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校联考-高二历史.doc_第1页
五校联考-高二历史.doc_第2页
五校联考-高二历史.doc_第3页
五校联考-高二历史.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校联考高二历史1.时间:90分钟;2.分数:100分。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2.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 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3.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总体面貌比较落后,但也有许多有利改革的条件,包括国君权力较集中 国内旧势力较弱 法家学说易受君民认同 民风质朴而尚武A. B. C. D.4.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下列哪项是其主要体现“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 法律严酷 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A. B. C. D.5.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6.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等级思想C.封建制度解体 D.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思想7.胡司宗教“异端”学说与威克里夫“异端”学说相同点是抨击教士的奢侈与腐败 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 国家没收教会的财产 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制造的A. B. C. D.8.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德国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 B.其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的意义C.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D.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9.1416世纪西欧封建国家的政治状况是资产阶级兴起要求分享政治权力 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要求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一些君主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天主教会的权力受到挑战A. B. C. D.10.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 B.加强国王专制统治的需要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 D.受德意志路德派宗教改革的影响11.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C.加强军事实力 D.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2.下列关于1861年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A.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C.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13.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14.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1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B.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C.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D.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16.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 A.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发展“样板企业” B.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 C.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企业 D.大资本家控制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17.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是 A.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 B.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C.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国家最高统帅,拥有专制权力18.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19.在日本的武装倒幕中 A.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领导力量 B.中下级武士积极参加了斗争 C.明治政府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得以建立20.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C.实行征兵制 D.实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21.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帮助光绪帝夺取实权 B.发展资本主义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22.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被康有为言词所打动 B.要发展资本主义 C.不愿做亡国之君 D.慈禧背后主使变法23.下列几项戊戌变法的法令在洋务运动时早已做过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翻译西方书籍24.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25.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D.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是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三小题,共计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滕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袋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请回答:路德认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5分)加尔文和路德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5分)加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5分)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5分) 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6分)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4分) 依据材料四,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