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资料第2章 自然条件2.1 港口地理位置湛江市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的南海之滨,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见下图),东出南海,西临北部湾,南与海南省相望,北靠我国大西南,居粤、琼、桂三省、区交汇点。地理位置处于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即20152155N;1094011055E,属热带季风区,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辐射强烈,蒸发旺盛,具有热量丰富、水气充足、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湛江地区地理位置2.2 气象根据湛江市气象观测站(站址:2113N;11024E,观测场海拔高度:25.3m,测站高度:28m)和硇洲海洋站(站址:2054N;11033E观测场海拔高度:15.2m,风杆观测高度:23.9m)19822004年的观测资料,分别对风场、气温、降水、湿度和雾况等基本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2.1 气温湛江地处东亚南部,纬度低,日照强,且东南西三面受海洋围抱,故终年高温、长夏无冬、春早秋迟。温度的年变化不大,日变化也小。年平均气温为23.4,气温年较差13.0,日较差约6.4。湛江市气象观测站19822004年的观测资料统计,气温特征值如下:多年平均气温: 23.4多年最高平均气温:31.2多年最低平均气温:8.5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1 (1990年8月23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3.6 (1991年12月28日)最高气温35的酷热天气有7天,占全年总日数的1.9%。2.2.2 降水湛江濒临热带海洋,常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具有相对充足的水汽来源和水汽输送条件,降水主要由来自中纬度的锋面、低槽和源自热带的热带气旋、台风波、热带辐合带等多种系统引起。因此,湛江地区年降水量相对丰富,各月均有降水,年降水日数平均为136天。湛江市气象观测站19822004年的观测资料统计,降雨特征值如下:年平均降雨量:1654.8mm年最大降雨量:2411.3mm (1985年)年最小降雨量:961.1mm (2004年)日最大降雨量: 297.5mm (2000年5月10日)日降雨量大于50.0mm暴雨日数平均每年有8天,占总降水日数的6%。2.2.3 风况根据湛江气象站19822004年的资料统计分析,湛江的风向深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季风的转换导致风向的季节变化,其变化趋势是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不同季节的风向频率见表2-1,表2-2为湛江气象站19822004年分风向风特征值。表2-1 湛江气象站各月平均风向频率 (单位:%)风向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全年123456789101112Calm8.612.610.79.1N11.213.316.49.0NNE13.915.912.27.6NE8.511.610.67.7ENE8.411.67.76.8E17.021.021.818.87.28.811.611.813.712.8ESE13.213.517.620.716.09.612.811.410.412.9SE6.05.59.016.018.617.717.512.05.510.9SSE4.39.812.35.2S2.66.612.613.38.00.84.4SSW6.0SW7.37.00.22.3WSW0.00.03.04.00.00.01.2W0.10.00.01.1WNW0.8NW1.0NNW2.03.25.05.2表2-2 湛江气象站19822004年分风向风特征值 (单位:m/s)风向NNNENEENEEESESESSE平均值(m/s)2.552.982.712.943.123.063.052.92最大值(m/s)12.0012.0017.0012.0013.0011.0013.0010.00频率(%)10.727.987.626.6512.9013.0410.725.17风向SSSWSWWSWWWNWNWNNW平均值(m/s)2.933.262.772.392.322.342.363.09最大值(m/s)16.0012.008.008.007.0011.0010.0014.00频率(%)4.371.822.391.231.050.811.185.10C=7.25注:风速最大值指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根据上表的资料统计,风玫瑰图如下:湛江气象站19822004年风玫瑰图湛江气象站逐年各月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的统计见表5-3。极值风速(2分种平均)主要由热带气旋引起。表2-3 湛江气象站风速的各月、年极值 (单位:m/s)季冬季(11)春季(10)夏季(30)秋季(37)冬季全年 月年123456789101112各年极值1982776555951177811198377676812487571219845767667513555131985566668681110771119867866658911756111987666666685611511198856566656511651119896666799751075101990566759665455919915445671117577817199267877913575871319938776786887989199466878126107756121995767777671196511199668667678956591997568767611666711199876686787555681999655655555866820005445556569979200167797712857861220026778777117671011200365687781265771220049101010810163079371137各月极值910101081216301311371137硇洲海洋站统计了19902004年15年的测风资料,不同季节的风向频率及各月平均风速见下表2-4和表2-5。表2-4 硇洲海洋站各月平均风向频率 (单位:%)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全年345678910111212C2NNNE7.79.912.71110.16.4NE7.812.714.417.113.413.69.4ENE13.522.727.926.429.329.317.4E21.8199.215.319.519.319.219.816.215.2ESE11.814.614.39.410.510.37.877.510.4SE7.714.716.514.713.84.7SSE5.49.614.620.419.52.98.4S18.6SSW8.88.560.63.1SW1.8WSW30.70.60W1.6WNW1.2NWNNW表25 硇洲海洋站各月平均风场要素月份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全年123456789101112最多风向ENEENEENEESESSESSEEENEENEENEENEENE平均风速(m/s)3.94.03.93.7各季平均风速(m/s)3.733.673.433.83.73硇洲海洋站19832004年分风向风特征值如表2-6所示,根据该表绘制风玫瑰图如下:表2-6 硇洲海洋站19832004年分风向风特征值 (单位:m/s)NNNENEENEEESESESSE平均3.183.583.54.083.493.43.062.97最大17.325.92824192117.723频率4.526.229.541914.82SSSWSWWSWWWNWNWNNW平均2.682.682.282.512.072.092.353.02最大202212.31115141332频率5.482.561.591.41.3611.252.48硇洲海洋站19832004年风玫瑰图 由于地理位置和数据采集等因素,从风玫瑰图上可以看出湛江气象站与硇洲海洋站风场的差异。根据硇洲海洋站19822004年的大风统计,年平均大风(风速10.8m/s即6级风)日数为16.9天;8级(风速17.2m/s)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1.7天热带气旋影响和侵袭湛江的热带气旋数量各年之间差别比较大,多的年份有5个(1975、1978、1995年),而少的全年没有(2000、2004年)。影响和侵袭湛江的热带气旋,大部分来自西北太平洋,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一路西行登陆粤西至海南岛东北部,多数强度强,水平范围大,占63%;少部分来自南海的热带气旋,形成快,移动路径曲折多变,因距离海岸线近,从生成到登陆时间短。如7619号台风,1976年9月20日登陆湛江,其路径曲折多变,3次登陆,影响时间长,风雨范围广强度大,造成灾情严重。台风影响湛江地区最强的极大风速值为57m/s(1996年9月9日的“莎丽Sally”台风);台风影响湛江地区最强的降水达300400mm,过程降水日45天(9403号台风)。如1980年7月22日的“Joe”台风(8007号)登陆徐闻,湛江沿海发生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风暴潮增水达5.90m,高居全国第一。又如0312号台风“科罗旺krovanh”,湛江地区2003年8月24日21时25日18时,8级以上大风吹袭长达18小时,最大风速38m/s,大风持续时间长,历史罕见,其破坏力极大。根据中央气象局出版的19752004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近30年来对湛江地区有严重影响的台风共有22例,其中13例来自西北太平洋。这些热带气旋均在雷州半岛附近沿海登陆,使湛江地区受到狂风暴雨的袭击,有些引起风暴潮增水,给湛江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严重影响湛江地区的热带气旋多集中发生在79月。2.2.4 雾况湛江三面环海,属多雾区,雾多为海雾,属平流雾。据湛江气象站19822004年统计,湛江地区雾日较多,平均各月都有轻雾出现,全年雾日数平均为118.4天,其中轻雾98.5天,浓雾19.9天。每年12月至翌年4月为雾季。其中3月份雾日最多,轻雾有16.2天,浓雾有7.2天。雾日数的年季变化较大,年最多浓雾日数为46天(1985年);年最少浓雾日数为3天(1987年)。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浓雾日19.9天。2.2.5 湿度湛江地处滨海,常年受到来自海洋的气流影响,故湿度相对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4%。受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影响,相对湿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1月至次年2月盛行干、冷的东北季风,多晴朗天气,降雨少,为干季;4月9月,温、湿的偏南气流带来大量的雨水,为雨季也为湿季。春季相对湿度最大,3、4月份相对湿度接近90%;最小相对湿度出现在秋高气爽的秋末冬初季节,11月和12月最小,分别为73.7%和74.4%。2.2.6 雷暴湛江地区为雷暴多发区域,据19512004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4天;最多为116天,最少为50天;主要集中在59月份。2.3 水文硇洲海洋站的测波点位于2054N;11037E,海拔高度11.5m,测波浮标到测点水平距离350600m,测波浮标在测点SSE方,测波浮标处水深9m上下,测波点开阔程度180(1990年前使用浮筒测波,之后使用浮标测波,测波点位置不变),资料年限为1960年2004年共45年的分方向年极值波高。湛江港潮位站位于2110N,11024E, 1965年1月2004年12月38年的年潮位资料。2.3.1 潮汐、水位基准面及换算关系本项目码头水域高程采用大黄江理论最低潮面,陆域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平均海面(本报告除括号特别注明高程外,其它均为大黄江当地理论最低潮面),各基准面的换算关系如下(单位:m): 17航总BM1湛江港平均海面1956年黄海平均海面大黄江基准面(当地理论最低潮面)湛江港零点霞海零点调顺岛零点湛江港验潮站水尺零点8.3010.8010.6910.6410.5010.348.5840.110.0560.284各基准面换算关系 潮型 湛江港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型。由于南三岛、东海岛和硇洲岛将整个湛江湾铸成入口小、内腹大的一狭长形天然良好水域。因地形的影响,外海潮流由湛江湾口(进港航道)涌入湾内后发生变形,大小潮的高潮位逐渐增高,低潮位逐渐降低,潮差逐渐增大。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 潮位特征值平均海平面: 2.00m平均高潮位: 3.04 m平均低潮位: 0.92 m历年最高潮位:6.57 m(1980年7月22日)历年最低潮位:-0.80 m平均潮差: 2.17 m 最大潮差: 5.45 m 设计水位设计水位由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根据湛江港潮位站长期观测资料和本工程位置短期观测资料推算。设计高水位:3.96m 设计低水位:0.47m 极端高水位: 6.36m(重现期为50年的年极值高水位)极端低水位:-0.43m(重现期为50年的年极值低水位)乘潮水位2小时P=90乘潮水位:2.21m, 3小时P=90%乘潮水位:2.08m2小时P=85乘潮水位:2.30m, 3小时P=85%乘潮水位:2.18m2.3.2 波浪硇洲岛海域波浪情况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广东省海洋预报台根据硇洲海洋站19822004年的波浪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波型:该海域波浪是以风浪为主,年出现频率约为80%;涌浪出现频率较少,约为20%。波向:风浪是由风直接作用于海面形成的波浪,其波向主要取决于风向,波向的变化主要随风向而定。该海域是受季风气候影响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与此相应的波浪向与盛行风向颇为一致。硇洲岛海域19822004各级波高的波向频率统计见表2-7。表2-7 硇洲岛海域19822004年各级波高的波向频率(%)波高NNNENEENEEESESESSE0.5m0.150.490.540.740.941.482.271.750.51.4m2.576.237.9717.99.9810.310.66.261.52.9m63.591.430.820.630.143.04.9m00.010.020.010.020.030.010.015.07.4m0.01000.0100.0107.5m00SSSWSWWSWWWNWNWNNW0.5m0.940.290.230.380.330.01.4m3.921.340.670.570.521.52.9m0.040.010.020.01000.010.043.04.9m0.0100000005.07.4m007.5m注:C=2.67%如上表所示,硇洲岛海域的常浪向与强浪向基本相一致,均出现在ENEESE方位内。H1/103.0m的方向是ENESE方位内;H1/105.0m的方向出现在N、ENE和ESE方位。u 波高和周期:硇洲岛海域19822004年累年各向波高和周期见表2-8。表2-8 硇洲岛海域19822004年累年各向波高(m)和周期(s)方位要素NNNENEENEEESESESSEH1/100.91.0T4.04.04.04.03.8H1/10max2.13.04.04.52.8T1/10max13.05.7Hmax4.67.07.05.03.1Tmax5.05.0H1/0.40.6T3.03.7H1/10max0.81.6T1/10max4.75.5Hmax1.11.8Tmax4.75.5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偏东向波浪明显大于偏西向,强浪方向在NNESE的偏东方位内。u 波高玫瑰图根据硇洲岛海域19822004年累年各向波高绘制波浪玫瑰图如下:硇洲海洋站全年(19822004)波浪玫瑰图工程位置海域波浪情况工程海区没有实测的波浪和风资料,为了对工程海区的波况进行评估,使用了湛江气象台1991年、1992年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和硇洲岛海洋站1981年到1982年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计算工程海区各方位不同水深的波高、周期,波向(即风向)。然后,对计算出的波浪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工程海区的波况。经分析认为,硇洲岛的风速、风向资料代表性较湛江的要好。计算中对测风高度和地理环境影响进行了订正。用两年的风资料逐次计算出的H1/10波高的最大值是1.4m,波向为ENE。湛江港水域虽然较广,但除了航道一带,绝大部分海图水深在2m以下,不利于小风区浪的成长,这是风浪较小的原因。湛江港地形被不同水深的水道分割、主航道附近水深变化大、海底坡度很陡,在计量不同水深段的小风区长度时,以使计量结果有利于小风区浪的成长为原则。计算结果可以代表码头及船舶调头区范围内的小风区浪。由于ENE方位由外海浪的传入,为了使统计工作更具有代表性,根据湾口外ENE、E、ESE三个方位的浪传入后,因受地形折射而成为ENE向,且两年一遇的大浪的衰减系数大于等于0.5,在用硇洲岛海洋站1981年到1982年间的风速、风向资料逐次计算风资料对应的波高、周期时,凡是风向为ENE、且硇洲岛海洋站的同步波向属ENE、E、ESE,而波高的一半又大于由风速计算的波高时,则采用硇洲岛海洋站的实测波高乘以0.5的衰减系数、而不采用由风速计算的结果。 波高、波向特征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工程海区常浪向为ENE,频率28.54;次常浪向为E,频率为16.48;强浪向为ENE和ESE;H1/10最大波高1.4m。详细计算统计数据见表2-9:表 29 东海岛工程海区(全年)波高、波向、平均周期表 NNNENEENEEESESESSESH1/10(m)Tz(s)P%Tz(s)P%Tz(s)P%Tz(s)P%Tz(s)P%Tz(s)P%Tz(s)P%Tz(s)P%Tz(s)P%0.00-0.190.641.340.813.430.622.680.671.200.5314.730.4812.290.429.380.263.640.261.890.20-0.391.491.341.582.641.482.161.045.561.481.751.600.451.340.271.510.100.40-0.530.272.190.271.4310.852.050.032.190.030.60-0.792.880.072.820.031.887.523.050.030.80-0.993.200.032.332.751.00-1.192.620.581.20-1.393.140.07TOTAL1.152.921.236.461.085.151.5528.540.6316.480.5312.810.459.680.303.740.261.89SSWSWWSWWWNWNWNNWTOTALH1/10(m)Tz(s)P%Tz(s)P%Tz(s)P%Tz(s)P%Tz(s)P%Tz(s)P%Tz(s)P%Tz(s)P%0.00-0.190.260.960.361.000.661.340.520.720.750.790.590.860.711.480.4860.920.20-0.391.560.411.280.551.400.171.640.141.520.551.3416.110.40-0.592.300.072.260.101.4911.880.60-0.791.897.660.80-0.992.342.781.00-1.192.620.581.20-1.393.140.07TOTAL0.260.960.361.000.871.750.921.340.860.960.741.001.002.130.91100.00设计波浪要素推算工程地点设计波浪要素推算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根据工程水域的地理位置,影响工程水域的外海来浪主要是ENEESE方向,而湛江湾内宽阔的水域也会在东海岛码头前沿产生较大的NENW风成波。依据硇洲岛海洋站1960年2004年共45年的分方向年极值波浪资料分析得出该站E向不同重现的波浪要素,进而采用适合大范围水域波浪折射、绕射联合计算的高阶抛物型方程数学模型推算码头工程控制点在不同工况下的波浪要素;局部风成浪的计算主要依据湛江气象站和硇洲岛海洋站的长期风速资料,通过对两站的风资料分析确定工程水域的分方向不同重现期的设计风速,利用风浪数值模式推算码头工程控制点在不同工况下的波浪要素。根据波浪数学模型计算成果,各区域设计波浪要素如下,详见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码头工程波浪数模计算专题报告。表2-10码头前沿50年一遇各向波浪要素计算水位波向H1%(m)H4%(m)H5%(m)H13%(m)Hm(m)(s)(m)极端高水位N2.532.142.071.731.094.126.0NW2.932.482.402.001.274.531.5NE3.402.882.792.331.484.5732.6设计高水位N2.382.021.951.631.034.025.0NW2.822.392.311.941.234.430.0NE3.272.772.682.251.434.4531设计低水位N2.091.771.721.440.913.0822.5NW2.591.144.1026.1NE3.02.552.472.071.324.2326.5引堤波浪由我院推算,成果如下:表2-11 北引堤设计波浪要素计算水位波向重现期H1%(m)H4%(m)H5%(s)H13%(m)Hm(m)(s)(m)极端高水位NWWNW502.662.352.292.001.374.526101.881.621.581.350.893.820设计高水位501.75*1.75*1.75*1.75*1.654.520101.671.501.471.320.963.816注:*为破碎波设计低水位和极端低水位时浅滩出露,没有波浪表2-12 南引堤设计波浪要素计算水位波向重现期H1%(m)H4%(m)H5%(s)H13%(m)Hm(m)(s)(m)极端高水位NWWNW502.932.482.402.001.274.531.5102.101.801.701.500.953.823.0设计高水位502.822.392.311.941.234.430.0101.901.701.601.350.903.718注:*为破碎波 设计低水位和极端低水位时浅滩出露,没有波浪厂区北侧护岸波浪由我院推算,成果如下:表2-13 厂区北侧护岸设计波浪要素计算水位波向重现期H1%(m)H4%(m)H5%(s)H13%(m)Hm(m)(s)(m)极端高水位NWWNW502620设计高水位50201.00.73.816注:*为破碎波设计低水位和极端低水位时浅滩出露,没有波浪2.3.3 海流工程海区海流观测及海流特性湛江湾内、外基本不受河流影响,水流动力主要以潮汐水流作用为主。在湛江湾口及湾内,由于受自然地形的影响和单一深槽的作用,潮流运动基本沿着深槽方向呈往复流动,涨、落潮主流向约介于280330和100170之间。本海区沿程涨、落潮流速的变化,由于湾内、外自然地形和边界条件的不同,则变化规律也有所差异,其特点:(1)湾口附近为强流区,最大流速可达2.0m/s以上,而湾内海域,随着过水断面宽度的不同,沿程流速有所改变,但总体趋势是呈递减规律;(2)在湛江湾内,涨、落潮流速沿断面的变化,其规律是凹岸一侧为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凸岸一侧为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但涨、落潮主流仍然沿深槽内流动;2003年5月3-4日实测涨、落潮逐时流速矢量图(3)在湾内两个断面水域,潮段平均流速,涨潮分别介于0.250.35m/s(1#断面)和0.290.35m/s(2#断面),落潮分别介于0.310.36m/s和0.230.44m/s;而潮段最大流速,涨潮分别介于0.530.59m/s和0.550.76m/s,落潮分别介于0.590.75m/s和0.400.78m/s。造成上述流速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是地形和过水断面宽度的不同所致。(4)在湛江湾以外的海域,潮流变化是随潮型和区域的不同而异,主要规律是落潮大于涨潮且沿程呈不断减小分布,其中沿龙腾航道纵向潮段平均流速的变化,涨潮约介于0.300.18m/s之间,落潮约介于0.440.24m/s之间。特别是湾口附近较强劲的落潮水流对湾口段和龙腾航道西段的控制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即拦门沙附近涨、落潮平均流速可达0.30m/s和0.44m/s,这种水流的作用,对该段水深的维护是非常有利的。 2004年冬、夏季全潮水文观测数据广州三海海洋勘察设计中心专门为本项目的设计分别于2004年3月和8月在工程海域进行了冬、夏季水文全潮测量,潮流性质基本上和上节所述相同。以下为其测量报告的主要成果,详细文档见其出版的报告。各测站位置示意图如下:(1)冬季全潮水文观测数据a.涨潮时最大流速流向特征各站大、中、小涨潮最大流速表层在0.27m/s0.97m/s之间,流向在222270度之间;中层在0.23m/s0.92m/s之间,流向在28307度之间;底层在0.12m/s0.79m/s之间,流向在223291度之间。其流速规律是大潮流速大于中潮流速,中潮流速大于小潮流速。b.落潮时最大流速流向特征各站大、中、小落潮最大流速表层在0.41m/s1.25m/s之间,流向在44102度之间;中层在0.26m/s1.25m/s之间,流向在48129度之间;底层在0.23m/s1.15m/s之间,流向在39100度之间。其流速规律基本上是大潮流速大于中潮流速,中潮流速大于小潮流速。C.潮流可能最大流速(纯天文潮)表层可能最大流速为1.28m/s,中层可能最大流速为0.84m/s,底层可能最大流速为0.80m/s。d.余流表层最大余流为0.22m/s,中层最大余流为0.21m/s,底层最大余流为0.18m/s。(2)夏季全潮水文观测数据a.涨潮时最大流速流向特征各站大、中、小涨潮最大流速表层在0.15m/s0.90m/s之间,流向在237274度之间;中层在0.25m/s0.92m/s之间,流向在205296度之间;底层在0.19m/s0.69m/s之间,流向在223278度之间。b.落潮时最大流速流向特征各站大、中、小落潮最大流速表层在0.40m/s1.52m/s之间,流向在3596度之间;中层在0.40m/s1.49m/s之间,流向在64102度之间;底层在0.37cm/s1.43m/s之间,流向在4892度之间。C.潮流可能最大流速(纯天文潮)表层可能最大流速为1.30m/s,中层可能最大流速为1.29m/s,底层可能最大流速为0.95m/s。d.余流表层最大余流为0.32m/s,中层最大余流为0.23m/s,底层最大余流为0.18m/s。工程附近区域的流场变化从原型涨、落潮流场计算结果来看,湛江湾内的水流运动主要受外海潮波控制,涨、落潮主流方向沿湾内单一的深槽走向并呈往复流动。当涨潮水流自外海向湾顶流动时,由于湾口过水断面较窄,流速会明显增强,最大流速可达2m/s以上,而继续向里,因随湾内平面形态宽窄的不同,沿程流速呈忽大忽小相间变化,但总体趋势呈递减规律,其中:霞山以下海域,涨潮段平均流速均介于0.250.35m/s之间;口门以外海域,涨潮段平均流速均介于0.180.38m/s,主流向均介于260280之间。而落潮时,落潮水流基本与涨潮呈相反方向流动,霞山以下海域,潮段平均流速均介于0.230.44m/s之间,至湾口时达最大;当该水流流出湾口后,又分成两股,一股沿斗龙村航道流动,一股沿龙腾航道流动,特别是龙腾航道的水流变化,在-10m等深线以里的浅海水域,潮段平均流速将介于0.320.61m/s,主流将介于95120之间,而在-10-20m等深线之间,潮段平均流速将介于0.260.32m/s,主流向将介于100125之间。湛江湾内码头工程流场分布及变化特征潮流数学模型研究由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承担,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详细其专题报告。以下为主要结论。1、工程的实施对整个湛江湾的影响湛江湾内滩涂分布较广,当滩面底标高约在0.51.0m之间时可露滩。该项目顺岸码头建设需围海造陆,但由于该围填区均位于0m等深线以上,基本不会对全湾流场和纳潮量产生影响,更不会引起湾内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工程方案本身造成的潮流场变化仅限于工程附近,对湛江湾整体流态基本没有影响。2、工程区周围的流速、流向变化(1) 由于码头布置呈顺岸式,所以在工程区域的水流是比较平顺的,主体码头工程基本上不存在挑流作用。主体码头前沿,因自然水深已基本满足要求,所以工程后的流速分布基本可维持现状而不变。(2)各方案对航道轴线的流速流向影响很小,涨落潮平均流速变化在0.02m/s以内,变幅在4.4%以内;(3)平面方案对栈桥码头前沿的流速流向影响也不大,涨落潮平均流速变化在0.03m/s以内,落潮流速变化大于涨潮流速变化;(4)各方案流速变化最大的特征点位围垦区前沿。本工程涨落潮存在回流区,涨潮时在调头圆形成一个弱的逆时针环流,落潮时形成一个较强的椭圆型顺时针环流; 2.4地形、地貌和工程泥沙2.4.1地形、地貌湛江湾内有南三岛、特呈岛、东头山岛和东海岛环绕,呈树枝状自南向北伸入内陆50多公里,湾内潮汐通道10m深槽向北可延伸至调顺岛附近。该湾在低海面时期曾为陆上河谷,冰后期海浸淹没河谷变成现状海湾形态。湾内滩槽的冲淤变化,自1962年东北大堤修建后,原本自鸭乸进出的涨、落潮量随之消失,从而导致鸭乸港以东的沙湾水道发生严重淤积,19651978年约14年间平均淤积厚度共达4.4m,平均每年淤后约为0.31m。与之相反,原沙湾水道进入和流出的潮量,则改由湛江湾口门进出,也就是增加了湛江湾内湾口至沙湾水道之间海域的过水量,从而导致该段海域的冲刷,其中:19531965年期间,因东北大堤建成之初,冲刷量较大,12年累计冲深达1.32m,每年平均冲深约为0.11m;以后冲刷明显放慢,并随着时间的延续,到目前为止该段海床变化已趋于稳定,基本呈冲淤平衡状态。因此,东海大堤的修建,对湛江湾内南段海域的影响可归纳为两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员竞聘安全服务题及答案
- 2025年BIM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B-证笔试预测题
- 2025年安全生产管理模拟题答案解析
- 2025年维修工笔试高频题库与解析
- 2025年视距内无人机面试必考题
- 2025年文物保护师初级考试题集
- 课件中时间轴
- 2025年健身教练从业资格水平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材料工程师专业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地理与劳动教育
-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教案(2024秋)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厂房消防应急预案
- 景区开发政府战略框架协议书(2篇)
- “雄鹰杯”全国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考试题库(660题)
- 实验室隐患排查培训
-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人教新课标版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宠物医疗器械创新与发展
- 4《给植物画张“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