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语文经验交流.doc_第1页
2010语文经验交流.doc_第2页
2010语文经验交流.doc_第3页
2010语文经验交流.doc_第4页
2010语文经验交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习作教学,提高习作水平玉林店中心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感谢教研室的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反思交流学习的平台,我们很珍惜这次向大家学习的机会,恳请得到在座各位专家及同行们的真诚指导。我们认为,小学生习作是人生文学修养的一个阶梯。如果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那么将会影响他一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能力。故此,小学生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等知识能力的综合训练。 然而目前 就我们的习作教学而言,却是一个缺憾,小学生习作难,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的老师还总是抱怨学生没有独特的视角,没有善于观察的慧眼,其实真正缺少的是我们水到渠成的启示发现和引导点拨。 那么面对这种困惑,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从根本上抓好小学生的习作教学,为小学生铺好习作之路呢?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爱写”;进而通过阅读训练,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语汇量,让学生“有话写”,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让学生“写得好”。下面,以我校中年级习作教学为例,把我们是如何加强习作教学,以此提高学生习作质量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向大家做一汇报,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及同行们批评指正。近几年,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开展读书活动,奠定习作基础有位教育家说过:背经典,读原著,读名著,满腹经纶,自然语文学得好。的确,阅读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土壤,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学生吸纳语言、学习表达的重要渠道。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我们利用寄宿制学校的独特优势,在全校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读书活动,营造出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在读书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只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而不注意积累;只满足于欣赏而缺乏心智的投入。为确保活动开展有质量,我们坚持做到 “两保证”:即一是学生的读书时间要保证,每天晚上组织学生进行不少于30分钟自由读书。二是教师的导读质量要保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章节、优美词句、独特的表达方法细细品读,并在“读书记录卡”上做相关记录,作到读思结合、读写结合。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我们还组织学生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平日里,结合读书活动的开展,各班级要适时开展好“读一读”、“说一说”、“讲一讲”、“评一评”、“展一展”、“赛一赛”等活动;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读书演讲、读书征文、限时读书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师生同读一本书等活动,这些读书活动的开展,使“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已在我校蔚然成风,学生也从大量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资料,为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习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和探索,执着的追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成功的向导。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一)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小学生看到一个习作题目后往往无从下笔,不知该写什么,因为他们的感性材料的积累不是很丰富,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特别注意采取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如“语言描绘”、“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二)从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入手诱发兴趣。为了满足孩子好动的内在需求,提供作文素材,教师们便组织学生做他们喜欢的游戏,如跳绳踢毽子比赛、拔河比赛、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春游、秋游、集体过生日等,以游戏活动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敏锐的想象力,以对游戏的兴趣唤起学生表达的愿望。(三)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们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宣读,小作者会眼睛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的不很成功,也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的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成共同目标。三是办好班级习作园地,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一定要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秀习作,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进步,只要学生的习作中有“亮点”,就马上在“优秀习作展示角”里展出,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以不断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为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我们学校开设了“小主人广播站”,每天在固定时间段里播报从全校挑选出来的优秀习作。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的创设,鼓励学生都踊跃投稿,如果稿件被学校“小主人广播站”播报,作品不仅会被张贴在班级“优秀习作展示角”里,同时给予作者“小红花”奖励,还要给班级加分。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群体的习作兴趣,习作水平也在这种学校顶尖级的竞赛中逐日攀升。三、循序渐进训练,培养习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小学阶段习作学习的关键期,也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转型期。由低年级的写几句话、一段话到三年级的成篇习作,跨度非常大,很多学生容易就此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走入习作的死胡同。我们认为,只有遵循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和指导,才能慢慢引领学生走上乐于习作的幸福之路。(一)引导学生观察,丰富习作素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认为,观察是学生认识的源头,是写作的起点,尤其在孩子认识世界,练习写作的起步阶段,迈好坚实的一步,意义极为深远。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围绕三方面训练学生观察:1、关注田野风光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应该说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天然素材,但长期置身其中,学生往往熟视无睹。因此,老师们注意结合习作训练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比如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习作的要求是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老师就让学生走进秋天的果园,边参与果园的劳动边观察。老师提醒学生观察时既要观察整体又要注意细节;既要观察他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又要注意体会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3.1班的王超同学写下了这样的段落“来到果园,树上的苹果真是又红又大,那一个个摇动的苹果像一张张笑脸,冲着我们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惊奇地往外瞧,好像是我们的笑声惊醒了他们的美梦。大家从车上把篮子和果筐搬下来,再在里面铺上一块厚垫子,以免划伤苹果。摘苹果开始了,我在爸爸的指导下,左手托住苹果,右手拿着剪国柄的剪刀,仔细地剪下果柄,一个苹果就摘下来了。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放到篮子里,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才把篮子摘满了,最后再把篮子里的苹果一个一个挪到果筐里。”这篇文章确实写出了小作者自己真实的所见、所做、所想。尤其是自己摘苹果那小心翼翼地动作,对劳动成果的珍爱,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2、关注校园景物我们学校环境优美,种植了近百种花草树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引导学生观察的又一重要空间。于是,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季节的变化,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以细致的指导,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如我校3.1班姜彦文同学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写了一篇题目为三叶草的文章,这篇文章被发表在小学生读写刊物上。现在,我校有不少学生已经养成了发现周围景物的变化马上就进行探究性观察的习惯。3、关注生活体验。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作素材欠缺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会观察,在观察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选择。因此,我们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更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物,关注班级里、学校里、家里即时发生的事情。如,当班级里举行给寄宿学生集体过生日、学校举行跳绳踢毽比赛、拔河比赛、和父母一起参加田间劳动等活动时,老师们就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观察人物的神情变化、揣测人物的心理、观察人物的活动等,使学生逐步养成随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久而久之,很多鲜活的、生动的习作素材就慢慢地走进了学生的习作中,他们的习作内容越来越丰富了。如:我校三一班贺艳萍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掰玉米的劳动,回来后在文中这样写道:开始掰玉米了,我看爸爸妈妈掰得速度很快,我以为非常简单,可当我掰的时候,才知道是多么的辛苦,密密的玉米地行走都很困难,长长的玉米叶子有时还会划伤我的胳膊和我嫩嫩的可爱的小脸。有的玉米长得很高,我跳起来都掰不到,我就用劲把玉米梗往下拉,好不容易才掰下来,不一会儿,我就满头汗,“伤痕累累”了。再如:王子怡同学在集体生日真快乐一文中这样写道:在我的心目中,生日那天是一个快乐的日子,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也是爸爸妈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我愿望的日子。可是今年我的生日是在星期三,在校住宿的我既不能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也不能享受到家的温暖,我失望极了,上课都无精打采。在下午的班会课上,当班主任老师说 “本周三,我们班要为三月份过生日的小寿星们集体过生日”时 ,教室里立刻沸腾了,掌声响成一片。我高兴的手掌都拍红了,心中的不愉快顿时一扫而光。终于盼到了晚上,同学们把教室装扮得美丽温馨,多彩的气球,五光十色的彩灯。我被这种温馨的气氛所陶醉,但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教室中间摆放的大蛋糕一个三层的大大的奶油蛋糕,香甜的气味顿时弥漫了整个教室,一闻到它香甜的气味,我的口水就情不自禁流了出来,恨不得马上吃上一口。我再瞅瞅我身边的几个小伙伴,嘴角几乎都流着口水,眼睛也都一眨不眨的瞅着蛋糕,笑的两眼都眯成了一条缝。再看我身旁的李泉,只见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蛋糕,口水都滴到桌子上了。我忍不住的笑出声来了。生日晚会开始了,我班的“小百灵”刘燕妮为大家唱了一首幸福在哪里,甜美的歌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精彩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击鼓传花”、“猜谜语”、“诗朗诵”小寿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忽然,教室的灯灭了,蛋糕四周的蜡烛点燃了,火苗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美妙乐曲欢快地跳动着,在主持人的口令下,我们几个小寿星先合起手掌,默默许下心愿,然后一齐鼓起腮帮子,一口气吹灭了这些蜡烛,博得了台下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对于一个三年级小学生来说,之所以能写出内容真实具体,又有个人的独特感受的文章,正是由于他们养成了随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才使作文变成学生简单而又有趣的对生活的描述。我们认为,只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熟视无睹”到“熟视有情”,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会使学生乐意写 ,常写常新。四、聚焦习作指导,培养习作能力我们非常重视习作课的教学,尤其重视对“习作讲评课”的学习研究,为打破过去习作讲评时,师评生听,一段评语了事的模式,我们将习作讲评课设计为4个环节,通过这4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始终置身于动态的习作评改活动中,兴致勃勃地参与习作评改,有效地提高了习作评改的效度,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逐渐提高习作能力。1、欣赏优秀习作。 教师提前筛选出本次习作课学生的优秀习作,将题目制作在课件上以备学生选择。课始,教师引导学生像进入自选商场一样自主点播喜欢的备选作品。已备好的不同习作题目吸引着每一个孩子的眼球,欣赏形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欣赏者想听,展示者愿读,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在欣赏其他学生的优秀习作后,教师还要引导全班学生展开点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培养了他们的口才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文学鉴赏水平。2、诊疗问题习作。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能写会改。该环节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在大屏幕出示一篇问题习作,引导学生对病文诊疗,以解决本次习作出现的共性问题。在引导学生悟得修改方法后,师生下笔共改。最后使病文在大家的合作修改下变成一篇文理通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至此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不着痕迹的使学生分析和纠错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3、自主修改习作。 这一环节重在突出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在第二环节学生习得了修改“病文”的成功经验,再来改一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把改后的习作放在小组内交流欣赏,准备参加优秀习作评选并在全班进行展示。我们如此重视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也是在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千锤百炼、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习作习惯。4、全班交流展示。 新课程标准在第二、三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愿意同其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以上3个环节的设计,可以说,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向别人展示习作的机会。而最后一个环节更是搭建了一个展示学生习作成果的极好平台:把小组内选出的优秀习作在全班范围内展示,既有全篇的展示,又有精彩片断的展示。在最后的赏析环节中,又重点就原文与改后文对照,突出评赏本次习作共性问题的解决情况,使学生在共同探讨习作修改得失时,悟得习作方法。我们认为在习作教学中,重视交流和展示非常重要,也很有价值。借这一展示平台,不但可以培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