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地形图基本知识 一 地图的概念地图定义 按照一定数学法则有选择的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图通称为地图 地图分类 普通地图 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的特征专题地图 着重表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 地图内容 自然地理要素 水系 地貌 植被等 社会要素 居民点 行政区划及交通线路等 二 地形图的概念 二 地形图的概念1 地物 地球表面的固定物体 如居民地 建筑物 道路 河流 森林等称为地物 2 地貌 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形态 如高山 深谷 陡坎 悬崖峭壁 雨裂冲沟等称为地貌 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 3 地形图 按照一定的比例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和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摄投影图 就是将地面测量数据绘制成各种表示地面情况的图形 是普通地图的一种 4 地形测图 用规定的符号 按一定比例尺把地貌和地物精确地测绘到图纸上的过程 称为地形测图 三 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形图比例尺定义 图上某线段的长度d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投影长度 水平距离 D之比 称为图的比例尺 一 比例尺的分类1 数字比例尺用分数或数字比例形式表示的比例尺 称为数字比例尺 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数表示 如1 500 1 1000 1 2000 1 5000等 三 地形图的比例尺 2 直线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是图示比例尺的一种 在直线比例尺上一般标注实地长度值 一般地形图上都绘有直线比例尺 可以避免图纸伸缩的影响 三 地形图的比例尺 3 复式比例尺复式比例尺 也称斜线比例尺 是另一种图示比例尺 可以减少估读误差 其精度比直线比例尺高10倍 三 地形图的比例尺 二 比例尺的精度地形图的比例尺不同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物 地貌的详细程度和精度也不同 测图比例尺愈大 就愈能表示出地面的详细情况 但测图所需的工作量也愈大 相当于图上0 1mm的实地距离为比例尺精度 如1 500的比例尺精度为0 05m 1 2000的比例尺精度为0 20m 根据比例尺精度 有两件事情可参考决定 可决定测图的比例尺 可推算出测量地物应精确到什么程度 三 地形图的比例尺 三 比例尺的选择1 5000比例尺地形图主要用于规划设计 如城镇规划和家村土地规划 以及填绘地质勘探成果 计算矿产储量和进行矿区开发的总体设计 1 2000比例尺地形图主要用于城市详细规划 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以及详细填绘地质勘探成果和精密计算矿产储量等 1 1000和1 500比例尺地形图则用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 如城市街区和厂矿的改 扩建以及某些主体工程的设计等 四 地形图图式 一 地形图图式分类 1 地物符号 比例符号 可以按测图比例尺缩小 用地形图图式中规定的符号绘出 非比例符号 某些地物轮廓较小 按比例尺无法在地图上绘出 只能用特定符号表示它的中心位置 半比例符号 长度可以按比例尺绘出 宽度不能的符号 2 地貌符号 等高线是最常用的地貌符号 3 注记符号 对于地物的性质 名称 种类等在图上还需要用文字和数字加以注记和说明 按比例尺分类的地物符号 四 地形图图式 五 地貌的地图表示法 一 地貌的基本形态1 平地 2 2 丘陵地2 6 3 山地6 25 4 当 25 高山地 一 山地的基本形态 二 地貌的等高线表示法 1 等高线的定义 地图上地面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接的闭合曲线 二 地貌的等高线表示法 2 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等高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二 地貌的等高线表示法 3 等高线的分类 基本等高线 首曲线按照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半距等高线 间曲线当首曲线过于稀疏 不能详尽确切的表达地貌的时候 可以按照1 2倍等高距测绘间曲线 在地形图上用虚线表示 辅助等高线 助曲线通常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等高线 但也可以按任意高度描绘等高线 助曲线用以表示首曲线和间曲线尚无法表示的重要地貌 在图上以短虚线描绘 加粗等高线 计曲线每个四条首曲线 且其高程能被5倍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加粗描绘 称为计曲线 二 地貌的等高线表示法 4 基本地貌的等高线 二 地貌的等高线表示法 5 等高线的特性 同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 等高线不能中断 即闭合 任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岔 不同高程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或合并 等高线与地性线正交 接近山谷线时凸向高处 接近山脊线时凸向低处 等高线不能横穿河流 接近河岸线时折向上游 与河岸正交 等高线越密集 地面坡度越陡 反之越缓 示破线 二 地貌的等高线表示法 6 等高线的描绘方法 1 连接地性线 二 地貌的等高线表示法 2 求等高线通过的点 3 勾绘等高线 五 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1 图幅 五 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2 图名 五 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3 图号 五 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4 接图表 五 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5 图廓 第二节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为了便于测绘 拼接 管理和使用地形图 必须按适当面积将广大地区的地形图划分成适宜的若干单幅地形图 并将分幅的地形图进行有系统的编号 这项工作称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可分为两大类 梯形分幅 又称 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 包括正方形分幅 第二节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梯形分幅就是按经线和纬线来划分 左 右以经线为界 上 下以纬线为界 图形近似梯形 梯形分幅常用于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矩形分幅是按平面直角坐标的纵 横坐标线来划分的 图幅的上 下以坐标横线为界 左 右以坐标纵线为界 对于工程方面需要的局部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平面图和中小比例尺挂图和地图集 常用矩形分幅 一 梯形分幅 一 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为了统一划分全球的地形图 国际地理学会对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作了分幅和编号方法的规定 称为国际分幅编号 国际分幅编号规定由经度180 起 按经差6 划分成60个纵行 自西向东用阿拉伯数字1 60表示 由赤道起 向南 北分别按纬差4 各分成22个横列 由低纬向高纬各以大写的拉丁字母 标明 每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横列字母与纵行的数学按先横列后纵行的次序组成 一 梯形分幅 一 梯形分幅 由于经线收敛于两极 当纬度较高时 经差6 的实际宽度显得很窄 因此在纬度60 以上的地区 东西图廊的经差取12 纬度70 以上的地区则取24 对于纬度88 为图廓的极圈图 则用Z表示 图7 10为北半球的1 100万比例尺图分幅情况 为了区别图幅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规定在图号前加N或S 分别表示北或南半球 因我国领域全部位于北半球 故省注N 图7 11为我国领域的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情况 一 梯形分幅 如果已知北京某地 后称甲地 的纬度为北纬39 54 30 经度为东经116 28 25 其所在1 100万比例尺图的图幅编号为J 50 一 梯形分幅 二 1 50万 1 20万 1 10万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三种分幅互不相干 均以1 100万为基础1 50万 将一幅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按经差3 纬差2 分为四幅 构成以大写拉丁字母A B C D为代号的1 50万比例尺地形图 图中阴影部分的编号为J 50 一 梯形分幅 1 20万 将一幅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 按经差1 纬差40 分为36幅 构成以带方括号的自然序数 1 2 36 为代号的1 20万比例尺地形图 上述甲地所在1 20万比例尺地形图编号为J 50 3 一 梯形分幅 1 10万 将一幅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按经差30 纬差20 分为144幅1 10万比例尺的图 其编号是在1 100万比例尺图幅编号后加上自然序数1 2 3 144 右图 自左至右 从上到下 上述甲地所在1 10万比例尺地形的图幅编号为J 50 5 一 梯形分幅 三 1 5万 1 2 5万 1 1万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均以1 10万为基础 1 5万 每幅1 10万比例尺地形图按经差15 纬差10 分成四幅1 5万比例尺地形图 分别以大写拉丁字母A B C D表示 编号方法是在1 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后加上各自的代号 上述甲地所在图幅编号为J 50 5 一 梯形分幅 1 2 5万 每幅1 5万比例尺图按经差为7 30 纬差为5 划分为4幅1 2 5万比例尺地形图 分别以自然序数1 2 3 4表示 编号方法是在1 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后加上各自的序号 上述甲地所在图幅的编号为J 50 5 B 2 一 梯形分幅 一 梯形分幅 1 1万 每幅1 10万比例尺地形图按照经差3 45 纬差2 30 划分为8行 8列 共64幅1 1万比例尺地形图 分别以带圆括号的自然 1 64 表示 其编号是在1 10万比例尺地形图图号之后加上各自的代号 甲地所在图幅的编号为J 50 5 24 一 梯形分幅 四 1 5000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1 5000 在1 1万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基础上进行 每幅1 1万比例尺地形图按经差1 52 5 纬差为1 15 分成4幅1 5000比例尺地形图 其编号是在1 1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后加上小写罗马字母a b c d 例如 上述甲地所在图幅的编号为J 50 5 24 b 下表表示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廓大小 分幅方法及以 甲地 为例的图幅编号方法 1 50万 1 1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一 梯形分幅 如果知道某地的地理坐标 则可根据该地的经 纬度 可算出包括该地的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编号 若已知某地为东径120 09 15 北纬30 18 10 则可计算出该地所在的1 100万图幅的编号 30 18 10 4 取整 1 8 横列 其代号为H 120 09 15 6 取整 1 21 纵列 纵号为51则乙地所在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为H 5 二 现行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为适应计算机管理和检索 1992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了新的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 T13989 92国家标准 新的标准仍以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 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采用国际1 100万地图分幅和编号标准 它们的编号由其所在的行号 字符码 与列号 数字码 组合而成 二 现行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北京所在的1 100万地形图的图号为J50 每幅1 100万地形图按经差3 纬差2 划分为2行2列 共4幅1 50万地形图 每幅1 100万地形图按经差1 30 纬差1 划分为4行4列 共16幅1 25万地形图 每幅1 100万地形图按经差30 纬差20 划分为12行12列 共144幅1 10万地形图 二 现行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每幅1 100万地形图按经差15 纬差10 划分为24行24列 共576幅1 5万地形图 每幅1 100万地形图按经差7 30 纬差5 划分为48行48列 共2304幅1 2 5万地形图每幅1 100万地形图按经差3 45 纬差2 30 划分为96行96列 共9216幅1 1万地形图 每幅1 100万地形图按经差1 52 6 纬差1 15 分为192行192列 共36864幅1 5000地形图 二 现行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二 现行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三 正方形幅及矩形图幅的分幅和编号 供各种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的1 500 1 1000 1 2000和小区域1 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均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分幅 它是以纵横坐标的整公里数或整百米数作为图幅的分界线的 所以图廓呈正方形或矩形 三 正方形幅及矩形图幅的分幅和编号 正方形图幅的分幅与编号方法 正方形分幅规定1 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为纵 横各40cm 即40cm 40cm 实地为2km 2km 1 2000 1 1000 1 500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大小则为50cm 50cm 其分幅方法是按一分为四的原则 即将一幅1 5000的地形图分为四幅1 2000的地形图 一幅1 2000的图分为四幅1 1000的 一幅1 1000的图分为四幅1 500的图 三 正方形幅及矩形图幅的分幅和编号 1 正方形分幅的编号方法 1 1 5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的编号用该图幅西南角点坐标表示 以km为单位 并将该图幅的图号作为包括于本图幅内的1 2000 1 1000 1 500比例尺图的基本图号 2 在1 5000比例尺图的基本图号之末尾 附加上用罗马数字表示的分序号即为1 2000比例尺图的图号 三 正方形幅及矩形图幅的分幅和编号 3 同理在1 2000 1 1000比例尺图图号之末尾分别附加上用罗马数字表示的分序号即为1 1000 1 500比例尺的图号 如某幅1 5000比例尺地形图西南角点坐标为 xp 20km yp 30km 则图5 9中打有晕线的各比例尺图图幅号分别为 1 5000比例尺图幅号为20 301 2000比例尺图幅号为20 20 1 1000比例尺图号为20 30 1 500比例尺图幅号为20 30 三 正方形幅及矩形图幅的分幅和编号 2 图名与图号图名 以该图幅内最有代表性的地名为图名 图号 用该幅图西南角点的坐标值 以公里为单位 如某幅图西南角点的坐标值为x 4410 0km y 485 5km 则编号为 4410 0 48 53 流水编号自西向东 自北向南 以流水顺序进行编号 总之 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用图单位的意见和要求 灵活选用图幅编号方法 以达到测图 用图 管图方便的目的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一 常规的成图方法地形图测绘是对地物 地貌特征点 碎部点 进行测绘 包括测量和绘图两部分 测定出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按比例尺缩绘于图纸上 图上碎部点连接成的图形与实地碎部点连接成的图形成相似关系 相似比为测图比例尺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踏勘了解测区地形 获取或抄录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了解其完好程度 准备工具材料 检验校正仪器 拟定作业计划 在图纸上绘制坐标格网 图廓线及展绘控制点等 1 图纸准备地形测绘一般选用一面打毛的乳白色半透明聚酯薄膜图纸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2 绘制坐标格网为了准确将控制点展绘在原图上 必须先在图纸上精确绘制10cmX10cm的坐标格网 格网绘制好要进行检查 要求10cm方格边长误差不超过0 2mm 小方格对角线长度误差不超过0 3mm 对角线各点应在一直线上 偏离不大于0 2mm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3 展绘控制点首先确定该点所在的方格 根据坐标尾数按测图比例尺量取确定 全部控制点展绘好后 用直尺量取所绘控制点之间的相邻距离 比较与实际距离的差距 限差不超过0 3mm 符合要求后用细针刺出点位 刺孔应小于0 1mm 并按图式规定注记点号和高程 k点 x 3563560m y 15654640m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3 展绘控制点按图式规定注记点号和高程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2 经纬仪测绘法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1 安置仪器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 控制点 上 量取仪器高 填入记录手簿 绘图板安置在测站旁 2 定向后视另一控制点 使水平度盘读数为0 00 00 3 立尺将水准尺竖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4 观测转动照准部 瞄准标尺 读视距间隔 中丝读数 竖盘读数和水平角 5 记录将观测结果依次记入记录手簿 对有特殊作用的碎步点加以备注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6 计算根据视距测量原理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及碎部点的高程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当视线水平时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两点之间的高差为 当视线倾斜时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两点之间的高差为 由此可得碎部点的高程为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7 展绘碎部点用细针将量角器插在图上测站点A处 转动量角器 使量角器上等于观测水平角值的分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AB 则量角器的零方向就是测站到该碎部点的方向 用测图比例尺按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碎部点的位置 并在右侧注明高程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7 展绘碎部点同理可测出本站所有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随测随绘 仪器搬至下一个测站时 先观测前站所测得的某些明显碎部点以检查两个测站所测得的同一点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符 如果测区范围大 可分成若干幅分别测绘 最后拼接 为了相邻图幅的拼接 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3 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 1 每观测20 30个碎部点后 应瞄准起始方向检查其变化 经纬仪测绘法起始方向度盘读数偏差要小于4 2 立尺员要立直标尺 弄清碎部点之间的关系 3 绘图人员应注意图面整洁 注记清楚 做到随测随绘随检查 4 每个测站工作结束后 在确认地物 地貌测错或漏测后 方可迁站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4 铅笔原图的绘制 1 地物的测绘 地物按图式符号表示 用铅笔绘制 房屋轮廓用直线连接 道路 河流的拐弯处要逐点连成光滑的曲线 不依比例尺的地物按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 2 地貌符号 等高线的描绘 先用铅笔轻轻绘出地性线 内插求出等高线通过点 再勾绘等高线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5 地形图的拼接 检查 整饰和验收 1 拼接当测区范围时 分幅进行测绘后 由于测量误差和绘图误差的存在 相邻图幅在拼接处不能完全吻合 可利用聚酯薄膜的透明性 将相邻两幅图的坐标格网线重叠 如果相邻处的地物地貌偏差不超过下表规定的时 取取平均位置 改正相邻图幅的地物地貌位置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2 检查 室内检查 检查地物地貌是否清晰易读 符号注记是否正确 地形点高程与等高线是否相符 拼接有无问题 有无矛盾可疑之处 室外检查 包括巡视检查和仪器设站检查 巡视检查也称实地对照检查 包括检查地物 地貌有无遗漏 注记符号是否正确 等高线是否逼真等 仪器设站检查是根据室内和巡视检查所发现的问题野外设站检查 修正和补测发现的问题 同时对本站所测地形进行检查 看原测地形图是否符合要求 第三节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3 整饰在拼接和检查的工作基础上 为使图面清晰 美观 合理 需要进行整饰 整饰的顺序是先图内后图外 先地物后地貌 先注记后符号 再按图式要求写出图名 图号 比例尺 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 测绘单位 测绘者和测绘日期等 4 验收在上级检查的基础之上 鉴定各项成果是否符合规范及有关技术指标的要求 其目的是消除最后错误 最终成果质量评价分为优 良 中三等 第四节地物的测绘方法 地面上的各种地物可依据其特性分成若干类 各类地物的测量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即使是同类地物其形状大小也千差万别 测绘地物就是测量最低限度的特征点 用规定的符号 缩小表示在图上 地物分类 人工地物 房屋 道路 水渠 电力线等 自然地物 河流 湖泊 森林 泉水等 一 测绘地物的综合取舍原则 测绘地形图时地物综合取舍的目的是在保证用图需要的前提下 使地形图更清晰易读 综合取舍原则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除少数特殊的有重要意义的地物之外 一般地物的尺寸小到图上难以清晰表示时 就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取舍 而且综合取舍不会给用图带来重大影响 规范对带普遍性的综合取舍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例如不论比例尺大小 建筑物轮廓凹凸小于图上的0 4mm 可以舍去凹凸部分 用直线表示其整体轮廓 而一般房屋甚至0 6mm的凹凸部分都可舍去 一 测绘地物的综合取舍原则 是否综合取舍与比例尺有重大关系 例如规范规定一般1 500 1 1000比例尺地形图 房屋不能综合 即每幢房屋都应单独测绘 而1 2000 1 5000比例尺地形图可以视具体情况 酌情综合测绘 测绘地形图必须熟悉规范的要求 但规范不可能对所有情况作出规定 在很多时侯需要测绘人员灵活处理 处理是否得当完全处决于一个测绘技术员的经验与水平 少数特殊的地物 如测量控制点 有重大意义的纪念地物 如纪念碑 有方位意义的地物 独立的树 对公众安全有重大意义的地物 消防栓等不可综合取舍 皆需测绘 二 地物的测绘方法 地物种类很多 各具特点 测绘方法亦存在差别 但必须能反映其形状 大小 性质和位置这四个要素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 居民地的房屋与建筑物居民地是地形类别的名称 实际上是指人类工作生活相对集中的区域 在这样的区域内有较多的建筑物 房屋街道是其显著特点 对大比例尺地形图 原则上应独立测绘出每座永久建筑物 但有些尺寸太小的房屋在1 2000 1 5000地形图上难以一一独立绘出时可酌情综合处理 二 地物的测绘方法 城市里的居住小区和富裕农村新建的居民区都有合理的规划 房屋排列整齐规则 各个房屋外形相同 只需测量少量外轮廓点 配合细部尺寸的丈量 即可绘出整排房屋 二 地物的测绘方法 城镇中的老城区 房屋密集隐蔽 通视条件极差 测绘难度大 事前要仔细研究 制定周密的方案 布设若干导线深入其中 然后以导线边作基线 用支距法分片测绘 测量房屋以房屋墙基角为准 外廓为矩形的房屋 至少测量三个基角点 并检查它们是否构成直角 立尺员应依次连续立同一房屋的三个角点以便绘图员及时正确地勾绘该房屋 每座建筑物至少有一个高程注记点 并应注记其层数及结构 如砖混 框架等 居民地有各种各样的名称 如村名 单位名 小区名等 应当经调查核实后 予以注记 二 地物的测绘方法 2 道路的测绘道路包括公路 铁路 城镇中的街道 乡间的大路和小路及其附属物 如桥梁 隧道 涵洞 路堤 路堑 排水沟 里程碑 标志牌等 道路及其附属物均需测绘 临时性的便道不测绘 并行的多条小路择其主要的测绘 道路在图上均以按比例尺缩小的真实宽度双线表示 道路的边界线明显的 可以在一侧边界立尺测绘 丈量路宽绘出另一侧的边界线 曲线段及拐弯处应减小立尺点的间距 直线段可适当加大 铁路轨顶 曲线段为内轨 公路路面中心 道路交叉处 桥面等必须测注高程 边界不明显的道路 测量其中心线 从中心线向两侧丈量至边界距离 然后绘出道路边界线 二 地物的测绘方法 路堤 路堑按实际边界线测绘 并在坡顶坡脚适当位置测注高程点 凡宽度在图上可以绘出的排水沟均应按比例测绘 其它附属物 桥梁 涵洞 里和碑等 按实际位置测绘 用专用符号表示 铁路 公路在同一平面交叉时 公路中断铁路不中断 道路立交时 应如实测绘该处的立交桥 并用相应符号表示 铁路用专用符号 二 地物的测绘方法 城镇街道还需标注路面材料 街道名称 凡在围墙内的各单位的内部道路 除主要道外 一律用内部路符号 虚线 绘出 道路测绘一般采用沿道路延伸方向追索立尺 有利于画板员勾绘道路 二 地物的测绘方法 3 水系测绘水系是另一类特征明显的地物 它们包括大到江河湖海 小到溪流沟渠 池塘水库 泉井等自然和人工的水源 水面和水的通道 及其相关的水工建筑物 如堤 水坝 桥 水闸 码头 渡口等 海岸线以高潮时的水位线为准测绘 并适当注记高程 二 地物的测绘方法 河流 湖泊 池塘 水库按实际边界测绘 有堤的按堤岸测绘 没有堤岸和明显界线的按正常洪水水位线测绘 除测绘岸线之外 还要测绘施测时的水涯线并注记水面高程 溪流除岸线外 须测绘测量时的流水线 并适当注记高程和流向 时令河应测注河床的高程 堤坝要测注顶面与坡脚的高程 二 地物的测绘方法 测绘水系时 沿水系界线在起点 转折点 弯曲点 交叉点 终点立尺测定 如图6 21所示 图上1 2 数字表示立尺点 当河流的宽度小于图上0 5mm 沟渠实际宽度小于1m时 以单线表示 二 地物的测绘方法 井 泉视具体情况测绘 水乡地区除较有名的井泉外 一般不予测绘 沙漠干旱地区所有泉眼皆需测绘 泉井必须标注测绘时的水面高程 同样水乡的溪流沟渠可酌情综合取舍 干旱地区则须一一测绘 二 地物的测绘方法 4 管线及墙栅的测绘管线是指露在地面的管道 高压电力线 通讯线等 墙栅是指城墙 围墙 栅栏 铁丝网 篱笆等 管线类测绘时 均测绘支撑物 如高压线的电杆 用符号表示 二 地物的测绘方法 5 植被区域的测绘地表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啦啦操社团设备采购计划
-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促进学生发展的心得体会
- 售后服务组织架构及人员岗位职责
- 2025年公共卫生疾病流行特征分析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妊娠期妇产科学综合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介入放射学血管造影操作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高校心理健康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 机场施工消防安全措施
- 农忙季节环境保护施工措施
- 2025年急诊医学快速抢救技能评估考试答案及解析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语文(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学习导引课课件
- 脱硝培训试题一及答案
- 人工智能全套课件下载
- 空调品质工作报告范文
- 2025年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知识测评考试试卷及答案
- Python数据集处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化服务市场分析现状
- 终止妊娠药品规范化管理
- 2025儋州市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代发工资协议书范本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