基本思想是 结构洞是网络巾关系稠密 地带之间的网络位置 虽然结构洞巾没有或很少有信息和资源 的流动 但它为活动于其问的企业提供了获取新的信息和资源 的机会 相对于其他关系稠密地带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l 因 此 在网络组织巾 网络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网络密度的高 低 强联结和弱联结都会影响到结点企业获取资源 结构洞也会 对各个结点企业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 治理幅度 G o v e r n a n c eS p a n 虽未正式提出过 但前人 已有很多相关内容的研究 为了便于今后深入的研究 我们相对 应于传统组织中的管理幅度 把治理幅度定义为 在一个比较稳 定的网络组织中 某个结点 企业 直接与其相互联结的结点 企 业 数目 4 结语 管理幅度和点的度数在各自理论当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概念 许多国内外学者在其基础之上 对其进行了很好的运用和 推广 而治理幅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 将会对今后的研究 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日后 对治理幅度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将 会帮助我们对网络组织治理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为网络组 织的有效治理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撑 对实现网络组织 共赢 目 标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雒永信 管理幅度的理论探讨 J 上海企业 2 0 0 6 8 6 8 7 0 2 孙毅 略论管理幅度 J 管理现代化 1 9 9 5 1 3 4 3 5 3 王树森 许永光 对格兰丘纳斯公式的改进意见 J 延安大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8 7 1 3 8 3 9 4 刘余 王青建 图论的源流及其应用 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 0 0 7 2 3 3 2 4 2 5 5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数学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数学 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 9 8 8 6 7 9 6 陈艳莹 周娟 经济学视角的社会网络研究述评 J 经济研 究导刊 2 0 0 9 8 1 8 2 1 7 刘军 社会网络分析导论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4 8F r e e m a nLC C e n t r a l i t yi nS o c i a lN e t w o r k C o n c e p t u a l C l a r i f i c a t i o n lJ S o c i a lN e t w o r k s 1 9 7 9 1 2 1 5 2 3 9 9 B o n a c i c hP P o w e ra n dC e n t r a l i t y AF a m i l yo fM e a s u r e s J A m e r i c a nJ o u m a lo f S o c i o l o g y 1 9 8 7 9 2 11 7 0 11 8 2 11 0 A l t e rC H a g eJ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s M E n g l e w o o dC l i f f s P r e n t i c eH a l l 19 9 3 11 S c o t tJ S o c i a lN e t w o r kA n a l y s i s AH a n d b o o k MJ L o n d o n S a g eP u b l i c a t i o n sL t d 19 9 1 11 2 G r a n o v e t t e rM T h eS t r e n g t ho fW e a k7 l i el JJ 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o f S o c i o l o g y 1 9 7 3 7 8 1 3 6 0 1 3 8 0 l3jK r a e k h a r d tD E n d o g e n o u sP r e f e r e n c e s A S t r u c t u r a l A p p r o a c h i nJ e n n i f e rH a l p e r na n dR o b e r tN S t e r n E d s D e b a t i n g R a t i o n a l i t y N o n r a t i o n a lA s p e c t so f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D e c i s i o nM a k i n g J C o r n e l l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8 8 8 2 2 3 9 2 4 7 1 4 B u n R o n a l dS S t r u c t u r a lH o l e s T h eS o c i a lS t r u c t u r eo f C o m p e t i t i o n l M j C o m b r i d g e M A H a r v a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9 2 责任编辑 李敏 第一作者简介 常峰 男 1 9 7 8 年2 月生 现为山两财经大 学企业管理专业2 0 0 7 级在凑硕士研究生 山两省太原市 0 3 0 0 0 6 1 7 l 万方数据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S C I T E C HI N F O R M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E C O N O M Y2 0 1 0 年第2 0 卷第3 期 文章编号 1 0 0 5 6 0 3 3 2 0 1 0 0 3 一0 1 7 2 0 3收稿日期 2 0 0 9 1 1 1 9 保护地无公害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杨玲 翟世宏 贺文文 程彦俊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山西晋中 0 3 0 6 0 0 摘要 在引进各地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山西实际 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科研人员 在大棚的科学建设 沼气的配套应用 无公害黄瓜栽培技术等方面探索出一套以黄瓜 为主的冬鲜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黄瓜栽培 大棚建设 沼气应用 中图分类号 6 4 2 2文献标识码 A 1 下挖式蔬菜大棚的建设 下挖式日光温室就是在设计和施工时加大温室下挖深度 加厚温室墙体 加高温室脊高 下挖深度达0 8m 以上 墙体厚度 为底部5m 顶部2 5m 脊高达到4 5m 以上 见图1 由于墙体 厚 棚内空间大 蔬菜种在地平面以下 使温室蓄热保温能力进 一步提高 在室外气温为一2 0 室内不加温情况下可保持室内 温度1 0 室内温度终年不低于5 同时也使温室作业更方 便 使用寿命更长 一 4 0厂 4 O 6 O 1 2 O 图1 下挖式蔬菜大棚的横截面图 m 2 沼气的配套应用技术 沼气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产生的沼渣 沼液可以在生产上 用作优质农家肥 试验表明 一个1 0m 1 5m 的沼气池产生的 沼液和沼渣能够满足0 1 3 3h m 2 O 2 0 0h m 2 的农作物生长所需要 的肥料 这种肥料在蔬菜上使用效果极为明显 可以大大提高蔬 菜的产量和品质 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减少生产投入 尤其是 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 节约了生产成本 产品达到了无公害的标 准 实现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化发展 2 1 沼气做二氧化碳气肥应用技术 沼气在温室大棚中的作用 一是利用沼气燃烧 提高大棚内 温度 二是利用沼气燃烧后排放二氧化碳的特性 向大棚内的农 作物供应二氧化碳 气肥 促进增产 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沼气要经过脱硫处理 困沼气 中含有部分硫化氢腐蚀器具 其燃烧后又产生二氧化硫 经水化 成硫酸 毒害植物 第二 点燃沼气灯 应在凌晨气温较低时进 行 第三 施放二氧化碳气肥后 蔬菜光合作用加强 水肥管理必 须及时跟上 才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第四 沼气灶在棚内燃 烧时间不能太长 否则过多的二氧化碳气肥反而会对作物生长 不利 第五 不能在温室大棚内堆沤沼气发酵原料 否则释放氨 气等对作物有毒的气体 2 2 沼液浸种技术 1 晒种 沼液浸种时 应对种子进行精选 清除种子中的杂 质和秕粒 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再选择晴天将种子晒l 2 天 以提高种子的吸水性 并杀灭部分病菌 2 种子包装 把晒好的种子装入透水性好的编织袋或布袋 内 种子量占袋容积的2 3 留出一定的空间 可防止种子吸水后 胀破袋子 然后 扎紧袋口 3 清理杂质 浸泡期问尽量清除浮渣和杂物 以利浸泡种 子 4 浸种 用绳子一端系住种子袋袋口 投入已正常使用4 0 天后的沼气池的沼液内 以沼液浸没种子为宜 另一端固定在池 边 5 清洗 沼液浸种结束后 捞出浸种袋 用清水淘洗2 3 次 然后晾干 进行播种或催芽 2 3 沼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永仁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巨鹿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邯郸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新型排水沟清理作业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环保型地下水打井工程总承包协议
- 2025年度健康产业项目策划与市场推广合同
- 2025版高压输电设备生产线技术升级采购合同
- 2025年包装箱销售与市场推广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四方融资借款合同规范版
- 2025版建筑材料运输合同范本正规范本
- PMP历年真题 2024版(共8套题、带解析)
- 2025年福州产发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职数学预备知识
- 大学英语四级高频词汇1500+六级高频词汇1500
- 《旅游统计学》课件
- 安全技术交底(完整版)
- 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培训课件
- 员工行为守则及职业道德规范
- 制造业BCM业务连续性管理培训
- 2025年蜀道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体育教学论》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