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3.8讲隋唐制度的革新与经济的发展精品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3.8讲隋唐制度的革新与经济的发展精品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3.8讲隋唐制度的革新与经济的发展精品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3.8讲隋唐制度的革新与经济的发展精品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3.8讲隋唐制度的革新与经济的发展精品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部分 约170万年前 1840年鸦片战争前 part1 中国古代史 2 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唐 第三单元 第8讲 隋唐制度的革新与经济的发展 3 一 隋唐制度的革新 三省六部制 创立 意义 运行 4 创立 时确立 唐太宗时明确三省的职权运行 草拟 颁发诏令 审核政令 执行政令 其下设六部是吏 户 礼 兵 刑 工意义 提高了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削弱了 加强了皇权 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隋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相权 5 科举制 推行原因 创立与完善 评价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 已无法继续下去 九品中正制 6 创立与完善 废九品中正制 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建 科举制形成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 以 明经为主武则天时扩招 首创 和殿试 时高官主持考试成为定制 隋文帝 进士科 进士 武举 唐玄宗 7 评价 积极 抑制门阀 庶族地主可以参政 扩大了官吏来源 提高了官员的 素质 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政局稳定 利于 的发展不足 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文化 唐诗 8 兵制 府兵制 募兵制 9 府兵制 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及战事频繁 府兵地位低下而使府兵制遭到破坏 隋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开元年间 府兵制崩溃 10 沿袭西魏的府兵制并改革 府兵制与 结合 寓兵于农 作用 有益于国家统一 富强和民族融合 隋文帝 唐太宗 调整和健全府兵制 分离作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避免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但农民负担重 兵农合一 均田制 兵将 11 目的 为增强军事力量 巩固统治措施 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 供给衣食 免征赋役作用 减轻农民负担 有利于农业生产 提高军队战斗力 但易造成将帅拥兵自重及分裂割据现象 募兵制 唐玄宗 12 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 后有庸 但有年龄限制 唐无年龄限制作用 减轻农民负担 不误农时 政府收入增加 府兵制巩固 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 两税法 13 原因 均田制破坏 制破坏 财政困难内容 一年分夏秋两季交纳户税和 两税法 作用 税制统一 减轻了农民负担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 为主的赋役制度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 实施过程中又加重了农民负担 土地兼并 租庸调 地税 人丁 14 二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交通发达 丝绸之路畅通民族交往密切 互通有无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政策对外开放 中外经济交往频繁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原因 15 表现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达 商业的繁荣 城市兴旺 社会生活 16 江南地区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后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如筒车 等工具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如唐中期 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农业的发展 安史之乱 曲辕犁 17 手工业的发达 产地分布广 生产规模大 产量多 分工细 品种繁多 有不少新产品 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 技艺水平高 18 商业的繁荣 交通 货币 市场 19 交通要道上有私家店肆 备有 驿驴 以运河 长江为主的水运很方便 货币 隋仍铸五铢钱 唐高祖始 用 通宝 交通 开元 20 市乃固定交易场所 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 税收等邸店 兼营旅店 货栈和 场所柜坊 专营货币的存放和 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时间 铺面 摊位受到限制 市场 市 夜市 唐后期繁华大城市里有草市 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有 交易 借贷 21 城市兴旺 洛阳是隋唐政治 文化中心 也是全国商业大都会 成都是长江流域商业都市的东 西两个中心 社会生活 隋唐时期 出现了兼容并蓄 多姿多彩 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从衣装饮食到住宅家具 从交通工具到文娱活动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长安 扬州 22 1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到隋炀帝时 始建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2 两税法使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从法律上来讲 农民的负担是减轻了 但由于土地兼并严重 实施过程中对税法的歪曲 地主官僚转嫁负担等 使农民苦不堪言 23 3 隋唐两朝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 但又严格控制市场的发展 隋朝和唐朝前期的商业交易大都在国家设立的固定市场中进行 县以上的城市都有固定的交易场所 市 国家对市场的设立 交易的时间和店铺的规模都有严格的规定 从唐朝中期起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与国家对市场控制的削弱 商业经营的广度大大扩展 突破了从前的时间和地点限制 打破了 日中为市 的规定 打破了坊市界限 出现了 夜市 两 破 一 出 24 4 唐高祖在621年下令铸造 开元通宝 钱 以代替五铢钱 开元 不是指的唐玄宗前期的年号 而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 通宝 是流通的货币 5 唐朝初年 长安 洛阳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到了唐朝后期 扬州经济地位超过长安与洛阳 这反映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事实 25 一 隋唐时期经济 政治和军事制度的五大变化 1 土地制度的变化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即均田制崩溃 地主土地所有制从8世纪中叶开始得到空前发展 主要体现为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地主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26 2 赋税制度的变化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变化 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 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 这一变化 不仅是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 而且也是从汉代以来课役的重丁口 轻田产转变到此后轻丁口 重田产的分水岭 宋代的赋税制度 明代的一条鞭法以及清代的摊丁入亩 都是杨炎的两税法的继承和发展 27 3 选官制度的变化 隋朝建立 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 反映了士族地主势力的衰落以及中下级地主势力的上升 各阶层的知识分子 特别是庶族地主参政 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极大地改变了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的局面 28 4 行政制度的变化 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唐朝加以完善 通过设三省 将相权一分为三 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 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提高了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式如下 中书省 政令草拟 门下省 政令审核 尚书省 行政执行 下设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 29 5 军事制度的变化 由府兵制到募兵制既是军事制度的革新 同时也是封建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30 2011 上海卷 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 该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 31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 示意图反映的是隋朝建立 唐朝完善的 三省六部制 故选c项 32 按唐制 中男 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 不服兵役 成男 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 才服兵役 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 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 魏征不肯签署文件 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 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 门下省b 中书省c 兵部d 尚书省 33 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 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魏征主要掌握审议 而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 掌握审议的是门下省 答案为a 34 二 比较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不同 35 36 37 积极 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和进步 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扩大了征税面 保证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消极 后来由于地主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 而政府在两税之外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 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租庸调制 两税法的实质都属于生产关系调整的范畴 在唐朝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租庸调制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 两税法征税标准以土地和财产为主 38 租庸调制 两税法的实质都属于生产关系调整的范畴 在唐朝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租庸调制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 两税法征税标准以土地和财产为主 39 a 前者纳税概以钱计 后者以纳粟为主b 前者不定期征输 后者以冬春为征输期c 前者按土地课税 后者依人头课税d 前者与政府授田配合 后者征赋役不授田 唐初实行 租庸调制 唐中期以后改行 两税法 以下关于两者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40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比较历史概念的能力 可用排除法 亦可用肯定法 a不符合史实 b中唐朝是以春夏两季征税 c中纳税标准恰好相反 与均田制相配套的赋役制度确实就是租庸调制 而均田制被破坏后 为了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因而主要改为按亩收税 为两税法 答案为d 41 唐初规定 凡水 旱 虫 霜灾害 十分损四分以上 免租 损六分以上 免租 调 该项规定出自 a 均田制b 屯田制c 租庸调制d 地丁银制 42 题干的有效信息有二 一是时间为唐初 二是内容为包括 租 调 在内的赋税制度 a项虽是唐初沿用 但属于土地制度 b项是土地制度 西汉 曹操和明初均实行过 既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要求 也不符合内容要求 d项是清朝的赋税制度 是不设租 调等收税项目的 c项是唐初的赋役制度 租 调是税收的主要项目 答案为c 43 1 有关评价科举制度的史料解读材料一顾炎武说 八股之害 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康有为说 今日之患 在吾民智不开 民智不开之故 皆在于八股取士为之 学八股者 不读秦汉之后之书 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 然可以通籍 累至大官 44 材料三1905年9月2日 直隶总督袁世凯 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一批高官 联名上奏朝廷 明确提出 欲补救时艰 必自推广学校始 而欲推广学校 必自先停科举始 当日 清政府颁下谕旨宣布 所有乡 会试一律停止 45 材料四孙中山说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 唐宋厉行考试 明清峻法执行 无论试诗赋 策论 八股文 人才辈出 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 制度则昭若日月 材料五梁启超说 科举非恶制也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 46 材料六胡适说 这种制度确实十分客观 十分公正 学子们若失意考场 也极少埋怨考试制度不公 材料七1835年 英国人格尔斯说 科举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 或许将来有一天 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 在国家制度 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 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 1855年 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实行文官考试制度 47 材料八1870年 美国人史皮尔说 它没有世袭等级 或许没有个人荣耀 它没有财富的权力 它不主张任人唯亲 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 1883年 文官考试法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 48 材料一 二 三主张是反对科举制度 材料四 五 六的观点是赞美科举制 为科举制度平反 材料七 八西方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科举制 我们应该分历史时期全面 客观地评价科举制 隋朝开创科举制到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前积极为主 消极为辅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 消极为主 积极为辅 49 2 有关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史料解读材料一赋役之制 课户每丁租粟二石 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 布加五分之一 输绫绢者绵三两 输布者麻三斤 凡丁岁役二旬 无事则收其庸 每日三尺 布加五分一 凡丁户皆有优复免之例 诸皇室籍属宗正者 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 悉免课役 摘自 唐六典 尚书户部 50 材料二凡百役之费 一钱之敛 先度其数而赋于人 量出以制入 户无主客 以见居为簿 人无丁中 以贫富为差 不居处而行商者 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 度所 取 与居者均 使无侥利 居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