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 人民版选修3.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 人民版选修3.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 人民版选修3.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 人民版选修3.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 人民版选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一 戰爭發生的原因 可以四種層次來加以分析 1 個人層次 individuallevel 有學者認為參與國政的決策者未必是理性主義者 施政也常背離理性原則 教育背景 宗教信仰 個人主義 學養不足 剛愎自用 資訊的不當過濾 認知的偏差 以及集體思維 groupthink 等等 都可能由於決策者的施政不當 造成國際敵對 甚或戰爭 2 國內層次 nationallevel 著重探索國內政治 社會的特質 冷戰期間 民主共產兩陣營相互批判 謂對方的政情特質 會傾向動武 共產陣營指出 資本主義國家貪婪又具侵略性 民主陣營則反駁 共產國家都有漠視民意 領袖獨裁 意識型態掛帥 窮兵黷武以利對內統治的通病 事實上 雙方都經常在國際衝突中動武 然民主國家當中甚少發生戰爭 則是不爭的事實 有學者謂 當全球大多數的國家都成為民主國家時 戰爭的機率將減到最小 此即為 民主和平 democraticpeace 3 國際層次 internationallevel 依據國際政治 極化 polarity 的程度 以及當時流行的思維 探索戰爭的可能性 通常認為兩極化 biplolar 的國際政治雖然對立嚴重 但也不易出現戰爭 最可能發生戰爭的國際體系 根據mortona kaplan的看法 是單元否決 unitveto 也就是 誰都可單憑自身的力量打翻協議 誰都不服誰 的情勢 至於流行的思維 則有 集體安全 collectivesecurity 以及 權力平衡 balanceofpower 兩種作法以維持國際秩序 權力平衡的方式雖可短暫維持和平 但通常是強者支配 弱小犧牲 長遠而言並非穩定 但集體安全常流於空談 不易成功 4 全球層次 globallevel 有人認為 全球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生戰爭 如 康德拉提耶夫循環 kondratieffcycles 理論 認為大戰與世界經濟的撥動起伏必切相關 但有些則較樂觀 認為國際戰爭已有減少趨勢 且 戰爭無用論 的說法大行其道 又武器的殺傷力太大 嚇阻 deter 了一些國家以動武解決爭端的意願 二 戰爭的動因 戰爭來自於衝突 衝突來自於彼此利益的矛盾和不相容 1 政治衝突 如爭奪領土 意識型態的對抗 民族衝突 強權的擴張 勢力範圍的爭奪等 2 種族衝突 世界上有不同種族和諧相處的國家 有些則不幸陷於種族主義的內亂 或招惹國際勢力的干涉 多數國家都不是一個種族組成一個國家 在憲政體制不彰 或領導人有意推動民粹主義時 特別容易引發動亂 3 軍事衝突 為爭奪支配權或安全的因素 都會引發軍事衝突 由於自身的不安全感 會購買更多武器 但又刺激對方的 不安全感 如此則造成軍備競賽 armsrace 終究得不到安全 此現象稱之為 安全兩難 securitydilemma 另外 新武器的發明 或者為本國的軍火工業推銷產品 也會助長軍事衝突 4 文明衝突 以美國學者samuelp huntington為代表人物 認為文明衝突正在勃興 指出文明之間的差異是根本的問題 短期內不易消失 也很難調和 世界各國的距離縮短 交流增加 但更突顯出差異性 自我意識又被強化 宗教意識和文明差異常被運用作為強化敵我意識的工具 西方國家的科技軍事力量令人稱羨 但也造成他國的嫉妒與不安 西方國家常對小國頤指氣使 更激化彼此的不滿 但如能加強法治 提升教育 社會開放 尊重諒解 不同文明之間也不必以衝突或戰爭收場 5 經濟衝突 貿易利益衝突 爭奪海外市場 甚至科技競爭 都可能造成衝突 對他國的經濟歧視 保護主義 經濟制裁 經濟封鎖等 都曾經是引發戰爭的原因 不過最近較少基於經濟動輒以武力解決的事例 6 分離運動 secession 則成為近年國際常見的和平威脅 但通常出現在不穩定的 開發中的 或新成立的國家 俄國有車臣分離主義 印尼有東帝汶獨立運動 前者激烈衝突仍未停止 東帝汶則成功獨立 但付出重大代價 7 恐怖主義 主張以不對稱的方法 對敵方施以謀殺 爆破 劫持 威嚇 造成敵對國家難以因應 付出重大傷亡代價 又造成民眾恐慌的戰爭方式 典型的恐怖主義攻擊為2001年的911事件 小布希總統認為這是對美國的 宣戰 awaragainstamerica 三 達成和平的方式 和平 peace 不容易 通常需敵對雙方同時願意化干戈為玉帛 才有和平希望 只靠單方面有意願 尚嫌不夠 由和平走向戰爭易 由戰爭走向和平難 為達成和平 並非都會有成效 有些曠日廢時幾十年 還得不到和平 和平不只是 免於戰爭 或 戰爭的結束 更重要的 對現代人來說 是要獲得最終的安全感和心靈的自由平和 1 預防外交 preventivediplomacy 以外交的方式 事前的防範國際均勢衝突 做法包括高峰會議 穿梭外交 完備信心建立措施 中立國的介入 事實調查 早期預警等 2 衝突解決 會議外交 國際組織的介入 調查 調停 仲裁等等 主要靠談判解決 3 衝突處理 實質的介入爭端或衝突 是危機處理的施行 方法包括壓制 建立彼此互信 建立衝突國家間達成和平的規範 以及使這些規範制度化 4 和平維持 peace keeping 由國際組織或經授權的國家 進行對衝突的干預行為 通常是派出軍隊或文職人員至爭端地區 一方面壓制 另方面引導 終止衝突 並為和平的來臨創造有利的條件 5 製造和平 peace making 採取積極且長期性的做法 使衝突國願意 且能夠維持長遠的互信與和平 四 冷戰 coldwar 與東西衝突 east westconflict 來由 1 美蘇的意識型態鬥爭 2 雙方的利益衝突 3 集團對抗助長雙方的僵持 4 不敢熱戰 改用冷戰 5 以代理人戰爭 宣傳戰 心理戰 經濟戰 顛覆戰等削弱對方陣營 若干歷史的回顧 1946年邱吉爾的著名演說 冷戰已經開始 1947年georgekennan發表在foreignaffairs的 thesourceofsovietconduct 以及之後他主張的圍堵政策 containmentpolicy 1947年的馬歇爾計畫1948年的柏林危機1949年中國陷共1949年nato成立1950年6月爆發韓戰 1953年結束並簽訂停戰協定1952年美日簽訂安保條約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協定簽訂1955年匈牙利抗暴被蘇聯壓制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1958年台海危機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 1965年美國擴大參與越戰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被蘇聯鎮壓1969年中蘇爆發珍寶島衝突 尼克森總統倡議和解政策1972年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 美蘇達成第一次戰略核子武器談判協定1975年越南統一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中共與美國建交1983年蘇聯戈巴契夫執政 韓航客機被蘇聯擊落1987年美蘇達成中程彈道飛彈協議1989年東歐民主化浪潮席捲 中國大陸發生天安門事件1990年德國統一1991年蘇聯解體 冷戰告終 五 關於冷戰的理論爭議 1 正統理論 orthodoxtheory 認為蘇聯的意識型態和侵略行為應為冷戰負責 2 修正主義理論 revisionisttheory 認為蘇聯固然失當 但美國也有責任 在幾個議題上 美國並未處理妥當 遭致蘇聯集團疑慮 如美蘇之間關於原子彈科技轉移 nato 日本 德國等議題 使雙方的敵對升級 六 冷戰結束的意義 1 世界幸運並無更大型的戰爭 第三次世界大戰也並未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