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_15260388.ppt_第1页
第五讲 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_15260388.ppt_第2页
第五讲 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_15260388.ppt_第3页
第五讲 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_15260388.ppt_第4页
第五讲 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_15260388.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第五讲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 朱颖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本讲主要内容 中国建筑节能标准的发展历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标准国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概述CheckList类型综合评价类型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总结 2 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历程 建筑节能是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基础 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3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基本目标 第一阶段 新建采暖居住建筑1986年起 在1980 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普遍降低30 第二阶段 1996年起在达到第一阶段要求的基础上再节能30 即总节能50 第三阶段 在达到第二阶段要求基础上再节能30 即总节能65 我国目前实施第三阶段的节能标准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 891 2012 新建居住建筑执行75 的节能标准 4 中国行业标准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 1986版是我国建筑节能起步阶段的标准要求采暖能耗在当地1980 1981年住宅通用设计的基础上节能30 按照北京的调查结果 1980年采暖耗煤量为25 2kg m2 采暖系统损耗约为总供热量的1 386标准要求北京采暖耗煤量降至为17 6kg m2 建筑达到采暖季平均耗热量25 3W m2 5 中国行业标准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 1996版 第二阶段标准要求采暖能耗在当地1980 1981年住宅通用设计的基础上节能50 建筑物节能约30 采暖系统节能约20 要求北京建筑达到一个采暖季耗煤量为12 6kg m2 采暖季平均耗热量20 6W m22010版 第三阶段标准在96标准上节能30 在当地1980 1981年住宅通用设计的基础上节能65 要求北京建筑达到一个采暖季耗标准煤8 75kg m2 6 7 中国的气候分区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夏热冬冷区 夏热冬暖区 温和地区 寒冷地区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严寒地区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 201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 20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 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05年首次发布 要求新建公共建筑达到 节能50 的标准 旧 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93废止适用范围办公建筑 商场 金融建筑 宾馆饭店 娱乐场所 科教文卫建筑 医院 体育场馆 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 机场 车站等 节能50 的含义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作为比较能耗的基础 称为 基准建筑 其围护结构 暖通空调设备及系统 照明设备的参数 都按当时情况选取要求新建建筑全年的暖通空调和照明能耗相当于 基准建筑 的50 最新版为2015年发布 围护结构性能改善使得暖通空调能耗降低5 8 9 关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9 关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绿色建筑标识 美国的LEED是国际标准吗 LEED只是美国一个非政府组织USGBC推出的评估体系 而非美国的国家标准 更非ISO的国际标准美国的LEED适合中国的条件吗 世界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2 绿色建筑评价系统 CEHRS2001 GOBAS2003 CASBEE2003 3 STAR2006GB T50378 EEWH1999 HKBEAM1996 13 英国 BREEAM日本 CASBEE美国 LEED中国 3星GB T50378 绿色奥运评估体系 生态住宅评估手册HKBEAM 香港 EEWH 台湾 各国绿标的两大基本体系 措施评价CheckList做了就得分综合得分评价 以层次分析法 用多级权重来考虑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应对措施的合理性综合得分评价评价获得的舒适度与付出代价之间的平衡 BREEAMLEEDGB T50378 2006HKBEAM中国生态住宅评估体系 GBToolEEWHCASBEEGOBAS绿色奥运GB绿色办公楼标准 Checklist措施评价类 美国LEED 1998 英国BREEAM 1990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2001 香港HKBEAM 1996 大陆GB T50378 2006 3星 15 16 美国 LEED 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 一个NGO 主导开发并推广1998年发布试行版 2001发布LEED2 0为全美范围内的私人机构 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所承认评估方法 采用checklist方式6类评估体系新建和改扩建建筑 既有建筑运营 商建室内装修 结构改造 地区 小型住宅市场运作非常成功 例如在中国申请注册费 1 5 4 5万美元LEED认证公司技术咨询费 30 40元 m2建筑增量成本 200 1000元 m2近70 通过率的LEEDAP考试认证 LEED NC 2001 选址14分 能源与环境17分 水资源利用5分 材料与资源13分 室内环境品质15分 新技术与设计5分 LEED注册评估师 AP 做的项目咨询 就可以加1分 CheckList方法的特点优点 结构简单清晰 使用者容易理解缺点把技术问题简单化 用了就给分 缺乏综合分析定性指标太多 难以打分没有可以调整的权重系数 内容难以适应地域差别LEED自身的问题 用同一套指标对各类公共建筑 商用建筑和四层以上住宅楼进行评价 19 英国 BREEAM 1990年由英国建筑研究所 BRE 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 开发 是国际上最早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评价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 已经发展出8种版本现有 新建办公建筑新建 改建独立住宅现有 新建零售业建筑学校现有 新建医疗建筑新建轻工业建筑非常规建筑类型学生公寓等居住建筑 认证过程 20 BREEAM的评价内容与结构 2006版总分100 39 通过 49 好 63 很好 70 优秀 考虑全生命周期的影响 不同版本标准的分值分配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2001年 中国大陆的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价系统的尝试采用了LEED的形式五个评价内容 每个100分 各部分单独评价 不叠加土地利用与规划节能与大气环境室内环境水资源利用材料与资源 21 HKBEAM 1996年起步 2个版本新建建筑既有建筑5 1个评价内容选址 SA 材料 MA 节能 EU 节水 WU 室内环境品质 IEQ 创新技术 IA 4个等级 22 23 HKBEAM 24 HKBEAM26 28creditsforenergyuse 25 GB T50378 2014 用于住宅和公共建筑2阶段评价设计标识运行标识6个评价内容 26 表3 2 2 1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 住宅建筑 根据设计文件评价一年有效 绿标标识 运行一年后根据运行数据评价三年有效 设计标识 正式标识 27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 2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标识评价工作 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公室 绿标办 主管三星级评价由绿标办和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委员会进行评价一 二星级标识由地方政府设立管理机构进行评价地方专业评价人员由住建部绿标办组织统一培训 29 目前获得绿标的项目数 2008年1月 2015年8月 总共3605个 设计标识3407个 运行标识198个总建筑面积4 1亿平方米 30 问题 运行标识太少 关于LEED的问题 31 LEED在中国使用的问题 不能反映中国不同地域的气候 资源特征中国的节能标准有不同气候区的版本日本的CASBEE有不同地区的版本能耗底线值远高于中国建筑的水平 基准建筑有问题 允许极短板存在 缺乏门槛 没有后评估机制 依靠设计文件给标识 33 BrendanOwens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和MarkFrankel CathyTurner 新建筑研究所 在2008年对LEED标识建筑的调查结果 这些建筑的实际能耗比其 基准建筑 的规定值还要多 通过银级金 铂金 这些在美国算是节能的建筑已经比中国的普通建筑能耗高多了 调查发现 30 的LEED建筑运行能耗比预期良好 25 的LEED建筑运行能耗比预期差 越是高级别的示范性 实验性建筑 其建筑能耗水平反而比预期更高 一般能高出一倍左右 节能不及格 得0分 也能评绿色 LEED 能源与大气环境 的最高可得分为17分 其 通过 分 37 7 为6 5分2005年LEED网站上公示的156个获得LEED标识建筑中只有16 在基准分6 5分以上 其中有9个案例在 能源与大气环境 中得了0分 2009年LEED网站上的106个认证案例 35 6 5分 4 1分 2009年LEED网站上的106个认证案例 36 4 9分 1 9分 我国获绿建标识认证办公建筑与美国LEED认证建筑能耗对比 国内绿建能耗约为美国获LEED认证绿建能耗的1 3 37 我国获绿建标识认证办公建筑与美国LEED认证建筑能耗对比 38 地理位置 天津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识实测全年能耗 耗电46 03kWh m2 a 地理位置 北京美国LEED白金级标识实测全年能耗 耗电130 1kWh m2 a 为什么节能不及格还能评LEED绿色 LEED的室内环境质量与环境负荷相关指标有互偿性选址 水资源利用 能源与环境 材料与资源 室内环境品质 新技术与设计六个方面没有任何底线 得分直接加和 任何一方面都可以得0分而不影响获得标识高环境品质可以掩盖高消耗高排放的缺陷 提高新风量和照明标准不会在节能部分失分 却能够在室内环境品质部分得分中国绿标为每个方面都设置了底线 避免了互偿性 表3 2 2 1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 住宅建筑 香港绿标也有底线 HKBEAM选址SA 节能EU和室内环境IEQ都有门槛分数中国绿标的特点有一部分做不好 就不能得绿标 40 评价的基准线问题 以LEED节能部分为例 规定被评建筑比 基准建筑 节能20 得2分被评建筑比 基准建筑 节能60 得10分什么是 基准建筑 根据美国ASHRAE的规定 建筑形状 规模与被评建筑相同 其他参数必须符合一定规定的虚拟建筑被评建筑和参考建筑的能耗都用软件来模拟用美国标准判断认为是节能的 在中国看却可能是高能耗的 LEED基准建筑 代表了美国当前普遍的做法中国的参考建筑 要求符合现行的节能标准 在中国的话 这是最差的做法 为什么还会得零分 42 LEED不适用于中国的其他问题1 2001版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20 可以得3分采用被动式节能设计和系统节能措施使得能耗比参考建筑低20 只能得2分2009版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13 可以得7分使用被动式节能设计和系统节能措施使能耗比参考建筑低14 只能得2分 低24 才能得到7分 节省常规能源一样多 得分不同 被动式设计得不到鼓励其实根本不需要进行被动式节能设计 只要减少再热 做新风热回收 就能够比参考建筑轻松节能24 以上 43 LEED不适用于中国的其他问题2 很多得分点都是针对中央空调系统或者高度自动化的系统来设计的 被动式节能措施 分散空调系统 手动系统等均不在其考虑之列室内环境品质部分 1分要求安装CO2传感器并接到楼宇自控系统中 甚至自然通风的空间也要安装CO2传感器并接报警器1分要求安装温湿度监控系统进行自控节能部分 1分要求空调系统不得使用HCFC物质如果该建筑没有空调系统就无法得以上分数 要想得高分 就要多装设备 44 LEED不适用于中国的其他问题3 条款设置迫使设计者为了得分而不得不采用不合适的方法节材 1分要求采用5 的速生可再生建材 1分要求旧建筑再利用节能 2分要求采用 绿色电力 由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力公司提供的电力创新 1分LEEDAP做的咨询适应性差固化的评分系统 没有权系数 或者权重不能改变难以适应不同地域 气候 资源条件和建筑类型例 节水部分权重不超过10 但选址部分却超过20 没有后评估 不需要用实际的能耗 水耗等数据来评 而是依赖采用了什么技术来评价 45 综合评价系统取决于得分率 不同类型的系统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 多国SBTool GBTool 1998 日本CASBEE 2003 中国台湾EEWH 1999 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GOBAS 2003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2013 46 47 SBTool GBTool GBC GreenBuildingChallenge 运动是1996年由加拿大自然资源局发起并领导 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2002年起由2001年成立的国际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组织 iiSBE 接手 GBTool是由GBC开发出的绿色建筑评估软件 第一版是GBTool98 近几年的版本是BGTool2005以及SBTool2006 48 SBTool GBTool 特点 定义了框架 系统易于扩充以及根据地域特点进行修改分阶段评估 规划阶段 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运行阶段 每项打分 1 5 0分是可接受的下限 相当于法规标准的门限 1是较差 3是较好的性能 5是最好的实践水平 打分容易操作 采用三级权重系数对各项打分进行加权 给出最后结果 各国可以修改各层级的权重系数和筛选某些项目分四阶段评估 规划 设计 施工 运行问题 陷于学术界 权重系数的确定有赖于各国专家 过于灵活 49 GBTool2005框架 50 三级权重系数 51 GBTool2005评估结果举例 52 日本 CASBEE 日本国土交通省支持 日本可持续建筑协会主持的研究成果 第一版于2003年6月正式发布全称 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系统针对不同的建设阶段有不同的版本 类似GBTool 新建建筑规划与方案设计阶段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既有建筑改造与运行阶段针对不同地方有不同版本 大阪版 名古屋版扩展评价工具临时建筑 地区 区域 独立住宅 热岛简化评估版本 用于快速自评 53 评价方法 把所有评价条款分为Q和L两部分 反映了建筑建设过程在获取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占用能源资源 影响环境之间的矛盾Q 建筑物环境品质与性能L 建筑物环境负荷 54 评价结果的表述 等级确定方法S ExcellentA verygoodB goodB fairlypoorC poor 55 打分方法 但打分的时候却采用的是0 5分制1为满足最低要求条件3为一般水平5为最高实践水平在Q L图上转成100分制L打分采用的是LR LoadReduction LR 5 L 0采用多级权重方式来加权得出最后评估结果 56 5分制评分标准举例 57 评价结果表示方法 LR 负荷的降低 部分的指标和权重 权重0 500 150 350 250 250 300 150 850 200 250 100 200 100 250 10 指标LR 1节能1 建筑负荷2 自然能源利用3 建筑设备系统的效率4 运行效率LR 2材料与资源1 水资源2 生态材料LR 3外部环境影响1 空气污染2 噪声和臭气3 风力破坏4 光污染5 热岛效应6 对基础设施的负载 第一级指标 第三级指标 第二级指标 Weight Q的指标和权重 权重0 500 150 350 250 250 350 400 250 350 150 450 350 20 指标Q 1室内环境1 噪声与音质2 热舒适3 采光与照明4 空气品质Q 2服务质量1 设施质量2 持久性3 可变性和适应性Q 3场内外环境1 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2 景观3 地域特色与文化 普通建筑BEE 0 6 classB 精心设计的绿色建筑BEE 2 8 classA EEWH 台湾 Ecology Energysaving Wastereduction Heath1999年起步 62 EEWH 2阶段标识设有 候选绿建筑证书 与 绿建筑标章 两种标识 前者是设计阶段的绿色评价 后者是在项目完工后经现场检查合格后的认证不同版本普通建筑 办公楼 商店 医院 酒店 学校 新建建筑既有建筑住宅工业厂房改建建筑街区 63 评价指标 64 评分方法 EEV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指标建筑围护结构能耗EV要比台湾的节能标准低20 得分EEV 0 866 0 4 RS41 0 14 65 EEV EV EVc 0 8 标准值 评分方法 EAC 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指标得分计分方法随建筑规模以及空调系统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中央空调与分体机的算法不同 66 EAC 0 7 COP COPc COPc 标准值 RS42 18 6 0 80 EAC 0 80 1 5RS42 0 12 EEWH的评级 67 68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GOBAS 科技部奥运科技十大专项之一北京市科委管理 并提供配套资金2002年11月启动 2004年2月结题清华大学主持 9个单位40多名专家参与获得日本可持续建筑协会 CASBEE研究委员会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和美国能源部DOE的支持 2003年8月份出版 69 GOBAS结构特点 适用建筑地域 北京建筑类型 体育场馆 办公建筑 居住建筑 宾馆四个组成部分评估纲要 结构类似LEED 但没有分值 面向业主和设计师 通俗易懂评分手册 风格类似CASBEE 面向技术专家与评估机构 方法合理条文说明 对评估纲要和评分手册中的术语进行说明评估软件分阶段评估 与GBTool阶段划分相同 规划与方案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 调试与运行管理 70 GOBAS特点 评分方法采用多级5分制权重分析方法采用Quality Load的2维图来评价获得舒适与付出环境代价之间的平衡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定量评价指标建材全生命周期评价指标 能源消耗 环境影响 资源消耗 本地化多种能源结构和需求方式下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对大气污染和CO2排放的定量评价水资源消耗评价指标其他中国紧缺资源消耗的评价方法 71 评分手册举例 72 设计阶段的评价结果示例 权重指标系统 73 74 规划阶段评估内容 Q 舒适性与提供的服务Q1 场地质量 0 15 防灾减灾大气空气质量Q2 提供的服务与功能 0 45 市政交通建筑适应性Q3 室外物理环境 0 4 声 日照 热风水 绿化 LR 对环境 能源 资源的影响LR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规模控制 0 1 LR2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0 3 土地资源利用地貌 径流 生物多样性 原有绿化 地下水 文物热岛效应 噪声对市政交通设施影响等LR3 能源消耗 0 35 能源系统效率对城市能源系统冲击新能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LR4 材料与资源的消耗 0 1 现有建筑利用 临时设施使用 固体废弃物处理LR5 水资源消耗 0 15 用水规划 中水与雨水利用 污水处理 75 设计阶段评估内容 Q1 室外环境设计道路 照明 隔噪声原生环境保护Q2 室内环境设计声 光 热通风空气质量Q3 提供的服务与功能绿色空间给排水系统垃圾收集建筑适应性设计 LR1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噪声控制 光污染 热污染 基础设施的负荷LR2 能源消耗主体建筑节能 能源系统效率 可再生能源利用LR3 材料与资源消耗资源消耗 能源消耗 环境影响 本地化 再利用性 垃圾资源化LR4 水资源消耗LR5 大气污染能源系统直接与间接排放 CFC物质的使用 76 施工阶段评估内容 Q1 人员安全与健康场地布置现场管理卫生防疫 LR1 施工过程环境影响对场地土壤环境 大气环境的影响 噪声影响 水 光污染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古树名木与文物保护LR2 能源消耗施工过程的耗油 耗电量的控制 能源利用优化LR3 材料与资源材料选择 就地取材 节约用材 资源再利用LR4 水资源雨水收集利用 施工降水利用和排放 污废水处理利用 77 评估内容 验收和运行管理阶段 Q1 室外物理环境质量原生环境保护和改善 道路系统设计 室外照明 振动 热舒适性和风环境 大气质量Q2 室内物理环境质量声环境 光环境 热环境Q3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指标 自然通风设计 吸烟控制 新风途径检查 排风换气Q4 提供的服务与功能建筑功能性 建筑适应性 给排水系统 垃圾处置Q5 绿色管理绿化 垃圾 空调系统的运行卫生管理 用水管理 LR1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周边生态环境 物理环境 市政交通道路设施的影响LR2 能源利用与管理空调采暖系统设备性能测试 试运行阶段能耗指标LR3 水资源用水规划 污废水处理 雨水合理利用 设备和器材LR4 绿色管理节能管理 计量措施和计量收费 业主与物主工作模式 物业内部管理机制 节水率和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