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高考二轮专题练兵 论述类文本阅读3一、(2010山东莘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何光沪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的道德腐败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于狭隘理智的信仰!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拾到几千元钱上交之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真心答应过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也是“有毛病”!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也很难。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传统文明基本如此,但在现代,宗教“修行”只属自愿)。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说,中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的内心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薄弱的条件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乃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最流行的通称。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小学,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这一切,除了在那个不通公路的边远乡间,无人知晓,因为他自己不要传扬。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人类的历史已经向我们回答了,当代的生活已经向我们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选自2008年11月17日“浙江在线”,有删改)1. 第六段中“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 由于我们的人心太长时间片面地偏向广义的理性,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很难。B. 只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就能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C. 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环境下,良知、正义和爱心就会被误解。D. 在一个长时间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的畸形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解析:A项原因错误,B项前后句应为必要条件,C项过于肯定。答案:D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中所说的“中国人需要的信仰”的是()A. 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B. 这种信仰超越于狭隘理智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C. 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D. 信仰可以是多元的,人们可以信“天”,也可以信“宗教”。解析:文章第三段均含有、的内容,在文中不属于“信仰”的范畴。答案:D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是“狭义的理性”的三大特点。B. 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这是产生道德腐败的根源。C. 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既要将道德的要求应与法律连接起来,又要使人们通过信仰来达到道德境界。D. 纵观古今,结论就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解析: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七段为“道德的最低要求”,选项中换成了“道德的要求”;“道德的最高境界”换成了“道德境界”。答案:C二、(2010河南济源一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民族文化根本的深厚性杨义我们常常讲中华儿女是炎黄子孙。根据历史的记载,炎帝和黄帝是两兄弟,炎帝居住在姜水一带,黄帝居住在姬水一带,大概在离现在5 000年前。从考古发现,黄帝部族在现在的河北、辽西一带,辽宁西部的红山文化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玉龙,而且发现了泥塑彩绘的女神头像和女神庙、祭祀坛。这个文化经过考证,很多考古学家都认为属于黄帝文化。炎帝文化从陕西向东发展的时候,在河北一带跟黄帝部族碰在一起,然后他们联合起来,跟东面九黎部族的蚩尤文化发生碰撞,在河北省的涿鹿把蚩尤打败了,后来黄帝和炎帝又在现在的山西运城地区阪泉也打了一仗,不打不成交,这一打推进了更大的部落联盟的融合。可见,融合有互相交往的方式,也有互相战争的方式。战争对于部族来说是流血的事情,也是痛苦的事情,但是越打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原地区通过曲折的过程,付出多重代价形成了炎黄文化。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根。我们把很多的最早的发明,比如把播五谷和尝百草,发明中医中药,记在炎帝神农氏的身上,又把造车、造衣服、用火、熟食、造文字,这些功劳记在了黄帝的身上。黄帝的妻子嫘祖养蚕织布,蚕是中国人的发明。当西方用大麻、兽皮做衣服的时候,我们考古发现最早的蚕丝织品已有5 000多年(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历史。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杰出贡献。由于有了这么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当民族出现了危机,需要用革命和救亡的方法获得自己新生的时候,我们往往就想起了炎黄这条“祖根”。中国资产阶级搞革命的清朝末年、光绪29年,有个叫刘师培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就提出中国要用黄帝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记年,用这种方法来提醒人民民族的感觉。孙中山在1912年1月1日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宣布黄帝纪元是4609年11月13日。如果按这种算法,现在是黄帝纪年4 706年,就是黄帝出生到现在4 706年,所以我们讲5 000年文明史。当然我们考古发现,7 000年前中国的大地上就出现了人类文明。孙中山宣布民国元年的时候改为基督教纪元,这在中国是很大的事件。中国过去改朝换代,叫做“改正朔”,因此改用公元纪年是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史转变。我们既然改用了公元,改用了世界上通用的年历,说明中国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竞争生存。这里表现的也是一种开放的心态。跟黄帝有关的创造中,黄帝的史官仓颉造文字,是一种惊天动地的智慧,据说引起 “天雨粟,鬼夜哭”。早期人类用绳子打结来记事,后来把文字刻在竹片、木头和甲骨上,这是文明的很大进步。汉字的创造,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对民族的万世长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因为我们使用象形文字,文字形态比较稳定,文字史也就蕴含着民族认同的历史。在时间上,秦汉时代、唐宋时代和我们现在,说话发音不能说没有变化,但是古今一贯的文字形态把我们的历史紧紧地串起来了。中原和江浙、闽粤,讲话的方言有很多,互相听不懂,如果用拼音字母做我们文字的话,广东就得有客家话、潮汕话和广州话三种文字。再加上上海话、宁波话,就有更多文字。相反,拼音的方法容易在会话语音变动的隔膜中产生民族的离心力。欧洲为什么小国林立,不能排除它们用拼音文字的原因。像德国和比利时的语言,或者荷兰和英国的语言,它的距离并不比中国北方的语言和广东话距离大,但是因为用的是记音,所以他们国家间很难维持统一性。所以,汉字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非常宝贵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史上非常值得珍惜的传家宝。这种文字渊源流传,传播到海外,功不可没。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华侨联合总会刘顺利会长讲,华人过去在海外谋生是三把刀,菜刀、剪刀、理发刀,但是要教育子孙始终不要忘记我们的国情和国语,这才是根本。这些话有很大的启发性。这条根是从黄帝留下来的,到现在4 706年,用文字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从古到今,从南到北都可以互相沟通,这是“祖根”的问题。(选自2009年3月5日光明日报)1. 下列说法不属于“炎黄文化”范畴的一项是()A. 红山文化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玉龙、泥塑彩绘的女神头像和女神庙、祭祀坛,很多考古学家都认为属于黄帝文化。B. 黄帝和炎帝之间的部族战争,虽然是流血、痛苦的事情,但也推进了部落联盟的融合,促进了相互交往。C. 人们认为炎帝播五谷和尝百草、发明中医中药,而黄帝则有造车、造衣服、用火、熟食、造文字等功劳。D. 民国时期我国开始使用公元纪年,这在中国是很大的事件,促进了精神史的转变。解析:D项“使用公元纪年”的说法体现了一种民族开放心态,不属于“炎黄文化”范畴。答案:D 2. 下列说法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根本的深厚性”的一项是()A. 刘师培提出要用黄帝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记年,以此来提醒国人牢牢记住自己是炎黄子孙。B. 汉字的发明,数千年来,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对中华民族的万世长存起了关键的作用。C. 我们所使用的象形文字,是一种形态比较稳定的文字,其文字史蕴含着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D. 因中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导致北方的语言与广东话等南方方言差异大,造成交流沟通不便。解析:D项南北方言的差异大,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根本的深厚性”。答案:D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炎黄文化发源于北方的中原地区,历经多次碰撞,不断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祖根。B. 中华民族需要用革命和救亡的方法获得新生的时候,人们往往就想起了炎黄这条“祖根”。C. 如果我们使用拼音文字的话,就可能产生客家话、潮汕话等多种文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D. 刘顺利会长的一席话,是要告诫海外华人教育子女不要忘记我们的国情和国语,这关涉到“祖根”的问题。解析:C项文中无“使用拼音文字会促进创新”的观点。答案:C三、(2009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1. 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 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B. 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C. 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D. 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解析:A、B、C三项都在说明水存在于何处,但本题是要求解释“初生水”的含义,从字面理解是地球表面最初产生的水,结合语境看,应是地球内部存在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的水。答案:D2.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A. 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B. 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C. 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D. 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解析:通过分析题干可看出,本题是要求寻找不能支持弗兰克观点的论据。该题的答题区间在第四段,第1句是整个段落的中心句,是弗兰克理论的核心观点,从第2句至结尾是用事实论据作具体分析论证。A项恰恰是弗兰克提出的理论观点,而题干却要求回答: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观点的“论据”,A项显然属答非所问。答案:A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B. 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C. 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D. 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解析:AB两项,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来看,依据现代的科技发展速度,今后很有可能实现,判断客观。D项,人类目前类似的研究很多,自不必赘述。C项错误不在于“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而在于“对地球水源的研究”能帮助“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在文中没有暗示信息。事实上,从文中可知“地球气候剧变”,是由于“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的。答案:C四、(2010安徽无为中学)阅读下文,完成13题。简说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和形式 孟志安 家训,又称家教、家诫、家规、家仪、内训等,是封建帝王及士大夫阶层教育后代如何立身处世的道德读本。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蕴藏着强制性、约束性和训诫性等特点。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家训文化不仅体现了文化传承关系,更直观地反映了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对传统美德的认同、阐释和深化,体现出了很高的哲学伦理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我国古代家训肇端久远,从产生于殷周之际的周易家人卦中,可窥见上古家训之一斑。后来虽然历代都有家训产生,但大多只是从某一侧面对子孙加以训诫。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问世后,古代家训才系统起来,所以历史上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说。我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凡人生中所能经历的经验教训,在历代家训中几乎都有论述。概括地说有两个方面,即居家和处世。 居家主要是教育家人孝悌、勤俭和读书等。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代家训中,孝悌被看作是人伦大节,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勤俭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如“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历代家训还十分注重教育子女读书做人,大多数家训都认为教孩子读书,不仅是为了寻求上达之路,更是要子弟们读书做有德行的人。如曾国藩就要儿子读书,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处世就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追求、行为以及与人相处,古人讲求的立志、择友和忍让等处世之道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人生于世间,首先要有一个志向。如明代姚舜牧的药言中说:“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如何任得事。老当益壮,贫且益坚,是立志之说也。”古人认为朋友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朋友对一个人走什么路、成什么人至关重要。如“友为五伦之一,慎于择交,惧其损也。道吾过者是吾师,夸吾好者是吾贼”。然而,也并不是对人一味采取拒绝的态度,只要对方不是卑鄙小人,还是可以与之交往的。如明代温以介温氏母训中说:“汝与朋友相与,只取其长,勿计其短。”历代家训的内容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但在写作形式上大致分为五种。最主要的一种是引用儒家经典,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子孙进行教育,颜氏家训是这类家训的代表。第二种是不作理论上的论证,不进行陈述铺染,而是直接定出家规条款,让家人共同遵守,这类家训的代表是元代郑涛的旌义编。第三种是利用书信的形式,经常对子孙进行教育,久而集成册子,这种形式的家训以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训为代表。第四种是陈述家主以及祖先的经历,使子孙感悟人生的艰难,启发子孙懂得处世居家的道理,清代谭献的复堂谕子书是这类家训的代表。第五种是用诗歌、格言、警句等形式对子孙进行训诫,清代金子升的金氏家训是这种家训的代表。 历代家训中所反映的内容,尤其是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责己处人的心得,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当然,古代家训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消极思想,这是我们该加以扬弃的。 (选自读写月报2008年第10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家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训的名称很多,如家教、家规、家仪等,家训是封建帝王及士大夫阶层教育后代如何立身处世的道德读本。 B. 家训是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和训诫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责任及监护权协议
- 双方协议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配执行合同
- 写字楼物业服务合同续约及绿化环境提升协议
- 长期仓储租赁合同保障乙方利益不受侵害
- 私募基金股权交易协议中的限制性条款与股权激励关系
- 万科商铺租赁合同范本-商业综合体租赁协议
- 班组级岗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辽宁省安宁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器械应用与操作考核答案及解析
- 简笔画雪糕课件
- 2025年全国“质量月”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答题(含答案)
- 2025低空经济发展及关键技术概况报告
- 2025年中考历史(山西卷)真题评析
-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认证笔试考题
- 血浆置换 (1)课件
- 保洁常用工具和设备一览表
- 测量教案5章-es-602g全站仪
- FJC系列浮选机说明书(最终版)2010100712
- 某项目工程应急处置预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通信系统原理概述
- Flowserve控制阀产品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