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标题:振兴中华 不忘国耻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专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圆明园的毁灭用生动的笔墨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强烈的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无比的恨;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事,表现了五位壮士对祖国、人民的忠诚,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浓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作者倾诉了自己在97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思的特殊时刻的思绪,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本组教材极富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但是离学生生活较远,含有复杂的背景知识。认真研读整组教材后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把整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注意单元中各学习内容之间的铺垫和照应。单元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构建“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第七单元的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2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的“玲珑剔透”等词语,理解“不可估量”“众星拱月”“居高临下”“屹立”等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字词)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读、背、积累)3、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理解)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写作)5、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感情朗读、品词析句,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匆忘国耻;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时安排:21 圆明园的毁灭 2课时22 狼牙山五壮士 2课时23* 难忘的一课 1课时24* 最后一分钟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七 3课时回顾拓展七 2课时共计:11课时2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难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学情分析: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归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课时安排:课时。课前准备:、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设计意图:以雨果对圆明园的盛赞,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正音,学习生字:认读生字与写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玲珑剔透”中“剔”读;“掠走”中的“掠”读;要注意“损”“宋”是平舌音,“侵”、“烬”是前鼻音,“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不一样,不要多写一竖,可采用形近字比较等方法,指导写好“剔”、“瑶”、“侵”、“瑰”等字形较复杂的生字。“侵”要注意中间不可多写一竖。体会词语的含义: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西洋景观:“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建设风格为巴鲁克(洛特)式,楼房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树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设小品等也都是西洋式。第五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中所说的“西洋景观”指的就是“西洋楼”。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多亩。三、细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针对第二自然段: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学生静心涵咏文本想象画面后生生交流,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体验。请同学谈一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语句。】、课件出示: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中列举了哪些?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同学们可以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设计意图: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既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指名读圆明园的景物,脑海里想象着画面。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学生齐读: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指名读这一句,相机鼓励有个性地读。、引导学生朗读第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填一个词:()的圆明园。、预设词语:举世闻名、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过渡: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教师引读,学生齐读。)二、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指名读第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材料。课件:圆明园是世界上最雄伟、精美的皇家园林。 园内珍藏着不计其数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金银珠宝,青铜礼器,古玩陶瓷,价值根本难以估算。仅原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个生肖铜首,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多万人民币。、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曾经就在我们的圆明园啊!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设计意图:感悟语言,拓展文本,激发学生对圆明园文化的热爱。】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引导: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中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愤慨、痛恨、痛惜)、请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痛恨、痛惜的语句,读出你的感情:重点感悟:课件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不能,这些加点的词语更能体现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学生练读,教师范读 ,学生跟读。(“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读出悲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语气是高昂的;“一片灰烬”放慢速度,体会那种痛惜之情。)【设计意图:品悟语言,以情促读,以读激情。】、同学们,圆明园中化为灰烬的是什么?(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过渡:圆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四、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计。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惨重的损失。)、这一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痛惜、痛恨、悲哀。)、指名读,齐读。五、回忆课文,感悟写法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这样写可谓匠心独运,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六、激荡情感,课堂练写、同学们,老师这有电影火烧圆明园的一个片段,请你面对着这熊熊燃烧的大火,写出自己的话。写的时候可以用上课文中一些词语:举世闻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可估量、宏伟建筑、奇珍异宝、瑰宝、精华、灰烬。、播放火烧圆明园大火熊熊燃烧的情景,学生练写。【设计意图:利用积累的词语,扣人心扉的画面,激荡灵魂,练习写话,让学生直抒胸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七、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交流写话内容。、教师总结: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宏伟建筑:不仅还有举世闻名:化为灰烬 珍贵文物:名人字画奇珍异宝 22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学会本课个生字,认识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宏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英雄的事迹所吸引。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学生也会较多地积累英雄人物的事迹。通过学习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设计意图:交流课前搜集的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激发学生对抗日英雄的敬爱。】、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板书:狼牙山五壮士。、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自学生字新词。、自学检测:认读生字与写字: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与翘舌音,本课生字除“嗖”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还要注意“葛”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 h”不是“ 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注意吐字清晰。从字形上来说,“葛”不要多写一竖,“昂首挺胸”的“胸”不要少写一竖。课件出示: 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仔细体会读第一行与读第二行的不同感受。指名读,接龙读。边读边谈感受:(第一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二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齐读。【设计意图:分类出示词语读出不同感受,既是词语积累的需要也是深刻感悟文字、培养语感的好方法。】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板书:接受任务跳下悬崖、课文的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悬崖:高而陡的山崖。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崎岖:形容山路不平。山涧:山间的水沟。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所以应选气魄大。、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板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请读给同学听:无所畏惧气壮山河气宇轩昂气吞山河正气凛然龙骧虎步奋不顾身顶天立地昂首挺胸昂首阔步赴汤蹈火挺身而出临危不惧面不改色骁勇善战镇定自若慷慨就义仰不愧天、过渡: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板书课题。、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绷得紧紧的”指小战士的表情凝重而紧张。“绷得紧紧的”与“全神贯注”表现出了战士歼敌地全力以赴。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课件出示:引上绝路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学习“紧跟”一词,不要“紧”字与加上“紧”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不一样,“紧跟”更能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路,也更能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朗读指导: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不畏牺牲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自学、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英勇顽强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回答: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课件出示:“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练读、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自然段: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课件出示(“屹立”图片):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第自然段、句;利用画面理解词语,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眺望”:向远处看。)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画面):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齐读自然段。)、引读课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气壮山河”的意思是气魄像高山大河一样雄伟、豪迈。)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更是在赞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设计意图:研读课文,利用课件激发情感,以情促读的设计行云流水,自然和谐。学生对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件出示:图片: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请同学们放下笔,读一读面对着五勇士,面对着纪念碑你想说的话。【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课文,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已经“立”在了孩子心中,学生自然会在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教育。这里的写话练习是水到渠成的,能够写出真情实感。】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更多资料:板书设计:23* 难忘的一课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教材分析: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学情分析:文章情节简单,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的爱国情感,对学生来说有的好理解,有的较难理解,比如在礼堂看中国伟人像。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学生理解不透,需要教师引导。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课件。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板书:难忘的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指导:“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g”,不要读成第二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船员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品读交流,探究体验、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全班交流最让人难忘的话语是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学,交流体会。(依照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预设:课件出示: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他们企图“奴化”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有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领悟台湾老师书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很吃力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课件出示: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为什么“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并跟着教师朗读?(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学习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这里连用了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表现出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严肃与虔诚。)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所以没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请同学们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这间充满着浓浓爱国情感的教师,跟台湾的孩子们一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引读、评读。【设计意图:品读语句,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到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情谊。】课件出示: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为什么我此时有如此强烈的感情?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位老师一定要带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作者被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了。)“一定要领我去”、“中国人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我”一次次被台湾的老师和学生所打动,请同学们一起读屏幕上的语句,引读。四、激情朗读,感情升华、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台湾风光、中国地图。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大家展开想象,此时的台湾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否也在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设计意图:教师没有机械的讲解,也没有琐碎的提问,只是让学生观看台湾的风光,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再观看中国地图,感受台湾游离祖国怀抱的孤单,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迫切希望。】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把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画面记录下来。、请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板书设计:、难忘的一课(详写和略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尊重课本与拓展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24* 最后一分钟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教材分析:年月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学情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升华这种情感。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年月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全诗共有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