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课件 华东师大版.ppt_第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课件 华东师大版.ppt_第2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课件 华东师大版.ppt_第3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课件 华东师大版.ppt_第4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课件 华东师大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学年九年级 上 科学复习 华师大版 酸碱盐复习 科学九上第一章 4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一 酸碱盐的含义 1 酸 酸的组成2 碱 碱的组成3 盐 盐的组成 氢离子 酸根离子 金属离子 氢氧根离子 金属离子 酸根离子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叫做复分解反应 ab cd ad cb 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naoh h2so4 na2so4 2h2o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2naoh cuso4 na2so4 cu oh 2 2nacl cu no3 2 2nano3 cucl2 4 1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举例说明 4 2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 或有气体放出 或有水生成 反应物中 盐与盐 盐与碱 都必须可溶于水 1 跟酸碱指示剂反应2 跟金属反应3 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4 跟碱反应5 跟盐反应 二 酸的通性 酸 活泼金属 盐 氢气 铁跟稀盐酸反应 fe 2hcl fecl2 h2 有气泡产生 铁逐渐减少 铁跟稀硫酸反应 fe h2so4 feso4 h2 溶液变成浅绿色 二 酸的通性 酸 某些金属氧化物 盐 水 铁锈跟稀盐酸反应 fe2o3 6hcl 2fecl3 3h2o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溶液变成黄色 铁锈跟稀硫酸反应 fe2o3 3h2so4 fe2 so4 3 3h2o溶液变成棕黄色 1 跟酸碱指示剂反应2 跟金属反应3 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4 跟碱反应5 跟盐反应 二 酸的通性 酸 碱 盐 水 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 2naoh h2so4 na2so4 2h2o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 naoh hcl nacl h2o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cu oh 2 h2so4 cuso4 2h2o 1 跟酸碱指示剂反应2 跟金属反应3 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4 跟碱反应5 跟盐反应 二 酸的通性 酸 盐 新盐 新酸 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有气泡产生 固体逐渐减少 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 ba no3 2 h2so4 baso4 2hno3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 1 跟酸碱指示剂反应2 跟金属反应3 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4 跟碱反应5 跟盐反应 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玻璃棒或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 并不断搅动 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 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三 常见酸的个性 3 1浓盐酸的个性 3 2浓硫酸的个性 挥发性 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 脱水性 3 3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1 碱的水溶液跟酸碱指示剂反应2 某些碱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3 碱和酸反4 碱和盐反应 四 碱的通性 碱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盐 水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 2naoh co2 na2co3 h2o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 2naoh so2 na2so3 h2o 1 碱的水溶液跟酸碱指示剂反应2 某些碱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3 碱和酸反应4 碱和盐反应 四 碱的通性 盐 某些碱 另一种盐 另一种碱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 cuso4 na2so4 cu oh 2 有蓝色沉淀产生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 3naoh fecl3 fe oh 3 3nacl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5 1氢氧化钠的个性 五 常见碱的个性 易潮解 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强腐蚀性 水溶液有滑腻感 5 2氢氧化钙的个性 作用 中和酸性土壤 作建筑材料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做漂白粉 俗名 熟石灰 消石灰 俗名 微溶于水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烧碱 火碱 苛性纳 作用 作干燥剂 做肥皂 1 盐和酸反应2 盐和碱反应3 盐和盐反应 六 盐的通性 盐 某些酸 另一种盐 另一种酸 纯碱跟稀盐酸反应 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有大量气泡产生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 agno3 hcl agcl hno3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 盐 某些碱 另一种盐 另一种碱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 oh 2 na2co3 2naoh cac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1 盐和酸反应2 盐和碱反应3 盐和盐反应 六 盐的通性 氢氧化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a oh 2 cuso4 cu oh 2 baso4 有蓝色沉淀和白色沉淀产生 盐 某些盐 另一种盐 另一种盐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 bacl2 na2so4 2nacl baso4 有白色沉淀产生硝酸银溶液跟氯化钠溶液反应 agno3 nacl agcl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1 盐和酸反应2 盐和碱反应3 盐和盐反应 六 盐的通性 1 碳酸钠 俗名 纯碱又称苏打 晶体含有结晶水 易风化 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七 常见盐的个性 2 碳酸钙 大理石 石灰石 花岗岩主要成分 不溶于水 3 氯化钠 俗名 食盐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4 铵盐 都易溶于水 八 离子的检验与鉴别 8 1检验稀盐酸 或cl 8 2检验稀硫酸 或so42 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8 3检验co32 8 4检验nh4 八 离子的检验与鉴别 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入几滴稀hcl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 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例1 若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na2co3 选择加入的试剂 九 除杂问题 例2 若除去caso4溶液中混有稀h2so4 选择加入的试剂 十 干燥剂的选择 1 浓硫酸可干燥 酸性气体 如 co2 so2 so3 no2 hcl 中性气体 如 h2 o2 n2 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如 nh3 2 氢氧化钠固体 生石灰 碱石灰可干燥 碱性气体 如 nh3 中性气体 如 h2 o2 n2 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如 co2 so2 so3 no2 hcl 3 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 可检验水的存在 并吸收水蒸气 例题讲解 1 将20克10 的盐酸和20克10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 滴入石蕊试液 溶液为a 紫色b 蓝色c 红色d 无法判断 2 既不溶于水 又不溶于稀盐酸 但是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是a baso4b mgoc cud zn 3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 不产生气体或沉淀 得到无色溶液的一组是a 硝酸钡和稀硫酸b 氧化铜和稀硫酸c 大理石和稀盐酸d 石灰水和稀盐酸 例题讲解 4 在天平两端分别放置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 把天平调节平衡 向左盘烧杯中加入2 2克氧化钙 若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右盘中需要加入金属镁的质量为a 1 2克b 2 2克c 2 4克d 4 4克 5 要将kcl k2co3 bacl2三种无色溶液鉴别开 仅选用一种试剂 可选用 a 盐酸 b 稀硫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石蕊试液 6 一包质量为6克的铁粉 可能含有下列某种杂质 当它和足量盐酸反应后 生成氢气0 2克 金属无剩余 则铁粉中含有的杂质为a cub znc ald mg 例题讲解 7 今有不纯的铁粉3克与50克16 的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杂质不参加反应 求 铁粉的纯度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 将24 9克的某氢氧化钠溶液与140克硫酸铜溶液混合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过滤后 得到滤液160克 求 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 向盛有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的烧杯中 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滤液中插入一只铁钉 发现铁钉表面出现气泡而无其它明显变化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铁b 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铜c 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一定含铜 可能含铁d 滤液中一定含fe2 可能含cu2 b 练习 氯化钙溶液中含有少量盐酸 欲使溶液呈中性 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可选用的试剂是 a 熟石灰b 生石灰c 石灰石d 纯碱 c 练习 某澄清溶液由hno3 k2co3 h2so4 cucl2中的两种混合而成 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ba oh 2溶液 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 oh 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该溶液所含的溶质是 硝酸和氯化铜 功和简单机械复习 科学九上第三章 功的定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的计算公式 w fs功的单位 焦耳 j 两种常见的做功 克服重力做功 w gh 一物体重1000n 匀速举高20m 人要做多少功 f g 解 根据二力平衡 f g即w fs gh 1000x20 20000j 一物体重1000n 小明将其搬到3楼 人要做多少功 解 w gh 1000x8 8000j 克服摩擦做功 w fs 一物体重1000n 受到地面的阻力是其0 2倍 匀速拉动20m 做多少功 f f 解 由二力平衡得 f f即w fs fs 200 x20 4000j 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公式 p 单位 瓦特 w p fv 如图所示 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g 4n的木块 在f 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 5s内运动了2m 在这个过程中 重力g对物体做的功为 j 拉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 j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w 如图所示 滑轮阻自重及绳与滑轮的摩擦力不计 物体重300n 在f 4n的拉力作用下 物体以5m s的速度匀速运动 则物体a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为 n 在10s内滑轮组对物体做的功是 j 拉力f的功率是 w 机械效率的定义 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器材 原理 步骤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 竖直方向上 重物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 如图 用一个动滑轮 把重100n的物体匀速提高3m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0n 求 1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2 若用该动滑轮来提升重为180n的物体时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 此时 机械效率是多少 不计绳重及摩擦 1 83 3 一辆汽车不小心开进了泥潭中 司机取来一套滑轮组欲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 如下图所示 若车重为8 104n 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 03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问 1 该司机至少需用多大的力才能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 2 若拉动汽车时 汽车前进的速度为0 1m s 则司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一 杠杆 1 定义 一根硬棒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 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 几个名称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1 l2 二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 阻力x阻力臂或f1 l1 f2 l2或f1 f2 l2 l1等 公式转化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或 4 杠杆的种类 1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 起子 扳子 2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 镊子 钓杆 3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 天平 省力杠杆省力 但费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 但省距离 f1 l1 f2 l2 f1 f2 l2 l1 例1 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每个质量相等 杠杆仍然平衡 如图 则 左右力臂l1 l2 在两边钩码下同时加挂一个同样的钩码 杠杆 填 能或不能 平衡 边下降 例1 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每个质量相等 杠杆仍然平衡 如图 则 若使杠杆再次平衡 可在 边的钩码下再挂 个钩码 例1 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每个质量相等 杠杆仍然平衡 如图 则 若使再次平衡的杠杆两边同时去掉一个钩码 则 边将下降 动力的变化问题 如图所示 一个直杠杆可绕轴o转动 在直杆的中点挂一重物 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 将直杆从竖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过程中 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 例2 如图所示杠杆 在a端施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当杠杆由如图实线位置匀速转动到虚线位置时 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大小不变b 由小变大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g 例2 如图所示杠杆 在a端施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当杠杆由如图实线位置匀速转动到虚线位置时 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大小不变b 由小变大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例2 如图所示杠杆 在a端施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当杠杆由如图实线位置匀速转动到虚线位置时 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大小不变b 由小变大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最小力的问题 如图所示 要使杠杆平衡 在a点作用的力分别为fl f2 f3 则 a 沿竖直方向的力fl最小b 沿垂直于杠杆oa方向的力f2最小c 沿水平方向的力f3最小d 无论什么方向 用的力一样大 如图所示的弯曲杠杆 ac 20cm bo 40cm oc 30cm ac co bo co o为转轴 在b处挂一重为100n的重物 要求在a处作用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平衡 请在图上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并求出这个力的大小 二 滑轮 1 定滑轮 1 定义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 实质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不省力 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 动滑轮 1 定义 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 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动滑轮省一半力 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某处的滑轮 定滑轮 随物体运动的滑轮 动滑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定滑轮和动滑轮 同学们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 请说明它们分别是哪一类滑轮 图一 定滑轮的应用 图二 动滑轮的应用 图a 图b 图c 图d 以下是滑轮常见的几种应用 结论 定滑轮 1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 不省力 3 不省也不费距离 4 实质 1 2 等臂杠杆 1 2 动滑轮 1 不改变力的方向 2 省一半力 3 要多移动距离 4 实质 1 2 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1 2 例3 如何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3 滑轮组 1 定义 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叫滑轮组 2 原理 即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 滑轮组 竖直装配f g物或f 水平装配 f f摩 g物 g 动力作用点与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的关系 s绳 ns物 如下图所示 重150n的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 拉力f n 如下图所示用动滑轮提起一水桶 已知桶及水共重250n 如要把水桶提高2m人需要用多大力 绳自由端应移动多大距离 不计动滑轮重及绳与轮间的摩擦 如下图所示 在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的情况下 要将重物g用动滑轮匀速提起 拉力f为 a gb g 2c 2gd 不能确定 如下图所示用动滑轮提起一水桶 已知桶及水共重250n 如要把水桶提高2m人需要用多大力 绳自由端应移动多大距离 不计动滑轮重及绳与轮间的摩擦 右图 重为30n的物体b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测力计示数为6n 若不计摩擦 f n 物体b受到地面的阻力 n 例4如图所示 物体a重100n 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30n 不计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 若用该滑轮组使a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 则拉力f为多少 如图所示 建筑工地上 工人用一个动滑轮将重720n的重物匀速提升5m 工人所用拉力为450n 求 1 工人做的总功 2 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右图 重为30n的物体b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测力计示数为6n 若不计摩擦 f n 物体b受到地面的阻力 n 电能复习 科学九上第三章 电功和电功率复习 专题一 电功和电功率 定义 公式 电功 电流所做的功 用w表示 国际 焦耳 简称焦 用j表示 w uit pt uq 单位 电热 定义 测定 电功率 焦耳定律 内容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用p表示 单位 常用单位 千瓦时 用kw h表示 换算关系 1kw h 3 6 106j 公式 国际 瓦特 简称瓦 用w表示 常用 千瓦 用kw表示 原理 电路图 器材 用电器的功率 额定功率 实际功率 公式 q i2rt 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换算 1kw 1000w 一 电功 1 电功 下图表明 电流是可以做功的 这时 电动机消耗电能 同时 砝码的机械能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 电功 电流通过电灯 电炉等用电器时都要做功 电流做功 电灯发光 电流做功 电炉发热 电流做功 电扇转动 电流做功 电车开动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电流不仅通过电动机时做功 通过电灯 电炉等用电器时都要做功 电流通过电炉时发热 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流通过电灯时灯丝灼热发光 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电流做功的过程 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电流做了多少功 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1 电功 研究表明 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 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如果电压u的单位用伏特 电流i的单位用安培 时间t的单位用秒 电功w的单位就是焦耳 计算电功的公式是 w uit 这就是说 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 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2 电能表 电功通常用电能表来测定 把电能表接在电路中 电能表的记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 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1kw h电的作用 电炉炼钢1 6kg 生产化肥0 7kg 1kw h电的作用 采掘原煤105kg 电车行驶0 85km 1kw h电的作用 一次灌溉麦田330m2 机织棉布11m 二 电功率 1 电功率 为了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物理学中引入了电功率的概念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公式 p ui上式表明 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电功率的单位 瓦特 w 还有千瓦 kw 1kw 1000w 2 额定功率 额定功率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压 铭牌上标出的电压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铭牌上标出的功率 实际电压 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 实际功率 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 实际电压 大于 等于 小于 额定电压 实际功率 大于 等于 小于 额定功率 影响寿命 正常工作 不能正常工作 额定电压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电流做功多少 电流做功快慢 w uit p ui 焦耳千瓦时 瓦特千瓦 用电能表直接测量 用伏安法间接测量 w pt 电流所做的功 电功和电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三 实验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原理 电路图 p ui 三 实验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u额 2 5v 实验器材 三 实验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u额 2 5v 连接实验电路 三 实验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u额 2 5v 测量数据如下表 实验数据的处理 2 5 0 3 0 75 3 0 35 1 05 2 0 24 0 48 正常 较亮 较暗 四 关于电功率的计算 例题1 pz220 25 的灯泡 接在220v的电路中 通过灯泡的电流有多大 这个灯泡的电阻有多大 pz220v 60 的灯泡呢 解 对 pz220 25 的灯泡 电流 电阻 对 pz220 60 的灯泡 电流 电阻 四 关于电功率的计算 例题2 pz220 25 的灯泡 接在110v的电路中 实际发出的功率是多大 接在230v的电路中 实际发出的功率又是多大 解 pz220 25 的灯泡接在210v的电路中 电流 功率 pz220 60 的灯泡接在230v的电路中 电流 功率 五 焦耳定律 灯泡接入电路中时 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 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 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 为什么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 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 电线将显著发热 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 甚至引起火灾 这是为什么 家庭电路中使用功率过大的用电器可能引起火灾 实验 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可以用公式q i2rt来表示 公式中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 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 通电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 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 例题 一根60 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 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焦耳定律 先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通过电阻丝的电流 再利用焦耳定律公式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 解 q i2rt 0 6 2 60 300j 6480j 焦耳定律可以根据电功的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公式推导出来 焦耳定律 证明 电流通过导体时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而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热量 也就是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 那么 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电流所做的功w 即q w uit 再根据欧姆定律u ir 就得到q i2rt 怎样理解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定量地描述了电能向内能转化的规律 用公式q i2rt来表示 适用于任何电路 在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时 焦耳定律可根据电功公式w uit和欧姆定律导出 q w uit 这里的条件是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电热 上述公式才成立 所以 它们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在纯电阻电路中 在不同的情况下 选用不同的公式去解决问题会更简便 六 电热的作用 常见的电热器 六 电热的作用 1 电热的利用 电热器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 电炉 电烙铁 电熨斗 电饭锅电烤炉等都是常见的电热器 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 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 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 电热器的优点 利用电热器清洁卫生 没有环境污染 热效率高 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 2 防止电热的危害 在电动机里 电流主要用来做机械功 但电动机里的导线有电阻 也要产生热量 使导线的温度升高 温度超过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 绝缘材料会迅速老化 甚至可能烧坏 这就需要考虑如何加快散热 有的电动机里装有风扇 外壳做成如图形状 都是为了加快散热 六 电热的作用 2 防止电热的危害 收音机 电视机也要考虑散热 所以在机壳上都有散热孔 六 电热的作用 发电机 电动机及家庭电路复习 专题二 发电机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建国10年的研究 在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 实现了他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 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 导致了电能的大规模生产和利用 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元 一 电磁感应 思考 1 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 一是需要电源二是电路要闭合 2 怎样才能从磁场中获得电流 结论 1 导体要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 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只能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电磁感应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 感应电流 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就叫感应电流 思考 如果在电路中再串联一只电压表 此时电路断开 再重做导体在磁场中作垂直于磁感线方向的运动 电流表与电压表的变化 现象 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电压表指针偏转 表明 电路中无电流 有电压 结论 如果电路不闭合 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导体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但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压 发电机 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 1 发电机的构造和作用 实际使用的交流发电机 旋转磁场式 1 组成 定子 线圈 转子 电磁铁 原因 线圈匝数多 导线很粗 高速旋转困难 使用电磁铁可得到强磁场 2 动力机 水轮机 汽轮机 核电站 内燃机 蒸汽轮机 火力发电站 等 电动机 实验1 现象 导体ab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 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小结 阅读材料 左手定则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方向 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用左手定则来判定 伸开左手 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 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平面内 把左手放入磁场中 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 使四个手指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